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5月10日,将烟台沿海防护林内20~30年生黑松Pinus thunbergii母树的种子分为大粒、中粒和小粒播于花盆中,研究枯落物覆盖厚度(1 cm,2 cm,3 cm,4 cm)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以阐明沿海黑松防护林幼苗建立的机制。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对发芽率、发芽指数有着极显著影响(P<0.01),对平均发芽时间、活力指数没有显著影响。大粒种子比中小粒种子有着低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上种子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苗高度和地径有显著的影响(P<0.05),都是大粒和中粒种子大于小粒种子。枯落物覆盖厚度对于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P<0.05),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都随枯落物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平均发芽时间则逐渐降低;但对幼苗生物量、生物量分配和根系特征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表明,苗高和地径与发芽指标、幼苗生物量分配相关性不显著,但与比根长和比根表面积成显著正相关。因此,种子大小和枯落物覆盖厚度是影响沿海黑松防护林天然更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环境因子影响着绵毛优若藜的发芽、出苗及生长.通过试验研究表明,育苗覆土厚度和覆盖基质对绵毛优若藜发芽有显著影响;种子处理对其发芽影响不显著;覆土类型以细沙覆盖出苗率最高;育苗时间在5月为宜.  相似文献   

3.
Spen.  HA  张铁成 《江苏林业科技》1989,16(4):55-55
50年代初,世界上许多FAO援助的工程,成功地应用了塑料或木质筒培育林苗技术。该项技术为难以发芽的树种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最近,在遮蔽条件下,有人用聚乙烯薄膜或粗麻布覆盖种子,在光照或黑暗条件下种子均能发芽(在猝倒病严重的地方,不覆盖),这项措施有利于施用可溶性肥料,间苗和剔除杂草工作,并能更充分地利用棚架空间。 容器育苗技术同样适用于温带树种。于是各种材料制成的筒迅速覆盖市场,在纽约用纸筒培育苗木;加利福尼亚林业工作者用柏油浸透的纸制作蛋圆形篓;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John Walters发明了子弹形状的塑料容器,用装有弹簧的“枪”射入  相似文献   

4.
林木种子发芽能力的快速测定王枝梅林木种子发芽能力的测定不同于农作物种子。农作物种子预处理简单,发芽容易,且发芽所需时间也短。而有些林木种子具有深休眠性,或种皮坚硬致密,既不透水也不透气,用一般方法处理很难发芽,即使是容易发芽的种子,在实验室内发芽,至...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南岭荛花种子品质及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南岭荛花种子的含水量11.71%;种子净度为98.89%,种子千粒重为14.163 g。南岭荛花种子发芽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种子成熟时间在8~10月,②温度是影响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温度26℃种子发芽,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7.5℃。③种子发芽前不需要经过冬季休眠或低温过程。④种子发芽率不高,仅为8.4%。  相似文献   

6.
沙滩试验苗圃,地处白龙江支流拱坝河上游谷地冲积台,沟谷走向:东南—西北向,海拔2357米,属高寒山区,无霜期100—110天。过去培育落叶松、云杉苗木,播后多采用竹帘或荒草覆盖,地温低,发芽出土需30~50天,即4月下旬播种,5月下旬、6月上中旬方能出土;播种期提早或推迟,又易遭晚霜和日灼危害。为促使种子提前发芽,延长生长期,我们进行了塑料薄膜覆盖试验。  相似文献   

7.
草花在园林景观利用的地位越来越来高,草花生产育苗技术是关键环节。蛭石且有可靠的理化性质,是作为草花种子发芽的上好覆盖材料,不同粒径的蛭石对草花的发芽生长有直观影响。试验表明:三级蛭石比二级蛭石作为覆盖基质对柳穿鱼和福禄考种子发芽率有提高,柳穿鱼和福禄考种苗根长、根重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怎样快速测定种子的发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发芽力是指种子发芽的潜力,也称为生活力.在播种前和交换、调运种子过程中,我们都需要了解种子的发芽力如何,以确定是否能作为播种材料或引种种源.一般常用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和发芽势,但这种做法太费时间,而且对一些类似"隔年发芽"的休眠种子是完全行之无效的.因此,如何快速而又准确地测定种子发芽力是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 前言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林木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大部分采用发芽率划分等级,只有发芽困难或尚无法解决发芽技术的种子,才用生活力作为质量分级的指标。林木种子发芽率的测定。一般需要十几天甚至几十天的时间,如华山松需40多天发芽才能结束。这种状况极不适应种子调拨和现场收购的需要,给种子经营和造林事业造成严重影响。而测定种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猫尾草(Uraria crinita)种子的利用率和发芽率,分类考查其发芽率,并选用占比含量高的种子,用酸蚀、高温处理、化学方法和播种覆物等方式提高种子萌发率,结果显示:(1)种子分为饱满和干瘪两类。干瘪种子为深褐色,约占种子总数 10%,种胚不发芽;饱满种子可分成黄绿色、橙黄色、褐红色三类,黄绿色种子占总数超过 70%,橙黄色和褐红色的种子均少于 10%,成熟度和吸水性能依次提高,发芽率依次为 14%、22.67%、2.0%。(2)选用黄绿色种子,98% 浓硫酸酸蚀 6 min,80 ℃的水浸泡种子 10 min,发芽率分别提高到 66.67% 和 65.33%;不同浓度赤霉素、硝酸镧溶液处理对发芽没有显著影响;播种时用杂草覆盖比用黄心土覆盖出苗率高。生产上推荐使用 80 ℃水浴 10 min 处理种子,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利用率,播种后覆盖杂草提高出苗率。  相似文献   

11.
栎类种子均属大粒种子,这类种子的千粒重一般都在1000g以上。以往属栎类等大粒种子,常用优良度的方法来检验。由于用肉眼鉴定,所以对那些发育不全或尚未成熟的掠青种子,有时会被误认为好子,形成人为误差。为了尽量用发芽的方法来检验,我们对栎类种子发芽条件进行了试验,以摸索其发芽的方法及发芽必需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小叶锦鸡儿种子进行不同温度、浸种、基质、光照等条件的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浸种处理对种子发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发芽前不宜做任何浸种处理;发芽最适温度为25℃或28℃,蛭石、海棉、单层滤纸为良好发芽基质。自然光下发芽良好。发芽高峰期为第3天,发芽结束期为第7天。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高效的杜鹃育苗方法,以杜鹃花‘紫鹤’和‘粉鹤’自交种子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质和覆盖处理对杜鹃花种子萌发、成苗和实生苗形态建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未发酵的玉米秸秆粉末作为播种基质不能使杜鹃花种子发芽和形成实生苗;以园土与干苔藓混合物和园土与棉籽壳混合物作为播种基质仅有少量种子发芽,不利于实生苗的生长;以蛭石和蛭石与干苔藓混合物作为播种基质的杜鹃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可达到65.33%~81.33%和62.67%~78.67%,但不利于杜鹃花实生苗的形态建成;以草炭和草炭与干苔藓的混合物作为播种基质能显著促进杜鹃花种子的萌发和成苗形成,且杜鹃花实生苗生长发育健壮;覆盖处理则降低了杜鹃花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杉木种子发芽试验测定杉木枯枝落叶、半分解枯枝落叶、鲜叶、枝干、树皮、树根及根际土壤不同浓度水浸液对杉木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杉木各器官及其根际土壤水浸液对杉木种子发芽有不同的影响;与对照相比,其作用效应均表现为高浓度时抑制杉木种子的发芽,随着浓度的降低其抑制作用减弱、消失或转变为促进作用;其中,杉木根及枯枝落叶的水浸液对杉木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1 种子处理花椒种壳坚硬,油脂多,不透水,种子发芽较困难。为促其发芽,应首先进行脱脂处理。处理的时间在当年秋季。处理方法有下列几种:泥疙瘩处理法 种子脱粒后立即和泥拌在一起,捏成团状或块状,放在通风干燥处阴干,翌年将泥团(块)打碎即可播种。挖坑贮藏法 在寒露至霜降之间,选择背阴干燥、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开挖直径1m,深1.3m的坑,将种子和等容量的湿土充分掺和,搅拌均匀后倒入坑内,上盖一层秸草,坑口盖上石板或木板,再覆盖13cm~17cm厚的土,翌春取出播种。牛粪混合法 将种子拌入新鲜的稀牛…  相似文献   

16.
育苗造林或飞播造林,都要把种子直接播种在土壤内或撒播在土壤上,使种子在适当气温和水分下转变为幼苗。这一过程是关系到能否获得较高出苗率和生长量的关键。林木种子经短期或长期存放后,其呼吸、酶活性等发生变化,活力下降。播种后到种子发芽,要经历几天甚至几十天的发芽期,这就有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中的多彩风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罗拉多蓝杉树高可达18米,宽3一6米,树型美观大方。叶片围绕枝干茂盛生长,长1.8一3.1厘米,顶部的枝叶数量多于底部,呈蓝色和蓝白色。花朵橘红色,雌蕊为绿色或紫色。喜肥沃、潮湿土壤,喜光照充足,更抗干旱。克罗拉多蓝杉在园林中受到普遍欢迎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蓝色的外观,还由于其种植方法极其简单,不需要进行催芽处理。播种要在春季寒潮霜降结束后进行,种子上覆盖一层稀松的土壤或细沙,使种子可以轻松地拱地发芽,最重要的一条规则是覆土厚度应该是种子的厚度,即6一8毫米。土壤要保持湿润但不能过于潮湿,种子可以在播种后的10天开始发芽,一…  相似文献   

18.
各种乔灌木种子大多数是在秋季采种,翌年春季播种,需要经过一个冬天的贮存。很多树种子不是每年都结实,这就需要在种子丰收时大量采集而进行若干年的贮备,才能保证每年造林计划的完成。因此,研究怎样贮藏林木种子的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一、林木种子贮藏的基本知识 1.林木种子的休眠与寿命:当种子成熟后随即转入休眠状态。所谓种子休眠是指有生活力的种子,由于某些内在因素或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使种子一时不能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状态,称为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种子由于温度、水份和氧气以及光照等条件的不足而不能发芽,如满足其所需要条件就能很快发芽,这类种子的休眠称为被迫休眠。  相似文献   

19.
种子发芽能力是衡量种子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采用发芽法直接观察、记载种子发芽情况需要时间较长,许多种子收获后处于休眠状态,需要一个后熟阶段,要打破种子休眠进行发芽,必须将种子预先处理1—6个月而后进行发芽,这种常规发芽法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用生物化学试剂对休眠期长的种子进行染色,可以在短时间内测得种子生活力(即种子潜在的发芽能力)以代替发芽  相似文献   

20.
以3个不同产地的胡枝子种子为材料,研究产地和萌发温度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地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指数无明显影响,但对种子发芽率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黑龙江帽儿山产地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发芽时间也最长;内蒙古扎兰屯产地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时间居中;吉林蛟河产地种子发芽率最低,发芽时间却最短.萌发温度条件对胡枝子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15℃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最高,20℃条件下种子的发芽指数最高,25℃条件下种子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30℃条件下种子各项发芽指标最差.产地与萌发温度的交互作用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对种子发芽时间有极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