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实用技术》2012,(10):49-49
1、背景技术小粒种咖啡是一种独特的品种,主要以铁毕卡变种及卡蒂莫系列品种为主。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形成了云南小粒咖啡特有的品质,浓而不苦,香而不烈,还带有一点果味的独特风味。世界一流的咖啡专家评价云南咖啡是全世界最好的咖啡。目前将咖啡鲜果制成咖啡豆的加工方法有两种,即传统的湿法加工和干法加工,对于一、二级果多采用湿法加工,对于三级果采用干法加工。湿法加工是将咖啡鲜果经水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世界上饮咖啡的人数超过15亿。咖啡除供饮用外,还有许多用途。 1.加工方法 咖啡加工方法主要有两种:干加工法和湿加工法。干加工法主要用于中粒种咖啡果的加工,湿法加工主要用于小粒种咖啡果的加工。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如巴西、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咖啡生产国,都趋向于湿法加工。湿法加工获得的绿咖啡豆质量好,并能改善咖啡豆的外形及咖啡饮料的色、香味,故湿法加工的咖啡豆的价格比干法加工的高。 2.制酒酿醋 咖啡果肉是湿法加工最主要的副产品,其干重约占浆果干重的29%,内含粗  相似文献   

3.
浅析云南咖啡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了云南发展小粒种咖啡产业拥有的自然条件、区位、经验等优势,以及目前发展该产业的历史机遇及有利条件,分析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落后、加工滞后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发展云南咖啡产业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标准化生产管理、发展规模化种植、扶持咖啡精加工企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咖啡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其种植遍布四大洲的80多个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货币价值仅次于石油[1]。中国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6万hm2,目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咖啡鲜果初加工是形成商品豆的重要环节,一般有干法加工和湿法加工2种工艺。干法加工是将采集的成熟鲜果干燥成干果,除去果皮、干果渣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梅  张毅  万媛媛  普雁翔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961-11964
近年来,云南本土咖啡企业大胆创新、积极实践,采取了一些新举措积极推进产业发展,形成不同形式的咖啡产业发展模式.该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云南后谷咖啡有限公司“速溶咖啡+贴牌加工+超市”的大众路线模式、普洱爱伲咖啡有限公司“项级咖啡+咖啡庄园+咖啡馆”的精品路线模式、云南咖啡产业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等7种最具代表性的发展模式进行阐述,总结出各模式的亮点和创新点以及云南咖啡企业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咖啡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推动云南咖啡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咖啡初加工过程主要有干法和湿法加工两种模式,但是采用湿法加工生产出来的咖啡豆具有最好的质量,这也是加工咖啡主要采用的方法。因此针对咖啡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湿法加工过程中影响咖啡品质的因素,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咖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咖啡初加工过程主要有干法和湿法加工两种模式,但是采用湿法加工生产出来的咖啡豆具有最好的质量,这也是加工咖啡主要采用的方法。因此针对咖啡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着重分析湿法加工过程中影响咖啡品质的因素,并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咖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云南西南部边境少数民族山区是我国种植小粒咖啡最适宜的区域,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本文分析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咖啡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巩固提升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旨在为促进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咖啡产业的持续稳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到2000年止,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7万hm2,年产干豆6 000多吨,极大地带动了热区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咖啡作为云南热区的绿色产业也将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到 2 0 0 0年底 ,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已达 1 7万公顷 ,年产干豆 6 0 0 0多吨 ,极大地带动了热区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 ,咖啡作为云南热区的绿色产业也将获得长足发展。但笔者在生产调查中发现 ,目前咖啡生产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导致咖啡单产不高、品质较低 ,影响了该产业的综合效益。要实现咖啡高产优质 ,在生产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 选地种植 ,合理规划选择宜植地种植是咖啡产业成功的关键。自1996年以来 ,云南咖啡产业发展过快 ,一些地方不重视选地及合理规划 ,盲目开发种植 ,除影响咖啡的生长、产量、品…  相似文献   

11.
小粒咖啡是云南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目前种植总面积达30多万亩,总产量达2.56万吨,总产值达3.8亿元,其中出口量达1.2万吨,出口创汇额达2807万美元,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98%和97%,云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在热区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小粒咖啡为多年生热带经济作物,经济寿命长达20~30年,因此壮苗的培育对咖啡生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云南咖啡产业快速发展,从2008年的2万公顷(30万亩)发展到2014年的9.33万公顷(140万亩),咖啡产量从2008年的3万吨上升到2013年的8万多吨,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到我国的99%以上。2014年,云南咖啡产量却从预计的10万吨下降到不足6万吨。2月份咖啡价格创造了20年以来单月最大涨幅,已涨至每公斤22元。在咖啡收购价格大幅上涨的同时产量却大幅减产。咖农喜忧参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减产2013年,云南咖啡产量达8万多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云南种植小粒咖啡的优势和基本情况,总结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的现状,并在分析目前云南咖啡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云南咖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云南农业》2013,(3):78
2012年对于云南咖啡产业来说,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从年初的滞销风波,到如今咖啡种植面积突破130万亩,再到如今咖啡收购价跌入近5年来历史最低点。云南的咖啡种植户、咖啡企业、咖啡产业正在经历着一系列的转折。——云南咖啡异军突起最近,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同有关单位和部  相似文献   

15.
《福建农业科技》2009,(6):18-18
咖啡产业是福建省新兴产业。2006年,台商黄文广将古坑乡的咖啡苗在南坑镇试种,将结出的咖啡果实加工烘培,发现在南坑种植的咖啡香味浓、品质好,不亚于古坑咖啡。2008年底,他投资500万美元,在南坑镇创建了漳州天绿(南坑)咖啡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福建省首个百亩咖啡观光园和首个咖啡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民种植咖啡30多hm2,并成功注册了“南坑咖啡”商标。  相似文献   

16.
云南是中国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适宜的海拔和气候条件使云南成为最适宜种植小粒种咖啡的地方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咖啡种植基地。目前,云南咖啡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源点,辐射种植、初加工、深加工各产品生产过程,辅之以科技,品牌营销和科学管理为一体的完全产业链。然而,云南企业在各个环节中的力量分布并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而咖啡深加工、分销和零售环节大部分被国外咖啡商占领,云南咖啡企业处于产业链分工的薄利环节。不仅如此,云南省咖啡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运转产业链 加快云南咖啡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拥有我国1/5的热区面积,小粒咖啡宜植面积广,生产的咖啡品质优异,享誉中外。但要进一步将云南咖啡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需要运转以咖啡产品为核心的集生产资料供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咖啡产业链,加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咖啡的精品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全球咖啡产业已经进入"精品"和"4C"等认证时代。中国的咖啡产业历经60余年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云南省近20余年的规模化种植,小粒种商品咖啡豆的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客商知晓。"十二五"云南的咖啡产业进入大发展阶段,普洱和临沧两市将新增种植面积6.67万hm2。今后各种植区在生产大宗商品豆的同时,可在局部种植生产"精品"商品豆,以提升云南咖啡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9.
咖啡庄园以种植和生产优质咖啡豆为主,将农业与加工、销售、旅游、生态、文化等功能相融合,是咖啡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以培育咖啡庄园作为抓手,不断提升云南咖啡知名度,促进热区经济繁荣,推进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从产品、品牌、庄园规划、营销及产业融合度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云南省咖啡庄园发展成为产品精品化、产业融合化、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化庄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总结2010年以来云南河口民族地区小粒种咖啡技术创新亮点,分析认为:近年研究制定的《河口小粒咖啡综合技术规范》(DG5325/T 5.1-5.6—2013)标准,规范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试验筛选出的高抗锈良种CIF7963(6),加快了本地区良种化进程;"水压自动补偿"灌溉系统,解决了本地区传统灌溉问题;对传统湿法加工实施背压式热风穿透风干燥技术(设备)改造,改变了传统上利用水泥晒场自然晾晒咖啡豆。这些创新亮点促进了本地区小粒种咖啡产业的可持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