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孙铭璐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179-183
明月湾是苏州市首批公布保护的古村落,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明月湾古村一度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笔者介绍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概念及其保护对象,纵观明月湾古村的保护与开发现状,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对明月湾古村近年来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月湾古村存在保护与开发体系不完善,村民保护意识不足,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欠佳,并且古村开发过度、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笔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体系,实施多层次、分类保护,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并进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2.
浅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以陕西佳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建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59-3760,3778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决定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必要问题。该研究基于陕西佳县县城发展现状及其城区规划,通过恢复古城风貌、保护和延续佳县风貌特色、挖掘传统历史文化,促进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思路和定位,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达  石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28-6732
对具有水乡特色的靖港古镇进行研究,对靖港古镇的水环境背景,当地居民、游客对靖港古镇的水环境评价进行分析,得出靖港古镇水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水环境保护举措,最后综合文献资料和靖港古镇水环境保护实例总结出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保护的一般模式,以期为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威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03-205
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历史街区的开发正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扬州"双东"历史街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保护与开发如何协调的角度,分析了在现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珊珊  李巍  阚保强  王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354-17356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藏区政策的实施,藏区中心城镇必然会出现各种扩张,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解决好民族文化保护的问题,使藏区的民族文化具有持续吸引力,发展藏区的特色旅游业,促进藏区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甘南藏区自治州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现在和今后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有效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6.
历史文化村落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它经历时代的变迁,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龙泉作为一个千年古县,境内遍布着众多的历史文化村落,龙泉市政府在编制保护利用规划、加大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强。通过对27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信息采集表(龙泉地区)、12份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状调查提纲(龙泉地区)进行分析,以及对龙泉市7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龙泉市历史文化村落基本情况,针对龙泉市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村落的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分析,综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历程.从文化生态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独特文化印象,对现代化进程加速发展中的老城而言,它是历史遗存的集中区域,是社会人文风貌的鲜活展现,是地域传统文化展现的重要平台,其价值不仅具有历史文化性、不可再生性,更具多元复杂性、系统完整性、可持续综合开发性等.近年来,PPP模式在公共领域建设方面的应用得到社会广泛关注,通过政府与企业建立合作...  相似文献   

9.
《安徽农业科学》2020,(2):257-263
文化基因的独特性决定了乡镇建设的方向亟需沿着文化基因的序列进行,区域文化基因的独特核心价值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导引。以青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以"文化基因"为视角,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城古镇的文化基因进行评价和分级,挖掘文化基因组成并构建再生体系架构。结果表明,第一,通过识别提取青城镇的文化基因,解析出11种文化基因——军戍文化、农耕文化、水烟文化、商贾文化、书院文化、建筑文化、水运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第二,通过解析评价青城古镇11种文化基因,评价结果显示书院文化、军戍文化、生态文化得分最高,这3种文化对青城古镇的历史发展最具影响力。第三,青城古镇的快速现代化建设与扩张已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严重威胁,通过标志文化基因空间再生、优势文化基因要素植入和基础文化基因融合共生得出青城古镇的空间发展策略,拓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孙明  周君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63-12366
通过对江南古镇的实地调研,利用已有的文献研究资料,从古镇整体布局、古镇内部空间、历史建筑的保护等方面对古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目前江南古镇典型的开发模式,包括周庄模式、乌镇模式、西塘模式等,建构了古镇开发的基本构架,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忠伟  严剀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12-9014,9055
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第16号地块为例,分析了第16号地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经验,探讨了一种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凤凰古城的保护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144-5146
概述了湘西凤凰古城旅游资源的特征及旅游保护开发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该古城旅游保护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凤凰古城旅游保护开发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61-7261,7281
就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特点,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性,阐明了生物多样性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的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小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80-6681
综合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模式、原则,以及生态安全的特性和问题,分析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土地、能源、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农业等生态安全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持,但当前高速发展的城镇化和不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给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该文探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一些迫切问题,并从健全制度,加强法律秩序等方面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发展区作为限制开发区域,虽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但受限于生态保护的刚性制约,区域发展相对落后,是当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保护和扶贫开发的重要战场。以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为例,分析了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在产业结构、资源利用、公共交通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小城镇模式构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童友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068-14069,14143
结合对中小城市小城镇住宅的调查研究,指出了现阶段小城镇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代小康家庭对住宅设计的影响及人们对设计的更高要求,提出了小城镇住宅可持续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8.
倪茜  师立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770-5771
小城镇发展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合理对小城镇进行环境规划成为重中之重。对我国目前村镇规划及生态文化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村镇规划的指导原则与实施手段,并对大王乡的规划为例进行分析,在生态文化的视角下来研究大王乡的特色农业旅游,旨在提高村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历史街区保护的现状发现,只停留于保护物质性建成环境的历史街区已呈现出多种弊端,正逐渐失去原真性。历史街区的保护更应重在维护原有生活状态与社区传统,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研究提出,在"保护为主、抢修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历史街区的保护要从"生活性"入手,发展居民共同参与、教学基地共建、适当发展旅游3种模式,通过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来提升地区经济活力,达到对社会人文环境的有效保护,以及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真正关怀,使历史街区真正回归到生活的真实性中去。  相似文献   

20.
赵婧  赵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66-9967,9998
河北省小城镇建设存在自然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严重、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这是由小城镇人口增多、工业生产造成大量污染、小城镇规划不充分等原因造成。笔者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从抓好小城镇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小城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抓紧编制和实施小城镇环境规划,加快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土地利用与资源利用规划,实现小城镇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解决小城镇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使得小城镇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