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大豆不同结荚习性杂交F_2代生育的分离情况。无限×亚有限和相同结荚习性亲本之间杂交的F_2代生育期分离范围较窄;有限×无限的F_2代分离范围较广,相当于前者的二倍。F_2代分离类似极早熟亲本结荚习性的早熟材料多。产最因素间株高、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地正相关。无限和有限性的F_2代的百粒重与其它性状相关性不大,百粒重在亚有限F_2代中与单株荚数呈弱的负相关。同一组合分离出三种结荚习性的百粒重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盆栽方法,对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19份无限结英习性大豆品种和17份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根系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根系性状存在差异,与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相比,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根量多,根体积庞大,根表面积大,侧根发达。  相似文献   

3.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生育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各生育阶段的长短、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植株上、中、下各部位的产量分布、子粒内含品质的测定,明确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各自的生育规律与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子粒的大小和子粒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与子粒产量在各部位分布的规律基本一致。研究还进一步讨论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形成机理、子实产量形成的重点时期与部位及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特点与分布规律,以及在优质高产栽培中应注重其不同的重点促进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结荚习性大豆节位间产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无限结荚习性品种元宝金和金元1号,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吉农7号和吉林4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节位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各大豆品种不同节位间的产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均存在差异。元宝金和金元1号的产量中部最高,蛋白质含量上部最高,脂肪含量下部最高;吉农7号和吉林45的产量、蛋白质含量均为上部最高,脂肪含量中部最高。金元1号上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吉农7号下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吉林45下部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大豆不同节位籽粒合理化利用以及产量与品质关系的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株型特征与产量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株型特征、生长动态、光合能力等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其产量形成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型间有明显的差异,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节数和茎粗的最大生长速率较大,出现时间较晚,能促进干物质的后期积累;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铁丰29号和沈农6号的叶柄角度较大,分枝角度较小,利于光在作物群体内的分布,冠层光合速率较高,能加速光合产物的形成.在人工光源条件下,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光合速率高于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但两者均可获得较高的产量,说明决定大豆产量形成的因素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根系的时空分布规律,有助于找到大豆根系生长中关键的时间点和空间位置。以亚有限型品种合丰50和无限型品种合丰55为材料,采用自制的两种栽培装置,于六节期(V6)、盛花期(R2)、盛荚期(R4)、始粒期(R5)、鼓粒期(R6)、成熟初期(R7)分段分层取样,分析大豆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以及根系干物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两个大豆品种根系的总干重、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和根系总体积总体上呈现出单峰增长趋势,峰值均出现在R4至R6期。根系干重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在垂直方向总体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在水平方向上随着与主茎距离的增加而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并于垂直0~20cm和水平0~5cm的土层中达到最大值,其中垂直0~20cm土层根系的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干质量密度在各生育时期分别占整体根系各指标的49.05%~66.09%、52.07%~66.66%、56.74%~69.73%和79.14%~84.82%;水平0~5cm土层根系的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干质量密度分别占整体根系各指标的28.79%~41.68%、41.12%~59.24%、58.44%~76.64%和88.85%~94.02%。与合丰55相比,合丰50根系较发达、体积庞大、干物质积累多。在大豆高产品种选育中可以把R4~R6期内的根系各项指标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豆结荚习性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性状。由于长期不同生态环境的作用相应形成了不同结荚习性类型,也导致了生物学、植物学及生理学等方面的差异。深入研究这些差异对育种及栽培都具有重要意义。郭世昌首先研究了大豆结荚习性的适应生态意义及形态特点。我们分析了结荚习性的适应生态条件,进一步指出了大豆结荚习性是一个由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的土壤供肥特点所决定的生态性状,它在生产中的意义是适应稳产能力。曹大铭  相似文献   

8.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叶—荚对应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甘蔗杂交后代主要荧光性状的遗传力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3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衍生的18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对主要荧光性状PSIⅡ原初光能转换率(FvFo)、PS Ⅱ潜在活性(FvFm)、光合量子产额(Y)、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的遗传力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vFo,FvFm、Y、qN、qP的遗传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所制约,这些荧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变幅为27.46%个44.38%;亲本赣75-65和崖84-153各荧光性状一般配合力为正值且较大,是配合力较好的高光效亲本;根据配合力总效应,综合表现较好的高光效组合有赣75-65崖84-153,,,桂69-156×崖84-153、CP81-1254崖 84-153,CP65-357崖82-96。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一对结荚习性不同的姊妹系辽95024的有限型和亚有限型大豆,分别在盆栽和田间条件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系的器官平衡与产最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盆栽条件下,有限结荧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在始花期的器官平衡表现出的规律都是:叶片>茎秆>根系>叶柄;有限结英习性大豆在成熟期的器官平衡总趋势是:籽粒>叶片>茎秆>荚皮>根系>叶柄;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的器官平衡总趋势是:叶片(或籽粒)>茎秆>荚皮>根系>叶柄.存田间条件下,有限型大豆的器官平衡总的趋势是:籽粒>叶片>茎秆>荚皮(或叶柄)>根系;亚有限型大豆的器官平衡则表现为:籽粒>茎秆>叶片>荚皮>叶柄>根系这两种结荚习性大豆的器官平衡与它们的牛长习性有着密切的天系.无论按照哪种方法计算经济系数.辽95024有限型大豆的经济系数在盆栽和田间条件下均高于亚有限型大豆.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琪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94,13(3):200-206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产量性状与主要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较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在植株形态性状上表现为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的特点,在产量性状上表现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及百粒重小的特点。由于秣食豆种质的导入,植株高大繁茂与小的粒茎比存在相关遗传。大豆主要产量因子,在主要发育阶段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大豆各生育阶段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与各生育阶段与油分含量的相关方向始终相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与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2.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个主要的形态性状,在育种上,已被国内外许多育种工作者所重视。Thseng与Hosokawa(1972)用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杂交,结果表明:全株荚数、主茎节数、主茎荚数、每株粒重等有明显的超显性现象,而结荚习性及其它性状只有部分显性。对于不同结荚习性品种杂交,其生育日数及早熟性的遗传研究较少。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结荚习性杂交对其后代生育期及产量因素的遗传关系,为培育早熟高产品种,正确地选配亲本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葛秀秀  杨桂荣 《大豆科学》2000,19(2):105-110
1991-1996年以43个综合表现良好的亲本配制的二交、四交、八交、十六交组合为材料,比较了组合后代农艺性状的平均数和变异性表现及选择效果,以探讨不同亲本数杂交对后代的遗传变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亲本数较多的杂交组合后代性状的变异性大于亲本数较少的杂交组合后代相应性状的变异性。这说明,增加杂交组合的亲本数有增加后代变异的趋势。遗传相对简单的性状这种趋势越明显。除二交各性状的平均数较小外,其它不  相似文献   

14.
大豆亲本及其杂交后代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大52、晋大57及其杂交衍生的55个稳定后代品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分枝数、生育期等15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遗传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5个指标综合成为累计贡献率达85.81%的6个新指标;经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与主成分值之间的回归方程;用回归方程预测品种产量,方程估产的误差百分率绝对值除2、10、21、22、30、39、53号品系外,其余品系误差绝对值均低于10%;以主成分值为指标的聚类分析将57个材料聚为高产、中产、低产3类。结果证明主成分回归法可以应用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研究;总荚数、总粒数、主茎荚数、分枝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大豆的产量能力可通过研究不同性状间的差异水平来评估。  相似文献   

15.
大豆结荚期品种间叶绿素含量差异与产量相关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续 10年 ,总共用东北大豆 4 0 0多个品种 (系 ) ,在品种资源研究圃测定不同品种叶绿素含量 (a b)。表现品种间差异明显 ,高者 3.4 7mg/dm2 ,低者 2 .17mg/dm2 ,平均为 2 .62mg/dm2 。从中筛选出 4 0多个叶绿素含量高、丰产性好品种 (系 ) ;并按年度、品种熟期分组进行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相关分析。各组相关程度不同。总的趋势是呈正相关、10年平均r =0 .36。说明大豆在结荚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对产量形成起重要作用 ,其含量可以作为高光效种质生理指标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开花结荚鼓粒进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苏黎  董钻 《大豆科学》1997,16(3):237-244
通过3年田间观测,比较研究了3种结荚习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开花,结荚,鼓粒进程铁丰24号出苗后第69.5天始花,花期18.5天,植株中部先开花,渐次向上向下开放;辽豆10号出苗后第52.5天始花,花期40.5天,开花次序与辽豆10号相同。豆H-5064出苗后第54.0天始花,花期40.天,花花次序与辽豆10号相同。铁丰24号全株结荚率为33.53%,主花序,副花序,分枝的结荚率分别为36.84%,4  相似文献   

17.
大豆不同结荚习性各方面表现的内在联系的差异,即其本质区别,是主茎顶端花芽分化期的个体发育年令不同。大豆结荚习性是在个体发育阶段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数量性状。这方面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使品种特性发生质变,从而形成生产上结荚习性不同的三种生态类型。有一类结荚习性是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这二个发育阶段交错程度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另一类是在开花和结荚这二个发育阶段的交错程度不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本文中,称前一类为“甲类结荚习性”;后一类为“乙类结荚习性”。结荚习性可按一株的顶叶与最大叶的中间小叶的“长+宽”的比值分为十一级。0至4级为无限性;5至8级为亚有限性;9至10级为有限性。  相似文献   

18.
大豆结荚习性的研究进展及育种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荚习性是大豆的一种重要的形态、生态和育种习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大豆的结荚习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分类标准、生物学性状差异及原因、地理分布、生育规律、影响产量的因素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初步探讨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育种方向。旨在为大豆的栽培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母本的6个杂交组合的无性一代为试验材料,对组合的各个产量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组合为大西洋×D2和大西洋×早大白,这两个组合产量高,单株商品薯重也较高,平均单株产量分别为621.6 g和511.0 g,平均单株商品薯重分别为426.9 g和409.2 g;尤其是大西洋×早大白组合,后代的单株结薯数量较少(4.9个),且单薯重高(107.9 g),是大薯块类型的高产组合。大西洋×克新16号组合和大西洋×T1800组合的产量中等,可结合其它性状评价其利用方向。大西洋×克新2号组合的产量较低;且单株商品薯重也较低(187.7 g),是利用价值较小的组合。大西洋×中薯4号组合的平均单株产量低(380.7 g),但单株结薯数量少(4.5个),因而单薯重较高(93.5 g),可以选择高产的单株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黑龙江省农科院绥化分院的高世代亚有限品系15份为材料,运用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理论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系的产量与其他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系产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关联序为:单株粒数>生育日数>单株荚数>节数>株高>平方米株数>百粒重>底荚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