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奶牛分娩前后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变化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20头怀孕奶牛(其中胎衣不下(RFM)牛和正常(NRFM)牛各10头]产前10天到产后2天外周血浆孕酮(P4)、17β-雌二醇(17β-E2)和雌酮(E1)的水平。结果表明,产前6~3天,RFM牛血浆P4水平略低于NRFM牛(P>0.05),而于产前2天突然跃升并显著高于NRFM牛(P<0.05)。血浆17β-E2水平,RFM牛于产前7天到分娩当天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7天和5天。血浆E1水平,产前10~1天RFM牛显著低于NRFM牛(P<0.05),尤其是产前8天和4天极显著低于NRFM牛(P<0.01);而分娩当天,RFM牛却显著高于NRFM牛(P<0.05)。此外,P4/17β-E2的比值,在分娩前6天和2天RFM牛极显著和显著高于NRFM牛(P<0.01和P<0.05)。上述结果表明,分娩前6天时,雌酮水平显著下降和P4/17β-E2比值显著升高可以作为奶牛胎衣不下的指征。  相似文献   

2.
将经过20~24h体外成熟培养后的牛卵母细胞在含5%CO2,95%空气,最大相对饱和湿度和温度分别为37℃(G1),38℃(G2)和39℃(G3)的培养条件下进行体外受精,以观察受精温度对牛体外受精及其随后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受精温度对牛卵母细胞体外精子入卵率(93.6%~100%)及受精卵裂率(78.5%~80.3%)无明显影响;而早期胚胎卵裂发育速度、体外囊胚发育速度及体外囊胚发育率和孵化率均随着受精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在IVF42~46h,G3发育到5细胞以上卵裂周期阶段的早期胚胎比率(40.3%)非常显著地高于G2(24.3%)和G1(18.8%,P<0.001);而相应处于2细胞阶段的胚胎比率(G3为14.6%)则十分显著地低于G2(25.2%)和G1(30.1%,P<0.01)。G3的囊胚体外孵化率(75.8%)也非常明显地高于G2(51.9%)和G1(47.9%,P<0.00)。结果表明,受精温度(37~39℃)主要影响早期胚胎的质量,从而影响到其随后的囊胚发育率、发育速度及其孵化率,而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卵裂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了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牛体外受精胚胎存活率的影响。试验1测定第7,8d的囊胚分别在4℃,20℃和39℃下保存(或培养)4~6h,24h和48h后在体外培养的孵化率。在4℃下保存的胚胎的孵化率分别为71.2%,57.1%及27.0%,显著低于对照组(87.8%,P<0.01)。在20℃和39℃下保存(或培养)4~6h不影响胚胎孵化率(分别为84.9%,85.9%),但保存24h和48h后,孵化率均显著降低(P<0.01)。试验2用PRID阴道栓处理青年母牛,使其发情同期化,在发情开始后的第7d,用非手术法给每头母牛移植2枚在20℃下保存3~7h或18~24h的囊胚。移植保存3~7h的胚胎获得的妊娠率、双胎率分别为71.0%和50.0%;移植保存18~24h的胚胎的妊娠率显著降低(41.5%),但双胎率(41.2%)与保存3~7h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在收集整理洛阳第一奶牛场散养奶牛1989-1991年度生产记录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对各泌乳段日均产奶量的影响。并且计算环境影响系数;比较各泌乳阶段泌乳月产奶量与产犊月份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季节能泌乳中期的平坦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同时也显著地影响泌乳前,后期的平均日产奶量。从1月到12月,环境影响系数依次为2.0、2.1、3.3、5.3、6.6、2.7、-6.8、-8.9、-6.1、-1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系统探讨了体细胞因子对牛卵母细胞体外受精的影响。在受精液中添加5%或10%的牛卵泡液(BFF)明显降低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分裂率(38.3%和40.4%比对照87.5%,P<0.001)和囊胚发育率(17.4%和8.3%比对照40.4%,P<0.001)。然而,在受精液中加入50%的内膜细胞受精条件液明显提高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囊胚发育率(43.1%比34.8%,P<0.05),虽然该处理对牛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分裂率无明显影响。在体外受精系统中加入颗粒细胞的受精条件液,新鲜的输卵管细胞,输卵管细胞的单层细胞或输卵管细胞的受精条件液对牛卵母细胞的分裂率及囊胚发育率均无明显影响。相反,新鲜输卵管细胞组获得较低的分裂率(81.7%)和囊胚发育率(32.2%)。这些结果表明:BFF对牛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具抑制作用,而内膜细胞的条件液则具促进效应。BFF的这种受精抑制因子可能来自血清而不是卵泡细胞。  相似文献   

6.
胚胎的冷冻是用二步降温法,将胚胎降至-25℃,并直接投入液氮。试验Ⅰ,将6~8日龄的牛胚胎置于显微镜下,按发育期把胚胎分成桑椹胚、早期囊胚、囊胚、扩展囊胚四个阶段,然后分别平衡在1.5mol/L甘油+0.25mol/L蔗糖PBS液中,20min后进行冷冻。解冻后,各阶段的胚胎孵化率分别为:29.0%,73.2%,74.6%,61.2%。桑椹胚的孵化率极显著(P<0.01)地低于其它三个阶段的胚胎,其它三个阶段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将7日龄的囊胚,在显微镜下鉴定质量并分为1~5级,仅1,2级胚胎用于冷冻。试验结果表明:每管装2枚胚胎时,有1枚胚胎以上孵化的细管数,1级的有93.8%(45/48),2级的有77.4%(24/31),它们之间差异显著(P<0.05)。每管装3枚胚胎时,有2枚胚胎以上孵化的细管数,1级的有87.5%(42/48),2级的有68.0%(17/25),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和质量的牛体外培养胚胎冷冻后对存活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1991~1993年间,应用国产和进口的促卵泡素(FSH)及国产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136只母兔进行超数排卵处理试验。结果显示,国产的高活性FSH对母兔有良好的超排作用。试验母兔中有85%表现超排效应,平均每只母兔可回收到31.1个卵,几乎相当于对照组(自然发情组,8.5个/只)的4倍。母兔对超排的反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时的处理效果极显著地优于秋季。其中FSH组在春、秋季的回收卵数分别为35.0个/只与11.9个/只,差异十分显著(P<0.001);PMSG组也表现类似效果。另外,注射HCG后不同回收时间对卵回收数的影响也很大。在注射了HCG13.5h后卵母细胞的回收数非常显著地比13.5h前高,两者几乎相差1倍(36.0:18.3)。同时,母兔左、右侧卵巢排卵数也表现出明显差异,不论是自然发情或人工超排,母兔右侧卵巢的排卵数均显著地高于左侧卵巢。  相似文献   

8.
在高温夏季(1993年7月1日~9月30日,合肥地区,开放式鸡舍,舍温27.9~38.7℃,平均32.3℃),用6种不同配方的日粮饲喂处于相同生境的6组23~36周龄罗曼蛋鸡。按罗曼公司推荐的饲养标准配制第1组日粮;对第2~6组日粮养分浓度作适当调整。饲养结果表明:各组间罗曼蛋鸡产蛋率、饲料转化率和产蛋饲料成本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其中,第5组鸡产蛋率(83.93%)和饲料转化率(43.64%)均为最高(P<0.01),比第1组鸡产蛋率(78.91%)和饲料转化率(41.26%)分别提高6.36%(P<0.05)和5.77%(P<0.05);第5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55元/kg)比第1组鸡产蛋饲料成本(2.92元/kg)降低14.51%(P<0.01)。第5组日粮配方(%)为:玉米61.0、小麦麸3.0、大豆粕17.0、鱼粉4.0、菜籽饼4.3、蛋氨酸0.14、赖氨酸0.05、骨粉0.8、石粉8.5、磷酸氢钙0.8、食盐0.31、禽用微量元素添加剂0.12、罗曼多维素0.018。  相似文献   

9.
540只1日龄红布罗商品代雏鸡随机分为9组,第1组饲喂以小麦为基础的诱发日粮,第2和第3组在1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μg/kg日粮)生物素和动物脂肪(前期2%,后期3%)。第4至9组饲以玉米-豆饼型日粮,前后期分别添加0,50,90,120,150,200和0,50,70,95,120,160(μg/kg日粮)的生物素。结果表明:生物素缺乏造成足底皮肤炎,肝脏脂肪酸成分发生变化: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显著增加(P<0.01),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减少(P<0.05)。29日龄绝食24h,饲喂诱发日粮的鸡,血糖、肝糖原和肝脏总脂肪含量下降,血浆甘油三酯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豆饼型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生物素,绝食后血糖、肝糖原和甘油三酯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随生物素添加水平提高,对足部皮肤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前期添加150或200(μg/kg日粮)生物素对增重和饲料报酬较好,而后期添加生物素影响不大。种鸡试验选用336只20周龄育成种鸡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以添加有0,100,150μg/kg生物素的日粮。初步结果表明:生物素对蛋重无影响,日粮添加100和150μg/kg生物素可提高受精率0  相似文献   

10.
气候要素对温州蜜柑果实品质影响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蜜柑果实品质与其生长发育期间的气候要素(气温、雨量、日照)的相关研究得出,蜜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与旬日照时数在35.4~67.3h范围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旬降雨量在9.1~46.6mm范围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综合评述了猪血蛋白作为饲料和肥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将是解决猪血降解的关键技术问题,探索猪血降解物的肥料效应和对作物诱导抗性获得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日粮对猪血液红细胞压容积及其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试验猪实施颈动脉、门静脉和回肠肠系膜静脉血管插管手术,并结合回肠肠系膜静脉灌注对氨基马尿酸(PAH)技术,探讨了两种日粮对猪红细胞压容积含量以及门静脉血浆流率(PVPF)和血液流率(PVBF)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血样采集时间的变化,不论是采食前还是食后8h内(每隔1h收集一次血样),两种日粮对猪门静脉或颈动脉血液红细胞压容积含量的变化都没有影响(P>0.05)。采食前,猪门静脉血液红细胞压容积含量为32.25%(日粮A)和32.60%(日粮B),而食后8h内其平均含量为28.69%(日粮A)和29.00%(日粮B);猪颈动脉血液红细胞压容积含量在采食前为31.00%(日粮A)和33.40%(日粮B),在食后8h为28.97%(日粮A)和29.03%(日粮B)。猪门静脉血浆流率和血液流率也不受日粮变化的影响(P>0.05)。采食前,猪门静脉血浆流率为31.34(日粮A)和28.74mL/min·kg-1BW(日粮B),血液流率为47.99(日粮A)和44.30mL/min·kg-1BW(日粮B);而食后8h内门静脉血浆平均流率为21.55(日粮A)和29.22mL/min·kg-1BW(日粮B),血液平均流率则为30.06(日粮A)和41.62mL/min·kg-1BW(日粮B)。  相似文献   

13.
超滤对血橙果汁中抗氧化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管式聚偏氟乙烯(PVDF)超滤膜,探讨了超滤对血橙果汁中抗氧化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维生素C和花青素类成分的保存率约为85%左右,对几种酚酸和类黄酮组分(除槲皮素外)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同未杀菌的血橙原汁相比,巴氏杀菌汁的总抗氧化能力(TAA)损失率为23%,而超滤澄清汁仅为10%左右,主要与维生素C和花青素含量损失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0.2%的硫酸锌喷洒桑叶用来饲蚕,可以提高蚕体血液中氨基酸总量,增加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提高成虫的授精率及产卵量。统计分析结果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对绵羊和水牛在感染大片吸虫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嗜酸性细胞、嗜中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绵羊对大片吸虫很不易感,水牛对大片吸虫很易感。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白细胞总数有较大的差距,分别为5 956(±825)个细胞/mm3血液和12 657(±1 053)个细胞/mm3血液。未感染绵羊和水牛的嗜酸性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小于5%。淋巴细胞占的比例最大,绵羊为59.5%,水牛达70.8%。感染绵羊和未感染绵羊的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细胞计数在感染过程中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绵羊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迅速升高,在感染后4周(4W P I)达到高峰。而感染水牛和未感染水牛白细胞总数差异不显著,但嗜酸性细胞存在显著差异,感染后水牛的嗜酸性细胞的数量升高缓慢,到8 W P I达到高峰。结果提示嗜酸性细胞在感染绵羊中更加有效地参与了杀灭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16.
蒸汽爆破发酵棉秆饲喂绵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蒸汽爆破与微生物发酵联合处理的棉秆对育肥期绵羊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健康的5月龄的巴音布鲁克公羊30只,依据体质量进行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棉秆组和玉米青贮组,每组10只。试验期40 d。试验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在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的日增质量比棉秆组高49.21%(P0.05);玉米青贮组的日增质量比棉秆组高44.45%,具有显著趋势(0.05P0.1);料肉比棉秆组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玉米青贮组。玉米青贮组的血液球蛋白质量浓度比蒸汽爆破棉秆组和棉秆组低17.02%和20.01%,差异显著(P0.05)。玉米青贮组的血液总蛋白质量浓度比棉秆组低11.90%(P0.01),比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低7.86%(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比玉米青贮组低18.68%(P0.05)。棉秆组的谷丙转氨酶比玉米青贮组和蒸汽爆破发酵棉秆组高69.80%和77.67%,差异极显著(P0.01)。玉米青贮组的血液胆固醇摩尔浓度比棉秆组低36.13%(P0.05)。低密度脂蛋白摩尔浓度玉米青贮组比棉秆组低50.00%(P0.05)。试验结果说明:棉秆经蒸汽爆破发酵后,其饲喂品质高于棉秆而低于玉米青贮,对育肥羊的安全性要优于粉碎棉秆,能减轻对绵羊机体的伤害;育肥羊的增重效果高于棉秆而接近玉米青贮,料肉比高于玉米青贮而低于棉秆。在棉花种植区,利用蒸汽爆破和微生物发酵技术联合处理棉花秸秆,可能有助于棉花秸秆的饲料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运输时间和温度对生猪应激及猪肉品质的影响,该文以三元杂交猪杜长大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运输前、运输3、6、9h以及运输温度-10~0℃、0~10℃、10~20℃、20~30℃等条件下生猪的血液生化指标、宰后猪肉p H值、肉色等指标。结果表明:运输6 h后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9 h以后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运输6 h以上三元猪与运输3 h相比,宰后45 min p H值显著降低(P0.05),肉色分级显著升高(P0.05),肉品质降低;运输温度低于10℃时三元猪出现应激反应,-10~0℃时应激反应显著增强(P0.05),-10~0℃和20~30℃条件下宰后24 h p H值显著高于0~10℃和10~20℃(P0.05),肉品质降低。因此,为防止生猪运输应激及改善猪肉品质,生猪运输时间应小于6 h,运输温度为10~20℃。该研究结果对屠宰行业减少生猪应激提高猪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舍内日平均温度30.7±1.33℃和相对湿度75.6±2.50%的条件下,以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黑白花乳牛在高温期应用热应激缓解剂后,外周血液中皮质醇(Cortisol)、T4、T3分泌的水平和T4/T3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应用本制剂后可明显提高Cortisol分泌的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75.3%,差异极显著(P<0.01);T4、T3分泌的水平和T4/T3的比值,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13.5%、7.7%和5.5%,差异不显著(P>0.05)。产乳量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11.0%,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内分泌水平的变化与产乳量的提高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木薯蚕南一品种,从五龄起蚕至化蛹第一天血液蛋白质含量的动态变化。五龄起蚕血液蛋白质含量为30.4mg/ml,摄食木薯叶一天后,反而略有下降,为29.2mg/ml,第三天后回升,第五天开始急剧直线上升,吐丝时达最高量96.4mg/ml,为起蚕时含量的三倍多,预蛹期逐渐下降,化蛹第一天下降幅度最大。电子显微镜观察五龄第四天脂肪体细胞,细胞质内只见脂肪球,未见蛋白质颗粒。证明五龄期脂肪体合成蛋白质后释放到血液中,化蛹期血液蛋白质又转输入脂肪体,脂肪体由合成蛋白质部位转变为蛋白质贮藏部位,符合昆虫变态与蛋白质代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日粮阴阳离子水平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尿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泌乳中期奶牛20头,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不同阴阳离子水平(DCAB)日粮,DCAB分别为87(对照)、300、400和500mEq/kg DM,测定了不同DCAB对血清和尿液一些指标的影响。血液指标中,DCAB 400组提高了促乳素,DCAB 400和500组提高了雌二醇浓度和尿素;DCAB 300和400组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和总蛋白显著提高;处理组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尿液指标中,DCAB 400和500组pH显著高于对照组,钾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处理组氯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CAB 300和500组钠离子显著提高;DCAB 400组尿素显著高于对照组。本研究条件下,DCAB400mEq/kg DM是泌乳期奶牛较为适合的日粮添加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