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琪  廖玉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5-9907,9987
[目的]分析2008年湖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方法]基于基本气象观测资料,对2008年初发生在湖南的一次强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致灾因子、地形及人类活动在此次低温雨雪冰冻巨大灾害形成中的作用。[结果]2008年初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造成湖南巨大灾害的原因是:致灾因子强度为历史罕见(较1954年还强);地形影响加剧了灾害发展;人类活动对灾害起着放大作用。此外,提出了通过提高极端天气的预测预警能力、加强气候可性行论证、加大自然灾害防御宣传力度等措施来减轻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程度。[结论]该研究为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08年1月中旬到2月初,浙西南地区遭受了罕见的低温、冻雨(雨凇)天气,此次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冰冻开始,冰冻加剧,长时间低温冰冻阶段。这次冰冻灾害给浙西南地区的各行各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给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丽水也是全省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从冻雨形成的3个条件分析了冻雨的成因,指出在较强的拉尼娜背景下,异常海温下垫面和大气环流给这次冻雨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来源;很强的逆温层的存在是冻雨形成的直接原因;另外,浙西南独特的地形为冻雨形成提供了低于0℃的地物接触面,使得这次的冰冻灾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持续影响安塞县,部分地区出现暴雪和冻雨天气,部分地区道路结冰严重,通过分析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公路交通运输的危害,阐述了相应的防御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长沙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遭受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其主要特征为灾害范围广、灾害强度大、连续低温时间长、雨雪持续时间长、冰冻日数多和灾害损失严重.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槽异常稳定活跃,是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分析还表明,大气层结长时间维持逆温层,是这次大范围冻雨持续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袁春  马尚芹  黄建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1016-11018
2008年初,新余和我国南方大部地区一起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此对此次天气气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冻天气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造成的损失极为严重.冰冻灾害强度大,表现为过程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创历史新低;持续时间长,表现为连续低温日数和连续冰冻日数均为新余市有气象记录以来罕见的;冰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和损失,尤其对新余市电力运行造成灾难性影响.2007年8月开始的拉尼娜事件所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我国大范围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重要原因;就新余而会,超历史低温和长时间的低温、冰冻(雨凇)天气是致灾的主要原因;承灾体的变化、各行各业对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预期低估,也是这次灾害损失巨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卫市香山地区冻雨天气成因并提高该地区冻雨天气的预报能力,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气象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和香山风电场工作日志资料,对2016年3月中卫香山风电场出现的一次冰冻雨雪灾害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并对冻雨发生的物理量场、大气垂直结构和地形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 Pa"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是此次天气过程产生的背景条件,低层的偏南暖湿气流输送和低值系统的共同作用是产生降水的根本条件;冻雨产生时段大气温度垂直结构上、中、下层呈冷、暖、冷分布,中层有温度>0℃的暖层,近地面层为0℃或以下,中层冷平流对暖层会有破坏作用,垂直温度结构改变,降水相态随之发生变化;在同一降水过程中,山地和川区大气垂直结构存在明显差别,需关注降水相态是否一致。  相似文献   

7.
对郴州市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遭受的特大雨雪冰冻天气灾害的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中低层的逆温和丰富的水汽、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区稳定维持是产生重度冰雪天气的必要条件,特殊地形增加了冰冻强度和持续时间,对今后开展冰雪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和科研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周永生 《现代农业科技》2009,(19):289-291,294
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江西吉安也是这次低温雨雪冻雨影响的重灾区。为了探索此次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成因,利用2008年1月1日至2月10日各层(地面、850hPa、700hPa、500hPa、300hPa等)天气图资料、有关气象要素场和吉安市边界层内局地气象资料,采取天气诊断分析方法,对这次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的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与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有关,冬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活跃对高空南支环流长波调整起到关键作用;中、低层水汽丰富,为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提供了重要水汽条件;贝加尔湖以西地区强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是吉安低温雨雪冻雨灾害性天气形成的主因。吉安边界层内局地气象条件: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并且维持时间长.是吉安冻雨形成并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9.
郑贤  唐熠  阳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92-16695,16698
利用常规资料、欧洲资料分析了2008和2011年桂林2次重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特征及影响,结果表明,2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不管是在影响时间、持续时间还是冷空气强度及影响路径都很相似,但2008年的损失却比2011年严重得多;2008年以冻雨天气为主,2011年以间断性雨夹雪天气为主。进一步研究发现,2次重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中低层环流特征不完全一样,2008年中低层持续长时间的偏南低空急流,且存在明显的逆温,而2011年为低空急流且持续时间短。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月1日以来,湖南、重庆、贵州等地持续出现低温冻雨天气,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中央气象台1月8日预报,1月9日至13日,我国南方地区将出现新一轮低温雨雪天气过程,部分地区有大雪到暴雪,局部地区将出现冰冻天气。当前正值冬季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持续发生的低温雨雪天气容易造成蔬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初低温雨雪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华丽  刘火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22-17125
2008年1月中旬~2月初,湖北荆州市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降雪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的低温雨雪过程的天气特征、物理量场和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期望为今后的预报中对降雪预报提供一定参考。分析表明,旺盛的西南急流,强的垂直风切变,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的配置,提供了降雪区的上升运动与水汽的辐合;强冷空气维持,逆温层结构决定了降水的性质,而中高纬度稳定的阻塞形势和中低纬度平直环流和南支多波动,使雨雪天气持续。  相似文献   

12.
顾欣  杨绍洪  张素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64-9065,9117
[目的]比较黔东南两次冰冻灾害。[方法]利用黔东南自动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2010年12月31日~2011年1月10日冰冻灾害的出现时间、影响范围、灾害强度,并与2008年1月的冰冻灾害进行比较。[结果]黔东南2011年1月冰冻灾害天气起始时间较早,影响范围大,来势过猛,气温下降较低,气温有间隙性升温,后续冷空气较弱,冰冻灾害逐渐减轻;而2008年1月冰冻灾害起始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后续冷空气逐渐增强,气温逐渐下降,并伴有持续性降雨(雪),冰冻灾害逐渐加重。可见,2011年冰冻灾害不如2008年严重。[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冰冻灾害的预报预警及相应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调研,全面认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以后防御同样的灾害积累经验。[方法]采用社会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雨雪冰冻天气,危害农业设施,造成严重冻害,引起生育期推迟,影响产量和品质。[结论]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农业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抗灾能力,才能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卓立  鄢志宇  杨桂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30-12333,12355
[目的]研究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天气及其增雨潜势预报。[方法]从天气形势特点、主要影响系统、预报服务、人工增雨作业等方面,对2010年锦州地区春季首场透雨的天气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结果]此次透雨降水天气形势特点为高空冷空气偏弱、低空暖湿气流明显;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槽、高空切变线和地面蒙古气旋;地面倒槽系统北上与蒙古气旋同位相打通,为锦州地区降水提供了一定的能量和水汽,这是产生这场透雨的关键原因之一。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服务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指示作用,形势场预报较为准确、降水预报偏差较大,因此预报服务中不能简单完全依靠,应该结合实况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应用。[结论]该研究为锦州全区大范围成功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文艳  任智勇  赵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16-9617,9628
利用地面、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2月12~13日盘锦小雨转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降雪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雨雪相态转换时间为着眼点,探讨了降水相态转换时间对该次降水预报的影响。结果表明,环流调整,极涡东移南下,冷空气活动频繁是影响盘锦2月份降水明显偏多的主要因子;冷暖空气势均力敌,长时间维持,西南急流提供充分的水汽条件,是造成盘锦强降雪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玉峰  丁治英  黄先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0981-10983
[目的]分析2009年6月3日发生在黄淮流域的强飑线天气的成因。[方法]利用1°×1°的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区域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结合使用FY-2C卫星云图和商丘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09年6月3日发生在黄淮流域的强飑线天气环流背景形势进行诊断分析,探讨此次飑线天气的成因。[结果]此次飑线天气是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加大的有利形势下,东北冷涡后部横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出现中尺度辐合并产生上升气流作为对流触发机制,来自南方的水汽持续供给,飑线最终得以形成并发展;地面干线附近是雷暴和飑线的高发区。[结论]该研究为以后类似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Micaps资料、高空探测资料和观测资料,对2015年4月6~9日持续连阴雨天气过程发生时的环流形势、水汽及垂直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这次连阴雨过程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从形势上分析,这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和南支槽;乌山阻高的形成有利于环流形势的稳定维持以及冷空气的堆积。地面冷空气呈东路不断渗透南下影响九江地区,导致该地区气温持续偏低,出现倒春寒。此次过程冷空气以中路路径为主,冷空气从蒙古经我国华北补充南下,冷锋在南岭停留3d后南移出海,贝加尔湖以西的高压脊稳定维持,为低涡后部冷空气南下提供通道,使得冷空气可以持续下滑至江南,形成倒春寒。垂直结构分析显示,这次过程中低层辐合中心和高层辐散中心基本垂直且与强降水区相对应,说明辐合辐散场的垂直配置有利于产生较强或较稳定的降水;且高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和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持续南侵也为湖南连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资料和美国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1月湖南所遭遇的50年一遇的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发现,长时间维持的中高纬亚欧大陆西高东低的环流形势为雨雪冰冻天气提供了冷空气活动条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偏强偏北和南支槽的旺盛发展和维持有利于暴雪区的水汽输送和辐合;高层强辐散与低层强辐合的耦合形势以及强上升运动为暴雪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动力背景。深厚而稳定的对流层中层逆温层和低层冷层的存在是大范围冻雨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