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针对广东省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信息少和内部发生机理复杂的特点,在分析广东省道路和交通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构建了广东省交通事故预测模型,并根据广东省2007-2012年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对未来短期内广东省发生的交通事故数和伤亡人数进行了预测.检验结果表明,在广东省交通事故的预测中,与回归预测模型相比,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具有更高精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4.
利用鲁甸县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用过等维递补灰色模型预测方法预测其建设用地规模,结果表明,模型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5.
6.
灰色系统模型在贫信息、小样本的非线性系统建模中具有明显优势,适合对时间序列较短时的需水量进行预测。针对基本灰色预测模型背景值构造不合理,及未充分利用新信息的缺点,采用重构背景值和等维递补原理对基本GM(1,1)模型进行改进,并利用改进模型对安阳市小南海泉的涌泉量进行拟合和预测,结果表明,改进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初霜冻害是影响宿州市秋收作物收成的重要因素.根据季节事件灰预测和多模型离散覆盖机理,创建不同零起点的灾变子序列并建立多个GM(1,1)模型,按照灰关联度择优选模,利用新息或灰数依次递补.对初霜期10月23日出现年份进行预测.提出按照频次对多模型离散覆盖进行白化以确定最有可能出现的年份,经预报检验效果较好,对初霜期的长期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高产,稳产大豆品种合丰25产量动态模型。其模型达到了一级水平。经检验该模型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3%,最高精度达98%以上,可见利用GM(1.1)模型预测大豆产量具有现实可信性。 相似文献
9.
灰色等维新息模型在灌溉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分析现有灌溉用水量预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等维新息模型GM(1,1),并用同步残差等维新息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及时更新数据信息,使模型保持良好的适应性,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宝鸡峡灌区灌溉用水量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
赵桂生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7,31(6):53-57
以2005—2014年10年间我国居民生活用水资料为依据,应用灰色理论构建等维递补动态GM(1,1)模型,对我国居民生活用水进行预测.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高,可靠性强,结果符合实际,为制定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标准和水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和原有的确定性物理模型建立了室内空气品质灰色非本征预测模型.并利用灰色非本征模型模拟了两种条件下,室内二氧化碳随时间变化的特性.计算实例表明,灰色非本征模型在预测室内空气品质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深入探求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以陕西洛惠渠灌区实测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改进的灰色斜率关联法,对灌区自然-人工-生物条件下地下水动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分析了各因子与地下水埋深的关系,并运用灰色动态模型对敏感因子进行灾变预测.结果表明:蒸发量是影响该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因子,而各因子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了复杂条件下的耦合关系;灰色动态模型对蒸发量的灾变预测精度较高,完善模型系统.将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到灌区地下水动态评价中是切实可行的,是对传统地下水动态研究方法的补充与完善,可为灌区管理和调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县级农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电量预测的真实模型,通过用辽宁省台安县地区的原始用电量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用“决策支持”进行预测,得出的结果与真实数据相比,误差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衡水市空气污染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6年衡水3个环境监测点的逐日逐时监测资料对衡水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基本在300 d以上;二氧化硫(SO2)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为40~88 d。在观测时段内未出现二氧化氮(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衡水空气质量多为良,二级以上天数在300 d以上。污染物浓度白天段要高于夜间段。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到夏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从夏半年到冬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大雾及冬季燃煤取暖对空气污染具有正贡献;降水对降低空气中PM10的浓度有积极的作用,大的降水后空气质量维持优的时间较长,反之,空气质量达到优的持续时间较短。空气温度以及低层的空气湿度对污染物浓度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灰色系统理论在林分蓄积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祛,以甘肃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1989—1996年对白龙江-洮河林区调查的林分蓄积量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1)拓扑模型,从中选出精度最高的模型,对白龙江-洮河林区1997-2001年的林分蓄积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经过1997年蓄积量调查数据的实践检验,精度达到99.5%。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为了探明开封市区大气微生物状况,以期为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2年对开封市区不同季节、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2005和2006年的细菌数量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数量最少,分别为30.023、3.35个/皿和32.00、34.95个/皿;第二季度菌数明显增多,为46.95和53.75个/皿;第三季度最高菌数达74.30和83.45个/皿。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细菌完全相同。[结论]开封市空气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在第一季度增加,第三季度最高,第四季度迅速下降。在同一季度,闹市区及工厂密集区空气中的菌数显著高于周边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