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山西省6个地方羊品种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为:6个羊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6711-0.8316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6152-0.7982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在6.4-9.2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3.81-6.05之间;总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是0.1507。根据标准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对6个地方羊品种绘制亲缘关系聚类图,聚类图分为两支,黎城大青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在一起,又与吕梁黑山羊聚在一起,再与洪洞奶山羊聚在一起形成一类,本地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在一起形成另一类,最后两类聚为一大类。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六个地方羊品种微卫星位点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对山西省6个地方羊品种微卫星DNA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为:6个羊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6711-0.8316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6152-0.7982之间,平均等位基因数在6.4-9.2之间,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在3.81-6.05之间;总群体在5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遗传分化系数是0.1507。根据标准遗传距离,采用UPGMA方法对6个地方羊品种绘制亲缘关系聚类图,聚类图分为两支,黎城大青羊与阳城白山羊先聚在一起,又与吕梁黑山羊聚在一起,再与洪洞奶山羊聚在一起形成一类,本地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在一起形成另一类,最后两类聚为一大类。  相似文献   

3.
10个山羊品种(群体)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10个山羊品种(群体)线粒体DNA D-loop序列多态性及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群体间共有多态位点83个,单一多态位点23个,简约信息位点24个,平均核苷酸歧异度为0.001 828,D-loop序列多态性相对贫乏;经聚类,10个品种(群体)分为两大类,合江黑山羊与江安黑山羊先聚在一起后,再与自贡黑山羊聚为1类,营山黑山羊与嘉陵黑山羊聚为1类,两类形成一大类;成都麻羊先与金堂黑山羊聚在一起后,再依次与乐至黑山羊、建昌黑山羊、白玉黑山羊形成另一大类,最后两个大类聚在一起.聚类结果与品种(群体)来源和生态地理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采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检测5个安徽地方猪种(定远猪、圩猪、安庆六白猪、皖南黑猪、皖南花猪)和5个引进猪种(巴克夏、杜洛克、皮特兰、大约克夏、长白)的等位基因,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F统计量、Nei's遗传距离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0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380个等位基因,10个猪种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有效等位基因数2.274 2~4.513 1,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496 3~0.777 7,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466 8~0.750 4,安徽地方品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引进品种。5个安徽地方品种和5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分化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59 1~0.239 4和0.113 1~0.407 5。地方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基因流平均分别为1.418 7和0.887 3。10个品种之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341 4~1.628 6和0.196 2~0.710 8。聚类分析显示,5个地方品种和5个引进品种分别聚为一类,地方品种中圩猪和安庆六白猪首先聚为一小类,再与定远猪聚为一小类,皖南黑猪和皖南花猪单独聚为一小类,最后聚为地方品种类中;引进品种中,杜洛克与大约克夏首先聚为一小类,再先后与长白、巴克夏聚为一小类,最后与皮特兰聚在引进品种类中。该研究中30个微卫星座位在10个品种猪中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客观地反映了5个安徽地方品和5个引进品种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分化,为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研究引进品种的多样性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用RAPD法对南口北京鸭5个品系间遗传距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了5个南口北京鸭品系的遗传距离,利用UPGMA和NJ两种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即:Ⅳ系与Ⅶ系先聚为一类,然后与Ⅲ系聚在一起,再和Ⅵ系聚为一类,最后和Ⅱ系聚为一类,该结果基本符合品种的形成历史。  相似文献   

6.
对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了牦牛与其它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H-FABP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1、外显子2、外显子3和外显子4大小分别为73、173、102和54bp,内含子1、内含子2和内含子3大小分别为3460、1892和1495bp。CDS序列全长为402bp,前体氨基酸数为133个。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上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上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8%、97.8%、97.0%、92.8%、88.8%、83.3%、83.1%、76.4%、68.7%。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种方法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系统树总体分为两支,斑马鱼为独立的一支,而牦牛与其它物种为另一大分支。牦牛与普通牛、绵羊与山羊先分别聚在一起,然后再聚为一类;后与猪、人依次聚为一类。小鼠和大鼠先聚为一类,再与人和其它物种聚类,然后再与鸡聚为一类。该系统聚类结果与动物学分类一致,表明H-FABP基因适合于构建不同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阿塔峡鸡的遗传结构及其与7个湖北地方鸡的群体遗传关系,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上述8个群体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e)、多态信息含量(PIC)及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20个微卫星位点中LEI0192的等位基因最多(24个),位点MCW0078和ADL210等位基因数最少(10个);检测的8个群体中阿塔峡鸡的期望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最低(分别为0.6333和0.6178),江汉鸡的最高(分别为0.8475和0.8192);景阳鸡与江汉鸡的遗传距离最远,而阿塔峡鸡与景阳鸡的遗传距离最近;聚类结果显示江汉鸡和双莲鸡聚为一类,郧阳大鸡和洪山鸡聚为一类,然后这4个群体再聚为一大类,随后再与麻城绿壳蛋鸡、荆门黑羽绿壳蛋鸡、阿塔峡鸡依次聚为一类,最后与景阳鸡聚为一类,该结果与这8个群体的外貌特征及品种形成历史基本一致。综上,阿塔峡鸡与景阳鸡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江汉鸡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8.
利用线粒体DNA D-loop高变区为标记,研究云南六个小型猪之间的亲缘关系,以期从分子水平揭示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布规律,为其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集滇南小耳猪(版纳、盈江、金平、芒市)、迪庆藏猪、明光小耳猪的耳组织,进行DNA提取及扩增、测序、拼接,并利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树,分析云南六个小型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六个小型猪群中,版纳小耳猪(BN)与迪庆藏猪(DQ)遗传距离最远;版纳小耳猪(BN)、盈江小耳猪(YJ)、金平小耳猪(JP)与芒市小耳猪(MS)聚为一类,其中,盈江小耳猪(YJ)与芒市小耳猪(MS)聚为一小类,版纳小耳猪(BN)与金平小耳猪(JP)聚为一小类;明光小耳猪(MG)与迪庆藏猪(TP)聚为一类。研究证明云南六个小型猪群体遗传距离的大小与其相对地理距离的远近、生活环境及猪种类型吻合。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检测了峡江水牛、海子水牛、西林水牛、恩施山地水牛、江汉水牛及一个对照群体尼里—拉菲水牛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作分析,来探讨群体的遗传分化关系。研究表明:(1)五个群体及一个对照群体在11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74个等位基因,其中有28个等位基因为品种所特有。(2)根据主成份分析结果聚类,先是江汉水牛与恩施水牛聚为一类,然后是与峡江水牛聚为一类,接着与海子水牛聚为一类,再后与西林水牛聚为一类,最后与尼里—拉菲水牛聚类。群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远近表现出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东部地区地方水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中心产区典型群随机抽样方法,检测了峡江水牛、海子水牛、西林水牛、恩施山地水牛、江汉水牛及一个对照群体尼里-拉菲水牛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并作分析,来探讨群体的遗传分化关系.研究表明:(1)五个群体及一个对照群体在11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174个等位基因,其中有28个等位基因为品种所特有.(2)根据主成份分析结果聚类,先是江汉水牛与恩施水牛聚为一类,然后是与峡江水牛聚为一类,接着与海子水牛聚为一类,再后与西林水牛聚为一类,最后与尼里-拉菲水牛聚类.群体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与其所处地理位置远近表现出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7个微卫星标记,PCR扩增,12%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anguinetti银染法显色,对四川建昌、金堂、乐至、合江、江安、自贡、嘉陵、营山、白玉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进行X染色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在9个黑山羊品种(群体)中均为高度多态座位,建昌、金堂、乐至、合江、江安、自贡、嘉陵、营山和白玉9个黑山羊的平均PIC、H和Ne分别为:0.764 4,0.796 6,5.114 5;0.725 8,0.762 8,4.466 0;0.743 8,0.776 9,4.724 2;0.758 0,0.791 0,5.006 6;0.736 5,0.774 7,4.508 4;0.746 3,0.781 9,4.694 4;0.768 3,0.799 3,5.194 8;0.764 2,0.795 6,5.033 3;0.721 1,0.760 0,4.286 7.嘉陵与营山黑山羊在D=0.284处聚为一类;自贡与江安黑山羊在D=0.294处聚为一类;金堂与乐至在D=0.381处聚为一类,在D=0.395处再与合江黑山羊聚为一类;白玉与建昌黑山羊在D=0.456处聚为一类.最后4种聚为一大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四川黄牛、雷琼牛、辛地红牛、西门达尔牛、黑白花奶牛5个类群的血清运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进行了类群间遗传关系的研究。通过凝胶电泳测定出Tf、Hb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进行适合性检验。计算出各类群间的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模糊聚类分析,最后作出各类群间的聚类图。四川黄牛和雷琼牛具有瘤牛特点,都含有Hbc基因和TfF基因。从聚类图看,当λ=0.98时,黑白花奶牛与西门达尔牛首先聚成一类。当λ=0.94时,雷琼牛与辛地红牛聚为一类。当λ=0.91时,四川黄牛与雷琼牛、辛地红牛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3.
利用7个恒河猴源微卫星标记和4个人源微卫星标记共11个标记,分析了来源于束埔寨(Pop1)、老挝(Pop2)、越南1(Pop3)和越南2(Pop4)共4个群体食蟹猴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所选择的11个微卫星位点表现出很高的多态性,群体内的多态性较低,存在较严重的近亲交配.Hardy-Weinberg平衡检测说明4个群体在这11个位点上均处于不平衡状态,可能存在较严重的人工选择繁育.亚群体内的固定指数平均为0.526 2,说明群体内存在近亲交配;亚种群间的固定指数均值为0.016 6,说明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很小;各位点上的基因流均值为14.814 2,说明其交流很活跃,可有效地防止因遗传漂移而产生的遗传分化.从基于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UPGMS聚类图看出,先是Pop3和Pop4聚为一类,再和Pop1聚在一起,最后和Pop2聚在一起,其结果和其地理分布所表现的遗传差异一致.  相似文献   

14.
田苹  徐夕水 《家畜生态》1996,17(3):18-20
本文收集了安徽省六个地方猪种的体量、繁殖和胴体品质的13个性状的统计资料,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六个地方猪种可分为四大类:I类,江海型:圩猪和六白猪;Ⅱ类,华北型:皖北猪和淮南猪;Ⅲ类,皖南黑猪;Ⅳ类,华中型;皖南花猪。聚类运算结果与地理分布保持高度一致。对开发利用地方猪品种资源,指导育种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自贡黑山羊、金堂黑山羊、乐至黑山羊和成都麻羊MHC-DRB3基因的多态性。MHC-DRB3第2外显子的PCR扩增产物分别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TaqⅠ、PstⅠ、HaeⅢ消化,结果在第122、154、168、220、241位碱基显示出多态性;4个山羊群体分别检测到9、10、7个和8个等位基因;聚类分析表明:金堂黑山羊和成都麻羊亲缘关系最近,首先聚为一类,再与乐至黑山羊聚为一类,最后自贡黑山羊与其他3个山羊品种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6.
鳚亚目(Blennioidei)鱼类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12种鳚亚目鱼类线粒体COI基因序列片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OI基因碱基组成偏倚明显,A+T含量(54.40%)明显高于G+C含量(45.60%)。转换和颠换位点数分别为59和42个。应用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鳚亚目鱼类COI基因序列的种间遗传距离,结果表明: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32 4,是种内遗传距离的9.62倍。应用MP和NJ法构建了分子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方氏云鳚、云鳚和六线鳚聚在一起,然后与颈鳍脂鳚聚在一起,再与巴西拟隆胎鳚、巴哈马拟隆胎鳚聚类,最后与疣眼吉氏指鰧聚类;粗头岩游鳚、环项副鳚和横带斯氏脂胎鳚聚为另一分支;背叉触角鳚并没有聚成一个单系分支,而是与旗鳚科和三鳍鳚科的鱼类交叉。此外,分子系统发生树的构建结果大部分与形态学分类结果相一致,相比之下,NJ法较MP法构建的分子系统发生树与鳚亚目鱼类形态学分类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17-1522
为了解伊犁马体内寄生胃蝇属幼虫的种类及马胃蝇蛆的分类。本试验通过对鉴定出的优势种马胃蝇三期幼虫进行流行病学及COI基因分析,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共收集16 755个三期幼虫,总感染率为100%,共发现4种胃蝇属幼虫,混合感染现象严重。鼻胃蝇幼虫为优势种,优势度为53.17%,寄生部位更倾向于贲门处,其他3种则无规律地寄生于幽门处。测定的鼻胃蝇蛆、肠胃蝇蛆、兽胃蝇蛆、红尾胃蝇蛆的COI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的序列(登录号:GU265752.1、KR230402.1、KU578262.1、KT946620.1)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99%,100%;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测定与GenBank上发表的胃蝇属的相应蝇蛆种聚类;即肠胃蝇和红尾胃蝇首先聚在一起,再与鼻胃蝇聚在一起,最后三者再和兽胃蝇聚在一起。当以COI序列为靶标时,内群外群分别形成独立的进化分支。该试验结果可为胃蝇属的分类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18.
野猪和16个国内外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RFLP方法对野猪和国内外16个猪种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进行分析,共检测到3个等位基因,6种基因型。其中外来猪种和松辽黑猪中出现AA、CC和AC3种基因型;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中出现AA、BB和AB3种基因型;培育猪种中苏太猪中存在全部基因型。B等位基因仅在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中出现,而C等位基因仅在外来猪种和具有外来猪种血统的培育猪种中出现。根据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也显示,中国地方猪种和外来猪种间的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外来猪种和具有外来猪种血统的两个培育猪种聚在一起,野猪和中国地方猪种聚于另一类群,其中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首先聚在一起,且与野猪的遗传距离最近。野猪和藏猪中AB基因型的频率较高,分别为0.515和0.302,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中AB基因型频率为0.348-0.591。推测AB基因型可能具有较高的抗病毒能力,而且太湖猪(枫泾猪、二花脸和梅山猪)可能是进行猪流感病毒抗病育种的较好素材。  相似文献   

19.
PR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物种间的系统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物信息学理论和方法探讨了PRL基因在物种间的平均核苷酸差异度、核苷酸差异数目(K)、净遗传距离(Da);用MEGA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鼠、大鼠、猫、白化猕猴、普通牛、山羊、野猪、人、斑马鱼、鸡等10个物种间PRL基因发生了较大的变异,进化速率较快,物种间的遗传多态性丰富。经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野猪与猫聚为一类,山羊与普通牛聚为一类,然后这两类聚成一大类后与人和白化猕猴的一类相聚,再依次与小鼠、大鼠的一类和鸡相聚在一起;这些物种与斑马鱼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系统树总体分为两支,斑马鱼为独立的一支,小鼠、大鼠、猫、白化猕猴、普通牛、山羊、野猪、人、鸡为另一独立的大分支;这同古生物学、形态学、生化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和其他DNA分子水平上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表明PRL基因适合于哺乳动物种间系统进化关系和分类研究。这些结果为人们进一步认识PRL基因的特性、作用机理、物种演化和分类以及改良哺乳动物的产乳和繁殖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各规模猪场中一类常见疾病,直接影响了猪群的繁殖与改良。该病的病因一般可分为非传染性和传染性两大类,表现多种症状,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防治对策。1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该病一般分为传染性与非传染性两类。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是传染性因素,如细菌、病毒等引起;非传染性障碍主要为机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