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系统筛选对贵州地方猪脂肪沉积具有影响的相关酶基因,本实验以雄性野猪和雌性柯乐猪的F1代杂交猪作为研究对象,采用qRT-PCR方法检测猪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LPL、ACC、ATGL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Pearson方法分析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4个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胴体及肉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相对表达量最高的为ACC和PPARγ基因。关联分析得出,背最长肌组织中LPL与PPARγ、ACC基因表达量呈显著正相关,皮下脂肪组织中PPARγ与ACC基因间呈显著正相关;在野柯F1代猪背最长肌组织中PPARγ、LPL基因表达量均与肌肉水分呈显著负相关;在皮下脂肪组织中LPL基因表达量与皮厚间呈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可进一步印证脂肪沉积相关酶基因LPL在柯乐猪×野猪F1代脂肪沉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民猪和大白猪胴体和肉质性状之间的差异,试验以民猪和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方式及饲养条件下,选取大白猪(日龄180 d)、民猪(日龄180 d和240 d)各6头屠宰,分别测定活体重、活体瘦肉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胴体性状;测定pH值、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胴体性状同体重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比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民猪背膘厚显著高于大白猪,眼肌面积极显著低于大白猪,活体瘦肉率和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质性状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红度显著高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同日龄民猪肌内脂肪含量和肉色a*值显著高于大白猪,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低于大白猪,肉色黄度、亮度和pH24h值与大白猪差异不显著。说明民猪和大白猪具有较大的遗传基础差异,民猪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但肌内脂肪含量高、嫩度和保水性好、肉色鲜红,肉质明显优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马身猪和大白猪7个阶段(初生、30、60、90、120、150和180日龄)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3种组织中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品种间比较,FAS基因mRNA在马身猪和大白猪肝脏、背最长肌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各生长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除肝脏组织初生阶段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120日龄阶段)(P<0.05;P<0.01)。FAS基因mRNA在大白猪组织间的表达差异与生长发育相关,150和180日龄阶段,背部皮下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最长肌组织(P<0.01),初生、30日龄和90日龄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肝脏和背部皮下脂肪组织(初生阶段无脂肪组织样)(P<0.01);而马身猪整个发育过程中,背最长肌组织表现为优势组织,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组织(除120日龄阶段外)(P<0.01),脂肪组织表达量次之,肝脏组织中表达量较少。品种、日龄、组织及品种与日龄、组织与日龄的互作效应对FAS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FAS基因直接参与脂肪酸的合成,对猪肉质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究测定了60、120、150、180、210日龄东北民猪与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和肌内脂肪的含量,结果显示,120日龄大白猪背最长肌游离水含量极显著高于东北民猪1.25个百分点(P0.01),而210日龄东北民猪极显著高于大白猪2.27个百分点(P0.01),其他阶段无显著差异;6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大白猪1.08个百分点(P0.01),180日龄东北民猪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大白猪0.94个百分点(P0.05),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东北民猪背最长肌内游离水含量随着机体生长逐渐接近并超过大白猪,而大白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沉积开始较晚,随着机体生长肌内脂肪含量逐渐接近东北民猪。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马身猪、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骨骼肌肌纤维类型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特性。【方法】选取6月龄马身猪、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和趾长伸肌,采用HE染色检测肌纤维的直径、密度和横截面积,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Ⅰ型、Ⅱa型、Ⅱb型和Ⅱx型肌纤维的标记基因(MYH7、MYH2、MYH4和MYH1),线粒体活性相关基因(ATP5A1、PGC1-α和PPARβ),电子传递链活性相关基因(UQCRC2、SDHA、NDUFA9),以及糖酵解活性相关基因(LDHA、LDHB和GK)的表达量。【结果】马身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显著低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而密度显著高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而密度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MYH7基因的表达量最高,晋汾白猪最低;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MYH7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和趾长伸肌MYH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晋汾白猪趾长伸肌MYH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MYH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MYH4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背最长肌中ATP5A1和PGC1-α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晋汾白猪和杜长大猪,晋汾白猪PGC1-α和PPAR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马身猪和晋汾白猪趾长伸肌中ATP5A1、PGC1-α和PPAR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晋汾白猪背最长肌中UQCRC2、SDHANDUFA9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和马身猪(P<0.05);晋汾白猪和马身猪趾长伸肌中UQCRC2、SDHANDUFA9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马身猪UQCRC2和SDHA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晋汾白猪(P<0.05)。晋汾白猪和马身猪背最长肌和趾长伸肌中LDHA、LDHBGK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P<0.05)。【结论】马身猪骨骼肌肌纤维直径和横截面积都较小,Ⅰ型和Ⅱa型肌纤维标记基因的表达量较高;杜长大猪骨骼肌Ⅱb型肌纤维标记基因的表达量较高,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民猪与大白猪肌纤维类型组成差异,试验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了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 4种亚型mRNA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同日龄民猪和大白猪、同体重民猪和大白猪相比,民猪Ⅰ、Ⅱa、Ⅱx型MyH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大白猪(P0.05),而Ⅱb型MyHC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说明民猪肌肉中氧化型和中间型肌纤维含量高于大白猪,而酵解型肌纤维含量低于大白猪。  相似文献   

7.
旨在研究糖原合成酶(GS)基因mRNA在从江香猪和大白猪表达情况,探究肌肉类型糖原合成酶(GYS1)和肝脏类型糖原合成酶(GYS2)基因表达规律。以大白猪和从江香猪为试验动物,分别提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大肠、小肠、背最长肌、脂肪10个组织的总RNA,设计各自实时荧光定量引物,以猪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GYS1和GYS2基因不同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GYS1基因在大白猪和从江香猪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最高,且在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表达量显著高于从江香猪(P0.05);GYS2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具有肝脏组织特异性,且发现在从江香猪肝脏中表达量显著低于大白猪(P0.05)。本研究为GYS1和GYS2基因后续真核表达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探究JAZF1基因mRNA在大白猪和山西黑猪肌肉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为研究猪肌内脂肪的形成机理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白猪和山西黑猪在25d、70d和150d的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三种肌肉组织中JAZF1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长,JAZF1基因在三种肌肉中呈现逐渐下降的表达趋势。大白猪25d腰大肌和股二头肌、70d股二头肌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山西黑猪(P<0.05)。三种肌肉中的表达量比较发现,JAZF1基因在两个品种腰大肌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表达量最低。结果表明JAZF1基因在肌肉发育和肌内脂肪沉积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索肌肉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究Pax7(paired box 7)基因在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其在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了Pax7基因在1日龄马身猪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小肠、下丘脑、小脑、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12种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谱,以及马身猪和大白猪从出生1日龄到180日龄7个发育阶段(1、30、60、90、120、150、180日龄)背最长肌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Pax7基因mRNA在背最长肌、腰大肌、股二头肌、下丘脑和小脑组织中表达,而Pax7蛋白仅在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中表达.背最长肌中Pax7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发育性表达趋势在马身猪和大白猪中基本一致.在mRNA水平上,30日龄的表达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0.01);1日龄的表达量次之;其他日龄维持低表达的稳定状态.Pax7蛋白表达量在1日龄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 <0.01);30日龄次之;其他日龄维持低表达的稳定状态.从出生1日龄到180日龄,马身猪背最长肌中Pax7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地高于大白猪(P <0.05;P <0.01).Pax7 基因的表达与组织、日龄及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肉质优良的猪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以长白猪和松辽黑猪作为试验动物,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pH24、肉色、系水力、嫩度、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不同品种的肉质性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也检测了背最长肌中脂肪酸合成酶(FASN)、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和苹果酸酶(ME1)基因等脂肪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期初探影响肉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松辽黑猪的肉色a*值和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 <0.01),肉色L*值和水分含量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 <0.01),失水率显著低于长白猪(p <0.05),其它肉质性状松辽黑猪与长白猪差异不显著(p>0.05)。FASN基因和ACACA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个猪种间有显著差异(p <0.05),ME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个组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为猪肉质性状的选育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PPARγ和FAS基因在白洗猪及其杂交一代(苏太猪与白洗猪的杂交一代,SBF1代)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PARγ基因和FAS基因mRNA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8个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PPARγ和FAS基因在白洗猪和SBF1代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PPARγ基因在白洗猪和SBF1代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白洗猪的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SBF1代猪;FAS在2个猪种皮下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SBF1代猪的皮下脂肪组织表达量显著高于白洗猪。结果提示,PPARγ与FAS基因可能在白洗猪和SBF1代猪的脂肪沉积中发挥重要作用,推测在白洗猪中PPARγ基因对其脂肪沉积作用更大,在SBF1代猪中FAS作用更显著,可为白洗猪种质资源利用与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脂肪型金华猪肉质调控相关基因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在评价肉质性状的基础上,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金华猪背最长肌不同肌纤维类型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和ⅡB基因mRNA表达量在30、90、150 d和180 d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金华猪背最长肌中MyHCⅠ基因mR NA表达量在30 d时最高,随着日龄增加,其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30 d相比,MyHCⅡA、ⅡX、ⅡB在90、150、180 d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其中在180 d的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P<0.01)。此外,MyHCⅠmRNA表达量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MyHCⅡA、ⅡX、ⅡB基因表达与活体重、眼肌面积、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显著正相关(P<0.01),与滴水损失呈显著负相关(P<0.01)。以上结果初步揭示金华猪背最长肌MyHCⅠ、ⅡA、ⅡX、ⅡB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并进一步证明MyHC 4种亚型的mRNA表达量与肉质性状显著相关,为深入研究调控肉质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红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草原红牛和夏洛莱牛各6头,分为4组,在相同饲养条件下育肥180 d,屠宰,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测定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背最长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草原红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牛(P0.05),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草原红牛PPARγ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品种肉牛(P0.05),顺序为草原红牛夏洛莱牛西门塔尔牛红安格斯牛。说明PPARγ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有正向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选择体重90~120 kg的莱芜黑猪20头(10头去势公猪,10头母猪)进行屠宰试验,研究不同性别试验猪的胴体性状和肉的品质。结果表明,除pH值、甘氨酸、脯氨酸外,性别对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及常规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都不显著。其中,pH45min值、pH24h值、甘氨酸和脯氨酸都以母猪组较高,分别比阉公猪组提高5.72%(P<0.01)、6.01%(P<0.01)、34.02%(P<0.05)、23.47%(P<0.01)。为不同性别莱芜黑猪肉质性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威宁牛、思南牛、关岭牛和黎平牛不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差异。以这4个贵州地方品种黄牛为试验动物,提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的总RNA,设计PPAR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引物,以牛GAPDH基因为内参,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不同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PPARγ基因在4个品种黄牛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脾脏和肺脏中也有较高表达,而在肾脏、肝脏、心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量较低;不同品种PPARγ基因的表达在部分组织中存在差异。研究表明,PPARγ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可能与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有关,而品种对于PPARγ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经济动物学报》2021,25(1):20-25
比较分析HSL和PPARγ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组织中的发育性表达规律,以探讨HSL和PPARγ基因与湘西黄牛脂肪酸代谢的关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L和PPARγ基因在6,18,30月龄湘西黄牛的肝脏、肌肉组织(背最长肌)、脂肪组织(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HSL基因在湘西黄牛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和腹腔脂肪的4个部位中的表达量随月龄增长依次极显著减少(P0.01),而PPARγ基因正好相反。6月龄时,肝脏中HSL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织(P0.05),PPARγ基因皮下脂肪表达量显著高于肝脏(P0.05); 18月龄时,HSL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PPARγ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皮下脂肪肝脏≈腹腔脂肪背最长肌; 30月龄时,HSL基因在4个组织中的表达量按大小关系依次为肝脏背最长肌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PPARγ基因在4个组织间的表达呈现两两差异显著(P0.05),其表达量依次为肝脏皮下脂肪腹腔脂肪背最长肌。30月龄的粗脂肪(EE)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和18月龄的(P0.05),18月龄和30月龄湘西黄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的(P0.05); 30月龄时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较高,但显著低于18月龄的(P0.05)。由此可见,HSL和PPARγ基因在湘西黄牛不同部位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随月龄与部位的不同表达不同,存在月龄和组织差异性,且二者的表达规律呈负相关。在动物生产应用中,建议湘西黄牛在30月龄左右再屠宰食用,口感及营养价值更好。  相似文献   

17.
九龙牦牛PPARγ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普通牛(Bos taru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成年九龙牦牛(Bos grunniens)脂肪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了PPARγ基因序列(GenBank登陆号:GU061328),其中cDNA的ORF为1 428 bp,编码475个氨基酸,与普通牛PPARγ氨基酸的同源性达99%,有2个氨基酸发生突变。利用半定量RT-PCR分析九龙牦牛PPARγ基因的mRNA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脂肪、背最长肌、心、肝、肾、脾和肺脏中均检测到PPARγ基因的表达,并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在肝脏和脾脏中亦有较高表达。PPARγ基因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5.5岁九龙牦牛显著高于0.5、3.5岁和9岁以上,其表达与背最长肌的肌内脂肪含量未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猪肉中部分矿物质元素与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3个亲本品种即梅山猪、长白猪和大白猪及4个杂交组合即梅山猪×大白猪、大白猪×梅山猪、长白猪×大白猪和大白猪×长白猪等杂种猪的背最长肌K、Na、Ca、Mg、Cu和Zn的元素含量,并与肉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具有品种差异,K、Mg含量差异显著(P<0.05),Na、Cu、Ca和Zn则无明显差异(P>0.05).梅山猪K和Mg含量都低于两外来品种.在与肉质关系上,各元素有降低肉质的作用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肌红蛋白基因对民猪和大白猪肉色的影响,本实验选取体重95 kg民猪、160日龄民猪和大白猪(体重95 kg,160 d)各6头,共计18头,取胸腰椎连接部背最长肌鲜肉样进行肉色检测,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民猪和大白猪背最长肌中肌红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同体重和同日龄的民猪肉色红度值均高于大白猪(P0.05),民猪肌红蛋白mRNA表达量均高于同体重和同日龄的大白猪(P0.05),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猪与大白猪肉色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肌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ATP5B、ATP5H基因在巴马香猪和长白猪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与肉质性状之间的关系,揭示ATP合成酶基因对肉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不同时期背最长肌中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的年龄依赖变化,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0日龄时明显高于其他日龄。0日龄时巴马香猪肌肉组织中ATP5B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P0.05),ATP5H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巴马香猪肌肉组织中ATP5B基因mRNA表达量与电导率、剪切力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ATP5H基因mRNA表达量与剪切力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长白猪肌肉组织中ATP5B、ATP5H基因mRNA表达量与肉色、电导率、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