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细菌Y-33对小麦赤霉病病菌、油菜菌核病病菌、水稻纹枯病病菌、苹果轮纹病病菌、苹果炭疽病病菌和棉花枯萎病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Y-33对6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油菜菌核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倍发酵液浓度的抑制率分别为62.7%和66.5%。试验还对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进行了测定,其活性物质在100℃时仍具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从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根茎叶中分离得到203株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选出形态特征不完全相同的68株内生细菌(根56株、叶9株、茎3株),初步显示油樟中内生细菌具有多样性和器官特异性的特点.通过平板拮抗的方法,对选择出的68株内生细菌进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试验.68株内生细菌中有17株(全部分离自根部)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至少1种有抑制作用.这些内生细菌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3.
首次对金钱松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以稻瘟霉(Pyriculariaoryza)P-2b活性筛选体系为筛选模型,以水稻纹枯病菌(Corticium sasakii)AS3.2872、亚麻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ni)AS3.4486、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AS3.4598和棉灰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 gossypii Hori)等4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研究了金钱松内生真菌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菌株的抗菌能力。结果表明,金钱松内存在着大量具有抗稻瘟霉P-2b活性的内生真菌,JJ18,JJ28,JJ314和JJ323等4株活性菌株对指示菌表现出强烈的广谱抗菌能力,其中JJ314,JJ323可诱导稻瘟霉P-2b菌丝呈现明显的念珠状变形现象,表明这2株活性菌株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低毒性抗真菌成分。金钱松内生真菌是潜在的杀菌生物农药资源。  相似文献   

4.
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杜仲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以苹果腐烂病菌(Cytospora sp.)、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trea)、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 f.sp.cucumerinum)、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 porium turcicum)和白菜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assicae)为供试菌种,对49株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物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22株内生菌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9株内生菌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11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至少对3种测试菌有抑制作用,4株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6种测试菌都有抑制作用。说明从杜仲内生真菌中可以选择出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菌种。  相似文献   

5.
油樟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抑制植物病原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樟(Cinnamomum longepaniculatum)根茎叶中分离得到203株内生细菌,通过形态观察选出形态特征不完全相同的68株内生细菌(根56株、叶9株、茎3株),初步显示油樟中内生细菌具有多样性和器官特异性的特点。通过平板拮抗的方法,对选择出的68株内生细菌进行抑制植物病原真菌试验。68株内生细菌中有17株(全部分离自根部)对辣椒疫霉菌(Phyto phthora capsic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大斑凸脐蠕孢菌(Exserohilum turcicum)等4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至少1种有抑制作用。这些内生细菌对辣椒疫霉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对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中国植物病原细菌名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7.
3株海洋细菌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斑枯病菌(Septario zeicola)、玉米圆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镰刀菌(Fusarium sp.)、雪腐镰刀菌(Fusarium nivale)、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滤纸片培养法对不同来源的L1-9、HW1-2和XS1-4等3株海洋细菌的抑菌效果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L1-9菌株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菌株HW1-2和XS1-4对不同的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株海洋细菌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其抑菌作用明显低于相应菌液.  相似文献   

8.
红树内生细菌AmS2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了红树内生细菌AmS2菌株对辣椒疫霉和香蕉枯萎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通过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发酵液甲醇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菌株AmS2对多种病原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炭疽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为11.5 mm,显微观察抑菌带边缘菌丝末端膨大成球状、分枝增多、细胞壁破裂.发酵液甲醇提取物能够抑制6种病原真菌的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抑菌效果增强,其中对辣椒炭疽菌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和EC95分别为0.8923 mg/mL和2.4939 mg/mL.  相似文献   

9.
解磷细菌的筛选及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菜地耕层土壤中分离筛选出9株对卵磷脂有不同降解能力的解磷细菌(PSB),测定其在有机磷同体培养基上的溶磷圈直径(D)和菌落直径(d),以D/d>4.5为标准对初筛获得的PSB进一步复筛,获得一株高效有机解磷细菌PY3,在有机磷液体培养基中对卵磷脂的降解率为28%.对PY3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综合菌体形态、菌落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初步鉴定PY3为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对PY3与供试的8株植物病原真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PY3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等3株病原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植物体内分离筛选内生细菌,了解其在植物体内的定殖动态。[方法]选用5株植物内生细菌H1、DP1、CJL1、DJL12和YC1作为出发菌株,在明确其对利福平的抗性水平后,对抗性较低的H1菌株和DLJ12菌株进行紫外诱变试验。[结果]经初筛,5种植物内生菌在不含利福平的平板上生长良好,其中H1、DLJ12在浓度10μg/ml的利福平下均不能生存,其他3个菌种均能在浓度50μg/ml的利福平下生存。诱导后得到了抗利福平浓度达到80μg/ml的DLJ12菌株。[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利用内生细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鄂西北产香樟籽乙醇提取物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实验采用醇浸法对香樟籽有效成分进行提取,获得了无水乙醇提取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其主要成分,同时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室内测定了该提取物对黑曲霉,绿色木霉,酵母菌,木质层孔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主要结论如下:①香樟籽无水乙醇提取物的主要组分为:樟脑(39.5%)、芳樟醇(12.99%)、石竹烯(9.1%)、月桂酸乙酯(6.51%)、(王古)(王巴)烯(4.93%)、丁子香酚二甲醚(4.75%)、黄樟脑(3.09%)、异喇叭烯(2.82%)、γ-愈创木烯(2.81%)、γ-榄香烯(2.66%)、γ-衣兰油烯(2.41%)等18种化合物。②以提取物对供试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5种供试菌中,提取物对绿色木霉和黑曲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啤酒酵母,木质层孔菌和枯草杆菌的作用不明显。但是,对5种菌的抑制作用均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③以孢子萌发抑制率为考察指标,在5种供试菌孢子中,对黑曲霉孢子的抑制率最高,对木质层孔菌孢子的作用最小。但是,对5种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提取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基于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的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为培育高效樟树人工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DRIS图解法求得樟树叶片各营养元素诊断参数最适比范围及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依据DRIS指数法求得各样地樟树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养分不平衡指数(NII),初步制定樟树营养元素DRIS指数分级标准.[结果]樟树人工林营养诊断的各营养元素比最适范围:氮/磷为3.795~5.689,钾/磷为1.761~2.405,钾/氮为0.396~0.510,氮/钙为0.677~0.856,镁/氮为1.022~1.306,钙/磷为5.255~7.167,镁/磷为4.516~6.222,钾/钙为0.305~0.373,镁/钾为2.371~2.819,镁/钙为0.788~0.957.根据低产组各营养元素比偏离最适范围的程度,得出樟树人工林低产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为磷>钙>氮>钾>镁,其中磷、钙和氮养分处于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高产组和低产组樟树的平均NII分别为3.748和7.540,高产组樟树各营养元素相对平衡.DRIS指数初步分级结果表明,樟树的氮、磷、钾、钙和镁DRIS指数最适范围分别为-0.838~0.185、-0.903~0.602、-0.154~0.941、-0.790~0.329和-0.357~0.985.[结论]根据DRIS诊断,江西省丰城市樟树人工林的氮、磷和钙养分含量均呈缺乏状态,镁含量相对过剩,且以诊断的需肥紧迫程度排序及制定的指数分级标准能直观判断樟树树体各营养元素的平衡状况,可用于生产上指导樟树人工林进行及时合理施肥.  相似文献   

13.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5种溶剂对核桃青皮进行平行提取和液—液萃取。以苹果轮纹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桃褐腐病菌、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茄子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6种病原真菌为靶标,对核桃青皮不同溶剂提取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水提取液对供试的6种病原真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96%以上,石油醚提取液对供试的6种病原真菌抑制效果最差;核桃青皮甲醇提取物氯仿萃取物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1.54%,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差,抑制率仅为18.3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施肥对香樟幼苗光合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设置了氮、磷、钾3因素3水平(N、P:0、3、6g/株;K:0、2、4g/株),对盆栽香樟幼苗进行指数施肥。【结果】氮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Chl)和胞间CO2浓度(Ci),Pn和Chl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g/株时值最大,Ci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磷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饱和点(LSP),且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升高,在6g/株时最大;钾肥能显著降低香樟幼苗的蒸腾速率(Tr),且随着施钾量的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2g/株时最小。【结论】施肥能显著提高香樟幼苗的光合效率,促进香樟幼苗光合效率最显著的是处理N2P3K1,其氮磷钾配比为3∶6∶0。  相似文献   

15.
孙奎  苏印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55-12456,12459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测试菌种,对无花果根、茎、叶中分离出的87株内生真菌进行活菌筛选,结果表明:无花果87株内生真菌中有36株对1种或多种指示菌有拮抗作用,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的有18株,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菌作用的有11株,对大肠杆菌有抑菌作用的有7株;活性菌株抗菌活性多以中等活性为主,高活性和低活性的菌株较少。从36株有活性的菌株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20株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20株菌株的代谢产物至少对1种供试菌株具有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香樟红蜘蛛为刺吸性害虫,主要以群居刺吸树叶汁液而对香樟造成危害。近几年,江南部分城市经常出现红蜘蛛大发生现象,其主要原因除红蜘蛛生命力顽强,繁殖速度快、周期短,传播途径广、个体较小、肉眼不易发现及易产生抗药性等个体原因外,还与树种单一、树冠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及防治措施不当等有密切关系。因此,香樟红蜘蛛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从试验结果看,综合采用生物调节、物理防治,充分利用天敌资源及生物农药防治等多种措施效果非常明显,基本上能控制红蜘蛛对香樟的危害,不再出现红蜘蛛大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电导法测大叶樟和小叶樟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大叶樟、小叶樟的耐寒性,采用电导法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大叶樟和小叶樟叶片的电导率,通过Logistic方程计算其半致死温度,并对其大田越冬成活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小叶樟、大叶樟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31.931 8、-23.509 8℃。大叶樟、小叶樟在新郑的越冬成活率分别为16.7%、85.7%。小叶樟的耐寒性强于大叶樟。  相似文献   

18.
香樟和猴樟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发育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了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Presl、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 1年生播种苗生长时期。结果表明,两树种出苗期、幼苗期和速生期时间一致,分别为3月6日~5月15日、5月16日~7月15日和7月16日~9月15日。但两树种苗木硬化期持续时间不同,香樟为9月16日~10月15日,猴樟为9月16日~11月15日,其生长期比香樟长1个月。香樟、猴樟均属典型的主根发达树种,主根生长与苗高、地径生长交替进行,但香樟各时期不同指标增长、各指标的总生长量均比猴樟小。针对两树种苗木生长特点的不同,提出了相应的苗期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香樟叶叶绿素提取量为指标,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研究永州香樟叶叶绿素的提取工艺,并初步探索提取的香樟叶叶绿素对液态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香樟叶叶绿素的最适提取工艺为丙酮-乙醇(2:1,体积比)为溶剂,料液比1:20 g·mL-1,超声时间8.8 min,浸提温度50 ℃,浸提时间3.9 h,连续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香樟叶叶绿素的平均提取量为4.667 mg·g-1。抑菌实验表明,在盐水体系中以10 mmol·L-1的香樟叶叶绿素杀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