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人们普遍认为罗非鱼抵抗力强,很少有病害发生。但现今,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也会发生并越来越严重,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其中链球菌病是罗非鱼育成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原(包括以前定名为S.difficilis、difficiie的链球菌,现在认为是无乳链球菌的同种异名)。海豚链球菌(StroDtococcus iniae)也可以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但  相似文献   

2.
《海洋与渔业》2008,(8):47-47
罗非鱼链球菌病 病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也可以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但危害程度不如无乳链球菌。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酸性、无运动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的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107 CFU/g的芽孢杆菌制剂、中草药芽孢杆菌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4种微生态制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肠道菌群及抗病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P<0.05),对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罗非鱼促进生长效果最佳。(2)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中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4种微生态制均可改善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改善效果最佳。(3)经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罗非鱼对照组全部死亡,4个实验组只有部分死亡。鉴定发现,吉富罗非鱼的死亡均由感染无乳链球菌所致,试验组罗非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1.42%(B组)、58.62%(C组)、58.62%(D组)和68.93%(E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指标、改善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增加抗病力。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是华南地区鱼类养殖中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因其抗病力强、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适合内销与外销等优点而受广大养殖户青睐,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罗非鱼也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养殖品种.然而近年来由于养殖水体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异常及养殖密度大、饲料品质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使其病害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细菌病的爆发是造成罗非鱼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9年7月,广东、广西、海南等华南地区爆发链球菌病(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以来,近几年一直呈现高发态势;与此同时,嗜水气单胞菌作为主要的病原菌之一,其发病率及耐药性也逐年增加,给广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罗非鱼产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10~7 CFU/g的芽孢杆菌制剂、中草药芽孢杆菌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4种微生态制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肠道菌群及抗病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P0.05),对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罗非鱼促进生长效果最佳。(2)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中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4种微生态制均可改善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改善效果最佳。(3)经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罗非鱼对照组全部死亡,4个实验组只有部分死亡。鉴定发现,吉富罗非鱼的死亡均由感染无乳链球菌所致,试验组罗非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1.42%(B组)、58.62%(C组)、58.62%(D组)和68.93%(E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指标、改善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增加抗病力。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C1535菌株)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首先,分析25℃、29℃和33℃3个实验组罗非鱼的感染累积死亡率;其次,对3个实验组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计数;然后,分析感染后不同实验组罗非鱼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5℃、29℃和33℃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67%、25.56%和78.90%。菌落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体内的增殖速度加快,同时,单位质量组织(脑、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无乳链球菌的最大载菌量也随之升高。本研究还发现,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在肾脏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综上可知,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体内各组织中链球菌的增殖、消除速度均与水温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研究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通过合理调控水温及施药等措施防治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罗非鱼链球菌病有2种病原,即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在5年前,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是海豚链球菌,且疾病的发生多呈局部性的零星暴发流行。但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抗病性能退化,罗非鱼链球菌病呈现大面积、高死亡的急性流行暴发,且病原主要是无乳链球菌。近3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广泛暴发,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  相似文献   

8.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普遍存在于养殖水体中,可产生外毒素,对动物具有致死性,由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引起的罗非鱼链球菌病被认为是对罗非鱼危害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而且链球菌还可随伤口感染人类.近几年来,因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流行,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罗非鱼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2011年5月~10月,广西多地暴发罗非鱼链球菌病,危害各种规格的养殖罗非鱼,共造成7127吨鱼死亡,经济损失8610.8万元,已严重制约了广西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近两年广西养殖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且大多表现为多重耐药菌株.而生产实际中,药物防治仍是目前养殖户针对罗非鱼链球菌病普遍采用的主要控制措施.本试验选取12种常用国标渔药,研究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抑菌作用,旨在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夏秋两季气温高,雨量多,鱼类进入生长最旺季,鱼病病原体也大量繁殖。由于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来,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链球菌病是罗非鱼育成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病原无乳链球菌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原。其他链球菌  相似文献   

10.
<正>罗非鱼因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广的特点,目前成为我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罗非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各地养殖罗非鱼的病害发生也日益频繁,现已严重影响到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链球菌病为危害罗非鱼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病原为无乳链球菌,可导致各类规格的罗非鱼死亡,且防治困难。日常工作中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时,我们发现在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体内也经常能分离到嗜水气单胞菌。对于无乳链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疾病,目前普遍使用抗生素、化学药物或水体消毒  相似文献   

11.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家勇 《内陆水产》2006,31(2):15-15
根据目前资料报道,引起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有β-溶血性链球菌和非溶血性链球菌。近几年池塘养殖罗非鱼,网箱养殖罗非鱼不时发生此病,此病多流行于夏秋高温季节,也危害虹鳟、斑点叉尾□、香鱼等鱼类。笔者在2004年8月下旬诊治过罗非鱼链菌球病。现将诊治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灵  徐俊  马盼  李安兴 《水产学报》2019,43(5):1308-1316
实验采用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旨在建立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毒力测定的BALB/c小鼠模型。BALB/c小鼠经腹腔注射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建立感染模型,比较了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分别感染尼罗罗非鱼和小鼠的LD_(50)差异,分别测定了不同毒力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对尼罗罗非鱼和小鼠的毒力。结果显示,小鼠经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在24 h内出现死亡现象,且对小鼠脑、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造成损伤。3次测定尼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TFJ0901对尼罗罗非鱼和小鼠LD_(50)分别为7.7×10~7、2.2×10~8、3.5×10~9 CFU/mL和405、361、419 CFU/只。将无乳链球菌TFJ0901和THN0901感染尼罗罗非鱼(1.0×10~7 CFU/mL)和小鼠(100 CFU/只),尼罗罗非鱼和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00%、6.7%±5.8%和100%、0,其存活率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将无乳链球菌TFJ0901和TFJ-F感染尼罗罗非鱼(3.0×10~8 CFU/mL)和小鼠(2 500 CFU/只),尼罗罗非鱼的存活率分别为73.3%±11.5%和80.0%±10.0%,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小鼠存活率分别为13.3%±11.5%和100.0%,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本实验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作为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毒力测定的稳定模型,测定不同毒力的尼罗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对小鼠毒力与对尼罗罗非鱼毒力一致,且该模型能够区分尼罗罗非鱼模型难以区分的毒力相近的无乳链球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不同添加水平的河豚(Takifugu rubripes)卵处理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血液生化以及海豚链球菌感染后的存活率的影响,试验选取525尾平均体重为(0.66±0.01)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5尾鱼,依次饲喂河豚卵处理物添加水平为0、0.2%、0.4%、0.8%、1.6%、3.2%和6.4%的饲料,养殖8周。结果显示:随着河豚卵处理物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肝体比和脏体比均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稳定,饲料转化率显著降低,各组肝体比无显著差异,0.8%河豚卵处理物添加组罗非鱼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河豚卵处理物添加水平的提高,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含量显著下降,白细胞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罗非鱼血清中总胆固醇和血糖含量显著下降,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罗非鱼腹腔注射5×10~7 CFU/mL海豚链球菌后,各组罗非鱼24 h内均未出现死亡;感染48~96 h,对照组罗非鱼累计存活率最低;感染192 h后,6.4%河豚卵处理物添加组罗非鱼累计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河豚卵处理物对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产生影响,增强了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病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在美国,氟苯尼考(FFC)被批准可用于包括罗非鱼在内的淡水养殖鱼类,以控制因海豚链球菌感染导致的死亡率。对具有商业规模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内氟苯尼考胺的消减(FFA,FFC残留物)进行了评估,该循环水系统内养殖有尼罗罗非鱼和杂交罗非鱼,FFC饲料加药剂量浓度为20 mg FFC/kg BW/d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 (对照组)、0.5%、1.0%、1.5%和2.0%的酵母水解物制成5种实验饲料,对5组初始体重为(25.80±0.45) g的吉富罗非鱼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每组 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实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择12尾鱼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攻毒实验,每尾鱼腹腔注射0.2 mL浓度为8.3×105 CFU/mL的菌液,连续观察14 d,统计累积死亡率。结果显示,随着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增加,吉富罗非鱼终末体质量(FBW)和特定生长率(SGR)均呈先显著上升(P<0.05)后下降的趋势。回归分析表明,当SGR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酵母水解物添加量为1.29%。罗非鱼血清一氧化氮合酶、酚氧化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饲料中酵母水解物添加量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添加量为1.5%时达最大值。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对吉富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抵抗力有显著影响(P<0.05),除添加量为0.5%的实验组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实验组罗非鱼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中,饲料添加酵母水解物可有效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免疫力和抗病力,且在添加量为1.5%时,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成鱼、稚鱼和自然携带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体内分别获得14株、4株和2株无乳链球菌。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罗非鱼成鱼出现无规则游动,脑、眼眶、鳃和鳍条充血,眼球突出、白浊,内脏器官肿大、充血,以肾小管玻璃样变性、脑膜炎和心外膜炎等组织病理学变化为特征;罗非鱼稚鱼体表无明显症状,但部分内脏器官呈现肿大、充血现象,以脾脏血管区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脑组织炎症反应较轻为其主要组织病理学特征。此外,罗非鱼胃固有层内及稚鱼肝脏组织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观察到无乳链球菌在成鱼的脑、心脏以及稚鱼肝脏中增殖;自然携带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临床症状和组织学病变均不明显。PCR检测发现,各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谱相同,但自然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成鱼、稚鱼和自然携带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的病理学损伤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腹腔注射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的方式制造链球菌胁迫模型,研究了链球菌胁迫对体质量(100±10)g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罗非鱼感染链球菌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以及肝脏溶菌酶、谷丙转氨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下降,与0h组差异显著,表明链球菌感染后罗非鱼体内的免疫水平降低,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罗非鱼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卢迈新 《南方水产》2010,6(1):75-79
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也是其他多种脊椎动物包括猪、牛、鱼等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已有多个国家报道了鱼类链球菌病的暴发与流行,受感染的鱼类包括多种海水和淡水鱼类,以温水性鱼类最为严重。近年中国罗非鱼链球菌感染的报道也呈现增加趋势,尤其在2009年,广东、海南、福建和广西地区养殖罗非鱼的链球病发病率为20%~50%,死亡率达50%~70%,甚至更高。链球菌病已严重危害着中国罗非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对罗非鱼链球菌病的病原、流行及防治方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投喂乙醇假丝酵母对罗非鱼生长、免疫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乙醇假丝酵母(Candida ethanolica GXU01)在罗非鱼养殖中的益生潜能,为罗非鱼可持续养殖寻找生态友好的饲用添加菌,该研究将乙醇假丝酵母作为饲料添加菌饲喂尼罗罗非鱼(Oreochroms niloticus),通过测定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用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对罗非鱼进行攻毒试验,全面评价了乙醇假丝酵母对罗非鱼生长及其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乙醇假丝酵母可以使罗非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补体C3含量显著提高(P0.05)。投喂乙醇假丝酵母后,罗非鱼肠道中梭杆菌门、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和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有益菌群的丰度显著上调,蓝细菌门大幅减少。攻毒试验中,摄食酵母饲料的罗非鱼成活率增加26.66%。研究表明乙醇假丝酵母对罗非鱼肠道消化能力和免疫抗病能力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罗非鱼链球菌病是一种由无乳链球菌或海豚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暴发病,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我市流行,2011年达到高峰。据调查2010年前我市罗非鱼链球菌病多发生在100g以上的罗非鱼,2011年开始7厘米~9厘米的罗非鱼苗也出现了链球菌病,该病发病率一般达20%~30%,发病鱼死亡率可达95%,给我市的罗非鱼养殖带来了重大损失。由于海豚链球菌可以利用宿主巨噬细胞逃避抗生素对其的杀灭作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