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平均株高、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而对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影响显著(P〈0.05)。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刈割1次处理下的茎叶比、越冬率最高,分别为0.98、95%;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较高,分别为59cm、1.30cm/d、3.76;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全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211kg/hm^2;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0.5%、140;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平均值较小,分别为35.9%、40.6%。综合考量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种植当年刈割1次最佳。  相似文献   

4.
以草原3号杂花苜蓿通过茎段扦插建立的6个无性系群体为材料,比较了这些无性系在株高、再生速度及变异系数上的差异,分析了单株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变异性、相关性及多元线性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综合性状以黑紫色、黄绿色和白黄色3个无性系较优;较多的分枝、较小的叶型、绝对高度大且茎叶比也较大的植株,预示有较高的头茬草产量。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密度草原3号苜蓿生长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原3号苜蓿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虽然单位面积上生殖枝数增加,但是二级有效分枝数减少,荚果脱落率增加,苜蓿下层和中层的荚果数比例减小,导致种子产量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处理试验中,行距80cm与播种量0.5g/m组合种子产量最高为576.4kg/hm^2。  相似文献   

6.
行距与施肥对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配合施肥对牧1号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在天山畜牧昌吉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榆树沟良种繁育基地,土壤较瘠薄,盐碱较重的地段,进行了苜蓿配合施肥试验。结果表明:配合施肥可提高杂花苜蓿干草产量,过磷酸钙与硫酸钾配合施用干草产量最高为15 860.80 kg/hm2,高于对照36.81%;同时也提高了苜蓿粗蛋白含量,改善了苜蓿品质。尿素,过磷酸钙及硫酸钾配合施用时,前两茬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12%和19.90%,高于对照的17.4%和12.8%;提高了苜蓿种植的经济效益,尿素与过磷酸钙配合施用时效果最好,净增1 826.55元/hm2。  相似文献   

8.
施肥对无芒雀麦+杂花苜蓿混播草地组分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N肥效应最显著。高K组合(K2O180kg/hm2、P2O5572kg/hm2、、N90kg/hm2)可显著提高无芒雀麦产量及其在草群中的比例(P<0.01),而高K组合与高N组合(N135kg/hm2、K2O120kg/hm2、P2O572kg/hm2、)显著降低了杂花苜蓿头茬草的产量(P<0.05)。基肥中N对2茬草产量影响已不显著,P肥仍有利于2茬草中苜蓿生长,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只有高K组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影响仍然显著(P<0.01)。在混播草地中,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90kg/hm2,K2O120kg/hm2和P2O572kg/hm2、。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种植方式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系特征及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粗、根系长度、根体积等都有影响,不同种植方式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的粗细顺序为:间行混播>单播>同行混播,根长的大小顺序为:同行混播>单播>间行混播;草原3号杂花苜蓿间行混播时根颈粗其地上生物量相对少,草原3号杂花苜蓿同行混播时根颈细,其地上生物量相对多;间行混播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粗、根系体积大,根长度相对短,同行混播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细、根体积小,根长度相对长;间行混播使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变粗,同行混播使草原3号杂花苜蓿根颈变细,地上生物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草原3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Martin.cv.Caoyuan No.3)是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与内蒙古乌拉特草籽场合作选育而成。2002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登记为育成品种,品种登记号243。育种者为云锦凤、董志魁、米福贵、云岚、王桂花。该品种是从草原2号杂花苜蓿群体中采用集团选择结合分系隔离繁殖法育成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草原4号苜蓿(Medicago sativa cv.Caoyuan No.4)是对400余份苜蓿原始材料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优良无性系,并结合抗虫性和配合力测定组配基础群体,通过3次轮回选择育成的抗蓟马苜蓿新品种(登记号:477)。该品种根直立,具有水平生长根;茎直立,有茸毛;叶为三出复叶,表面有茸毛;花紫色;荚果螺旋2~3回;千粒重1.86~2.35g。抗虫性强(为害点系数为0.26,虫情指数为0.33)、抗旱、抗寒、耐瘠薄。在呼和浩特地区可刈割3茬,干草平均产量在12 000~16 000kg·hm~(-2),种子产量达230.90kg·hm~(-2)。粗蛋白质含量在19%左右。适宜在我国华北南部苜蓿蓟马为害严重的各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草原2号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 cv. caoyuan No.2)浸提液对4种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利用生物检测法初步确定其与自身及其他3种牧草间化感作用。用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茎、叶水浸提液处理草原2号杂花苜蓿、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 (L.) Gaertn.)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Scop.)的种子,测定其发芽率、苗高、根长,利用生物检测法确定草原2号杂花苜蓿对受体植物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草原2号杂花苜蓿的自毒性及化感作用存在浓度效应,即不同浓度的根、茎、叶浸提液对不同受体植物种子萌发、幼苗高度、根长影响效果不同,其叶浸提液对扁穗冰草和蒙古冰草种子发芽的抑制效应小于草原2号杂花苜蓿和红豆草;其叶、茎、根浸提液对蒙古冰草、扁穗冰草的苗高、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红豆草和草原2号杂花苜蓿;根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草原2号杂花苜蓿与蒙古冰草、扁穗冰草混、间播效果要比与红豆草混、间播和单一连播杂花苜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潘佳  范燕  李荣  陈利军  胡小文 《草业科学》2016,33(8):1536-1549
本研究结合温室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根瘤菌菌株对甘农3号(Medicago sativa cv.Gannong No.3)和陇东苜蓿(M.sativacv.Longdong)幼苗生长及结瘤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接种根瘤菌后陇东苜蓿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物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甘农3号接种17767菌株后,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叶数分别增长了102%、100%、17%和18%;陇东苜蓿接种17625菌株后,生物量、株高、分枝数和叶数分别增了187%、48%、80%和47%。而在大田条件下,甘农3号接种17650菌株后,生物量和株高分别增长了21%和13%;陇东苜蓿接种17574菌株后,生物量和株高分别增长了348%和70%。盆栽条件下,相比未接种处理,接种6-3、17537、129、17670、17582、17578、17650菌株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陇东苜蓿的水分利用效率,仅接种17578、17582菌株提高了其光合速率。综合盆栽与田间试验,与甘农3号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为B2;而与陇东苜蓿最佳共生匹配的根瘤菌菌株为17650。  相似文献   

14.
对青引1号燕麦(Avena sativa cv.Qingyin No.1)采用不同施钾处理,探讨不同施钾对其种子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并对产量性状和产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找出最佳的施钾量,为青海省燕麦种子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钾肥能显著提高青引1号燕麦各产量性状的增加。在施N54.75kg/hm2和施P2O551.75kg/hm2的基础上,当施K2O分别为10~20 kg/hm2、20~30kg/hm2、50kg/hm2、30~40kg/hm2、30kg/hm2和60kg/hm2时,青引1号燕麦小花数、单序籽粒数、单序籽粒重、粒长、粒宽、千粒重达到最大,分别为2.7个、86.7个、2.56 g、1.604 cm、0.318cm和33.50 g。青引1号燕麦在施K2O40kg/hm2时,种子产量及蛋白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6425.3kg/hm2和864.9kg/hm2,其种子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s=5164.65+49.94 K-0.52 K2预计,蛋白产量与施K量间可用yp=618.29+7.00 K-0.050 K2预计。青引1号燕麦种子产量与各产量性状间的数量关系可用ys=-19268.1-519.2 Fs+780.6 Ns-219.1 Li-2035.1 Swi+665.5Lg+19047.6 Wg表示。小穗数、粒长、粒宽对种子产量的增加直接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在新疆呼图壁县自然条件下,研究了播种量、行距和施肥灌水组合对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量和行距对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种子产量的影响显著,当播种量7.50kg/hm^2、行距60cm时种子产量最高,平均达211.46kg/hm^2;在此最适密度配置条件下进行施肥灌溉试验,得出的最佳水肥组合为:施厩肥30t/hm^2,尿素150kg/hm^2,二胺225kg/hm^2,灌溉6 000m3/hm^2.种子产量最高可达431.70 kg/hm^2,比未施肥前的产量比较差异极显著,增产效果明显.因此,从投入与产出比综合考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时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种子田适宜播种量7.50kg/hm^2、行距60cm,最佳水肥组合为施厩肥30t/hm^2,尿素150kg/hm^2,二胺225kg/hm^2,灌溉6 000m3/hm^2.  相似文献   

16.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 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 612.26 kg/hm2,施肥量为120 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 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 534.5 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 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7.
以“川草2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cv.chuancao NO.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底肥、不同施肥量和不同行距等处理对“川草2号”老芒麦进行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为“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管理技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复合肥作底肥施肥量为120kg/hm^2的平均种子产量最高,达1612.26kg/hm^2,施肥量为120kg/hm^2比较适合老芒麦种子生产。施肥量过高,不但浪费资金投入,而且不利于“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复合肥作底肥行距为60cm的种子产量最高,为1534.5kg/hm^2,在红原进行“川草2号”老芒麦种子生产,行距60cm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8.
对影响环峡南苜蓿种子产量的磷肥、钾肥、浇水和地膜条件4个因素进行正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 磷肥、钾肥、磷钾肥互作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较大,其次为地膜条件、磷肥浇水互作,浇水的影响最小。试验结果和生产成本综合考虑,最适宜的处理组合为:钙镁磷4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不铺地膜+不浇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