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分析吉林省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吉林省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分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利用《吉林省统计年鉴》(2010)和实际调研获得的数据,结合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实际,建立了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将吉林省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找出三个区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的差异与不足,并提出促进吉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吉林省西部干旱地区农业如何进行综合性开发的问题。即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基本建设要同步;把"增粮"放在首要的战略地位上;以科技为先导,以地方特色按区域建立综合开发试验示范区;要与加速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教育工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原白城地区是吉林省西部生态问题最为严重的区域,它处在松辽平原向大兴安岭西南端过渡地带,风沙、干旱、盐碱、洪水,尤其是土地盐碱化和沙化是制约全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具有代表性的通榆生态为例详细叙述一下吉林省西部农田生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
双辽市是农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区,1997年与吉林农科院畜牧分院台作,实施了吉林省西部旱地农牧业高产高效科技示范区建设项目。该区位于松辽平原农业区向西部草原牧区过渡地带,耕地和草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资源,具有典型的区域代表性。在示范区建设上,双辽市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组装多种运作机静;在科技投入上,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示范区;在实用技术推广上,以科技达标户为示范,建立农户专业合作机制;在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上,建立"三元种植结构"生产机制,实现农牧并举,以此来探索一条科技示范区建设的新路,为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6.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09-16410,16413
以通榆县为例,分析了吉林省西部农业和畜牧业过渡带荒漠化的现状,探究了其形成的原因,并指出水问题是吉林省西部土地荒漠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入手,结合吉林省东,中,西部地区及相关农业省份情况,比较分析了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总结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吉林省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依据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压力-反馈-调控的概念模型,并基于GIS和RS,采用栅格运算的方法,运用复合模型对吉林省西部2000年生态环境安全态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安全状况,且东部安全状况好于西部,预警状况及不安全状况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十个县市中,绝对安全状态比例极小,安全状态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的县是乾安,最小的是大安。预警状态区域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洮南,已达到了县域面积的43.08%,最小的是乾安,仅占1.56%。通榆、镇赉和大安处于不安全状态区域的面积已达到了10%以上,是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吉林省2000年生态安全态势与土地利用的耦合分析表明,以农为主的区域是农牧交错带中相对稳定的区域,以牧为主的区域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农牧相当的区域属于最脆弱的地区。虽然根据Constanz的生态价值理论,草地的生态价值比较高,但由于研究区草地多属于低覆盖度,当受到外界干扰较大时,系统就表现得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杨树在吉林省林业的木材生产、生态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杨树人工林对于保护农田、草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木材方面功不可没。杨树具有速生、适应性广、利用价值高等优良特性、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已成为吉林省营造防护林及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燕麦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加拿大燕麦在吉林省西部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分析 ,明确提出了加拿大燕麦在吉林省西部应用 ,具有生态环保效应、增产增收效应、农牧互促效应、调整结构效应、绿色农业效应和强农富农效应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农业信息技术结合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而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平台)是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作为一种开发专家系统的通用工具,使农业领域专家无需掌握过多的编程知识就能建造性能良好的专家系统,从而能有效克服目前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介绍了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专家系统开发平台结合起来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建立基础、设计思路、技术路线以及平台功能,并阐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平台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李莎莎  郭艳清  邓群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88-2092,2117
基于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分析了循环农业动态评价问题,建立了循环农业模式的系统动力学动态评价模型。根据系统思考理论,将评价指标放入一个循环农业模式系统中进行分析,基于流程再造理论设计丘陵地区的循环农业流程,以此为据建立其SD仿真模型,分析该循环农业模式的合理性。根据丘陵地区循环农业SD模型中稻谷产量、总收入和污染量3个主要变量的分析结果,运行循环农业系统动力学动态评价模型,仿真得到评价结果,进而表明构建的丘陵地区循环农业流程合理可行,且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动态评价循环农业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3.
旱地农业在宁夏农业中的地位及发展战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旱地农业在宁夏农业中的战略地位 ,针对宁夏旱地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人口过快增长的问题 ,从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建设农林牧复合型旱地农业体系 ,建设特色旱地农业产业化体系 ,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建设旱地农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宁夏旱地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剖析了设施农业发展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基本内涵,阐述了以提升效益为目标,实现设施农业高效化、发展模式多元化、高效模式普及化的设施农业发展理论特征,分析了设施农业高效创建对设施农业理论与技术发展的导向作用,指出高效创建在设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时期的现实意义,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发展模式的嬗变作用,并以江苏省的设施农业高效创建为例,探讨了设施农业高效创建的发展模式与实现途径,以形成区域特色设施农业发展新的理论技术与产业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及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肖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17-6719
[目的]构建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评价体系,评价其生态农业效益及协调发展水平。[方法]在借鉴已有生态农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河南省生态农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了河南省各地级市的生态农业效益及其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河南省生态农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协调水平最高的是安阳市,协调发展水平最高的是郑州市,三门峡市最低。[结论]该研究为我国生态农业效益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浅议我国农业标准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农业标准体系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我国目前在农业标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据此提出改善当前局面的有效方法:增强标准化意识、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合理的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执行ISO14000系列标准和ISO9000系列标准等。首次提出将农业标准进行特定分类,农业标准体系分为农产品标准和服务与支撑行业标准,并建立一种特殊的“金字塔”式框架结构,从而达到对农业标准体系进行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并从鼓励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以昆明市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为例,提出了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成果框架。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应以规划背景与条件分析为基础,提出规划总则与发展目标。区域农业园区体系的规划布局主要包括农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空间结构规划、等级和规模结构规划、职能结构规划。区域内园区建设发展分类引导规划、农业园区基础设施规划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规划也是区域农业园区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区域农业园区建设的体制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保障。区域农业园区评价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相应的评价程序与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休闲农业课程体系构建依据及目标,形成休闲农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完成休闲农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环节的谏程体系构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休闲农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特色与创新经验心得。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三农"问题,我们应当从制度角度来探索其制约因素.本文从当前农地制度的缺陷入手,找出现行农地制度与"三农"问题出现的内在关联,对当前理论界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农地制度改革模式进行评述,从中归纳出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农地制度,并对这一新制度的可行性和配套措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