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保育舍隧道式通风存在缺陷,比如冬季通风量较小,还要保障每个吊顶进风口的风速分布均匀,避免贼风,是很困难的。弥散式通风系统,所有的多孔吊顶板都是进风口,面积很大且几乎没有风速,进入猪舍的新风非常均匀,没有贼风。由于猪只较小,对热环境的敏感性更高,保育舍的环境控制设计相对而言是比较重要的。笔者结合自己的项目经历和相关经验,简单介绍保  相似文献   

2.
正冬季为了保温不做通风?当然不可以。事实上冬季猪舍通风问题常表现为静压差不足、进风口出现结露、檐口进气口面积不足,了解原因再合理地布置、选择进风口才可以保证冬季良好的通风。冬季来临,很多猪舍又会面临舍内空气质量不好、有贼风、湿度过大、温度不均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多是由于猪舍内没有形成合适的气流分布引起的。形成有效气流分布的关键在于冬季进风口的设置和管理,可以说冬季进风口是冬季猪舍通风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1通风管理最终目标鸡舍的房屋结构、风机设计模式、进风口的位置决定了通风所采取的方式,不论是横向通风还是纵向通风,通风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实现鸡舍要求的目标温度值,使舍内风速均匀、空气清新。通风管理即在考  相似文献   

4.
陈合强 《山东家禽》2013,(10):11-13
(上接《家禽科学》2013年第9期第19页)10.4保温与通风协调要保证最小通风量0.5CFM/kg;渐进性增加和减少通风量,堵好漏风的窟窿,关好门;清扫干净进风口和排风扇遮光板及百叶窗,提高通风效率。  相似文献   

5.
<正>1改进鸡舍环境,加强通风降温有条件的尽量使用通风降温设施,用风机进行负压或正压通风,用湿帘加湿以降低舍温。1.1加强室内通风采用纵向通风法降温,先关闭门窗,在后门设置排风口,在前门设置进风口。在排风口处根据舍内空间大小,均匀合理地设置一定数量的排气扇,沿鸡舍的纵轴通风,开动风机后平均舍温可降低8~12℃。  相似文献   

6.
1温度管理 每年11月至次年2月,肉鸡的温度管理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只有保证鸡群所需的温度,才能再考虑通风、加湿.具体的保温措施:①鸡舍要封闭好,窗户、墙壁、风机口、侧进风口、网架横杆与墙结合处、门等必须进行彻底修整,保证不漏风.  相似文献   

7.
<正>纵向负压通风与湿帘降温是降低鸡舍温度、保持鸡群生产稳定的最有效方法。纵向负压通风的风机安装在一侧山墙上,风机为专用的低风压、大流量的轴流风机。进风口的位置主要设在对侧山墙上,以保证夏季的通风需要。鸡舍较长时,两侧墙上安装进风小窗,以供冬季寒冷时通风用。进风口的面积与排风口面积之比不能低于1.2∶1。夏季鸡舍的最大通风量:中型蛋鸡成年鸡,每小时14立方米/只。舍内最大风速:炎热天舍内不宜超过2米/秒,春秋季不宜超过0.5米/秒,寒冷天不宜超过0.2米/秒。  相似文献   

8.
<正>(续上期)3.4.3最小通风进风口的管理选择鸡舍进风口是一项重要的决定,它并不仅仅是墙上的洞,而且是重要的通风部件。进风口关闭时应密闭良好,导流板、挂钩及风门置于框架内侧,风门隔热性能良好,能较好地调节气流,如果天花板上有阻碍,必须安装导流板,导流板具有调节进风口的能力。最小通风时设定导流板的角度至少开启4~5cm,用数量少的进风口但开  相似文献   

9.
进风口的面积直接影响风机的通风效率和进气口处的气流速度。按照要求,进风口的面积不应小于排风口面积的2倍。近两年来我们对本地19家蛋鸡场的61栋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的鸡舍通风设计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进风口面积达不到这种要求的有39栋,约占总数的64%。  相似文献   

10.
一 鸡舍设计科学合理 种鸡场应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利于通风、排水,避开野鸟集中和居民较多的地方。在鸡场建造中,必须考虑鸡舍进风口和风机之间的合理比例。 1 建造标准养殖场 采用全封闭鸡舍。在过去的鸡舍建造中,基本上使用自然通风,这在夏季和冬季对鸡群的生长极为不利。现代化鸡舍,鸡舍的通风都采用隧道式通风(纵向通风)。即风从鸡舍前端进风口进,从另一端的出风口出,这样有利于整栋鸡舍空气交换。 2 通风时保持鸡舍内温度一致科学的通风就是保证在通风过程中鸡舍的温度一致,特别是在寒冷季节,很容易出现鸡舍前端温度低、风机目温度高,保持一致温度对均匀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纵向通风方式由于比传统的横向通风方式具有更高的通风效率、气流速度,更低的噪音,加上污浊空气便于集中消毒、相邻鸡舍之间交叉污染少而在近20年来的鸡舍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缺少纵向通风设计的技术规范,加上不同企业鸡舍的建筑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设计人员缺少有关纵向通风设计参数和配套知识,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地方,直接影响到通风效果。近两年来我们对本地19家蛋鸡场的61栋采用纵向通风方式的鸡舍通风的设计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进风口设计的问题1.1进风口面积进风口的面积直接影响风…  相似文献   

12.
安装有通风设施的鸡舍,要增加风机的运转时间,在进风口挂湿帘以降低鸡舍温度。自然通风的鸡舍要打开所有通风口,达到最大限度的通风。  相似文献   

13.
正隧道式通风模式普遍应用于配种妊娠合和育肥猪舍,隧道式通风能否运行良好的核心是风速,除此之外,换气率、静压差、风量、能效和风量比等指标都需要重点关注。1隧道式通风的基本概念隧道式通风(Tunnel Ventilation)普遍应用于现在的配种妊娠猪舍和育肥猪舍,是一种很流行的通风方式。这种通风模式如图1所示是在猪舍一侧安装风机,另一侧开墙体进风口(很多畜禽舍会在进风口位置安装温帘),风  相似文献   

14.
1通风系统的设计要求 1.1选用通风槽间距 为了确保通风后降低粮温和水分的均匀性,必须正确选用通风槽间距。对粮堆通风降水以采用冲孔地板为最佳,因为其能保证气流分布均匀,但缺点是钢板用得较多,造价较高。采用通风槽可以节约用材,减少造价,但为达到均匀降低粮食水分目的,风槽间距最好不大于粮堆高度的1/2。为达到均匀降低粮温的目的,通风槽间距必须遵循“通路比”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上接《家禽科学》2015.1期第21页)2.3最小通风无论外界气候条件如何,都必须给鸡舍提供一定的通风,最小通风适用于幼龄鸡群、夜间或冬季。最小通风由定时器调节;使用变速(频)风机控制通风量也是不错的选择。排风扇(通常采用0.91m的风机)的运转由循环定时器的开或关将空气从鸡舍侧墙进风口或屋顶进风口抽入鸡舍。建议采用5min的定时循环,有助于减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养鸡业的发展,大家越来越重视鸡舍的通风管理,但是对进风口的设定、检查及设施配置等不太合理,这样在进风口的控制上出现许多失误,从而不能给鸡群创造舒适的生活条件,危害着鸡群的健康状况,尤其在冬季通风时影响更为严重。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控制进风口的合理化建议,希望给养殖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1降低鸡舍温度在鸡舍四周种植树形高和树冠庞大的树木,可有效降低鸡舍周围环境温度,并且可遮挡阳光,减少太阳辐射热量进入鸡舍,从而降低鸡舍内温度。另外,可在鸡舍前搭设遮阳网或加宽屋顶挑檐遮挡阳光。机械通风是夏季应采取的主要降温措施。舍内安装风扇和排风机,加大鸡舍进风口和出风口,采用纵向通风,使风直接吹倒鸡体,适宜风速约为1.8米/秒;也可在进风口处设置水帘,使进入鸡舍的热空气  相似文献   

18.
一 有效降低鸡舍温度是关键 1高温高湿天气,增加通风量,利用风冷效应降温 密闭式鸡舍采用纵向通风,即在鸡舍前门设置进风口,后门设置排风口,根据舍内空间大小合理、均匀地设置一定数量的大功率排风扇,通风时将两侧窗户关闭,防止热空气流人。从而增强对流散热效果,加快浑浊空气排出及室外新鲜空气快速流入。当风速为0.5~1米/秒时,使环境温度下降2℃~3℃。开放式鸡舍应打开所有门窗,促进空气流通。  相似文献   

19.
正在猪舍机械通风中,猪舍热环境和空气质量的调控取决于气流组织的形式。气流组织的形式取决于猪舍风机的配置和进风口的分布,而设计气流组织的前提是必须有经济合适的通风量将舍内的多余热量、湿度和有害气体排出到舍外。因此,确定猪舍的通风量在设计猪舍通风方案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尤其在协调冬季通风与保温的矛盾时。  相似文献   

20.
冬春季节密闭式鸡舍的通风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通风方式及在鸡舍环境控制中的调控作用 随着养鸡事业的发展,我国鸡舍通风方式也从20世纪80年代以自然通风为主的鸡舍发展到现在全密闭鸡舍横向与纵向自由转换通风,通风系统模式的改进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自然通风:不借助机械动力进行的通风,对外界环境依赖较大.②横向通风:横向通风又有正压通风和负压通风两种,正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外面的新鲜空气吹入鸡舍,舍内的气体在正压的作用下从窗子或排风口排出,这种通风方式对于控制进入鸡舍的空气质量比较方便,否则使用的不多;负压通风是鸡舍侧墙上的风扇将鸡舍内空气排出产生负压,使舍外新鲜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这种通风方式现在多用于鸡舍冬季最小通风.③纵向(负压)通风:鸡舍一端安装水帘,另一端安排风扇进行负压排风.这种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系统适用于夏季鸡舍最大通风.④混合通风:除有蒸发降温系统的纵向通风外在鸡舍侧墙安装一定数量的进风口,鸡舍中部安装1~2台供冬季最小通风使用的排风扇,根据季节的需要可以进行横向与纵向通风的转换,有条件还可以由电脑对风门开关的大小和横、纵向的通风模式转换进行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