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 EONPV)的两种制剂 EONPV 2H_2 的 Lc_(50)为2.5×10~4 PIB/m1、EONPV 2H_4的Lc_(50)为2×10~4 PIB/ml,以1×10~7 PIB/ml的 EONPV 2H_2感染寄主3龄虫的 Lt_(50)为5.5天,EONPV 2H_4 的 Lt_(50)为5.7天。两制剂均有一定的防紫外光能力,对寄主的致病性强,室内试验校正死亡率都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2.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产工艺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毒力较强,适宜于作为杀虫剂用于茶尺蠖防治。但要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工厂化大量生产问题。因此,我们在饲料筛选、病毒增殖条件等研究基础上,对该病毒的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探索。现将主要流程概括如下。一、健虫饲养1.健虫室及养虫器具消毒健虫室在每次使用前5~6天,用蚕室蚕具消毒剂——消特灵(杭州江南植物生长素厂生产)澄清液喷布消毒,并打开室内紫外光灯照射2小时。养虫用500g 装玻璃果酱瓶、2×9cm 平底玻管,置120~150℃下高温干燥消毒1小时,其他木结构养虫器具用消特 相似文献
3.
4.
5.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e nucleopolyhedrovirus, EoNPV)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并从感染该病毒的虫体中提取EoN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该基因片段与载体pMD18-T连接,转化入大肠杆菌TG1中,经单克隆菌落筛选及测序鉴定后得到重组质粒,以该质粒为荧光定量PCR标准品模板稀释后建立标准曲线。构建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89,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µL,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断出病毒拷贝数,为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虫体内增殖动态的研究和病毒制剂的质量检测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灰茶尺蛾是我国茶园中重要的食叶害虫。本研究对求偶高峰期的灰茶尺蛾雌虫,采用正己烷浸提腹部末端方法提取性信息素,利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筛选性信息素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活性成分进行鉴定,最后将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进行田间诱捕试验。GC-EAD结果显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提取物中有两种成分可引起雄虫触角的电位反应。GC-MS分析结果确定两种活性成分分别为顺3,顺6,顺9-十八碳三烯(Z3,Z6,Z9-18:H)和顺3,顺9-6,7-环氧十八碳二烯(Z3,epo6,Z9-18:H)。田间引诱试验表明,不同比例性信息素在田间显示不同的引诱效果,当Z3,Z6,Z9-18:H和Z3,epo6,Z9-18:H以4∶6的比例配比,总剂量为1 mg时,田间引诱效果最佳。该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蛾性信息素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茶尺蠖是我国茶树重要的食叶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为了给灰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本文对其性信息素缓释载体类型、诱捕器类型、诱捕器高度以及使用间距等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以异戊二烯橡胶塞为缓释载体对灰茶尺蠖雄虫具有最好的引诱效果,效果优于硅胶塞和PVC毛细管;5种测试诱捕器中,船型诱捕器最适合引诱灰茶尺蠖;当诱捕器置于茶树上部25βcm时,引诱效果最好;诱捕器保持15βm的间距时,诱捕效率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为灰茶尺蠖性信息素应用于雄虫诱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与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为茶园两种重要的食叶性害虫,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利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在室内测定两种尺蠖的生长发育指标及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雌成虫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力、年龄-阶段特征寿命期望值、年龄-阶段特征繁殖值和种群参数,并分析各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灰茶尺蠖的1、2、4、5龄幼虫发育历期、幼虫总历期、蛹期及成虫寿命(分别为3.22、2.55、1.43、4.56、15.34、7.98、7.59 d)均显著低于茶尺蠖(分别为4.07、3.05、2.16、5.71、18.83、8.88、10.65 d);灰茶尺蠖2~5龄幼虫存活率(分别为100.00%、95.00%、62.00%和96.00%)均高于茶尺蠖(分别为93.00%、71.00%、45.00%和80.00%);灰茶尺蠖平均世代周期(32.412 d)显著短于茶尺蠖(36.016 d)。灰茶尺蠖年龄-阶段特征存活率、内禀增长率比茶尺蠖高,平均世代周期(T)比茶尺蠖短,其种群能更迅速扩增。研究结果为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室内种群饲养提供基础数据,为两近缘种的竞争机制及种群控制策略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了解茶树主要食叶类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Warren)雌成虫的内外生殖器结构特征,通过解剖切片和显微观察的方法,明确了雌成虫内外生殖器主要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1个受精囊、附腺、产卵孔、交配囊及其附属结构、导精管、表皮突和肛突等组成。卵巢小管8根,左右对称;交配囊呈典型袋状结构,内有表面布满刺状突的心型交尾囊片,且囊片左右两侧16根刺状突呈对称分布;后表皮突较细长,似铲状。切片观察可知,卵巢管滋养细胞和卵母细胞交替排列,为典型的多滋式;产卵器内有发达的性腺等。掌握灰茶尺蠖雌成虫生殖器结构,对其卵巢发育级别划分、田间预测预报、近缘种的鉴定以及性信息素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为获得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的趋光/避光反应特征、光谱反应范围及性别差异,采用光行为学的方法研究了370~600 nm范围内的18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对成虫趋光、避光反应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单色光均能引起灰茶尺蠖成虫一定的趋光或避光反应,雌虫在橙光(600~605 nm)、绿光(520~525 nm)、紫光(370~375 nm)范围内趋光性明显;雄虫在绿光(520~525 nm)、紫光(395~400 nm和390~395 nm)范围内趋光性明显;雌虫在冰蓝青光(490~495 nm)、蓝光(440~450 nm)和红光(660~665 nm)范围内避光性明显;雄虫在紫光(400~405 nm)、蓝光(440~450 nm)、冰蓝青光(490~495 nm)和自然白光(CK)范围内避光率较高。研究表明,灰茶尺蠖成虫对不同波长光的趋、避性存在差异,性别对其光谱行为反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