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9—2020年,对桐乡市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进行性信息素智能监测,比较黑光灯诱智能监测和传统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监测过程中,黑光灯智能监测优于性信息素智能监测和白炽灯传统监测,与传统的人工赶蛾相比,趋势较一致,黑光灯智能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人工赶蛾监测。同时我们发现四(2)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多,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少,五(3)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田间数量少,但是黑光灯下数量多。2年对二化螟的监测中发现性诱和黑光灯监测均可以较好地监测到二化螟种群动态,二化螟种群动态年度间差异较大,但同一年份各区域二化螟种群动态基本一致,而诱捕数量差异较大。综上,黑光灯智能监测可以应用于稻纵卷叶螟的监测,二化螟性诱监测和黑光灯监测都可以较好地监测二化螟种群动态,两者互补可以很好地用于监测二化螟。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属鳞翅目、尺蛾科,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国内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对其性信息素作了研究,杜家纬等的实验表明,提取后的雌蛾性信息素能激发较高的雄蛾触角电位,产生诱蛾效应。根据国内外对一些鳞翅目昆虫触角超微形态和电生理方面的研究,证实雄蛾触角上的一种毛形感器就是性信息素感受器。为了探明茶尺蠖成虫触角感觉器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对运城市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城梨园梨小食心虫始见于3月下旬,终见于9月中旬,一年可发生4~5代;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可达98.98%,显著降低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率,减少了其后代的种群数量。建议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关键时期,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  相似文献   

4.
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监测和防治是害虫综合治理重要措施之一.金针虫是一类重要的地下害虫,食性杂,危害隐蔽,成虫期是其唯一暴露的时期,利用叩甲性信息素是金针虫种群动态监测和防治的重要手段.该文对叩甲科昆虫性信息素的提取、分离鉴定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中国在叩甲性信息素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性信息素对河北地区枣树皮暗斑螟进行了林间监测.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能够准确监测皮暗斑螟成虫发生动态,精确测报其发生量.2年的监测结果说明,全年蛾主要发生期自4月中旬至8月下旬,有世代交替现象.成虫越冬代羽化相对集中,主要在4月底5月初,其余时间羽化量没有明显的高峰.雄蛾对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昼夜反应基本发生在深夜,其反应模式为单峰式--夜间型,敏感时期为午夜0:00-3:00.通过诱捕虫量对虫株率和虫口密度做回归分析,得出性信息素测报皮暗斑螟危害及发生状况,其测报公式为:y诱捕虫量=0.0181x有虫株率;y诱捕虫量=1.0242x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6.
<正> 白杨透翅蛾一生只交尾一次,成虫性成熟后,雌蛾释放性信息素招引雄蛾来交尾。因此有可能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来防治该种害虫,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是高效力的,200μg的剂量有效范围可达1万平方米,在长达半年内都能招引雄蛾。现在我国已能用人工方法合成白杨透翅蛾性信息素,每个诱捕器只花几角钱。所以,利用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成虫和监察虫情都是最方便、经济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苹果蠹蛾成虫消长动态的监测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9—2011年,在兰州市七里河区打柴坪村的3个果园采用三角胶粘式诱捕器和性信息素迷向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监测防控试验。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常年发生2.5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和8月中旬,同一地区不同果园之间成虫的种群数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信息素迷向诱捕器对苹果蠹蛾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2019年大理州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第一大虫害.笔者根据草地贪夜蛾成虫趋光性、趋化性等生物学特征,设置性信息素和虫情测报灯监测点,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在大理州发生情况.结果 发现,成虫诱蛾量性信息素明显大于虫情测报灯;全年有2个明显的诱蛾高峰;1500 m以下低海拔热区诱蛾量大;低温霜冻致诱...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昆虫性信息素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利用茶毛虫和茶尺蠖性信息素在信阳震雷山茶园进行了引诱试验.结果发现,当虫口密度较低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呈正相关,能准确反映害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动态.如茶尺蠖第1代成虫,性诱剂每日诱虫量高于黑光灯诱虫量,其中性诱剂日诱虫量最多为35头,而同日黑光灯的诱虫量仅为3头;茶毛虫...  相似文献   

10.
1999年至2000年,山西省太岳山林局应用人工合成的华北落叶松鞘蛾性信息素对华北落叶松鞘蛾进行了监测,并开展了大量诱杀试验。结果表明,该引诱剂对华北落叶松鞘蛾雄蛾有较强的引诱作用,60个诱捕器在成虫扬飞期共诱到鞘蛾成虫51万头,应用诱捕器后,林地内华北落叶松鞘蛾被害率下降50.1%,虫口密度下降81.2%。可用于对华北落叶松鞘蛾的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频振式杀虫灯对信阳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频振式杀虫灯对茶树多种害虫诱杀效果较好。杀虫灯对茶细蛾的防治效果达75.32%,对茶毛虫的防治效果达82.56%,与化学防治效果相近;对斜纹夜蛾防治效果达84.07%。  相似文献   

12.
柑桔木虱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木虱在浙南平阳一年发生6~7代,以成虫在寄主叶背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产卵于芽缝间,4月上、中旬出现若虫;第一代成虫始见于5月上旬.世代重叠,7~8月柑桔秋稍期为成虫发生高峰期.卵期2~11天;若虫5龄,若虫期11~36天;世代历或共20~67天.成虫寿命13~246天,产卵前期6~30天.产卵期1~72天,一般连续一个月左右;每雌产卵量3~762粒,每代平均172~277粒.性比为1.06:1.  相似文献   

13.
烟蚜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蚜虫宽缘金小蜂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需10~12d.雌雄性比为1.9∶1.0.成蜂羽化的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雄蜂可多次交尾,雌蜂只交尾1次.未交尾的雌蜂可进行产雄孤雌生殖.雌蜂产卵量为162~335粒,平均223.7粒,其产卵量随雌蜂寿命的延长而增加.成蜂取食寄主体液的寿命可达24d.在烟田重寄生率最高达37.86%,其种群数量的高峰期仅晚烟蚜茧蜂5d,是制约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为潮州凤凰单丛茶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区选取5块样地(大庵村古茶园、大庵村新茶园、山外山新茶园、竹留村新茶园和深垭村新茶园),采用调查田间区块天牛排粪的方法研究天牛幼虫发生动态,根据种群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调查天牛成虫种群动态,通过室内观察的方法对天牛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天牛幼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天牛幼虫在3个样地均有发生,高峰期为8—11月,其中大庵村古茶园有虫株率明显高于大庵村新茶园和山外山新茶园,并具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20年8月中旬—9月中旬和2020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有虫株率分别为12.7%和12.6%;有虫株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庵村新茶园(海拔1100 m)和山外山新茶园(海拔1200m) 9月有虫株率分别为9.3%和8.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天牛幼虫在各样地均为聚集分布。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庵村古茶园诱捕到的茶树天牛成虫为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其羽化期于5月中旬—下旬开始,而后诱捕数量逐渐增加,7月中旬—下旬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为11.67±2.62头,形成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高峰期雄雌比率为1:1.92; 7月下旬—8月上旬结束羽化,诱捕数量逐渐下降。室内观察发现,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雄虫有假交配现象。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是茶叶上产卵量的5.42倍;雌虫可多次产卵,交配后第5 d产卵数量最多,达9.00±5.10粒/雌,随后产卵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结论】危害潮州单丛茶园的茶树天牛幼虫高峰期在8—11月,田间呈聚集分布;四脊茶天牛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下旬,雌虫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根据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在天牛发生高峰期前进行有效的物理、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减少虫口基数,以达到更高、更生态友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喜树碱对桔小实蝇成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观察了利用化学不育剂喜树碱处理的桔小实蝇种群和对照种群在28(±2)℃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情况,通过研究其产卵前期、雌雄成虫寿命、单雌产卵量、平均存活率以及存活曲线等种群生命参数分析喜树碱对桔小实蝇成虫的影响。结果表明,5000mg/L与10000mg/L分别处理120h的2种群产卵前期明显长于对照;雌虫寿命仅5000mg/L,72h处理的种群显著短于对照,4个处理种群雄虫寿命均明显短于对照;10000mg/L,120h处理的种群产卵量最少,单雌产卵量仅为123.04粒,而对照单雌产卵量可达211.85粒;4个处理种群与对照相比,其平均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均小于对照,4个处理种群与对照的存活曲线均属于存活曲线基本模型I,即桔小实蝇成虫大多数均能实现其平均寿命,待达到固有的寿命时才死亡。因此说明当喜树碱处理浓度与处理时间达到足够时,可引起桔小实蝇种群在繁殖和生长发育上存在一定的劣势。  相似文献   

16.
微尾鼩种群数量变动及其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南充市防疫站1976-2002年和廖文波等2003年9月-2004年8月的鼠形小兽的调查和监测资料,对该地区优势种群微尾鼩(Anourosorexsquamipes)种群数量变动及预测进行了分析。6个时期内微尾鼩种群数量变化在室内生境不具有周期性(s<0.5);室外生境具周期性(s> 0. 5); 1a有6月和11 -12月2次数量高峰,未成年组(Ⅰ)微尾鼩相对密度冬季最高,春季最低,成年Ⅱ组(Ⅲ)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微尾鼩种群成亚比、雌性成亚比和雄性成亚比提前2个月预测种群密度的3个回归方程:Y=0.167X-4.065;Y=0.148X-2.754;Y=0.142X-1.830,发现种群密度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杉木半穿刺线虫病病原线虫是柑桔线虫Tylenchulus semiPenetrans).在福建一年发生10~12代,以卵囊和二龄幼虫在根部或根际土壤中越冬,二龄雌幼虫侵袭根部,完成一世代时间是3~5周。种群数量自然消长与土温有关,而主要与杉木根萌发期一致。虫口密度一年内出现两个高峰期,阳坡比阴坡高,随林龄增大而递增。线虫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深度达1.2m,而虫口密度最大是分布20~60cm土层。卵囊的活卵率平均为85%,卵的孵化率在杉木浸汁液中是90%,在清水中是70%。在清水中从卵发育至雄成虫需46~55天,雌幼虫在根外不能发育成虫。卵的发育最高温度35℃,致死温度40℃,雌雄虫性比为56: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2种检测褐稻虱个体酯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简便方法,即分光光度法和醋酸纤维素膜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在单雌传的褐稻虱群体中,各类个体的EST及POD的活性表现是:短期雌虫〉长翅雌虫〉雄虫〉5龄若虫;同类个体间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温度(25±1)℃,光暗周期L:D=14:10(光期06:00开始,20:00结束),相对湿度RH=75%-80%的条件下,观察了麻楝蛀斑螟成虫的羽化与生殖行为.结果表明:成虫羽化率85.4%,羽化期25d左右;羽化行为主要出现在暗期,日羽化高峰在20:00-23:00,占总羽化量的80.7%;雌、雄比例0.83:1.羽化后第2天达到性成熟,当天羽化的成虫未发生交配;交配发生在进入暗期5-8h,交配持续时间50—200min;随着日龄的增大,交配率降低,交配持续时间增长;交配后第2天开始产卵;雌、雄虫均未发现2次交配现象.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04粒,卵期7d左右,孵化率84.3%;未交配雌虫平均产卵157粒,孵化率0.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3.73和2.93d,未交配雌虫和雄虫的平均寿命为5.87和5.03d.  相似文献   

20.
6种杀虫剂对茶角盲蝽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种不同杀虫剂防治茶角盲蝽的效果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高渗吡虫啉、阿维菌素、毒死蜱、高效氯氰菊酯、多杀霉素、鱼藤酮均是防治茶角盲蝽的有效药剂,其中以吡虫啉的总体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