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麦蚕豆间作中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两种作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结果表明,在小麦蚕豆间作的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的氮吸收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小麦、蚕豆对氮的最大需求高峰分别在开花期和拔节期。与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具有明显的氮养分吸收优势。 相似文献
2.
硒、硫施用对烟草中磷的吸收和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在盆栽条件下进行,研究表明,硒、硫对烟草中磷吸收和积累的影响随烟草生育期及不同生长器官而异,前期烟草地上部分磷的含量随施硒和施硫的增加而增多,硒、硫对磷含量表现出协同作用,成熟烟叶中磷含量在不旆硫时随施硒的增加而增多;施硫时,硒则降低烟叶的磷含量,硒、硫对烟叶中磷的积累表现出颉颃作用。前期烟草中磷和硫及硒的积累量相互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成熟烟叶中硫与烟茎的磷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和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与单作相比在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小麦单作和蚕豆单作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蚕豆间作在蚕豆分枝期耗水量比蚕豆单作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在大麦分蘖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且存在显著差异。大麦/蚕豆间作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蚕豆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间作小麦、间作大麦的WUE(水分利用率)比单作小麦、单作大麦高,但间作蚕豆的WUE比单作蚕豆低。 相似文献
4.
小麦蚕豆间作条件下蚕豆对钾的吸收及对蚕豆赤斑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盆栽试验表明: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常规施肥(NP)水平下,蚕豆茎叶部分生物量在苗期、结荚期和成熟期间作条件下比单作条件下分别增加了11.29%,7.03%,5.90%。在成熟期时,增施钾肥水平条件下间作蚕豆的钾含量显著高于单作蚕豆。间作条件下,蚕豆赤斑病的发生与蚕豆钾含量呈负相关的关系,在结荚期,间作条件下增施钾肥的处理(NPK)与单作条件下增施钾肥的处理(NPK)的赤斑病病情指数相比降低了42.36%。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不同根系间距下禾本科作物玉米(生长和磷吸收)受相邻作物玉米或蚕豆的影响,本研究以玉米为目标作物,通过圆柱形根箱培养试验,设置单株玉米、单作玉米、玉米‖蚕豆间作并改变相邻作物根系间距,探究低磷条件下,不同根系间距的相邻作物对目标玉米的生长、磷吸收和根际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单株玉米相比,目标作物玉米与相邻作物玉米和蚕豆之间均以竞争为主,当作物根系间距较近时,单作玉米的生物量、磷含量分别下降21%、33%,间作玉米分别下降34%、31%;当作物根系间距较远时,单作玉米的生物量、磷含量分别下降10%、15%,间作玉米分别下降29%、29%。2)当根系间距较近时,蚕豆的根际pH低于玉米,且间作玉米和蚕豆之间的根际pH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根系间距较远的处理中两作物的根际pH无差异;相邻作物根系间距较远时,间作玉米的根际有机酸浓度显著高于单作玉米,间作玉米与单作玉米的根际有机酸浓度在根系间距较近时无差异。3)不同处理中单作和间作玉米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无差异。综上所述,在低磷条件下,单作玉米的种内竞争强度随根系间距的增大而降低;而在不同根系间距下,间作玉米与蚕豆的种间竞争强度相似且无种间磷吸收促进作用。因此,种间根际互作形成的磷吸收竞争作用或促进作用依赖于适度的土壤磷供应。 相似文献
6.
7.
试验选择小麦/蚕豆模式,设计不同的磷水平,对小麦/蚕豆系统经济产量和相关生理指标做 了初步分析。结果得出:供磷显著提高了小麦和蚕豆的经济产量。与不供磷(P0)相比,中磷处理(P1)小 麦籽粒增产51.78%,蚕豆增产24.16%;高磷处理(P2)小麦增产58.05%,蚕豆增产23.74%。结果也表 明:供磷提高系统经济产量可能是由于磷是光合作用的底物和调节物,有利于小麦抽穗期(蚕豆开花 期)作物上位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提高,同时增加了植株中光合中间产物可溶性糖的积累,促进营养物 质向籽粒的转化。供磷也提高了作物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含量,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红壤中各种结合态磷分布状况及其对酸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考察和对浙江沿海地区红壤研究,明确了各种状态磷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对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土壤中的磷以闭蓄态的Fe—P为主,占80%以上,而可溶性磷和有机磷的含量不足20%。这与红壤的化学成分和风化程度有关。可溶性磷对酸的敏感性很高,闭蓄态磷对酸的敏感性比较低,但对磷的迁移还是起一定影响。可溶性磷中Ca—P和Al—P的敏感性又比Fe—P高。 相似文献
9.
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讨好气培养条件下,不同磷肥施用量的红壤中,应用Olsen法和Bray-1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应用CaCl2法测定的土壤易流失磷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为红壤区的磷素管理及磷素流失潜力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6个土样处理,室内好气培养后测定各土样中Olsen-P、Bray-1-P和CaCl2-P含量。[结果]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施用不同量磷肥的红壤中Olsen-P含量逐渐降低,Bray-1-P含量逐渐升高,CaCl2-P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Cl2-P含量与Olsen-P含量和Bray-1-P含量均呈线性相关关系;肥料磷进入红壤Bray-1-P库的比例高达62%,进入Olsen-P库的比例为14%,进入CaCl2-P库的比例为0.12%。[结论]好气条件下施用磷肥造成红壤磷流失的风险不大,但随施磷量的增加,磷流失潜能仍会升高,且在施磷初期流失潜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11.
赤泥对土壤磷素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实验室模拟研究了0、300、500、700℃和900℃不同温度焙烧处理的赤泥对土壤有效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泥对土壤有效磷释放影响较大,不同温度焙烧处理的赤泥影响效果不一样,马弗炉500℃焙烧2h的赤泥施用量为405mgAl·kg-1时对土壤有效磷释放影响最大,培养3个月可抑制42.7%土壤有效磷释放。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赤泥加入量的增加和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施用赤泥导致土壤pH值略有升高,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又逐渐降低至接近土壤培养前的值。赤泥可抑制土壤有效磷释放的特性有可能使其成为一种有潜力的降低土壤磷素流失的材料,这样既可以达到废物再利用,又可以减少磷素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红壤旱地的间作生态系统小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4):634-637,643
通过对不同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结果表明:与玉米单作系统相比,玉米间作生态系统在受光结构、通风、湿度、温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可以通过生物种群的多层次立体配置、空间立体利用来改善生态系统空间生态位。 相似文献
13.
低丘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亚热带丘陵红壤泡桐茶树复合种植模式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 :与纯茶园相比 ,泡桐茶树复合园的日平均光照强度下降 5 1 .2 % ;茶蓬内日平均气温下降 0 .3~ 1 .2℃ ;相对湿度增加 6.1~ 7.5个百分点 ;1m土层内根系总量增加 44 .4% ;各土层贮水量提高 2 .5 %~ 1 1 .3 % ;凋落物增加 2 8.0 2 % ;凋落物养分含量增加 2 0 .3 % ;0~60cm土层内速效氮、磷、钾总量增加 3 4.6% ;茶叶产量提高 1 6.9% ;茶叶品质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田间实测水分资料,分析了红壤低丘陵泡桐-茶树复合系统1m 土体蓄水量变化及伏秋旱土壤水分耗损动态,表明红壤丘陵林茶立体利用能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16.
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磷组分及磷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提高红土红壤磷的有效性和肥料磷的利用率,设立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长期施磷,特别是磷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明显提高土壤全磷(PT)、无机磷、有机磷、Olsen-P和Bray-P含量。在施磷的条件下,土壤磷的积累主要表现为Ca2-P,Ca8-P和Al-P增加。土壤中Olsen-P和Bray-P含量与土壤中各磷组分的相关性以Ca2-P最好,Al-P和Ca8-P次之,O-P最差,土壤Olsen-P和Bray-P含量与作物产量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的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源对红壤旱地耕层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猪粪和粉碎秸秆作为2种不同有机肥源,均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pH值,增加总孔隙度和物理性粘粒含量;2种有机肥均能提高红壤旱地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的含量,而腐熟猪粪配施化肥处理的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显著高于纯施猪粪处理和纯施秸秆处理(P<0.05).有机-无机配合施用是提高红壤肥力的基本途径;2种有机肥源均能提高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固氮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加其活性,与纯施化肥处理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2种有机肥提高了红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而不同的有机肥源处理之间各种酶的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有机酸对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 在水稻开花期向土壤添加有机酸类物质, 研究有机酸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特别是对水稻籽粒中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添加乙二胺四乙酸(EDTA) 处理可明显抑制水稻对镉的吸收,即水稻籽粒中镉含量明显降低;而用柠檬酸和苹果酸处理时,对水稻籽粒中镉含量影响不大。添加外源有机酸后,可以影响镉在根中的累积,而且EDTA 明显地降低了根中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温室试验探索了追施腐植酸肥料及生物肥对草莓产量、品质及土壤农化性状的影响。试验在满足草莓正常生长所需肥力的基础上追施腐植酸和生物肥,试验设置4 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常规施肥处理)、追施腐植酸肥、追施生物肥、追施腐植酸+生物肥,重复3 次,随机排列。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肥、腐植酸、腐植酸+生物肥能够显著改善草莓长势,盛果期单果重分别提高了8.85%、14.12%和16.23%;显著降低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烂果病的发生率,进而提高草莓产量,3 个施肥处理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7.70%、10.80%和14.70%;施用腐植酸和生物肥能显著提高草莓蛋白质含量、草莓Vc 含量及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草莓游离酸含量,进而提高了糖酸比,改善口感;施用腐植酸和生物肥能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3 个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比对照高0.13、1.51 g·kg-1和1.69 g·kg-1。综上得出,施用腐植酸和生物肥对草莓生长具有积极影响,且2种肥料配合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红壤地区土壤母质发育程度对红壤持水供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同一种土壤母质(玄武岩)的红粘土和棕泥土的持水和供水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红粘土和棕泥土由于风化和淋溶程度不同对土壤质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而对土壤的持水供水特性产生明显影响,这种影响要明显大于同一种土壤如棕泥土或红粘土由于利用方式和耕作制度不同所引起的土壤持水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