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国内农业劳动机会成本持续上升、国内外粮食价差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我国小麦生产机械投入呈现持续增加趋势,研究农业机械投入效率对于优化财政支持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1998-2016年间我国15个主产省的小麦机械投入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面板随机效应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发现,我国小麦机械投入效率整体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小麦播种面积、排灌费用、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与机械投入效率负相关,表明我国小麦机械投入结构尚需优化,灌溉环节中的机械使用对投入效率的影响重大,国家政策对小麦生产主要环节和重要领域的支持至关重要。[结论]因此,应因地制宜推广小麦生产机械,注重农户灌溉投入的补贴和灌溉机械的优化,从政策层面鼓励农业机械技术创新研发,可提升农机行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3.
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ylla)为蝶形花科红豆树属树植物,稀有种.笔者应用样方调查方法分析了黔东南自治州剑河县南哨小叶红豆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该小叶红豆群落共有植物33种,隶属于22科28属,包括蕨类植物1科1属,裸子植物2科2属,被子植物19科25属;(2)植物群落基本上就分为乔木层和灌木层两个层次,乔木层优势种为红甜槠,灌木层优势种为香叶子;(3)在群落径级分布上,群落中幼苗和小树较多,香叶子种群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红甜槠表现为稳定型,小叶红豆则表现为衰退型,反映了小叶红豆幼苗在林下不能自然更新,随着群落的进展演替,将会被取代. 相似文献
4.
5.
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索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方面的机理,对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8种典型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灌木层在物种组成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除红砂群落外,其他群落中灌木所占比例均在56.86%以上,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在整个群落中仅占0.30%~3.14%(除沙蒿群落6.65%),数量较稳定;(2)8个群落中白刺重要值最高,达84.41%,猫头刺群落最低为20.70%,其余6个群落在56.78%~68.07%之间;(3)8个群落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猫头刺群落>绵刺群落>红砂群落>沙蒿>沙拐枣群落>珍珠猪毛菜群落>膜果麻黄群落>白刺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种间相遇率偏低,群落中物种分布不均匀。说明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物种主要以矮化的小灌木、小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优势种群在荒漠灌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对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和群落的演替方向,具有比其他物种更重要的作用,荒漠灌木群落由于缺乏冗余物种的支持,是一类不稳定的群落。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本研究以河南省周口市沙颍河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景观结构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对10个植物群落样地的植物种类进行详细调查,共发现155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竹类、藤本和草本等多种类型。其中,乔木和灌木类植物是公园植物景观的主要构成,占据绝对优势,形成了复层植物景观结构。通过对植物群落的分析发现,公园中以“乔-灌-草”和“乔-草”为主的复合搭配最为常见,构建了多样而美观的景观效果。然而,研究还发现公园的植物景观节点营造,乡土植物应用,以及常绿、落叶植物配置上,值得进一步优化配置和设计,本研究还进一步就借助植物的多样性特性、植物形态的空间效应和人性化设计原则,提出了优化河南省沙颍河公园的植物景观策略和建议,以期营造出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整体观赏体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民勤荒漠草地盐生植物群落的季相变化特征,为民勤荒漠草地保护、生产力的恢复与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民勤盐渍荒漠草地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进行调查,通过对5月、7月和9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2个群落的组成及季相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民勤荒漠草地盐生植物群落灌木层伴生物种组成相对稳定;盐爪爪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7月份最大;芦苇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盖度9月份达到最大。从5月到9月份盐爪爪群落和芦苇群落草本层伴生种组成随季节变化不大,盐爪爪群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盖度和冠幅7月份最大;芦苇群落草本层植物的种数、盖度和冠幅逐渐增大,9月份植物种最多、盖度和冠幅最大,结构变得复杂。这主要是由于民勤盐渍荒漠草地气候特点、植物自身生理生态特性、分布的立地条件的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草本植物是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草本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物种多样性,为认识和保护乌兰布和沙漠地区植物多样性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根据样方调查资料,采用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的多种计算方法,分析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典型草本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种类较少,调查结果仅有24种,隶属于8科,优势科为禾本科和藜科;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较小,物种多样性水平总体较低,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及均匀度在不同群落间差异较大;草本植物群落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乌兰布和沙漠的草本植物群落类型多样,但群落组成结构简单;优势种与次优势种的重要值之间的差距随群落内物种数量的增加而减小;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小,草本植物物种的分布不均匀,普遍呈斑块化分布。 相似文献
13.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掌握绿洲荒漠过渡带天然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特征,为荒漠区植被恢复与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白刺、猫头刺、油蒿3种天然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天然群落结构简单,组织水平低,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9种,隶属10个科26个属,灌木层物种相对单一且数量较少,草本物种相对丰富且数量较大,植物都是以相对较低的芽位适应生境条件;天然群落丰富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较低,群落间的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本研究为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天然植被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在全球变暖过程中沙漠气候的稳定性,以中国西北部的民勤荒漠区196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一次线性趋势线和滑动标准差等方法,分析民勤荒漠气候在响应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不稳定性。结果表明:(1)1月和4月的平均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2月的等温日期提前10.36天。(2)12月和1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7月的极端最低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5月的极端最低气温的变异系数高达287.3%。研究结论认为,随着全球变暖民勤荒漠气候的不稳定性增强。气候的稳定性更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荒漠植被的生长受制于地下水和大气降水。民勤绿洲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现大部分区域植被已无法利用地下水,降水量逐年呈略增趋势,降水逐渐成为植被生长的主要来源。研究民勤荒漠绿洲地下水位、降水量变化对植被的影响,对绿洲保护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200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年降水数据结合遥感反演的NDVI数据,探究民勤绿洲年降水和地下水对植被覆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地下水主要在15~30 m之间;影响绿洲植被覆盖的地下水埋深主要在1~10 m;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对植被覆盖影响降低;NDVI和年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均呈现增加趋势,并且降水显著影响绿洲地表植被覆盖。 相似文献
16.
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是分布于中国北方干旱荒漠区的一种主要固沙植物,研究沙拐枣种群在沙漠不同生境中的群落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及幼苗更新,对绿洲边缘区的生态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沙井子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不同地貌类型(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丘间地)和6种微地型(半固定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和流动沙丘迎风坡、顶部、背风坡)沙拐枣种群特征、更新苗的数量特征与土壤水分的对应关系及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沙拐枣种群密度、覆盖度表现为:半固定沙丘>丘间地>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和丘间地与流动沙丘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株高在流动沙丘最大,丘间低地最小,它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种群地径、新梢长无显著差异(P<0.05)。(2)流动沙丘各部位密度、株高、覆盖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半固定沙丘则表现为差异性显著(P<0.05),顶部大于迎风坡和背风坡。(3)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拐枣幼苗数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丘间地,且与5~ 30 cm土壤水分含量大小相对应。(4)在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沙拐枣种群呈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民勤绿洲退耕地的植被恢复、合理利用植被资源,笔者利用物种多样性理论、养分动态,研究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民勤绿洲退耕地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恢复分为恢复阶段(退耕1~3年)、多年生草本演替阶段(退耕3~8年)、多年生灌木演替阶段(退耕8~24年)、多年生灌木植物稳定阶段(退耕24~31年),物种多样性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植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呈波动式减小的趋势,而Pielou和Alatalo指数呈波动式增大的趋势;(2)土壤养分在整个植被演替过程中总体呈现消耗—积累—稳定的趋势,演替初期阶段速效K、P消耗较少,演替中期土壤养分消耗较大,演替后期土壤养分处于积累状态,之后逐步趋于稳定状态;(3)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养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Margalef指数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N呈显著相关,Simpson指数、Shanon-wiener指数分别与速效K呈极显著负相关,群落优势度指数与速效K呈极显著相关,Pielou指数、Alatulo指数分别与全N、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小五台森林群落特征及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小五台森林群落的实地调查数据,详细分析比较了各个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及相似性。结果表明:小五台山11个森林群落类型中,林下物种共有67种。其中,灌木19种,草本48种。灌木物种丰富度在各个群落中均小于草本层,尤其是落叶松林群落的差异更为显著;草本层以落叶松林、冷杉林为最大。物种多样性两种指数变化趋势相似,栎林、山杨林、落叶松白桦针阔混交林多样性指数较高,其他相对小些。灌木层与草本层的均匀度变化无规律。相似性上灌木层山杨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之间共有种最少,相似性最小;草本层相似性系数最大的是云杉桦木针阔混交林与白桦林、白桦林与落叶松白桦混交林。 相似文献
19.
环境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物种多样性动态规律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空间分布格局受诸多环境因子的影响。由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与植物群落间的耦合作用,使其对环境因子改变的响应已成为全球变化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对此,为深入了解环境因子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笔者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因子(土层厚度、氮含量、磷含量、pH值)、气象因子(光照、温度、水分)等方面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可为科学评估物种多样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提供相应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