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南地区冬季气温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南地区五省市区83个测站1961-2008年历年12月至次年2月月气温资料,采用EOF和REOF方法对冬季气温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冬季气温对ENSO循环的响应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主要异常模态表现为一致偏冷或偏暖型、东西反向型.西南地区冬季气温的异常敏感区域为盆地丘陵区、高原区、藏南区和高原东北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呈一致上升趋势,高原地区增温显著,盆地丘陵地区增温缓慢.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对ENSO循环不同位相的响应有一定的差别,El nino年,西南地区冬季气温东部偏高,高原地区偏低,东西响应呈反位相.La nina年,西南地区冬季气温以偏冷为主.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我国刺槐、紫丁香始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该文探讨了1963—1988年间北京地区刺槐、紫丁香始花期对气温、日照及降水变化的响应以及我国不同地区这两种树木始花期与不同时段气温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临近始花期,气温对始花期早晚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次之,降水量最弱.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增加,始花期提前;而降水量增加,始花期推迟.气温对始花期产生影响的时段主要集中在春季及冬末,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始花前2~8旬,即从2月上旬到始花日期之间的时段.春季气温越高,始花期越早,而上年夏、秋、冬季的气温对始花期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地区,春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及最低气温对始花期均有影响,一般而言,最高气温的影响最强,而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弱,这3种气温的升高使始花期均有提前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喀什市气象代表站点1951 ~2012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等数据资料,分析近62年以来喀什市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以后该地域气温明显提升,平均气温趋向上升;年平均气温升高率为0.279℃/10a.相比20世纪,近10年的气温变动提升了1.3℃;降水量变动趋势总体上不明显,线性变动倾向率为1.237 mm/10a;62年以来喀什市最高气温上升率与西北地区最高气温上升率保持一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样是趋向升高.近10年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与过去相比,分别上升0.6和1.2℃,对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最大的是最低气温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东北地区1956 ~ 2005年逐日气温资料,详细分析东北地区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全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SIP)再分析资料,用奇异值分-(SVD)讨论了东北地区气温与同期海陆气压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年、四季气温波动式上升,平均日最低气温的增温幅度大于平均气温和平均日最高气温的增幅;冬季气温的增幅大于春、夏、秋季,而夏季的增温幅度最小.当海陆气压指数大的时候,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当海陆气压指数小的时候,东北地区气温偏高.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利用热量资源,采用1953-2012年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辽宁朝阳地区气温变化和特征.结果表明:朝阳地区气温升高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及四季平均气温气候变化率分别为0.307℃/10a、0.397℃/10a、0.116℃/10a、0.260℃/10a和0.467℃/10a.较寒冷春冬季节气温升高趋势更加明显,较温暖的夏秋季节气温升高趋势相对较弱.年平均气温及秋季、冬季暖突变在1968-1988年,春季暖突变出现较早,在1981年,夏季出现较晚,在1990年.气温升高导致热量资源增加,对大田农业、设施农业生产及发展具有推动改善作用.分析结果可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气温变化特征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关于地温变化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研究还较少.以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广西桂林气象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961-2010年桂林气温和0-80 cm各层地温的年代和季节变化趋势、地气温差变化、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以及气温和地温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与各层地温有很好的相关性.各年、季平均气温和各层平均地温大部分呈显著的升高趋势,但气温和地温的增温速率不一致,即升温存在非对称性;年均气温低于各层地温1.3-2.1℃,气温的增温速率和增温幅度分别为0.184℃/10 a和0.8℃,高于除0 c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变化;气温、5-40 cm地温在冬季的增温最多,0 em和80cm地温分别在秋季和夏季的增温最多;春、夏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减小趋势,春季气温小于0-15 em而大于20-80 cm地温,夏季气温小于0-40 cm而大于80 em地温;秋、冬季,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温呈增加趋势,秋、冬季气温小于各层地温;气候变暖背景下,年平均、四季气温比除0 em外其它各层地温的响应更快.近50年来,各层地温和气温的温差减小了0.1-0.4℃(0 em地温和气温温差除外),这主要是因为气温的增加幅度要大于地温,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地气温差的减小幅度加大.桂林年均地温和四季气温、地温大多无气候突变现象,仅有年均气温和夏季80 em地温分别在1997和1977年出现气候突变.春季气温和5-80 cm各层地温的异常偏低年较一致;秋季气温和40、80 cm地温的异常偏低年相同;夏、冬季气温和地温的异常年份对应性较差;而年均气温和各层地温的异常偏高年较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0年福建建阳(站号58734)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数据对比分析了气温变化趋势.结果发现,建阳市近50年的平均气温可用线性方程y=0.026x+17.821进行拟合,其气候倾向率为0.260℃/10a.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对比分析表明两者均呈现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但最高气温的气候倾向率较小,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较大.福建建阳的气候变暖以夜间的最低气温升温为主,白天的最高气温升温为辅,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呈现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4—2019年乌拉盖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采用滑动平均、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法的方法对乌拉盖近36 a的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乌拉盖管理区36 a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以1996年为分界点,之前处于冷期,而后处于暖期.36 a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对整体气温升高的影响要远大于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9.
利用重庆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过去1961-2000年极端气温指数(气温年较差)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气温相关要素的关系.然后利用用于IPCC-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重庆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气温年较差)的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预估高(A2)、中(A1B)、低(B1)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变化.与1980-1999年相比,A2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多数时期将可能以减小为主,A1B情景和B1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多数时期将可能以增大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潜江市水产局水温资料和潜江市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分析了潜江市稻虾共作模式虾沟水温变化规律及其与气温的关系,同时利用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水温关系密切的要素,建立水温预报模型,并分析模型误差,最后选取荆州市智慧气象示范农场水温资料、荆州市气象站气温资料对水温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虾稻共作地虾沟水温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但水温年变化幅度远低于气温,水温高于气温.水温日变化幅度较小,水温日较差远小于气温日较差,水温最高、最低值出现时间均滞后于气温.水温与气温和前1日水温、前1日气温相关系数较大,以平均气温、前1日平均水温和前1日平均气温为预报因子,建立最高水温、最低水温、平均水温预报模型,模型相关系数0.991~0.997,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18、0.639、0.551℃,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模拟效果较好.选取荆州水温和气温验证最高水温、最低水温、平均水温模型,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475、0.864、0.647℃,相关系数0.977~0.989,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报虾稻共作地水温,指导小龙虾科学养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寒区戈壁日光温室不同类型土质的温度与气温变化规律及相关性,为高寒区延晚葡萄栽培日光温室提供管理依据.[方法]通过对最冷月戈壁温室室外、室内气温和2种不同土质、不同深度(戈壁土30 cm、土壤10 cm、土壤30 cm)的土壤温度进行测定,比较不同土质类型及深度的温度变化,分析土温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建立以气温为基础的土温回归方程.[结果]戈壁土30 cm、土壤10 cm及土壤30 cm处的日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与气温变化趋势较同步,均随气温的逐渐降低而降低,升高而升高,但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土壤30 cm的各指标温度均略高于其余2种土质类型(土壤深度),其保温蓄热能力最强.温室气温极端最低温度测得1.9℃,副梢叶片保持绿色,部分老叶未完全黄化.室内气温、戈壁土30 cm处温度与室外气温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和0.402,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6.759 +0.220 x;y=12.647 +0.130x.戈壁土30 cm、土壤10 cm、土壤30 cm处温度与室内气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0.814、0.768,其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7.866 +0.777 x;y =9.230 +0.632 x;y =9.940+0.561x.[结论]高寒区,温室冬季气温在2℃以上,能够满足设施葡萄延晚栽培需求.土壤温度与气温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土温具有滞后性.利用回归方程中温室室外气温来推算室内气温和戈壁土30 cm处温度,用室内气温来推算土壤温度,可为戈壁日光温室冬季温度管理、延晚葡萄防寒及抗衰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庆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过去1961-2000年极端气温指数(气温年较差)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气温相关要素的关系.然后利用用于IPCC-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重庆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气温年较差)的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预估高(A2)、中(A1B)、低(B1)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变化.与1980-1999年相比,A2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多数时期将可能以减小为主,A1B情景和B1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多数时期将可能以增大为主.  相似文献   

13.
合肥气象站迁址对气温观测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004年1、4、7三个月合肥市骆岗机场(新站)和合肥市气象科技园(老站)的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老观测站的温度有显著性差异,平均气温差值为0.7℃.新站各月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以及极端气温均比老站低.气温日较差新站大于老站.因此,在使用该站资料时,应考虑由于测站的迁移而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利用CB-0221多点测温仪和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实测了日光温室四周边际区域的气温及茄子的光合速率等参数,研究了日光温室边际区域的气温环境以及边际区域生长的茄子的光合特征.结果表明,边际区域的气温环境与温室中部有明显的差异.白天,南侧气温最高、最低值相差0.4 ℃,夜间相差0.3 ℃.北侧气温白天和夜间均随测点的变化先下降再上升.连阴天时东侧气温随测点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很小,不足1.0 ℃.西侧气温先降后升再下降.晴天时东侧气温随测点先降后升再下降.西侧气温先平缓上升后下降.边际区域作物的光合特征也与中部不同.晴天时北侧茄子的各项光合指标均高于南侧,而阴天时北侧茄子的蒸腾速率(Tr)和叶温(Tleaf)低于南侧.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值南侧最大,北侧最小.晴天时,由日光温室边缘向中部过渡,南侧白天先升后降,夜间缓缓上升;北侧先下降再上升,且白天和夜间一致.东侧先降后升再下降.西侧气温先上升后下降.连阴天时东侧从外向内上升,西侧先降后升再下降.无论任何天气条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Tr)和(Tleaf),中部均高于南侧和北侧,且北侧高于南侧.而阴天时北侧茄子的Tr和Tleaf低于南侧.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值南侧最大,北侧最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满洲里市气象站1991年~ 2010年的积雪深度、气温、降水量实测资料,分析了满洲里市的年最大积雪深度、冷季气温和降水量动态规律,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年最大积雪深度、冷季气温和月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满洲里市积雪深度以平均每年1.5%速度呈弱增加趋势;冷季气温和冷季降水量分别以平均每年0.45%和0.47%的增长率呈弱增加趋势.积雪深度与冷季气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而与冷季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冷季降水的增加对积雪深度增加的贡献率为0.779,冷季气温升高而造成积雪深度减少的贡献率为0.498.  相似文献   

16.
选用1959—2016年华南地区72个地面气象站点逐日气温数据,计算了研究区16种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1959—2016年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研究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因子,及其与年平均气温、地理位置和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关系,并预测了未来研究区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研究区气温日较差(DTR)和极端冷事件(FD、ID、TN10p、TX10p、CSDI)呈下降趋势;生物生长季(GSL)、极端热事件(SU、TR、TN90p、TX90p、WSDI)和气温极值指数(TXx、TNx、TXn、TNn)呈明显增加趋势.从年代际尺度来看,1960s(19世纪60年代,以下以此类推)以来,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与其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空间尺度来看,气温日较差(DTR)和极端冷事件(FD、ID、TN10p、TX10p、CSDI)气候倾向率小于0的站点比例分别为85%、99%、100%、99%、90%、93%,仅有个别站点存在下降趋势,零星分布在沿海地区.生物生长季(GSL)增加的站点共有55个,但其显著性水平较低;极端热事件(SU、TR、TN90p、TX90p、WSDI)气候倾向率大于0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站点分别为20、58、68、48、29个,增加趋势明显.气温极值指数(TXx、TNx、TXn、TNn)也呈增加趋势,仅沿海地区个别站点呈下降趋势.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5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49%,其中公共因子1方差贡献率为44.72%,反映了极端气温事件与极端热事件的相关性很强.相关分析表明,极端热事件(SU、TR、TN90p、TX90p、WSDI)能很好地指示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并且其他极端气温指数之间也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依赖性.此外,大尺度环流分析表明,ENSO异常变化与华南地区极端气温关系密切,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CSSHII)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II)对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具有明显贡献.R/S分析法表明,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表现为强持续性,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17.
应用线性回归R/S法,分析龙岩市1960—2013年的气温及降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龙岩市四季和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上升显著,线性趋势为0.014℃·a-1,未来变化趋势具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四季和年均气温平均循环时间长度分别为6、5、8、8、11 a.龙岩市年降水量线性趋势为0.877 mm·a-1,春季、夏季降水量保持持续递增,秋季降水量持续递减,冬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则呈持续递增.四季和年降水量均循环长度分别为8、14、8、7、5 a.气温的持续升高抑制了降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18.
1960—2015年当涂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磊  付敏  陈裕 《安徽农学通报》2018,(1):90-91,104
该文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K检验方法,利用当涂县1960—2015年气温数据资料,对当涂县56a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当涂县气温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率为0.236℃/10a.1960—2015年当涂年平均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暖趋势,增温率最大是春季,其次为冬季、秋季,最小为夏季.秋季增温率与年平均气温增温率最为接近.当涂年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均在1998年发生一次突变,平均最低气温在1997年发生一次突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0-2012年汉中地区每日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Morlet复数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汉中地区9种极端气温指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2年汉中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暖夜、暖日、夏天日数和热夜日数变化均呈上升趋势,而冷夜、冷日和霜日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上升态势最显著的是暖夜、夏天日数和热夜日数,升幅分别为7.94、3.54、3.06d/10a;下降趋势最显著的是冷夜和霜日,降幅分别为5.83、5.14d/10a.除了热夜日数之外,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呈现具有年代际阶段性变化特征,并有突变现象发生.极端气温突变主要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90年代后期、2000-2010年.汉中地区极端气温事件普遍存在30年左右的主周期,冷日和极端最高气温还具有17年左右的变化周期,冷日、冷夜、暖日和暖夜均具有更小尺度的周期.综合分析得出,目前该区正处于气温突变容易发生的阶段.1960-2012年汉中地区极端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这易于造成农业气象灾害,需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防.  相似文献   

20.
张有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703-9704
利用济阳县1962~2010年的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以及气温年、季、月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9年来济阳的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增加速率为0.119℃/10a;不同季节气温的增温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春季,而夏季平均气温略有下降;各月气温变化中,2月份增温幅度最大,增温率为0.714℃/10a;5月份增温率最小,呈负增长.济阳近49年来经历了2个时期,分别为冷暖交替期和偏暖期,1962 ~ 1986年为冷暖交替期,1987年至今为偏暖期.极端最高气温下降了,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了,低温和高温天数减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