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湿热地区不同葡萄品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湿热地区28个葡萄栽培品种、7个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欧亚种品种对黑痘病较感病,大部分品种对黑痘病表现为高感;欧美杂交种品种,大部分表现为抗病,有的甚至高抗;毛葡萄与欧亚种的杂交后代属于高抗病品种;而毛葡萄野生株系对黑痘病均表现为免疫。  相似文献   

2.
葡萄黑痘病,是葡萄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不但危害果实,而且也危害果梗、叶茎、叶柄、新梢和卷须严重时,可造成产量大幅度的降低,品质变劣,严重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经济收入。2014~2015年,对全市葡萄黑痘病进行了普查和论证,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进一步控制葡萄黑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农的收入,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比较腺枝葡萄和刺葡萄2种野生葡萄与红地球、户太8号2个栽培品种对葡萄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嫁接不同栽培品种后,通过调查砧穗组合的抗病性,分析腺枝葡萄与其他野生葡萄资源赋予接穗抗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腺枝葡萄对黑痘病和霜霉病的抗性均较强,刺葡萄抗黑痘病,但不抗霜霉病;嫁接后,刺葡萄作砧木的组合,抗病性明显增强。由此可以认为,腺枝葡萄和刺葡萄均可作为真菌病害抗性育种的资源,刺葡萄可作为砧木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4.
葡萄白腐病和黑痘病抗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4~1986年通过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原产我国的葡萄属18个种或变种,88个株系对黑痘病和白腐病的抗性。结果表明,这些种感染黑痘病的严重度为2.33~12.78%,在自然发病条件下不感白腐病,接种后白腐病的发病率为5.00~92.50%。种内不同株系间也存在着抗病和感病的类型。本文还对接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田间喷雾接种黑痘病的浓度为1×10~4孢子/ml;白腐病接种,田间以针刺果实2×10~5孢子/ml和室内以针刺果实2×10~6孢子/ml为宜。  相似文献   

5.
葡萄黑痘病是危害葡萄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进行葡萄黑痘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病种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分析48份葡萄材料(北美种群内种间杂种、中国野葡萄、欧美杂种及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葡萄材料对黑痘病抗性有着很大的差异。北美种群2个砧木品种、中国野葡萄华东葡萄湖南-1和山葡萄通化3号、欧美杂种均较欧亚种抗病,5BB、SO4、湖南-1、通化3号、京亚、8611、夏黑、翠峰和巨峰等表现为高度抗病;欧亚种对黑痘病的抗性表现为抗病和感病2种类型,其中紫地球、红提、玫瑰香等表现感病。研究结果为葡萄生产栽培和抗黑痘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自然鉴定,研究了9个欧亚种葡萄品种及其10个杂交组合412株杂种对黑痘病的抗性及其遗传。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后代群体的抗性呈连续性分布,表现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欧亚种葡萄品种中存在黑痘病的微效抗性基因,品种间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抗性单株。抗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余凤岚    潘学军    张文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6):114-118
以贵州野生5个毛葡萄单株的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其果实品质;采用传统干红工艺酿造毛葡萄酒,监控其发酵过程。结果表明,野生毛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含量较低,总酸、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中等,花色苷含量极高。发酵过程中毛葡萄酒的还原糖和总酸含量持续下降,酚类物质与总花色苷含量持续上升。毛葡萄单株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单株关岭-1的还原糖含量最高,酚类物质含量接近欧亚栽培种,适宜酿造干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8.
南方湿热地区不同葡萄品种霜霉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不同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调查在南方湿热地区不同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欧亚种葡萄品种对霜霉病较感病,大部分品种对霜霉病表现为高感,各品种平均病情指数达到73.75,美丽无核两年病情指数平均高达91.51;毛葡萄野生株系抗病力较强,大部分株系表现为高抗,有的株系甚至表现为免疫,各品种病情指数两年平均仅有2.47;圆叶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环境下种植,各品种病情指数均为0.00,对霜霉病表现为免疫。  相似文献   

9.
不同葡萄品种实生种子萌芽率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玲  张瑛  黄羽  彭宏祥  卢江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590-1592
通过比较试验,系统研究8个不同葡萄品种一茬果与二茬果实生种子萌芽率差异.结果表明,毛葡萄、欧亚种、欧美杂交种实生种子的萌芽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欧亚种实生种子萌芽率较高,欧美杂交种实生种子萌芽率普遍较低;二茬果实生种子的萌芽率明显低于一茬果,可能是二茬果成熟于秋季,温度较低,种子发育不完全所致;不同葡萄品种种子从催芽到萌芽所需的时间均不同,其快慢顺序依次为:野生毛葡萄、欧亚种、毛葡萄与欧亚种远缘杂交后代、欧美杂交种.  相似文献   

10.
选用30%苯甲·丙环唑水剂用药量2000、1500、1000倍液防治葡萄黑痘病,施药后14d防效分别为69.87%、92.78%、92.89%;70%甲基托布津水剂1000倍液施药后14d防效为68.79%。试验研究表明,30%苯甲·丙环唑水剂可有效防治葡萄黑痘病,防治葡萄黑痘病药效明显高于对照70%甲基托布津水剂,建议使用浓度为1000~1500倍液,于葡萄黑痘病发生初期对叶面和果实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1.
用两性花毛葡萄改良新品种"桂葡1号"(NW 196)作嫁接换种接穗,对野生毛葡萄雌花植株(砧木)进行高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毛葡萄嫁接后萌芽率高、成活率低,其中冬季硬枝嫁接成活率为0,夏季绿枝嫁接成活率为20.1%,越冬后成活率仅为1.2%。生产上采用硬枝或绿枝嫁接方法对野生毛葡萄成年植株进行换种改造的技术方案不可行。  相似文献   

12.
“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品种综合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 要:为解决毛葡萄利用传统硬枝扦插的繁殖方法成活率低的问题,项目组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改进,利用组培快繁结合苗圃育苗技术形成了完整的“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种苗繁育体系,本文从组培苗培育、组培沙床假植-嫩枝沙床扦插假植-生根苗营养杯假植三步假植育苗法、假植施肥、假植病虫害防治管理4个方面阐述了“野酿2号”两性花毛葡萄育苗的综合技术,利用本技术,可在短期内大量生产、供应优质种苗。  相似文献   

13.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郑燕升  莫倩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59-5260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的贮藏条件、温度、pH值、添加剂,研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光和温度十分敏感,当温度高于60℃时,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迅速减小。随着pH值的增大,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吸光度值逐渐减小,pH值为6时达到最小值。添加柠檬酸、Vc、亚硫酸氢钠可提高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稳定性,而苯甲酸钠和过量的亚硫酸氢钠对其有明显的破坏作用。[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光、热稳定性较差,低pH值稳定性较好,Vc与柠檬酸配合使用增强其稳定性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郑燕升  莫倩  雷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08-409,428
[目的]为开发纯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野生毛葡萄籽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种类和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采用热回流方法提取,以乙醇为提取溶剂,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含量比普通葡萄籽高。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6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2,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2.0h,提取3次。各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结论]在最佳提取条件下,野生毛葡萄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为5.75%。  相似文献   

15.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倩  郑燕升  廖政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4820-4822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野生毛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为抗氧化剂,采用Schaal烘箱法定期测定茶籽油样品的过氧化值。比较原花青素与PG、BHT、V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质量百分数为0.04%的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性比0.02%BHT、0.01%PG和0.02%VE的稍差,0.02%原花青素与0.01%VE混合使用的效果较好。添加0.04%的原花青素可使茶籽油在20℃下的保质期由100 d延长至175 d,而0.02%PC+0.01%VE可使其延长至352 d。[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茶籽油有一定抗氧化作用,并且最适添加量为0.04%。单独使用时其效果不如BHT、PG和VE,与VE混合使用时,其效果优于它们。  相似文献   

16.
分别于人工授粉后的不同时间段对毛葡萄雌能花株雌蕊进行荧光染色后压片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授粉后花粉的萌发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状态,且环境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花粉的萌发。人工授粉72 h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内部,且参与受精的花粉管由于先端膨大出现了生长受阻现象;而自然授粉72 h内均未见有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主要在花柱中部停止生长。2种授粉方式出现的花粉管生长停滞现象,均对毛葡萄结实率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2个方面,对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O2-.、.OH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的IC50分别为0.37、0.33 mg/ml。[结论]野生毛葡萄籽原花青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With F1 individuals of the cross combination 88-110 of 83-4-96 ( V. quinquangularis Rehd. )× Muscat Rose ( V. vinifera L. ), the RAPD marker OPC15-1300 linked to ripe rot ( Gloeosporium fruetigenum Berk. ) resistance genes in Chinese wild Vitis was gained using 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BSA). And it was found that OPC15-1300 could be hereditary from the resistant parent (83-4-96) after the marker was tested in 50 F1 plants of the cross combination 88-110, 32 accessions of 8 Chinese wild Vitis species and 14cultivars of V. vinifera L. Also, it has provided a solid basis for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and for possibly cloning disease resistance gen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9.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employed to detect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anthracnose ( Spheceloma ampelinum de Bary) resistant gene in the native wild grapes ( Vitis L. ) of China. RAPD marker OPJ13-300 was linked to anthracnose resistant gene using 90-3 cross F1 V. quinquangularis Rehd (shang-24) × V. vinifera (Longyan). The marker was verified in 90-3 cross F1, Chinese wild grapes and V. riparia and European grape cuitivars. This work has provided a solid basis for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AS) to disease resistance and cloning of disease resistant genes.  相似文献   

20.
贵州葡萄属3个野生种浆果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评价了原产于贵州的6份野生葡萄浆果品质。结果表明,贵州野生葡萄果粒小、糖酸比低、出汁率低、丹宁含量高。果实品质存在种间差异,其中刺葡萄的果穗和果粒较大,毛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97%)高于对照水晶,而腺枝葡萄的单宁含量高达1 178.17 mg.L-1,为对照的2.63倍。同种不同单株间果实品质差异大小因种而异,外观品质中差异最明显的是腺枝葡萄的两个单株,刺葡萄的两个单株品质差异也较明显,而毛葡萄的两个单株品质差异较小。刺葡萄菜园刺2006年和2007年的果实品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