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CALPUFF模型,利用崆峒区气象资料、地形资料分析了废气源位于复杂河谷地形内其排气筒高度与最大地面小时、日均及年均落地浓度的关系,为复杂地形选择设计排气筒高度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谷内排气筒高度在某些范围内,尤其是在较低的高度段,污染物落地浓度并不会随着排气筒高度增加而减少,可能会出现相反的规律或者上下波动;排气筒高度到达一定高度后,最大落地浓度呈降低趋势,但当排气筒高度高到一定程度时,对落地浓度的影响明显减小。谷地有组织排放源排放高度不宜低于70 m,对于有毒有害物质排放量较大的化工企业有组织源排放高度不宜低于130 m,对于电厂烟囱等特大型有组织源排放高度宜采取300 m集中烟囱排放。  相似文献   

2.
对丹东城区进行网格化处理,采用高斯点源扩散计算SO2落地浓度,运用Visual Basic 6.0进行模式的程序设计,输出SO2落地浓度,利用Visual Basic 6.0对象控制技术,调用Surfer绘图功能,绘制并输出SO2落地浓度等值线图。通过改变气象条件和点源个数实现不同条件下SO2落地浓度的计算和模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2-4、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2-4/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24-、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24-/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5.
利用丽水市及云和、遂昌、缙云、庆元、龙泉、青田等站1971—2000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丽水地区地面风场特征:丽水市春季盛行东风或偏北风,夏季盛行东风或偏南风,秋季盛行偏北风或东风,冬季盛行东风或偏北风。丽水及各县(除青田外)常年地面风速在0.8~1.3 m/s之间,地面风速月季变化不大,月平均风速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全年6月地面风速最低。青田县地处丽水东部、与温州相邻,易受东风系统影响,常年平均风速为2.3 m/s。丽水站年主导风向为ENE,年平均风速为1.3 m/s,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与主导风向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污染系数最大的风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污染较为严重。在城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污染系数图合理置放污染源位置。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2-2006年厦门市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厦门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PM10和SO2年平均浓度变化不明显,NO2年平均浓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PM10、SO2和NO2浓度的月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月平均浓度7月份最低,而出现平均浓度高值的月份则有所差异.各污染物浓度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同相位变化特征.PM10浓度在大陆高压、暖区辐合系统控制下最高,副热带高压和低涡控制时最低,副热带高压控制时未曾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暖区辐合系统中出现轻微以上污染最多;风向变化对厦门市SO2和NO2浓度分布影响不明显,偏南风下厦门市空气质量出现优的概率高,但出现轻微以上污染也多,北风影响下空气质量为优的概率最小,但未曾有轻微以上污染.  相似文献   

7.
周贤波  周贤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33-8134
[目的]寻找一种固定污染源排气中H2S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方法]通过确定色谱仪最佳测试参数、建立标准曲线,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SO2干扰试验和现场采样试验分析了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中H2S的适用性与优势。[结果]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91.771x+31.796;该法的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该法的H2S测定上限为152mg/m3,测定下限为0.152mg/m^3。当CSO2≤50CH2S时,该法的H2S测试相对误差≤5.0%。受生产工艺影响,SO2和H2S浓度在克劳斯炉出口处度最大,以后随着处理的加强,浓度逐渐减小。各测点CSO2∶CH2S均小于50,结合室内干扰试验结果可以判定,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工段H2S浓度时,受SO影响较小。[结论]该法快速可行,适用于野外应急监测HS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鞠春宝  张超 《农技服务》2012,29(4):478-479
根据2007年1月6~11日在青海乐都高店焦化厂地区的大气边界层探测试验得到的资料,分析了该地区的低空风场随高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乐都地区冬季风向频率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保持稳定,主导风向为偏西风,在地面主导风向频率为SW,在10~50 m最多风向频率和次多风向频率相同,分别为NW和WSW,50 m的最多风向频率为NW,100 m的主导风向频率是WNW,NW,150 m往上除了200 m的主导风向为W以外其他的都为WNW。从试验期间平均结果看,低空风速随高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平均而言,从地面到100 m风速随高度增加比较快,而100 m后随高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郑州市气象局2014年逐日风速变化观测资料,对近地层10m、70m、100m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地层各高度风速逐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呈增加—减少—增加趋势,其中近地层100m高度增加趋势要高于10m和70m高度风速变化。100m高度风速要高于70m和10m高度风速,即随着高度增加,近地层风速也逐渐增加;10m高度四季风速较小,其次是70m高度风速,100m高度在四季风速最大,这种变化同近地层高度风速逐月变化趋势一致,都是随着时间变化,风速随高度层不断发生变化;近地层10m高度风向以E为最多,WNW、ESE和ENE风向次之,70m高度上以WNW风向最多,100m高度以WNW风向为主,NE和W风向次之,随着高度增加,郑州近地层主导风向发生变化;风速越小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输送,特别是静风条件下极其不利,市区内堆积的大气污染物不断增多,最终影响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0.
奶牛场恶臭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省某县中等规模的3个奶牛养殖场为试验场地,以臭气浓度为监测指标,在下风向距恶臭排放源不同距离处设置采样点,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恶臭污染物的下风向扩散规律及影响扩散规律的部分气象因素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数据回归得出了恶臭污染物水平扩散模型.结果表明,奶牛场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随距离的增加迅速减小,通过线性回归得出下风向同一高度处的臭气浓度与监测点距排放源的距离旱指数函数关系;对于气象条件,在27~37℃,风速小于5.4 m·s-1的范围内,风速、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对恶臭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均显著,其中温度和风速对恶臭污染物扩散规律的影响较空气相对湿度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4个气象站近50 a地面0 cm温度及年气温、蒸发、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观测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法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近50 a地面温度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趋势及极值变化等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析了影响地面温度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受天气系统、地形地貌以及海拔高度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低海拔平原区大于高海拔山区。各地年、年代地面温度呈很显著上升趋势,年地面温度的时间序列存在着6~9 a的准周期变化;月地面温度变化比较一致;各地各季节地面温度也呈上升趋势,春、夏季上升率大于秋、冬季;各地年极端最高和最低地面温度也均呈上升趋势,极端最低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大于极端最高地面温度的上升率,因此冬季增温对年地面温度升高贡献大于夏季。河西走廊东部地面温度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其次是降水、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最高气温的影响较弱,蒸发的影响最弱。地面温度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呈正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以及平均风速呈负相关,与蒸发无相关性。影响各地地面温度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庆万州区SO2污染状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该研究通过总结万州区SO2浓度的年内逐日变化规律,探讨SO2浓度与降水量、大气压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6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庆万州区SO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SO2浓度与6个气象因子之间有4个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其中与降水量、风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气压呈现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法得到万州气象因子变化主要受到辐射能量、水汽和风速3个主要成分的影响,并建立了SO2浓度的预测模型。[结论]该研究的预测模型可以为万州区农业生产中预防SO2和酸雨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牡丹江市(2005—2011年)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实际监测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场资料、天气图资料,分析了污染物浓度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有一定影响,1.0 mm以下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不明显。但降水量R≥10 mm时降水对污染物的稀释作用较大,一些污染物浓度减少概率占60%以上。当风速小于1 m/s时,污染物浓度明显偏大,冬季浓度是夏秋季节浓度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4.
河间气象站迁站对比观测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76-6379,6405
利用2012年河间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河间气象站迁站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使用仪器设备不同、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5~0℃,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2℃,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8~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1.1~0.6℃,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2~0.3℃,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均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2%~6%,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4%~5%,年最小相对湿度新旧站相同;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1~0.4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1.2~2.2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2.0~2.8 m/s,年最大风速新站与旧站基本相同,年极大风速新站比旧站明显偏大;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旧站为SSW;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1~2.5℃,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4~2.1℃,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5~2.7℃,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6~1.1℃,40、16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80、320 cm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低于旧站。  相似文献   

15.
以森林覆盖率及其他空气污染物(PM10、CO、NO2、SO2、O38 h)和气象因素(气压、相对湿度、光照数、气温、风速)为研究指标,以黑龙江省13个市(区)为对象,应用3 a数据、依据面板数据模型分析PM2.5与森林覆盖率及其他空气污染物和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城市的PM2.5质量浓度,低于森林覆盖率较低城市的PM2.5质量浓度。森林覆盖率是阻滞PM2.5质量浓度增高最主要的因素,其他空气污染物是导致PM2.5质量浓度升高的根本原因,气象因素对PM2.5质量浓度变化所起的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6.
李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28-13031
基于1971~2000年气象数据、TM影像和DEM,结合因子分析、ArcGIS中的栅格计算和方差分析,获得了黄土高原的自然区划模型,对该地区进行区域划分,然后运用方差分析对划分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中剔除了年均最大风速和年均风速2个变量,采用其他变量进行分析。黄土高原综合指数分区呈现出从东南向西北的层状分布,气象要素大小按级区顺序递增或递减,随着此方向地形起伏逐渐增大,植被覆盖程度减小,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颜色变浅、质地变得轻粗,侵蚀强度也依次增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检验3个自然区中各站点的气象要素均值是否存在差异性,得出年均最低气温的差异性最大,在3个自然区的区别中处于主导地位;方差分析的多重比较反映出两两自然区间的气象要素差异显著。说明用综合指数对黄土高原进行区域划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王健  闫景东  曹伟  徐娟  张晓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39-9040
利用聊城1971~2010年地面10 min平均年最大风速资料,计算分析了历年地面最大风压的年际分布及同期内的极大风压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40年间地面极端最大风压为40.0 kg/m2,出现在1978、1979年,可以作为40年一遇风压代表值,40年间地面平均风压呈下降趋势,这可能与测站环境变化有关;离地面10 m高处的极大风压为40.0 kg/m2,50 m高处风压可增大至67.0 kg/m2,100 m处风压达83.6 kg/m2,相当于36.6m/s强风的破坏力。  相似文献   

18.
许丽景  李海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839-5841,5918
利用2011年青县国家一般气象站新旧站的气温、相对湿度、风、深层地温等资料,对青县气象站迁站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新旧站址周围环境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造成观测数据有一定差异。新旧站月平均气温差值为-0.2~0.2℃,月平均最高气温差值为-0.4~0.4℃,月平均最低气温差值为-0.4~0℃,月极端最高气温差值为-0.6~0.9℃,月极端最低气温差值为-1.9~0.9℃,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新旧站均相同,年平均最低气温新站略低于旧站;年极端最高气温新站高于旧站,年极端最低气温新站明显低于旧站。新旧站月平均相对湿度差值为-1%~5%,月最小相对湿度差值为-3%~3%,年最小相对湿度新站高于旧站。新旧站月2 min平均风速差值为0.5~1.2 m/s,月最大风速差值为2.5~3.7 m/s,月极大风速差值为1.3~5.1 m/s,年最大风速、年极大风速新站均比旧站偏大;年最多风向新站为SSW,而旧站为SW且年风向频率新站小于旧站。新旧站4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3~1.9℃,8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1.2~1.9℃,16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2.0~1.8℃,320 cm地温月平均差值为-0.5~0.8℃,各深层地温年平均温度新站均高于旧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