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浸提液对5种植物(高粱、谷子、白菜、子粒苋、龙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豚草的他感作用是存在的;并且不同浓度豚草浸提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3种浓度的豚草浸提液对5种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广东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应用11条引物从6个居群182个样品中扩增出18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率(PPB%)为98.9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23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540,反映了广东豚草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因分化系数(GST=0.3263)和AMOVA分析均显示入侵广东的豚草居群具有很高的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粤北与粤东豚草居群的遗传距离较近,最南部的花都居群(HD)与其他居群遗传距离相对较远,说明向南部扩散的豚草居群与粤北的居群已产生了较大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3.
选取撂荒田地为试验样地,以入侵植物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为对象,以土著优势物种窃衣(Torilis scabra Thunb.)为参照,通过对入侵植物和土著植物根际土壤的采样分析,研究了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特性及土壤碳氮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土著物种窃衣相比,豚草入侵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89.13%,全氮含量增加42.15%,铵态氮含量增加43.69%,硝态氮含量增加35.36%,微生物量碳增加52.08%,微生物量氮增加61.26%,氮净矿化速率增加1.41倍,氮净氨化速率增加206倍,但硝化速率和反硝化速率变化不明显。由此可见,豚草显著改变了入侵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加速了土壤碳氮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区豚草分布及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豚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7月~2008年9月,对洞庭湖区(常德市、益阳市、岳阳市)豚草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每个调查点豚草的防治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常德市、益阳市均未发现有豚草分布,岳阳调查区中岳阳楼地区、汩罗市汩营公路两旁豚草分布较多,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洞庭南路路旁、岳阳楼公园和汩罗市汩营公路两旁豚草的平均覆盖度分别为95.3%、93.5%和85.4%,密度分别为36.6%、44.5%和48.3%,发生频率分别为53.1%、84.8%和43.0%,岳阳火车站豚草发生较少。[结论]整个洞庭湖区仅岳阳市有豚草分布。  相似文献   

5.
睫毛婆婆纳(Veronica hederifolia L.)又名常春藤叶婆婆纳,为玄参科婆婆纳属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睫毛婆婆纳原产欧洲、西亚和北非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是当地极为重要的麦田杂草.该种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在江苏南京和浙江定海有分布.通过其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小麦、油菜、早熟禾和高羊茅种子的萌发培养试验,研究睫毛婆婆纳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睫毛婆婆纳地上部分的水浸提液对4种受试植物种子萌发、根长和幼苗干重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在3个生测指标中,根长表现最敏感.在最高浓度(0.20 g/ml)下,高羊茅、早熟禾、小麦和油菜根长的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392 9、-0.511 5、-0.118 0和-0.776 5.不同植物对睫毛婆婆纳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油菜最敏感, 其种子萌发、根长和幼苗干重在最高浓度(0.20 g/ml)下的化感效应指数分别为-0.345 4、-0.776 5和-0.388 9.  相似文献   

6.
孙妍  赵红盈  宋小双  遇文婧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11-12112,12192
[目的]探讨豚草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为生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温浸-超声波连用提取法对豚草活性物质进行了提取,并研究了提取物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不同浓度豚草提取物均对杨树烂皮病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线性增长趋势.[结论]豚草对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生态环境及哺乳动物无害.  相似文献   

7.
三裂叶豚草种群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来入侵杂草三裂叶豚草种群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开阔地、河堤、林地3种生境条件下均为聚集分布,但聚集强度不同,开阔地>河堤>林地;种群的聚集分布是三裂叶豚草生物学特性和生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种子传播方式和生境光照条件差异是影响其种群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凝胶电泳法测定了豚草根、茎、叶不同器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按其酶带相对迁移率(R_m),可分为11条酶带.豚草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其他植物一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和阶段发育特异性.结果表明豚草茎叶中过氧化物酶酶谱在开花前后有明显的变化:(1)开花期较开花前酶带明显地增多;(2)开花期在主茎或叶片中,都会出现一条颜色较浅的,该器官花期特有的酶带;(3)豚草株体内一条主酶带(E 带)在开花期明显变浅.上述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三种变化,为判断豚草植株体内开花前后生理生化变化提供了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氮沉降对外来种豚草入侵能力与竞争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室控制实验,模拟不同的氮沉降量对外来种豚草和本地种黄花蒿、蒙古蒿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以及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来种豚草对氮素变化表现出很高的可塑性,而本地种可塑性不高。随氮素的增加,豚草的株高、基茎、总生物量、支持结构生物量比显著增加,根生物量比、根冠比明显降低;本地种除株高、根冠比等少数指标外,多数指标无显著差异。氮沉降有利于外来种豚草在种间竞争中取得优势。豚草和黄花蒿的混栽试验显示,随着氮水平的增加,豚草的竞争力加强,在竞争中取得了优势;豚草和蒙古蒿的混栽试验显示,低氮量下蒙古蒿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高氮量下竞争优势减弱。全球变化造成氮沉降的增加有利于外来入侵植物的生长与竞争。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公路与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扩散的关系,对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附近201国道豚草沿公路两侧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豚草的频率和盖度都呈下降趋势,距离公路0~20m处为豚草的集中分布区;微生境对豚草分布有显著影响,弯道内侧豚草的株高、密度明显高于弯道外侧,但是沿公路直路两侧的豚草则差异不显著;说明公路在豚草的扩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防治豚草时应以公路沿线为主要防治区域,尤其是公路弯道处.  相似文献   

11.
以外来入侵杂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土著种一枝黄花为研究材料,检测了这两种植物的根部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具化感作用潜力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明显影响了土壤中根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体表现在加拿大一枝黄花根部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低于对照土,而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则有增多。土著种一枝黄花对根部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均为抑制效应。进一步分析显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的亚硝酸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硫化细菌、氨化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反硝化细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和反硫化细菌的生长有抑制效应。据此,文中还探讨了影响外来入侵植物扩散力的生态机制。  相似文献   

12.
应用生态学中竞争的理论,探讨增施除草剂条件下大豆和三裂叶豚草生长的变化情况.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除草剂处理,副区为三裂叶豚草密度处理.三裂叶豚草密度设0,8,32,48株·m~(-2)共4个处理,分别用D0、D1、D2、D3表示,各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大豆株高在结英期施除草剂条件下,处理D0最大,达103.49cm,与未施除草剂下差异不显著;大豆生物量的表现为大豆茎重在开花期和结英期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大豆地下部分生物量,除开化期施除草剂的处理外,均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三裂叶豚草株高和分枝数在各个生长时期均受到除草剂和自身密度的共同作用,各个时期施除草剂条件下株高和分枝数均显著低于未施除草剂条件.三裂叶豚草叶重与茎重变化规律相同,都随着三裂叶豚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研究表明,除草剂能显著抑制三裂叶豚草的生长,大豆的生长受来自种内和种间竞争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入侵杂草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种子成熟与萌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入侵杂草牛膝菊(Galinsoga parviflora)与粗毛牛膝菊(G.ciliata)发生和危害规律,对其种子的成熟时间、结实能力和种子发芽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期播种的粗毛牛膝菊种子成熟早于牛膝菊,全生育期内粗毛牛膝菊的成熟花序和种子数量更多.牛膝菊成熟种子28℃培养5d发芽率超过40%,培养15d基本完成发芽;粗毛牛膝菊种子培养5d基本不发芽,培养30d发芽的仍较多.可见粗毛牛膝菊的结实能力强于牛膝菊,但种子发芽速度慢,发芽周期长.推测粗毛牛膝菊种子可能具有一定的后熟或休眠特性,显示出更强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豚草提取物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与应用问题,以豚草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浸-超声波联合提取法提取抑菌活性物质,并开展其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病原菌的室内外抑菌试验。室内抑菌试验表明,粗提物浓度为16 mg/mL时,抑菌率达到73.62%;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最小抑菌浓度为 40 mg/mL,抑菌率达到95.14%。通过以上抑菌试验确定豚草粗提物对杨树水泡型溃疡病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豚草提取液对小鼠肝脏CarE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超声法提取豚草活性物质,通过灌胃给药途径喂给小白鼠,以有机磷药剂敌敌畏(DDVP)和空白组作为对照,研究豚草提取液对哺乳动物肝脏羧酸酯酶(CarE)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豚草提取液对小鼠肝脏CarE活性有激活作用,在给药后6 h内酶比活力值上升显著,达到15.006 μmol/(min•mg);随后逐渐降低,24 h时酶比活力值降至9.156 μmol/(min•mg),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DDVP对小鼠肝脏CarE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给药后其CarE活性始终处于被抑制状态,显著低于空白组,且恢复缓慢。豚草提取液和DDVP均对小鼠肝脏蛋白质含量有抑制作用。作为杀虫抑菌制剂,豚草活性物质的安全性显著优于有机磷药剂。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入侵植物刺苍耳各部位(根、茎、叶、果实)的化感作用,以及化感物质在水浸提液和醇浸提液中的富集程度,通过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质量浓度为0.05 g/m L的浸提液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及小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苍耳各部位的水浸提液中总体以叶的化感作用最强,其对金狗尾草、黑麦草、莴苣、小白菜发芽率的抑制率分别为36.4%、17.9%、25.8%、18.7%,对根长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62.7%、68.4%、26.8%、34.7%;刺苍耳各部位的醇浸提液中,除了叶对4种植物根长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到92.5%、89.3%、36.7%、48.4%以外,根和果实也都显示出较强的化感作用,分别对其中3种植物根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1.2%~46.4%(小白菜除外)和48.0%~54.8%(黑麦草除外);总体上,各部位醇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于相应的水浸提液。由此可见,刺苍耳的主效化感物质主要集中在叶中,且在醇浸提液中富集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指导除草剂创制研究,选用61个经普筛确认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化合物,对经过标准化培养的狼把草试材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普筛中13个只对禾本科杂草具有防除活性的化合物对狼把草无防除活性,48个同时对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具有防除活性的化合物均对狼把草具有一定的防除活性,而且48个化合物在有效成分37.5、150.0、600.0g.hm-2的试验剂量下,对狼把草防效在0~20%、21%~40%、41%~60%、61%~80%、81%~100%均有分布。这表明,狼把草能够反映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特征,可作为新的除草化合物生测筛选靶标,应用于除草剂创制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山地替代控制紫茎泽兰的优良物种,对贵州多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替代植物进行了生态适应性、竞争力和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当年宽叶雀稗和拉巴豆的盖度分别为100%和93%,较多年生黑麦草分别提高3.70倍和3.44倍;与紫茎泽兰竞争的相对拥挤系数分别为7.09和22.78,较多年生黑麦草分别提高2.43倍和7.80倍;挖除法替代植物宽叶雀稗和拉巴豆的防控效果分别为99.3%和96.9%,刈割法替代植物的防控效果均低于66.4%;宽叶雀稗种植次年的越冬率可达95%,盖度达100%,防控效果达99%以上,具有很好的持续控制作用;拉巴豆在北纬26.2°以北地区难以越冬,只能作一年生替代植物应用;非洲狗尾草、木豆等其他供试替代植物的盖度均小于90%,对紫茎泽兰的防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9.
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叶挥发油的成分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藿香蓟新鲜叶片提取8h的挥发油得率为0.545%。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2个峰,共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其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藿香蓟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烯、醇、萘、烷、酯及醛类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石竹烯(23.40%)、早熟素Ⅰ(17.66%)、(Z)-乙酸-3-己烯-1-醇酯(12.14%)、早熟素Ⅱ(9.5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53%)、倍半水芹烯(4.24%)、(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86%)、莰烯(3.10%)、反式-2-己烯醛(2.11%)、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93%)、1-己醇(1.32%)、3,7,7-三甲基双环-[4.1.0]-二庚烯(1.01%)等,这些成分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7.91%,其中含量最高的石竹烯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被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观察茄子远缘杂交后代Solanumaethiopicum×S.melongenaF1和其双亲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发现杂种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出现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等现象,这种减数分裂后期染色体分配不均衡是造成花粉粒败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