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亓勇 《农村科技》2006,(1):29-30
一、防治不孕症据调查,奶牛不孕症发病率一般为30%~40%,因此,防治不孕症是奶牛饲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要防治奶牛卵巢囊肿。若一旦发生卵巢囊肿,应肌注促黄体生成素,每头每次注射100~200单位,隔日1次,连注1~2次,使泡壁变薄,治愈率可达85%,受胎率可达90%。其次,要防治黄体囊肿,母牛排卵期间要免受被打、惊吓、饲料恶化等不良因素的刺  相似文献   

2.
奶牛不孕症发病率一般为30%~40%,如何防治奶牛不孕症的发生,提高奶牛繁殖能力,是奶牛饲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从防治奶牛卵巢囊肿、防治奶牛子宫颈炎和子宫炎、提高奶牛受胎率、加强产后管理、抓好泌乳盛期和中期的饲养等方面提高奶牛繁殖力。  相似文献   

3.
1防治不孕症 1.1防治奶牛卵巢囊肿。根据奶牛饲养标准,科学配制日粮,满足维生素A的需要,高产奶牛要加强运动。若一旦发生卵巢囊肿,应肌注黄体生成素,每头每次注射100~200单位,隔日一次,连续1~2次。或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单位,还可以采用电针疗法和激光疗法。  相似文献   

4.
奶牛不孕症分为暂时性不孕症和终身不孕症.近几年来,奶牛养殖业效益走低,农户饲养奶牛呈维持状态,因而奶牛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平衡,暂时性不孕症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发病占成母牛的30%以上,平均产犊间隔延长3~4个月,有些牛群产间距长达16~18个月,严重影响了奶牛全寿命的产值效益. 1 奶牛不孕症病因分析 1.1 高产奶牛内分泌失调.  相似文献   

5.
邹兰 《农村科技》2011,(7):68-69
子宫内膜炎是当前危害奶牛业发展的四大疾病之一。奶牛不孕症的60%~90%由子宫内膜炎引起。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应用不同药物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对比,得出较好的治疗方案,寻求较为有效、安全的药物,提高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减少奶牛不孕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在调查奶牛不孕症的基础上,对临床确诊的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共调查了853头奶牛,不孕症奶牛达101头占调查奶牛的11.84%,其中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67头占不孕症奶牛的66.34%,其它原因不孕症奶牛34头占不孕症奶牛的33.67%。被测奶牛子宫内容物均有细菌存在。从临床确诊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细菌菌株119株,经鉴定结果葡萄球菌36株,链球菌40株,大肠杆菌36株,变形杆菌4株,芽孢杆菌1株,化脓棒状杆菌2株。  相似文献   

7.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奶牛子宫内膜炎又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的一种产科疾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都将影响奶牛的繁殖率,甚至因长期不孕而被淘汰,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要想真正较快、较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就必须了解其发病原因。自2002年至今,我奶牛住院处收治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765例,其中头产奶牛201例,2~4产奶牛350例,5产以上奶牛214例。病程最短1~3日,最长的可达60天或更长。现将调查的病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多集中在产后2周内,一般发病率为20%~35%.通常是子宫粘膜的粘液性或脓性炎症。由于炎症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致死精子和胚胎而成为奶牛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型不孕症占成年母牛不孕症的17%以上。子宫内膜炎不仅能够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诱发乳房炎等疾病,严重时还会造成奶牛繁殖能力的丧失.有的急性病牛还可引起败血症而导致死亡。因此,该病对奶牛业的危害相当严重,可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现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作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9.
确定卵巢机能无障碍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细菌的感染状态.在调查奶牛不孕症的基础上,对临床确诊为卵巢机能无障碍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细菌进行分离鉴定.调查的853头奶牛中患不孕症的占11.8%,其中卵巢机能无障碍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占66.3%,其他原因不孕症奶牛33.7%.卵巢机能无障碍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均被测定有细菌存在,而对照健康奶牛子宫内容物未有分离到细菌.从临床确诊的67例卵巢机能无障碍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的子宫内容物中,分离到细菌菌株119株,其中葡萄球菌36株、链球菌40株、大肠杆菌36株、变形杆菌4株、芽孢杆菌1株、化脓棒状杆菌1株.本研究卵巢机能无障碍子宫内膜炎不孕症奶牛子宫内的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多为2种细菌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0.
奶牛子宫内膜炎在奶牛生殖器官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也是引起奶牛不孕症重要原因之一。细菌感染、机械性损伤和饲养管理不当是子宫内膜炎发病的三大原因。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与季节、胎次、分娩时间和胎衣不下的发生有关,根据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规律,制定出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兽医临床表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远远大于其他家畜。奶牛分娩后出现胎衣不下占键康分娩奶牛的8%~30%不等。引起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与奶牛特殊的胎盘构造、怀孕期间胎盘发炎、产后子宫收缩无力等有关。奶牛发生胎衣不下后,会引发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奶牛不孕症是奶牛养殖业的重要疾病之一。临床上经常遇到两种类型的奶牛不孕症,即气血虚型与血瘀湿热型。根据中兽医理论及病因、病机证候,用中草药防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笔者自2000年以来,共收治奶牛不孕症34例,其中气血虚型13例,血瘀湿热型21例,治愈30例(88.2%),无效3例(11.8%)。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奶牛不孕症的综合治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不孕症是奶牛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现着重介绍常见的五种疾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赵静  周文萍 《河南农业》2014,(6):45-45,47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达20%~40%,占奶牛不孕症的70%左右,造成奶牛不能正常配种繁殖,极大影响奶牛快速繁育,降低了奶牛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奶牛不孕症的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养管理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保证全价的蛋白质,充足的维生素及钙、磷等矿物质饲料,还要保证饲料多样化,青绿多汁饲料和优质干草满足供应,禁喂用过除草剂的秸秆或有霉变的干草。二是要让奶牛每天有适当的运动,保证每天上下午舍外运动1小时左右。三是每天保证奶牛日光浴(舍内安装日光灯)16小时,同时每天要刷拭牛体1~2次,既促进血液循环,还能保持牛体清洁卫生。四是棚圈、舍内勤打扫,牛床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更换垫草,同时要保持牛舍通风干燥。若一旦发生卵巢囊肿,应肌注促黄体生成素,每头每次注射100单位~200单位,隔日一次,连注1次~2次,使泡壁变薄,治愈率可达85%,受胎率可这90%。一旦发生黄体囊肿,肌注促卵泡成熟素100单位~200单位。可肌注促卵泡成熟素100单位~200单位,每日一次,连注2次~3次,或肌注雌二醇4mg~5mg,第二次自然发情时再配。产后同时喂饮温热益母草红糖水(益母草500克,加水10公斤煎成水剂后加红糖500克),每日1~2次,连服2~3日以促进恶露排净和产后子官复原。  相似文献   

16.
奶牛初乳防治胎衣不下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6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分娩后3~6h颈部两侧皮下注射健康奶牛初乳各25ml,研究初乳防治奶牛RFM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126头奶牛的RFM发病率为6.3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71头经产牛RFM发病率为11.2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55头初产牛RFM发病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奶牛初乳防治RFM的效果显著,经产牛的效果优于初产牛。  相似文献   

17.
夏季提高奶牛产奶量的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生产是一项高产、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的经济型产业.奶牛是耐寒、怕暑的家畜,其适宜的温度为10~20℃,一般环境温度在4~24℃,相对湿度60%~80%时,对产奶量影响不明显.温度在25℃以上时对高产奶牛的产奶量影响较大,日下降幅度可达5~10kg.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奶牛全血中微量元素铜和锌含量与奶牛不孕症的关系,以郑州地区某奶牛小区的45头奶牛作为实验动物,无菌法颈静脉采血3~5ml作为待测样品,经湿法消化后,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铜和锌的含量。结果显示,全血中微量元素铜、锌含量对奶牛不孕症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奶牛的不孕症是指生殖机能异常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奶牛暂时的或永久的不能受孕繁殖后代而言,所涉及的致病因素和疾病种类较为复杂,临床上无特异的治疗方法和特效药。该病在牛群中所造成的淘汰率占牛群总淘汰率的1/3,给奶牛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近几年根据该病发病症状和流行特点,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5年来,笔者对钟山区奶牛养殖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反映出很多问题,尤其是奶牛疾病严重、繁殖率低、不孕症,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钟山区饲养奶牛时间短,奶农饲养技术低,因不孕症淘汰的奶牛达23%。为了解决奶牛在繁殖上的问题,推动奶牛业的发展,笔者对5年来奶牛不孕症及治疗效果的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总结了治疗方案,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