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粗狭肋鳃金龟(Holotrichia scrobiculata Brenske)是蓝莓主要害虫,以幼虫在地下啃食根系为害。为掌握该虫在麻江的发生特点,探讨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采用定期定点调查及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粗狭肋鳃金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1年发生1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虫羽化出土,5月上旬开始产卵,5月下旬幼虫孵化,12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作蛹室化蛹并在土中越冬。成虫于每晚6点至10点集中出土并转移至壳斗科植物上进行取食或生殖活动,出土高峰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寿命22.50-24.40 d;晚上20:00-21:00为成虫交配高峰期,交配后4-7天开始产卵,卵期10-20 d,产卵高峰期为6月,单雌产卵量30-50粒,散产;7月为幼虫孵化盛期,幼虫共3龄,历期219-252 d。此外,提出了黑光灯诱杀、人工采虫、冬季深耕翻土等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核桃果象甲(Alcidodes jucundus)成为黔西北山区核桃的主要害虫,调查发现一年发生1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出蛰取食,5月上旬始产卵,中下旬为产卵盛期,幼虫蛀果为害,6月中下旬受害果大量脱落,7月老熟幼虫化蛹,成虫羽化,8月上中旬成虫上树危害芽苞、嫩梢。随着海拔的上升,为害有下降趋势, 海拔1450m地带山区乔化树株产量损失4.9-5.3kg。5月上旬产卵孵化初期施药防治幼虫为害效果显著,同时应配合捡拾落果杀灭幼虫、蛹和捕捉成虫方法进行防治 .  相似文献   

3.
寿国良 《蚕业科学》1993,19(2):65-69
采用大田调查和室内尼龙纱笼、玻璃缸饲养等方法,对桑蓝萤叶甲的形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诸暨地区桑蓝萤叶甲一年发生一代,2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蛹期,3月—5月下旬为成虫期,4月—6月下旬为卵期,5月—9月下旬为幼虫生长活动期,10月以后为越冬幼虫休眠期。各虫态发生不整齐。幼虫经3个龄期老熟,钻入深土层筑土室越冬,并化蛹其中。成虫喜食嫩叶,具有假死习性;在原桑地分散产卵,完成生活史。在稀植、管理粗放的桑园中,一般虫口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核桃长足象甲又名核桃果象甲、核桃甲象虫。1997~1998年在湖北省长阳县部分核桃产区暴发成灾,减产50%,局部地方绝收。 核桃长足象甲寄主专一,只为害核桃。成虫、幼虫均能为害,以成虫为害最严重。幼虫只为害果实,取食果仁,造成早期落果。幼虫为害的果实,始终不变形。成虫啃食嫩叶、嫩梢及幼果果皮,不致造成大的为害。 核桃长足象甲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杂草间或表土内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核桃萌芽后开始为害。5月初产卵于幼果上,每果产卵1粒。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卵期约10天,孵化后幼虫人果为害,5…  相似文献   

5.
1 栗瘿蜂以幼虫为害栗芽 ,使栗芽在春季不能抽生枝条 ,并在枝条上形成各种虫瘿 ,为害严重时 ,引起枝条枯死。以幼虫在栗芽原基中形成的虫室中越冬 ,3月中旬萌芽期开始活动取食。栗芽由于受刺激形成虫瘿 ,不能伸长 ,仅存少数萎缩叶 ,虫瘿内有数头幼虫。 5月上旬开始化蛹 ,6月上旬成虫羽化 ,卵产在新梢栗芽上 ,每个芽产卵 1~ 10粒。卵期约 15天 ,幼虫孵化后即在芽内取食 ,10月份开始越冬。防治方法 :一是在 4月下旬前将虫瘿剪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二是 6月中旬左右 (成虫羽化盛期 ) ,喷施杀虫剂 ,可用 80 %敌敌畏乳油 10 0 0倍液 ,4 0 %乐果…  相似文献   

6.
核桃果象甲成为黔西北山区核桃的主要害虫,调查发现一年发生1代,成虫翌年4月下旬出蛰取食,5月上旬产卵,中下旬为产卵盛期,6月幼虫为害果实,受害果大量脱落,7月老熟幼虫化蛹,成虫羽化,8月上中旬上树成虫危害芽苞、嫩梢。随着海拔的上升,为害有下降趋势, 海拔1450m地带山区乔化树株产量损失4.9-5.3kg。5月上旬产卵孵化期施药防治幼虫为害效果显著,同时要以拾落果捕捉成虫为主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1云斑天牛利用其羽化后取食交配的习性于5月上旬在梨树、葡萄、桑树、构树、毛莓、野蔷薇上寻找成虫,在产卵前捕杀。在造林时,在林地上适当配置矮化了的桑树丛、构树丛并喷洒毒胃剂农药-甲铵磷或乐果200倍液,使其取食后中毒死亡。5月中旬至7月下旬间,每10天左右对成虫产卵痕用木锤打使其破产,对未被锤击的卵块已孵化成幼虫未进入木质部之前,用  相似文献   

8.
沙葱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昊翔  周晓榕  庞保平  张卓然  包祥 《草地学报》2015,23(5):1106-1108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的生活史和主要生物学特性,以期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必要的基础。在锡林郭勒草原,沙葱萤叶甲1年发生1代,以卵在牛粪、石块及草丛下越冬,越冬卵最早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大量取食新鲜的沙葱(Allium mongolium)、多根葱(Allium polyrhizum)及野韭(Allium ramosum)等葱属植物。5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随后进入越夏蛰伏期。8月下旬雌雄成虫开始交尾产卵。  相似文献   

9.
新疆墨玉地区春尺蠖发生规律及飞机喷药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是新疆墨玉地区桑树上的毁灭性大害虫。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夏并越冬,在墨玉2月下旬、3月初始见成虫羽化。3月中、下旬为持续发蛾产卵高峰期,4月上、中旬进入尾声。成虫平均寿命雌虫14.9天;雄虫10.3天。卵期13.8—28.6天,3月底、4月上旬田间始见初孵幼虫,幼虫5个龄期,少数是4或6个龄期。平均历时22.7天(在树上历时16.7天),4月15—20日开始进入暴食危害期。4月下旬开始入土化蛹,5月上、中旬进入化蛹盛期,蛹期长达10个月之久。飞机两次防治的以卵块孵化率达50%左右时为防治开始适期,防治一次以卵块孵化率达90%时为防治开始适期。以采用敌百虫为最好,每亩次喷洒内含有效成分30—40克的敌百虫药液2.25—3公斤,杀虫效果可达90—100%,为了使桑叶可以提前喂蚕,防治后期也可以采用残效期短的敌敌畏喷雾。  相似文献   

10.
桑白毛虫在重庆市一年发生2代,越冬后的蛹在5月中旬进入羽化期.第1代桑白毛虫各虫态历期:卵期3.9天,幼虫期21.2天(25.99℃),蛹期61.5天,成虫寿命5~7天;幼虫发生盛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每头幼虫全龄食桑量9234.73mg,经6个龄期而化蛹;成虫羽化盛期在8月下旬~9月上旬,每雌平均产卵量447粒,雌:雄=1:1.48.第2代桑白毛虫幼虫发生期从8月下旬开始至11月底结束,盛期在10月中旬~11月中旬,幼虫全龄经过46.22天(17.48℃),幼虫食桑量与第1代相近似,化蛹期集中在气温较低(15℃~16℃)的11月份.  相似文献   

11.
鞍象(Neomyllocerus hedini Marshall)是汉江沿岸桑园新发现的食叶害虫。田间调查和实验室观察表明,该虫在陕西省汉中地区1年发生1代,其中:幼虫在土中越冬,生活期长达8~10个月;成虫自从5月上旬至8月下旬食叶危害桑树,危害期长达80~100 d,并从6月中旬至8月中旬产卵于土壤中。化学防治采用40%辛硫磷(phoxim)1 000倍液,于春蚕期结束后在桑园喷雾杀灭成虫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毛建萍  谭书生 《蚕业科学》1999,25(4):203-207
近年来发现桑细菌性疫病除黑枯型、缩叶型外 ,还有一种新的症状类型———断柄型。本文对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病原菌的血清学反应、生理生化性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与以前发现的黑枯型菌、缩叶型菌作了比较试验。断柄型菌属桑疫病菌 (Pseudomonussyringaepv.mori)的同类菌 ;大多数菌株的血清学类型为Ⅴ型 ;最适生长温度 2 8~ 30℃。桑断柄型细菌性疫病在自然情况下于 4月上旬到 5月上旬发病 ,4月中下旬发生最多 ,表现为嫩叶叶柄的中间某点呈缢缩发黑 ,随后桑叶枯萎下垂并在叶柄缢缩处断裂脱落  相似文献   

13.
山西芦芽山保护区楔尾伯劳的生态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荣 《野生动物》2012,33(2):71-73
楔尾伯劳为食虫益鸟,被列为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2008~2010年3~9月对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的楔尾伯劳的生态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楔尾伯劳在本地区为夏候鸟。最早迁来本区日期为3月22日,最晚迁离本区日期为9月22日,居留期179~181 d,且每年迁徙日期相对稳定。种群密度为0.39只/km,在油松、辽东栎、山杨针阔混交林带种群数量最多为0.5只/km,在村边农田地带种群数量较少为0.25只/km。繁殖期4~6月,巢多筑于针阔混交林隐蔽条件较好的地带,年繁殖1窝,4月下旬开始筑巢,5月初产卵,日产1枚,窝卵数5~6枚,卵呈椭圆形,乳白色或灰白色,被有不规则的锈褐色斑点和条纹,孵化期16~17 d,孵化率85.7%,巢内育雏15~18 d,离巢后的幼乌仍需亲乌喂育9~12 d,方可独立生活。食物主要以昆虫为主。  相似文献   

14.
野蚕越冬卵的孵化和年发生代数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研究证实(1980—1984年),嘉湖平原野蚕年发生三代.越冬卵始孵期为四月中旬,盛期为六月中旬.但近半个世纪以来.很多人一直误认为四月中旬发生的野蚕是第一代,六月下旬发生的为“第二代”,事实上都是越冬卵孵化的幼虫.均为第一代.经测定,四月下旬越冬卵孵化率为0.15%,5月下旬为7.9%,6日20日为91%.本区野蚕产越冬卵最的早在9月17日,高峰期在11月上旬.结束期在12月14日,越冬卵产出越早,翌年卵孵期也早,孵化的早和迟之间可相差122天.野蚕越冬卵翌年孵化期长的原因.与秋冬产卵期长及桑园生态环境复杂有关.据室内4月24日越冬卵孵化的幼虫连续饲养,到第三代卵期恰与室外第二代卵期相重叠,说明自然界发生第四代是可能的,但真正存活率在1%以下.在防治措施上,以在越冬卵孵化高峰期(6月15—20日)施用0.1%敌敌畏.防效最好.  相似文献   

15.
桑疫病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求桑疫病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将1981—1987年的气象因子与桑疫病危害严重度进行了相关性测定。结果表明:桑疫病流行与7月中旬—8月中旬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34℃的天数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雨量、雨日、旬降水量>80mm出现次数及台风次数呈正相关。7月中旬—8月中旬的平均气温在28℃以下,最高气温>34℃的天数在10天以下,相对湿度达85%左右,雨量在200mm以上,雨日20天左右,旬降水量>80mm出现2次,台风2次以上,为重发病年。将1978—1986年的上述气象因子用Bayes判别分析法建立判别方程,为预测桑疫病流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桑树不同养成型式对种茧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1):18-20
本试验就桑树不同养成型式对桑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中干拳式树形能极显著的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孵化率,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茧质。  相似文献   

17.
对32份四倍体桑种质进行养蚕制种的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 76%四倍体种质养蚕产卵数较多,产卵数比对照沙2×伦109增产10%~14.87%的四倍体种质有:桂9373、桂93456、桂93459、桂93473、桂93544.四倍体桑春秋叶质对不受精卵率均有一定影响,春蚕第二造四倍体桑的叶质对生种发生率有影响.通过叶质鉴定选出几个叶质优良利于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的四倍体种质.  相似文献   

18.
朱方容  何彬  林强  胡乐山 《蚕业科学》1999,25(3):135-140
对72 个桑树杂交组合进行两种冬伐处理,研究冬伐形式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冬伐处理对桑树的花叶病抗性、春叶产量和叶质均有极显著的影响。采用冬留长枝的冬伐形式,可使花叶病的株发病率降低5517 % ,病情指数降低7399 % ,病害对产量的综合损失率降低8645 % ;桑树的总枝条长度、单位条长叶片数、单叶重分别增加3296% 、1233 % 和2377 % ,从而使春叶产量大幅提高,平均增产13593 % ;春叶的干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糖含量显著提高,桑叶养蚕可使全茧量、茧层量、产卵数、良卵数分别提高388 % 、416 % 、60 % 和60% 。  相似文献   

19.
桑大象(Episomus kwanhsiensis Heller)成虫取食桑叶,幼虫取食桑根,可以造成整株桑树和整片桑园死亡。近年来,在四川蚕区的许多地方已成为主要害虫。桑大象分一年一代和二年一代两个类型。以幼虫和成虫在地下越冬,成虫出土为害的高峰期在4—5月和8一9月。卵产在杂草或桑叶上,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2.8℃,发育有效积温为142日·度,幼虫期约300天,蛹期24—28天。桑大象的天敌,主要有卵寄生啮小蜂(Tetrastichus sp.)寄生率可达60—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