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明贵州直播高粱的适宜播期,为当地高粱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主推高粱品种红缨子、红珍珠和台糯9号为试验材料,在2个不同生态区(清镇市、汇川区)设3月20日、3月30日、4月9日、4月19日、4月29日5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下不同高粱品种的农艺性状、地上部干物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分析主要气象因子与高粱农艺经济指标及产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粱生育期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缩短,播期对高粱的茎粗无显著影响。不同生态区域下播期对高粱产量有不同影响,平均产量清镇市试点第1个播期(3月20日)最高,达7 021.70 kg/hm2;汇川区试点第4个播期(4月19日)最高,达7 662.26 kg/hm2。不同生态区域下高粱产量构成因素的表现不同,清镇市试点高粱穗粒重和穗实粒数均表现为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下降趋势,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一致。汇川区试点第3个播期的高粱穗粒重最高,其次是第4个播期,与该试点的产量表现基本一致。2个试点的千粒重表现一致,均为第4个播期的千粒重最高。不同高粱品种在不同生态区播期下,不同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不同,穗...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育种试验地(公主岭)对春小麦品种吉春13号进行不同播期和密度试验。播期为3月29日、4月10日和21日,种植密度为350万、400万、450万、500万和550万株·hm-2,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不同密度对产量也有显著影响。春小麦吉春13号在4月10日播种、密度500万株·hm-2下,籽粒产量最高,达5.953 t·hm-2。  相似文献   

3.
以浙凤甜2号甜玉米为试材,以华珍和超甜3号为对照品种,研究了春季露地不同播种时间对其生育特性、鲜穗产量、植株性状及穗部性状的影响,明确其春季适宜的播种期和收获期。结果表明:4月5日前提前播种对收获期提前影响不大;4月15日~5月5日播种的,收获期相应推迟。各品种平均产量随播期延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月5日以前播种有遇到冷空气及持续阴雨天而造成烂种的风险,在4月5日左右视天气情况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了解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酒用高粱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21年在贵阳国家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酒用高粱(红缨子)分期播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4月9日播期酒用高粱产量最高,4月29日播期产量最低,两播期产量呈显著差异;产量与播种—拔节期、播种—抽穗期的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呈负相关,与日照时间、降水量呈正相关,其中出苗—拔节期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性显著;高粱抽穗之前的气象因子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大于抽穗之后;穗长、单穗质量、单穗粒数与≥10℃积温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酒用高粱过早播种易受低温寡照影响,过晚播种则有效积温不足,会导致穗长、单穗质量、单穗粒数减少,不利稳产高产;在气候适宜范围内,避开强降温,抓住“冷尾暖头”,适当早播早栽,是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争取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对夏播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夏播高粱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晋杂30号"夏播高粱为供试材料,采用5个播期的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播期对夏播高粱生育时期及产量表现。[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夏播高粱的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延长,播期每推迟1d,生育期延长0.48d。穗数、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产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8.3%~21.3%。通过相关分析得出,有效积温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日均温与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降水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结论]"晋杂30号"夏播高粱在晋中地区适宜播期为6月15日—6月30日。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陇东地区机械化收获的高产、早熟、矮秆、耐密植酿造高粱品种,在种植密度为15万株/hm2的条件下,对引进的10个酿造高粱品种的物候期、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大田鉴定.结果表明,吉杂145具有株高适宜、穗柄长、茎秆粗壮、耐倒伏等特点,符合机收酿造高粱品种主要指标要求;同时其成熟早、植株生长整齐、抗病虫性强、穗型紧凑、穗子长、穗粒优势大,产量最高,其产量为9747.74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品种,较对照品种增产30.06%,应作为机械化收获首选酿造高粱品种在陇东地区推广应用;吉杂168有较高的产量水平和机收相关性状,较对照增产19.68%,可作为机械化收获搭配酿造高粱品种在陇东地区种植;吉杂166、吉杂163和吉糯杂5虽然在机械化收获和诸多农艺性状上有较好的表现,但增产水平较低,引进种植价值不大;其余5个品种均较对照明显减产,减幅为0.44%~30.65%,生产上不再考虑.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气候条件变化下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最适播期,通过研究中早熟、中晚熟、晚熟三个不同熟期高粱品种的不同播期与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高粱不同播期对株高、穗粒重、千粒重、产量的影响显著。中早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15日左右、中晚熟和晚熟品种最佳播期在5月5日左右。积温、降水量与播期的关系是随播期的推迟而减少。播期对株高的影响是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是最佳播期产量最高,提早和推迟播期产量都表现为减产。积温与产量、降水量与产量的关系均呈正相关,但降水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8.
探明习水县酒用高粱主产区600~1 000 m海拔地区适宜的高粱播种期,为当地酒用高粱高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以高粱品种红缨子为材料,于2021年在习水县进行6个不同播种期(3月18日、3月25日、4月1日、4月8日、4月15日、4月22日)的高粱种植试验,比较不同播种期高粱的生育期、株高、穗重、千粒重、产量、抗性表现。结果表明:各播种期红缨子高粱的全生育期以处理A(3月18日播种)最长,为154 d,处理F(4月22日播种)最短,为129 d;株高以处理D(4月8日播种)最高,为273.0 cm,处理F(4月22日播种)最低,为230.0 cm;有效穗以处理A(3月18日)最多,为5 360穗/667m2,处理F最小,为2 040穗/667m2,其余处理(4月15日及之前播种)差异不大;穗重和千粒重,处理E(4月15日播种)和处理F(4月22日播种)低于其余处理(4月15日前播种);产量以处理A(3月18日)最高,为295.0 kg/667m2,处理F最低,为74.4 kg/667m2,其余处理(4...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浙江省高粱品种登记、品种布局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丰富浙江地区高粱种质资源,本研究对引进的20个高粱新品种的物候期、密度指标、穗部性状、倾斜倒伏情况、田间抗性表现、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2020—2021年试验表明,辽杂10号、辽糯11、吉杂124、辽杂19号、金糯粱5号、锦杂109等6个品种在田间种植表现长势旺、抗性较强、产量相对较高,与对照晋糯3号相比具有较好的优势,可以在浙江地区进一步示范推广。总结2 a的试验结果,高粱的产量与农艺性状受气候状况、土壤肥力、栽培措施等影响,因此,在高粱栽培方面,要对高粱品种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并且提高田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给太原地区麦茬夏播玉米适宜播期和适宜栽培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早、中、晚3个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分3个播期处理研究了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夏玉米生育期从早熟到晚熟表现延长加剧的趋势.品种间、播期间以及品种与播期互作间玉米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品种间表现为‘九玉5号’>‘并单6号’>‘冀承单3号’>‘九玉早熟1号’,播期间表现为6月25日>6月30日>7月5日,播期与品种互作表现为6月25日夏播‘并单6号’产量最高,6月30日夏播‘九玉5号’和7月5日夏播‘九玉早熟1号’品种均可获得较高玉米产量.播期推迟,百粒重减轻,穗行粒数减少,产量降低.因此,在太原地区冬小麦收获后,6月25日—7月5日可以选择不同熟期极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夏播,早播对实现玉米高产有利,为获得不同播期条件下较高玉米产量必须注重品种熟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运用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遵义地区部分主推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会单4号、渝单8号、贵单8号、益玉8号、正大999等5个品种的平均产量结果均表现出第1个播期产量最高,第2个播期产量其次,最晚播期产量最低;而其中单901、裕玉207则表现出第2个播期产量最高,其次是第1个播期,产量最差的是第3个播期。综合考虑,市场上的大部分品种均适合早播或中早播,晚播产量均表现较差,这可能是由于后期温度低、积温不够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选用早熟和中熟粳稻各4份,研究播期[5月5日(T1)、5月11日(T2)、5月17日(T3)、5月23日(T4)、5月29日(T5)、6月4日(T6)、6月10日(T7)、6月16日(T8)、6月22日(T9)、6月28日(T10)]对早中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对不同播期下早中稻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然后基于产量和垩白度,采用GGE双标图对试验材料和播期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黄淮海地区水稻大田种植中适宜水稻类型和播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播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均具有极显著影响。早中熟水稻的播种至抽穗时长总体上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而生育期的变化因试验材料而异,在T1播期下,早中稻生育期均最长,中稻在T6播期下生育期均最短。茎秆长度、茎秆直径、剑叶长度等在早稻中变幅较大,而单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在中稻中变幅较大。随着播期的推迟,早中熟水稻产量总体均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其中,早稻A1(TH2)、A2(华香粳2号)和A4(金稻272)均在T4下产量最高,分别为5 902.09 kg/hm2、5 569.03 kg/hm2和8 ...  相似文献   

13.
冀杂谷8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选育的抗咪唑啉酮、抗逆丰产性突出的优质夏谷杂交种。为了明确冀杂谷8号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充分发挥该杂交种的高产优势,2018年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对影响产量较大的播期、密度、施肥条件等配套栽培措施以及穗腐病防治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石家庄地区,冀杂谷8号的适宜播期为6月27日,适宜留苗密度为52.5万株/hm~2,适宜的底肥施肥条件为生物有机肥2 250 kg/hm~2+氮磷钾复合肥600 kg/hm~2,预防穗腐病的适宜喷药时期为抽穗期。以此为基础组配冀杂谷8号夏谷区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可以全面发挥该杂交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以高粱品种平杂8号和平杂6号为对照,对引进的14个粒用高粱新品种(系)在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播和露地宽窄行种植2种模式下进行了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鉴定。结果表明,供试高粱品种(系)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比露地宽窄行种植提前成熟11~16 d,株高、穗粒重、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均高于露地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时,以吉杂123折合产量最高,为14 363.70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25.65%、18.35%;吉杂133折合产量次之,为13 908.89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21.67%、14.61%。在露地宽窄行种植条件下,以吉杂127折合产量最高,为8 154.81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44.91%、24.92%;JN2折合产量次之,为8 144.44 kg/hm~2,较平杂8号(CK1)、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44.73%、24.76%;吉杂133、吉杂123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7 695.56、7 546.67 kg/hm~2,较平杂8号(CK1)和平杂6号(CK2)分别增产36.75%、34.11%和17.88%、15.60%。可见,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时表现最好的品种(系)有吉杂123、吉杂133,折合产量均达13 900 kg/hm~2以上,露地种植表现最好的品种(系)有吉杂127、JN2、吉杂133和吉杂123。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水稻新品种泸两优晶灵在稻麦茬机插秧种植方式下的高产潜力,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播种时间,设3个处理,播期分别为4月3日、4月10日、4月17日。裂区为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8、11、14kg/667m2。再裂区为种植密度,设3个水平,分别为1.11、1.39、1.58×104/667m2(移栽规格分别为30cm×20cm、30cm×16cm、30cm×14cm),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泸两优晶灵产量。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播期4月10日最高;随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施氮量为11kg/667m2时产量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有效穗和结实率是影响泸两优晶灵产量的主要因素。麦茬稻机插秧迟栽条件下,泸两优晶灵最适秧龄为45d左右,施氮量10~11kg/667m2,移栽规格以30cm×16cm为宜。  相似文献   

16.
黔苦7号是以威宁地方品种冷饭团为亲本,采用单株选择法系统选育而成的苦荞新品种,综合抗性和适应性强。探明黔苦7号在威宁地区的合理播期,为完善黔苦7号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提供支撑,进行黔苦7号不同播期(4月20号、4月27日、5月4日、5月11日、5月18日、5月25日)的种植试验,考察不同播期黔苦7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黔苦7号不同播期的生育期为68~84 d,并随播期的延后而缩短;株高为87.6~111.4 cm,处理4(5月11日播种)最高,处理5(5月18日播种)最低;分枝数为2.6~3.2个,处理5最多(5月18日播种);节数为10.2~13.8节,处理4最多(5月11日播种),处理1(4月20日播种)最少。产量为73.37~226.78 kg/667m2,处理2(4月27日播种)最高,处理6(5月25日播种)最低,处理2至处理6(4月27日及之后播种)的产量依次减少。黔苦7号在威宁县地区的合理播期为4月20日至5月4日,即4月下旬至5月上旬,可实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汉玉9号玉米株高、穗位高、茎基粗、棒三叶面积、有效穗长、穗粒数和百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播期试验,分析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汉玉9号的株高、穗位高呈增加趋势,茎基粗、棒三叶面积、百粒重均随播期的推迟呈逐渐降低趋势,而有效穗长、穗粒数和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加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汉玉9号春播安全播种期为3月26日至4月15日,最高产量播期为3月26日;夏播安全播种期为5月12—26日,最高产量播种期为5月12日。结果显示,生产上无论春播或夏播,适时早播均有利于汉玉9号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23-1626
为探索山西省中部地区穴粒数对夏播高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夏播高粱晋杂3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比较不同穴粒数对其出苗率、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夏播高粱种植的最佳穴粒数。结果表明,株高在4粒/穴时达到最大值,为179.5 cm;叶面积指数在5粒/穴时最大;穗长、穗质量、穗粒数、千粒质量随穴粒数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经济产量为2粒/穴处理下最高,达4 911.1 kg/hm~2。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播期对早熟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生育进程、出苗、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德美亚1号的生育期变短;不同播期株高、穗位高、穗粒数、百粒重、子粒率有较大差异。4月25日播种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1278.9kg/hm2,其它播期处理减产0.92%~18.83%,确定德美亚1号适宜播期为4月25~30日。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不同品种、播期对晚稻产量和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早中熟品种受播期影响不大,中迟熟品种随播期推迟,结实率明显下降,每穗实粒数减少。从产量上看,早熟品种随播期推迟呈上升趋势;中熟品种在6月25日播种时产量最高;迟熟品种在6月18日播种时产量最好,播期越迟产量越低,且减幅较大;在6月18日至7月3日播种的晚熟品种产量比早熟品种好,且晚熟品种播期越早与早熟品种产量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