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便血亦是牛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如诊疗不及时 ,同样引起不良后果 ,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笔者从事兽医工作多年 ,已诊疗牛便血病 72例 ,按虚实辨证 ,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和四物汤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 ,现按原有记录将其典型病例整理介绍如下 :1 病因 牛便血症有两种 :粪前下血鲜红者为肠风(实证 )导致 ,粪后下血者为脏毒 (虚证 )导致 ,皆因力伤与感受热邪所引起。原因有二 :①暑天劳役太过 ,或久卧热地 ,积热不散 ,下传于大肠 ,血热妄行经络 ,随便而下 ,此属实证。②若因久劳 ,胃肠中气亏虚 ,以致不时便血 ,积久不止 ,致成宿疾 ,此…  相似文献   

2.
耕牛肠风下血是我地的常见病,多发生于夏季。它与急性胃肠感染而引起的出血性胃肠炎、菌痢或体虚久泻引起的胃肠出血等便血症的鉴别在于:便血鲜红、无腥臭气味,常夹有气泡。中兽医认为,春主风,风性轻扬,窜走不定。为百病之长。(我县年年于春末夏初刮干风,群众称为“白杨风”),牛易伤风犯肺,有出现肺经诸症者,也有由肺传于大肠者。后者加之有暑热、料毒内蕴,风热相搏于肠道而迫血外溢,遂成肠风下血。临床治疗应以止血、疏  相似文献   

3.
牛便血亦是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诊疗不及时,可引起不良后果.一般春、夏季发病较多.1 病因牛便血症有两种:粪前下血鲜红者为肠导致(实证),便后下血为脏毒(虚证)导致.皆因力伤与感受热邪所引起.原因有二,其一是外感风热,肺受其邪,下移大肠,热伤肠路,血溢脉外,淤注肠中,随便而下;其二是劳役过度,饲养不善,致使脾虚而不能统血,血不归经,溢于脉外,下注于大肠,随粪而出促成其病.二者宜分别治疗.  相似文献   

4.
便血即粪中混有血液,是黄牛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有近血和远血之分。《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在小肠,或在胃,粪便色黑或紫暗”;“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在广肠,或在肛门,便血鲜红”。笔者在兽医临诊实践中共治疗重症便血病牛47例,治愈47例,治愈率达100%,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以来,笔者在门诊用中药治愈耕牛肠风便血6例,获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耕牛肠风便血乃为实证,多因伤力过度,再加外受热邪,大肠受其风热而引起大便下血。  相似文献   

6.
黄牛便血在兽医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夏、秋炎热季节,发病急、病程短。《景岳全书》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大肠,或在肛门。”粪便色黑或紫暗为远血,便血鲜红为近血;远血多为脾虚,近血多为湿热。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牛便血17例,除1例未及时抢救死亡外,另外16例全部治愈,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以来,笔者在门诊用中药治愈耕牛肠风便血6例,获得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耕牛肠风便血乃为实证,多因伤力过度,再加外受热邪,大肠受其风热而引起大便下血.  相似文献   

8.
“产后风”,也叫“产后发痉”。属母畜产后急症之一。“痉”即痉挛的意思。主要指热性病过程中,病畜因风邪内侵,正虚不能胜邪,筋脉急拘、出现项强背直,四肢抽搐,口噤不开的病症。本病与传染性的“破伤风”,虽然症状有相同点,但由于母畜有产后动血的特点,故在病因和治法上略有差异。也有母畜在产驹过程中因创伤被毒邪感染,邪毒直窜筋脉而引起发痉者,所以临床有虚、实二种之分。虚者为血不足,实者为外感邪毒,因而治法上也有补、泻之别。  相似文献   

9.
<正>动物便血又称出血性肠炎,是因脾虚不能统血或湿热内蕴,损伤肠络,迫血下行所致的疾病,分实热便血和虚寒便血两种。有先便后血和先血后便两种情况。先便后血,血色暗红者,为远血,病在大肠或小肠;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称近血,病在直肠或肛门。1病因病理(1)实热便血多因暑月炎天,家畜剧烈劳役或久渴缺饮,饲料燥执,以至执毒郁积于胃肠,进而入营入血,迫血妄行,血离经路,外溢于胃肠而致其患。  相似文献   

10.
百草霜又叫锅底灰,味辛、性温,有止血、消积之功。兽医临床上常用百草霜治疗牛马口舌生疮、肠火泄泻、痢疾拉血、仔猪白痢和羊疥癣等症。 一、牛口舌生疮:常因劳役过度致使患畜正气虚衰,机体抗病力下降,风邪疫毒侵入,郁结心胃二经,化热上攻口  相似文献   

11.
黄牛便血主要是由于饲养失调、或气候炎热,致使脾胃功能失调,病牛排粪的同时混杂有鲜红的血液排出,如果治疗不及时易造成中毒性血痢而死亡.笔者自2000年以来用自拟清营凉血散治疗黄牛便血88例、治愈86例,治愈率达97.7%,获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黄牛便血主要是由于热邪内侵,多因气候炎热,空肠过饮浊水,热毒积于胃肠损伤脉络而发生便血,或者因饲养失宜,致使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致使血液从肠道而出成为便血.  相似文献   

12.
仙人掌合小承增液汤加味治疗奶牛便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便血在兽医临床上比较多见,凡血随粪便而下,在排粪前后下血或单纯下血者统称为便血.<景岳全书>曰:"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胃;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在广肠或在肛门."粪便色黑或紫暗为远血,便血鲜红为近血,远血多为脾虚,近血多为湿热.笔者在临床上以往常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甚理想.而用自拟仙人掌合小承增液汤治疗黑白花奶牛便血63例,治愈61例,有效率为98.5%,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牛便血即大便下血,是因脾胃虚不能统血或湿热内蕴,损伤肠络,迫血下行所致的一种病症,本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临床上有先便后血和先血后便之别,先便后血,血色暗红者,为远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者,为近血,远血者,病在大小肠或胃俯,近血者,病在直肠或肛门。笔者经历7年对34例病畜协助诊疗,成功治愈32例,现就牛便血的发生原因、辨证施治方法总结如下,供  相似文献   

14.
牛便血是我们在养牛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叫出血性肠炎,是大便带血的一种疾病,不论年龄大小,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年老体弱者发病为多,口轻体壮者则少见。死亡率不高,但对机体影响很大。便血主要是指大便下血。我国中兽医学把便血分为远血和近血两种。先便后血为远血(肠的远端出血),先血后便为近血(直肠或肛门出血)。中兽医把便血审因辨证分为湿热型、虚寒型、寒热错杂型和气血双虚型等。临床上多见者为湿热型和虚寒型两种,分述于后。  相似文献   

15.
猪血:将其溶于酒中服下,治胸腹涨满。猪血调乳香为丸,朱砂作衣,每日早晚各服20克,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能起到以血补血的作用。牛血:具有解毒利肠、理血补中的功效,可治便血、白痢。牛血拌醋煮食治白痢便血。羊血:具有止咳祛淤、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吐血、崩漏、跌打损伤。误食蘑菇中毒者,可取绿豆50克煎汁,加鲜羊血100毫升服下(仅供参考,不可替代医师治疗)。  相似文献   

16.
薄荷治风火赤眼和夏季感冒,外搽还可止痒。菊花治支气管炎和风火赤眼。穿心莲治菌痢、肠炎、肺炎和腹泻。马齿苋治痈、疮、疔、毒和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显著抗菌作用。大蒜治痢疾。辣蓼治痢疾和肠炎,捣烂外敷可治顽癣。紫花地丁治目赤、乳腺炎、肠炎、腹泻及疔、疮、肿、毒。桑叶治咽喉炎和风火赤眼。葱白治腹泻和感冒。大蓟治乳腺炎、疮、痈、肿、毒和各种出血。荠菜治痢疾、肾炎和出血。地锦草治腹泻、痢疾、尿路感染、黄疸、便血和乳汁不通。蒲公英治胃、肝、胆、乳腺等炎症。草决明治乳房炎。金银花治感冒发热、肺…  相似文献   

17.
乌梅汤见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柏、黄连、人参所组成。乌梅酸能治蛔,蜀椒、细辛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能下蛔,干姜、桂枝、附子温脏祛寒,人参、当归补气养血。整个方剂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能治蛔虫症的腹痛、吐蛔等。可用于肠蛔虫症、胆道蛔虫症和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以及某些过敏性结肠炎而属于脾胃虚弱、寒热错杂者。笔者用原方或加味  相似文献   

18.
便血是一种临床症状,其出现原因多端,病机因素也十分复杂。笔者经临床实践,对辨治家畜便血症有一定的体会,家畜便血临床辨治又有肠道湿热、血热炽盛之分,气血两虚、脾胃虚寒之别,现将其分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痢疾是中医病症名,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痢疾的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粪便多呈胶胨样,甚者大便脓血状为特点。主要致病原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在龙井市太阳村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出血性为临床症状的黄牛痢疾发病。牛季节性出血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急、传播较快、及时防治能够控制病情发展、不易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黄牛“急死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病料送检等综合分析,确诊该病是由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肠毒血症。提出了加强黄牛饲养管理,利用魏氏核菌苗对重疫点和周围黄牛进行紧急预防接种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