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饵料营养对亲虾繁殖性能及幼体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虾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较低制约着对虾养殖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及对虾苗种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文章总结分析了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胆固醇、磷脂、中性脂肪、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等相关营养对提高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发现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养水平及其相关组成上,而有关营养需求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深入开展满足亲虾繁殖和幼体发育需要的相关营养适宜水平及组成需求的分析研究,为选取和开发应用新型、安全、高效、优质、价廉的亲虾催熟培育可替代饵料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饵料营养对亲虾繁殖性能及幼体质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较低制约着对虾养殖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及对虾苗种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文章总结分析了饵料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胆固醇、磷脂、中性脂肪、维生素E(VE)、类胡萝卜素等相关营养对提高亲虾繁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发现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营养水平及其相关组成上,而有关营养需求分析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应深入开展满足亲虾繁殖和幼体发育需要的相关营养适宜水平及组成需求的分析研究,为选取和开发应用新型、安全、高效、优质、价廉的亲虾催熟培育可替代饵料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PCR方法,对2008年取自3个斑节对虾主产地(中国、泰国、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主要病毒病筛查。在所检测的210例野生亲虾样本中,均发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或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阳性样本,其中泰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WSSV携带率最高,达到89.8%,而中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IHHNV携带率最高,为8.8%。12例样本同时检测出WSSV和IHHNV(阳性率为5.7%)。该结果揭示3种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普遍携带WSSV和IHHNV,其中WSSV仍然是感染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调查结果增进了对斑节对虾主产区野生亲虾健康状况的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WSSV感染的新规律。  相似文献   

4.
最近从有关部门获悉,1997年我国对虾产量已回升到10万吨以上。今年以来对虾生长良好,预计产量仍会增长。 据了解,我国对虾具有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以及新引进的南美白对虾等多个优良虾种,而且生产周期短,产值高,效益好。近年来各地还初步建成了对虾育苗、养殖到加工、销售及饲料生产、病害防治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发展养殖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总结非洲斑节对虾的亲本促熟及育苗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准备、亲虾引进、亲虾暂养及促熟、亲虾产卵、幼体培育、育苗、室外标粗、病害预防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非洲斑节对虾的育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斑节对虾和文蛤土池混养技术及金乌贼的土池收集和室内暂养技术。[方法]改造3.67 hm~2的长方形土池,依次投放脊尾白虾抱卵亲虾、文蛤苗、斑节对虾苗和金乌贼幼乌,金乌贼苗种投放前主要投喂对虾配合饲料,投放后除投喂配合饲料外,补充20%~30%的兰蛤。选用捕获对虾的地笼和飞机段收获斑节对虾及部分脊尾白虾上市销售,然后用普通地笼捕获乌贼,将地笼中的乌贼充氧带水运输到缓冲池适应,然后带水转到暂养池养殖、出售。[结果]金乌贼成活率约75%,产量724.5 kg/hm~2;斑节对虾成活率约58%,产量828.0 kg/hm~2;文蛤产量3 900 kg/hm~2,脊尾白虾产量82.1 kg/hm~2。[结论]通过金乌贼与脊尾白虾、斑节对虾和文蛤等多品种的合理搭配,实现土池生态混养,南虾北养,逐步形成立体养殖特色。该研究较好地解决了金乌贼在收获过程中被对虾额剑刺伤,降低了金乌贼墨汁对自身的麻醉作用,解决了刚进入暂养池的金乌贼的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斑节对虾俗称草虾、黑虎虾、花虾、竹节虾,是对虾属中体型最大的种。斑节对虾养殖技术难度较高,且易暴发白斑病,导致养殖成功率偏低,大部分养殖户放弃养殖,转养南美白对虾。然而,广州市金海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场却利用一种独特的鱼虾池塘混养模式和益生菌定期投喂方法,成功养殖斑节对虾。4个月的养殖周期,约15万  相似文献   

8.
《天津农业科学》2006,12(3):F0003
一、水产养殖科技服务中心 北辰区水产养殖社技服务中心坐落在北辰区小淀镇赵庄村水产养殖基地,该基地1998年试养罗氏沼虾,2000年试养基围虾、斑节虾、南美白对虾、兰对虾等,均后取得了成功。2001年基地从海南、上海等地引进各种虾苗1808万尾,其中南美白对虾1400万尾,基围虾400万尾,斑节虾、兰对虾8万尾,并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饲料蛋白水平对F2代(针对饲料蛋白水平选育)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 计7 个饲料蛋白质水平组(34%、36%、38%、40%、42%、44%、46%),对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2.84依0.04 g)进行48 d 养殖。结果表明,F2代斑节对虾幼虾在38%饲料蛋白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最高,且饵料系数最低;在34%饲 料蛋白组蛋白质效率最高,与36%、38%饲料蛋白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40%及以上的各饲料蛋白水平组;成活 率表现为低蛋白组(34%~42%)显著高于高蛋白组(44%、46%)。斑节对虾常规营养成分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全虾粗 蛋白含量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出上升趋势,但肌肉中各组的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全虾粗脂肪含量随着 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呈现下降的趋势。胃蛋白酶表现为34%饲料蛋白组最高,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呈现出先上 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与肝脏蛋白酶的含量显示为波动互补的趋势;胃中淀粉酶的含量均高于肝脏,但胃淀粉酶 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胃和肝脏脂肪酶随着蛋白含量的升高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综合生长数据、常规营养成分 和消化酶活力等指标得出,38%饲料蛋白水平较为适宜选育F2代斑节对虾幼虾生长,针对低蛋白水平饲料的选育是 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斑节对虾选育中家系幼虾标粗合适的放养密度袁在室内、外分别按200、300、400尾/m2的密度养殖斑节对虾仔虾(PL15)40d,每两天以日投饲量的75%添加糖蜜和两种商品微生态制剂(利生菌王和BZT®碧水),比较两种微生物制剂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及对水质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上升袁,室内组和室外应用利生菌王组的斑节对虾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呈下降趋势,室外应用BZT®碧水的斑节对虾SGR呈下降趋势,而SR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试验组水体中的氨氮(NH4-N)、亚硝酸氮(NO2-N)、硝酸氮(NO3-N)和磷酸盐(PO43--P)均随养殖时间和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200尾/m2组各指标最低,400尾/m2组最高。相同密度下,室内应用利生菌王的试验组的NO2-N浓度均低于BZT®碧水组,室内外应用利生菌王试验组的NH4-N浓度均高于BZT®碧水组。  相似文献   

11.
以生物生态学方法,采用生物和非生物等10种附着基经人为投入虾苗池,预防斑节对虾(penaeus mondon)和长毛对虾病害,结果细基江芳繁枝变种聚缩虫附着率较高,能相应减少幼虾体上的聚缩虫,试验表明,人为投入附着基,能使水质有害因子大为减少,显示出生物生态防治虾病良好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非洲斑节对虾与养殖水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论:非洲斑节对虾对养殖密度、投饵模式、水质要求等有不同的标准,以75万尾/hm~2虾苗的放养密度养殖,生长速度较快,产量可达6 t/hm~2以上,利润30万元/hm~2以上。因此,提倡养殖非洲斑节对虾,养殖环境会大为改善,养殖成功率会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3.
草虾,学名斑节对虾,又称黑壳虾,属对虾科。由于该虾喜欢栖息于水草场所,故称草虾。草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广盐性、养殖周期短、个体大、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成虾产量高等特点。所以,该虾已成为当前养殖的重要对象。现将其健康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罗茵  方琼玟 《农业知识》2020,(17):39-41
<正>斑节对虾俗称草虾、黑虎虾、花虾、竹节虾,联合国粮农组织通称大虎虾。它们外壳较厚,体表光滑,通常体色为墨绿色、深棕色和土黄色环状色带相间排列,步足、腹肢外侧呈桃红色或浅黄色,是对虾属中体型最大的种。近十年来,斑节对虾养殖技术难度较高,白斑病横行,导致养殖成功率偏低,大部分养殖户放弃养殖,转养南美白对虾。然而,广州一家斑节对虾养殖场——广州市金海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场却利用一种独特的鱼虾池塘混养模式和益生菌定期投喂方法,让养殖场实现创收。  相似文献   

15.
徐为荣 《农家致富》2005,(13):37-37
通过肉眼直接判别对虾幼体质量,可随时掌握幼体的健康状况,并直接了解饵料、水质情况,对于提高育苗的成活率,及时防治病害,保证对虾育苗生产顺利进行很有帮助。现将判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工厂化育苗养殖体系内细菌数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工厂化育苗中细菌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对虾育苗期养殖体系中的异养菌、弧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进行监测。[结果]异养菌、弧菌和致病性副溶血菌数量都是对虾受精卵中高,无节幼体中最低,而后逐渐升高。在整个育苗期,对虾幼体中异养菌和养殖水体中弧菌增加1个数量级,对虾幼体中弧菌和养殖水体中异养菌均增加2个数量级。活饵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很大,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量很低。养殖体系中幼体与水体中的异养菌和弧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4和0.840;活饵中异养菌、弧菌与对虾幼体和养殖水体相关性很低或呈负相关。[结论]育苗期养殖水体与对虾幼体中细菌数量变化具有动态联系,严格控制养殖条件副溶血弧菌很难引起幼体疾病爆发,饵料中细菌数量与养殖系统中细菌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南美白对虾自然分布于太平洋西岸至墨西哥湾中部。以厄瓜多尔沿岸分布最为集中。该虾1988年从美国引进.1994年人工育苗批量生产获得成功。由于具有生长快、适应力强、对饵料要求低、可高密度养殖等特点.1999年在龙海市东泗乡推广养殖,开始了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的大规模生产。其育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取同等规格的南美白对虾SIS一代虾苗、南三1号虾苗(基于SIS一代选育出的本土虾苗)、墨吉对虾虾苗进行养殖试验,每种虾苗设两个平行进行养殖试验,研究在相同的养殖条件下不同品系的对虾在生长速度、成活率、饵料系数方面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SIS一代虾生长速度最快,饵料系数最低,但成活率也相对最低;南三1号虾生长速度仅次于SIS一代虾,但成活率最高,饵料系统仅高于SIS一代虾;墨吉对虾生长速度最慢,饵料系数也最高,但存活率较SIS一代虾高。  相似文献   

19.
河口区斑节对虾三种淡化养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河口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rtodon)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在全封闭、半封闭与逐添换淡水的三种水质管理方式下,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虾苗放养前需经6d以上淡化驯养至养殖池水盐度,待幼虾体长至4cm时,按日-均降盐度1.2%~1.6%的速率,逐步添加淡水,缓慢递降池水盐度,幼虾体长至8~l0cm时,幼虾可在近淡水(S≥0.55)水中养殖,但虾塘水质类型始终保持为海水类型(ClⅢ^Na);养殖周期内,池水处于高溶解氧状态。试验结果显示,在71~90d养殖周期内,斑节对虾生长良好,起捕虾体长为11.0~13.0cm,产量达到2310.0~2557.5kg/hm^2。  相似文献   

20.
84年我们初步研制了一种以海洋酵母为蛋白源的对虾幼体配合饵料,并用以开展小水体培育虾苗的试验。之后又改进了配方,进行了多次实验性育苗和生产性育苗试验。实验结果证明,使用我们研制的配合饵料培育长毛对虾幼体已得到如下几方面结果:1.使用配合饵料,在水温24—26℃的条件下,完成Z、期到P1期的幼体变态需九天时间。2、育苗率可达70%以上且苗体健壮活泼。3、若自M1期起搭配轮虫、丰年虫,育苗率和苗体健康状况均有提高。4、育一万尾虾苗需饵料费0.2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