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秋蚕饲养期间,正是农田作物用药的高峰时间,如果不注意,往往引起蚕儿中毒;另外夏秋蚕又是桑园害虫发生最严重的时期,由于桑园治虫用药,有时也会造成蚕儿中毒。根据蚕儿中毒发生的原因,可注意以下几点:1.农药远离蚕室,放在人畜接触不到的地方,以免农药气味熏到蚕儿,引起中毒。2.农田喷药后要用肥皂充分洗手、洗澡,把衣服换洗掉,然后方可进入蚕室或采桑喂蚕。3.适当使用灭蚊药、灭蝇药。现在市场上出售的  相似文献   

2.
<正> 一、桑园不能使用“速灭杀丁”农药据了解,有的蚕农认为速灭杀丁农药价格低、杀虫效果好,因此,在养蚕季节施用于桑园里。由于该药剂药效期较长,常常造成蚕儿中毒。据试验,速灭杀丁对家蚕具有胃毒、触杀、熏蒸等毒死作用,尤其胃毒作用较强。在桑叶上喷2000倍的药液,经15天后采叶喂小蚕,供试蚕全部死亡,50天后采叶喂蚕仍有中毒现象出现;喷4000倍药液,经15天后采叶喂大蚕,蚕在数小时之内,几乎全部死亡,经30天后采叶喂蚕,死亡率50%以  相似文献   

3.
2004年晚秋蚕期,嵊州市王院乡紫岩村发生一起因蜜蜂采蜜过程中,迁飞途经桑园,携带的有毒花粉污染桑叶,引起蚕儿中毒的事故.  相似文献   

4.
养蚕防中毒     
近几年,蚕中毒造成大批死亡的事故多了,有的蚕农为此大受损失。下面介绍儿种预防蚕中毒的方法: 1.养蚕前和养蚕中,注意了解桑树附近施用农药的情况,避免用被农药污染的桑叶养蚕。 2.掌握用叶时间。农作物使用农药时污染了桑园或防治桑树害虫施用了农药,喷药以后,究竟要经过多少天才可以采喂蚕呢?根据试验:95%的敌百虫2000倍液为14天,3000倍液为12天,5000倍液为8天;80%的敌敌畏2000倍液为3天;20%的乐果1000倍液为3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苏联的蚕儿传染病中,杆菌肠中毒有很大发展,引起蚕儿致病的为苏芸金杆菌类(thuringiensis)的结晶形细菌。由于在农业中为了防治虫害而广泛使用杀菌剂,主要是使用苏芸金杆菌引起蚕儿杆菌肠中毒。在饲育中蚕儿吃了感染苏芸金杆菌的桑叶而大量地中毒死亡。文内评述了该病的急性和  相似文献   

6.
<正> 83年春期我场桑园受到邻近砖瓦厂排放的含氟废气的污染,使杂交种部分批次蚕儿中毒死亡。蚕种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我们在中国农科院蚕研所蚕病理生理研究室和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环保组的协助下,进行了分析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整理如后。  相似文献   

7.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0-40
近年来 ,由于农田害虫抗药力增强 ,农药用量和次数增加 ,尤其是桑园不集中 ,穿插在疏菜地和水田间的 ,家蚕发生中毒现象较频繁 ,特别是夏秋季更为严重 ,大大挫伤了部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影响了桑蚕事业的发展。为了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提醒蚕农平常要注意观察蚕儿生长发育情况 ,一旦发现蚕有中毒症状如乱爬、痉挛、吐液、体缩等症状。不同农药中毒症状又有差异 ,如有机磷中毒后 ,吐大量肠液 ,排泄粗长粪或红水 ,有机氮中毒蚕狂躁、翻滚 ,菊脂类药中毒蚕吐茶褐色肠液等 ,并证实已喂的桑叶或环境确实受农药污染。即可判定此时蚕为农药中…  相似文献   

8.
<正> 前池乡龙口村养蚕专业户刘棉嗣,全家七口人,3个劳力,承包桑园2亩,全年给桑树追肥4次,共追化肥500斤,桑园管理得好,亩产桑叶达4600斤。刘棉嗣热爱养蚕,在养蚕前认真作好蚕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在蚕期根据蚕儿的生理特  相似文献   

9.
田智得 《广西蚕业》2002,39(2):35-36
桑树每年要多次采收桑叶养蚕和伐条。因此 ,桑树的施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既要满足桑树发育生长对养料的需求 ,又要符合蚕的营养需要 ,做到合理、高效、又能降低成本 ,是桑园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 ,许多蚕农施肥不科学 ,光施化肥 ,尤其在养蚕期间大量施化肥 ,不仅造成蚕中毒死亡 ,而且还致使桑园土壤板结 ,耕性变劣 ,严重影响桑园的后续生产能力和养蚕的产量。下面介绍桑园合理的施肥方法 :试验证明 ,桑园施肥须氮、磷、钾配合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氮、磷、钾比例以 1 0 :6 :4为宜。不仅能增加桑叶产量 ,保持土壤后继生…  相似文献   

10.
尿素是含氮化肥,家畜吃过量的尿素和尿素拌种的麦子或用过量尿素催肥,都可引起绵羊中毒。 82年4月初,我场三队用尿素拌种小麦,因不慎尿素丢撒在地边20余公斤,放牧羊群误食,中毒32只,死亡21只。追溯68年春,我场四队羊群因偷吃尿素中毒27只,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1.
家蚕农药中毒是一种重要的非传染性蚕病。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引起家蚕农药中毒的原因越来越复杂。针对家蚕不结茧的典型案例,通过到农户走访,以及实地采样,对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分析,查找引起家蚕中毒的原因以及中毒的有关成分,最终确定引起家蚕不结茧的原因。检测结果显示,2份病蚕、2份桑叶、2份柑橘地土壤、1份桑园土壤,均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并在2份植物生长调节剂(赤霉酸、S-抗诱素)也检测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认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来自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该成分是导致家蚕不结茧的原因。与桑园相邻的柑橘地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里面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污染了周围的桑园,蚕儿食下含有该物质的桑叶时导致家蚕慢性中毒,引起家蚕不结茧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用灭蚕蝇防止蝇蛆危害在生产上被广泛使用,但是,如果蚕农在使用过程中配比浓度掌握不当,也会引起蚕儿中毒造成蚕农经济损失,而由于蚕农对蚕儿中毒后的处理不当,更会加大蚕作损失.由此,通过笔者及同行在生产中遇到灭蚕蝇中毒后的处理及饲育成绩充分证明,如能处理得当,精心饲育,只要蚕儿在灭蚕蝇中毒后没有真正死亡,仍能减少损失,取得较好的养蚕成绩.  相似文献   

13.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3):48-49
近日有位蚕农来咨询 ,说 :“因没有量桑养蚕 ,在蚕养到三龄时 ,估计地里的桑叶不够喂蚕 ,因此 ,趁下雨的时候 ,突击施尿素 ,第二天继续采此块地的叶子喂蚕 ,结果蚕养至四、五龄时 ,基本上死光了 ,是什么原因 ?”。死蚕的原因一是施肥与用叶间隔时间太短 ,桑树吸收的氮素没有充分转化为养分 ,蚕吃了这种叶子 ,会产生轻危中毒而陆续死亡。一般桑园施肥后应间隔 1 0至 1 5天 ,才采叶喂蚕 ,这样较安全。第二个原因是偏施过量的氮素化肥的桑叶 ,其营养含量不合理 ,水分和非蛋白态氮含量增加 ,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 ,叶质变劣。用此叶喂蚕 ,会使蚕体…  相似文献   

14.
1亚硝酸盐中毒鹅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鹅采食大量含亚硝酸盐的青饲料而引起中毒,如大白菜、包心菜、小白菜、甜菜和菠菜等许多绿色植物里都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特别是施过硝酸盐化肥的植物,其含量更高。这些青饲料堆放过久,或加盖焖煮而未充分搅拌,煮后焖的时间过久等,均会产生亚硝酸盐,鹅吃了易引起中毒。1.1中毒症状病鹅表现精神不安,食欲减退或废绝,在舍内不停跑动,步态不稳,排稀便。病程稍长的相互挤在一起,张口,呼吸困难。口腔黏膜、眼结膜和胸、腹部皮肤发绀。全身抽搐,下肢瘫痪,卧地不起,很快因窒息而死亡。  相似文献   

15.
种茧育桑园在减少约1/3常规氮肥投入量的基础上,桑园合理施用赛众28肥,即:667m2桑园施35kg赛众28肥+22.78kg澳佳复混肥(18-22-10型)+5.60kg尿素,桑园产叶量提高12.9%,能够改善桑叶质量,促进原蚕生长发育,提高原蚕强健度和生命率,提高制种效益,每667m2桑园增收650余元,经济效益提高23.7%。这个配方对种茧育桑园施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秋蚕正值一年中的高温多湿季节,气候多变、叶质差、病菌繁殖快、桑园害虫多,容易感染发病,危害蚕作安全,应重点抓好真菌病的防治。1 小蚕重防曲霉病小蚕期,特别1~2龄实行全防干育,如果连阴多雨,桑叶含水率过高,喂叶过厚,造成蚕座内湿度过大,桑叶发酵腐烂,霉菌滋生,容易使蚕儿感染发病。主要表现为:蚕儿食桑停止,体色发黑,从感染到死亡一般2~3天,由于蚕体过小很不容易发现,一龄眠中不脱皮而死亡,易被误认为是中毒症。防治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射阳县2011年晚秋蚕发生农药中毒事件,经实地调查和鉴定分析,确认射阳县部分晚秋蚕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菊酯类农药中毒。此次射阳县中毒蚕发生的区域较广,与农田和桑园用药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对农药污染来源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后,该县加强养蚕地区农田及桑园农药使用的管理,并指导蚕农科学用叶,降低了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18.
射阳县2011年晚秋蚕发生农药中毒事件,经实地调查和鉴定分析,确认射阳县部分晚秋蚕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发生菊酯类农药中毒。此次射阳县蚕中毒发生的区域较广,与农田和桑园用药有一定的关联性。对农药污染来源进一步的调查后,该县加强养蚕地区农田及桑园农药使用的管理,并指导蚕农科学用叶,降低了中毒损失。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县广大蚕农习惯于冬期施一定量的有机肥外,其余各造多数单施尿素,致使桑园普遍出现缺磷和少钾现象,地力下降。为改变这种施肥不合理的状况,于一九八六年春开始,逐步开展桑园施用复合肥的试验和推广工作。通过两年的实践,体现了桑园施用复合肥,对增加桑园产叶量,提高桑叶质量,确保多养蚕和养好蚕,增加生产效益和促进蚕桑生产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猪亚硝酸盐中毒是由于猪过量食入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引起中毒的一种疾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黏膜呈蓝紫色,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本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