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隐翅虫,又被称为"影子虫",属昆虫纲、鞘翅目、多食亚目、隐翅虫科.因其鞘翅特别短,仅能盖住腹部的前缘,好似没有翅膀,因此得名隐翅虫.其中,对人有威胁、能引起隐翅虫皮炎的叫毒隐翅虫,全世界已报道有250种,中国记载21种,主要种类有黄足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和奇异毒隐翅虫等三种.  相似文献   

2.
隐翅虫性皮炎是由接触毒隐翅虫体液而引起的毒性皮炎。这种虫颇似蚂蚁,头黑色,胸桔黄色。能飞行,趋光性强,昼伏夜出,栖居于草木或石下。当虫体被压碎,虫体液粘附在人的皮肤上,起初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继而斑疹迅速化脓形成红斑疱性损害,排列成单条或多条线状,皮损处有痒及灼热感,常伴有体温升高,局部淋巴结肿大,头昏等症。多发于面、颈、四肢等裸露部位。治疗多采用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外搽  相似文献   

3.
亓东明  孟庆玉  李玉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681-11684,11688
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粪食性隐翅虫标本的整理和分类鉴定,得出我国西南地区粪食性隐翅虫包括6亚科23族86属,其中前角隐翅虫亚科族数、属数最多,并制定了西南地区粪食性隐翅虫的属级检索表,以期填补国内粪食性隐翅虫分类的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隐翅虫标本500余号。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7亚科、14属、26种,其中有一个中国新记录属Mycetoporus,三个新种,仅定属名的3个科类。本文首次具体记述了山西省隐翅虫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及生境。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年的山西省范围隐翅虫资源调查,共采得突眼隐翅虫标本300余头。采用比较形态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出Stenus属的4亚属、共20种,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11个山西新纪录种。本文首次综合记述了山西突眼隐翅虫属种类、采集时间、地点和分布。  相似文献   

6.
2005年7~9月在四川省二郎山区域选择不同的海拔区域(1400~2300 m2、300~2600 m、2600~3100 m和3100~3400 m)和微生境(草堆、森林铺垫物、粪便、真菌、腐肉和腐木)进行隐翅虫资源调查,共设置样地72块,收集各海拔区域和各微生境内隐翅虫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数据。结果表明:共获隐翅虫标本2389号,分属12个亚科,75个属,206个种。从个体数量上来看,前角隐翅虫亚科个体数最多,占48.35%,隐翅虫亚科次之,占14.48%;在物种数量上表现出同样的趋势,前角隐翅虫亚科物种数最多,占28.64%;隐翅虫次之,占16.99%,它们为该地区隐翅虫的优势类群;在个体数量上,胸片隐翅虫亚科、毒隐翅虫亚科、异形隐翅虫亚科、尖腹隐翅虫亚科、大眼隐翅虫亚科、筒隐翅虫亚科、和四眼隐翅虫亚科所占比例均在1%以上,它们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总体上,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随海拔的升高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在微生境选择上,草堆和森林铺垫物内隐翅虫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明显多于其他几种微生境。  相似文献   

7.
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采集、鉴定和初步整理,首次对采自山西省的大眼隐翅虫属Stenus的7个种的主要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配有相应检索表。同时简要介绍了Stenus属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生存环境,为进一步保护和利用隐翅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赤斑黑沫蝉属同翅目沫蝉科害虫,成虫体长12mm,前翅覆质,后翅膜质,可见腹节为6节.雌虫前翅基部有两块白斑,端部有一红斑;雄虫前翅基部也有两白斑,翅端有一大一小两块红斑,产卵器为凿状,口器为刺吸式口器.若虫腹部有发达的泡沫腺,能分泌胶质,与呼出的气体相混造成泡沫盖住全体,以作保护,故称"吹沫虫"或"吹泡虫".成虫能飞善跳,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如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受害后叶片褪色、干枯,严重时整个植株枯萎死亡.例如水稻受害后,稻叶呈黄色或火红色,后期穗小,瘪粒增多,产量下降,严重时稻叶枯死,不能抽穗结实.  相似文献   

9.
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植物白魔芋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花序不同部位(雌蕊、雄蕊、不育区、附属物及佛焰苞)草酸钙的数量变化,并用花序各部位的甲醇提取物触杀昆虫隐翅虫(Atheta sp.),分析其对白魔芋传粉昆虫隐翅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白魔芋雌蕊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最高,平均每1 250μm2视野中含草酸钙晶体188.4个,推测高含量是为了保护其胚珠,花序中草酸钙晶体含量最低的部位是不育区(退化雄蕊),平均仅11.9个;用花序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触杀隐翅虫,仅雌蕊提取物能够迅速杀死隐翅虫(14.5 s),其余部位的提取物在60 s以内不能杀死隐翅虫。因此,高浓度的草酸钙晶体或其他共存物质对隐翅虫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9月在四川二郎山区域调查4种不同人类干扰类型区域(包括人类聚集区、退耕还林区、放牧区和极少人为干扰区)内的隐翅虫资源,分析不同人类干扰区域内隐翅虫群落的物神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隐翅虫样本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随人类干扰强度的降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在人类聚集区多样性指数最高,为4.001 6,均匀度指数也最高,为0.805 2,Simpson优势度指数(λ)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极少人为干扰区域最高为0.199 6.不同人类干扰区域间隐翅虫群落相似性指数(β)均为0 ~0.25,为极不相似水平.人类活动的干扰增加了隐翅虫栖息环境的异质性,提高了隐翅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四川片口自然保护区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科昆虫物种多样性,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为汶川地震后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2012年7-8月,在保护区实验研究区域隐翅虫活动频繁的5类微生境中随机设置10块5m×5m的样地采集标本,标本鉴定后计算α物种多样性。【结果】共采集隐翅虫标本1066号,分别隶属于13亚科79属162形态种。个体数量在腐败物、地被物、真菌、草堆、沙滩水边5种微生境中依次减少。形态种数量在地被物中最多,其次为腐败物中,在其余的3种微生境中的值很接近。对5种微生境内的隐翅虫进行α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S)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腐败物中其次,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相近。优势度指数(λ)在真菌中的数值最大,在地被物中的数值最小,其余3种生境中数值接近。多样性指数(H′)在地被物中数值最大,在其他4种微生境中的数值相近。均匀度指数(J)在地被物、沙滩水边和草堆中的数值大于在腐败物和真菌中的值。以上4个α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说明地被物是隐翅虫生存的良好生境,也反映出该类型的生境中隐翅虫群落结构较为稳定,这是隐翅虫与特定的微生境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结论】通过与200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较,发现在5种微生境中的隐翅虫丰富度指数(S)虽然都有所下降,但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都或多或少有所提高。可以初步说明汶川地震后经过4年生态修复和灾后重建,保护区内隐翅虫的物种多样性已得到有效恢复,也说明生态修复有利于隐翅虫的繁衍发展,有利于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地协调演替。  相似文献   

12.
食螨隐翅虫是本地控制叶螨为害的优势种群之一 ,研究其捕食截形叶螨和柑桔全爪螨发现 :食螨隐翅虫捕食2种叶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同时 ,食螨隐翅虫对叶螨的捕食以咬食叶螨和吞食整个螨体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tsumura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油虫等。成虫为有翅胎生雌蚜,体长卵型,黄色或黄绿色。卵圆形,淡黄色至黄绿色,有翅弱蚜和无翅弱蚜相似。  相似文献   

14.
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十二大害虫之一. 一、天社蛾特征 1、成虫:雄虫体长13~17mm,翅展28~38mm;触角单栉齿状.雌虫体长15~20mm,翅展38~42mm,触角单栉齿状.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呈褐色,翅面有3条明显的灰白色横线,后翅无斑纹,色泽略浅于前翅,中间有一条横线.雄虫体色略深于雌虫,触角羽毛状,雌虫触角短羽毛状.  相似文献   

15.
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十二大害虫之一。 一、天社蛾特征 1、成虫:雄虫体长13~17mm,翅展28~38mm;触角单栉齿状。雌虫体长15~20mm翅展38~42mm.触角单栉齿状。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呈褐色。翅面有3条明显的灰白色横线后翅无斑纹,色泽略浅于前翅。中间有一条横线。雄虫体色略深于雌虫,触角羽毛状,雌虫触角短羽毛状。  相似文献   

16.
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昆虫,可捕食多种害虫,是一种天敢昆虫;但其又可分泌毒素引起皮肤炎,则又是一种卫生害虫。根据国内外研究资料,从分类与分布、形态、生物学特性、毒素和隐翅虫皮炎防治等方面对青翅蚁形隐翅虫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以便人们清楚认识和了解该种昆虫,以做到对其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食螨隐翅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活历期,栖息和化蛹场所,取食和活动习性及消长动态;提出了田间保护、室内饲养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猎物虫态、不同猎物密度、不同捕食者密度、不同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Curtis)对菜粉蝶(Pieris rapaeLinnaeus)卵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翅蚁形隐翅虫对菜粉蝶卵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其低龄幼虫;2)不同猎物密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方程为Na=1.031 8N/(1 0.016 9N),寻找效应则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3)青翅蚁形隐翅虫干扰反应模型为E=0.595 3P-0.690 2,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4)不同温度下的捕食量以25~30℃时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青翅蚁形隐翅虫毒素的杀虫机制,为研制开发该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青翅蚁形隐翅虫毒素粗提物饲喂和点滴菜青虫,测定和分析了虫体组织中肠酯酶、谷-丙转氨酶、乙酰胆碱酯酶和乙酰胆碱的变化情况。[结果]饲喂夹毒叶片的3龄菜青虫在48h后中肠酯酶含量下降明显,酶活性略受抑制。经毒素点滴处理的3龄菜青虫谷-丙转氨酶含量24、48h后均降低,24、48h后酶比活力均呈现增强趋势;经毒素粗提物处理的菜青虫24、48h后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变化不大,但均有明显的降低,酶比活力增强。毒素粗提物对乙酰胆碱有抑制作用。[结论]青翅蚁形隐翅虫毒素粗提物对菜青虫幼虫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猎物虫态、不同猎物密度、不同捕食者密度、不同温度下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 fuscipes Curtis)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卵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翅蚁形隐翅虫对菜粉蝶卵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其低龄幼虫;2)不同猎物密度下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其方程为Nα=1.0318N/(1+0.0169N),寻找效应则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减少;3)青翅蚁形隐翅虫干扰反应模型为E=0.5953P^0.6902,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4)不同温度下的捕食量以25~30℃时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