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豆症青现象是近些年困扰黄淮海大豆生产的重要问题,但影响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一直不是很明确。研究以16个花荚期进程不同的大豆品种为研究材料,分析了症青严重程度与花荚期天气、生育期进程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试验年度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均发生了严重的症青,品种间瘪荚率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对症青株率与开花期和结荚期持续天数、高温日数、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湿度、每天14点平均气温、品种生育期等13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了症青株率与开花期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外,与花荚期高温等其他因素均不相关。大豆生产上应防止花荚期干旱,以降低大豆症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3.
大豆青棵不实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青棵不实与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份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有关.可通过更新品种、轮作换茬、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硼肥、防治病虫害等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4.
5.
豫西地区夏大豆发生"症青"现象可导致大豆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防治手段也缺乏针对性。为了有效防治豫西夏大豆"症青"现象,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大豆重茬和品种差异对夏大豆"症青"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重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31.70%,正茬地块大豆"症青"株率平均为1.01%,且两者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重茬条件下,25个大豆品种均有一定程度的"症青"现象发生,"症青"株率变幅为8.6%~58.7%,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在正茬条件下,所有大豆品种的"症青"现象均较轻,56%的品种"症青"发生率不足1%,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重茬导致大豆"症青"现象发生或者加重,生产上应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防治大豆"症青"发生,同时选择对"症青"现象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6.
大豆生产中出现“症青”现象,会导致其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研究“症青”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对大豆的安全生产有着积极作用。基于此,根据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夏大豆生产实际,从品种、气候、栽培措施、病虫危害等方面总结夏大豆“症青”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科学选种、合理安排茬口、采取健身栽培管理措施、加强病虫草害防控等防治建议,以降低“症青”的发生概率,助力大豆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7.
大豆倒青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量调查和研究分析,发现造成大豆倒青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受品种、病虫危害、土壤质地及养分含量、花荚期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可通过更新品种、轮作换茬、适当增施磷钾肥和硼肥、注意防治病虫害等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原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来黄淮海地区大豆"症青"现象逐年加重的趋势,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大豆叶面喷施硼酸、高效氯氰菊酯对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播期条件下,不同大豆品种"症青"现象的发生程度差异显著;与喷清水(对照)相比,从6~7叶期开始用5%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每周1次连续喷施5次,大豆"症青"株率(0.3%)和瘪荚率(10.81%)显著降低,分别下降了22.2个和25.9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2.53倍;喷硼酸的大豆症青"株率(20.0%)和瘪荚率(31.44%)仅下降2.5个和5.27个百分点,相对单株产量为对照的1.26倍,不同大豆品种对喷施硼酸的反应不一致,周豆19喷施硼酸后"症青"株株率和瘪荚率升高,相对单株产量下降,其他品种则表现出单株产量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黄淮海夏大豆"症青"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虫害,但造成危害的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在大田中取样"症青"植株和设置防虫网室内接虫和减荚试验验证,研究大豆"症青"植株生物量与养分累积及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与正常植株相比,"症青"植株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31.2%~328.1%,而生殖器官生物量降低33.3%~73.5%.营养器官中碳含量降低3.8%~8.0%,而氮、磷等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其中氮含量增加64.3%~843.5%;生殖器官中碳、氮含量分别降低3.5%~22.9% 和4.0%~38.5%,而钙、镁、铁、锌含量呈增加变化.相关分析表明,正常植株中碳含量与钙含量、氮镁含量与锌含量及磷与镁含量显著正相关,而"症青"植株中相关不显著;正常植株中氮磷钾镁与钙含量、碳钾与锌含量相关不显著,而"症青"植株中相关显著."症青"植株营养器官中碳、氮、磷、钾等累积量均显著增加而生殖器官中显著降低,营养器官中碳、氮累积量分别增加了0.2~3.1倍和1.8~31.5倍,而生殖器官中分别降低了35.4%~77.9%和36.3%~79.7%,养分经济系数均显著降低.综上,养分平衡关系和分配改变,增加了营养器官中养分累积而降低了生殖器官中的养分累积,是大豆"症青"植株营养器官生物量增加而生殖器官生物量降低的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2010年舞阳县大豆症青荚少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候、栽培管理方面分析了舞阳县大豆症青荚少的原因,对良种产量较低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近几年黄淮海地区愈发严重的症青现象,为明确症青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调查一片发生症青的夏大豆田,将其分成90个小区,调查小区的病株率,农艺性状和产量,分析症青传播规律及其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与发生症青春大豆田距离的增大,夏大豆田症青症状显著降低;除了百粒重外,病株率与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均呈显著负相关;无效荚数是与病株率和产量的关系最紧密的农艺性状;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极显著正相关。防止症青应该采取大面积同步进行的统防统治,在荚期喷施内吸性农药,减少点蜂缘蝽刺吸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永城市夏播大豆生产上存在问题很多,如品种多乱杂,病虫草害严重,管理粗放,大豆品质参次不齐,单产水平低。全市大豆常年平均每667m^2产量在100~150kg,高产地块每667m^2产量可超过250kg,而低产地块每667m^2产量不足100kg。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区域大面积种植大豆产量严重下降,部分地块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施药期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开展不同施药时期防治玉米螟药效的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玉米螟防治合理选择田间施药时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施药时期玉米螟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纯增效益、投入产出比等,筛选出新疆地区防治玉米螟的最佳田间施药时期.[结果]在各施药期玉米螟防治药效试验中,玉米螟孵化盛期施药处理的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88.48;、113.31 kg/667 m2、195.76元/667 m2和1∶24.87.其次是产卵盛期施药,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也分别为81.71;、85.75 kg/667m2、146.15元/667 m2和1∶18.82.羽化盛期施药效果不佳,其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仅为75.31;、35.64 kg/667 m2、55.95元/667 m2和1∶7.82.[结论]综合考虑大田实际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用药成本以及纯增效益等因素,在玉米螟药剂防治中,于玉米螟卵孵化盛期施药防效最好,但生产中由于该时期玉米植株普遍高大,田间施药不便且难以保证施药质量,建议施药期适度前移,在生产实际中优先推荐于玉米植株较低时的玉米螟产卵盛期进行施药,不建议在羽化盛期或其它时期施药.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倒青又称青棵不实,属开花逆转现象。正常生长时本该进入成熟期的大豆,却表现为全株青绿,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能够诱导植株发生开花逆转的因素很多,如日长、光质、光强、温度、湿度、病原菌的侵染、化学物质、γ-射线、去除顶芽或侧芽等。在不同的物种中,诱发开花逆转的条件不同,对于某一物种,诱发开花逆转的因素有时不止一个。一、大豆倒青发生原因1.品种选用不当大豆结荚习性不同,倒青现象发生的程度也不同。无限 相似文献
18.
30%氟·精·灭EC是三元复配具有内吸及触杀作用的新型春大豆田苗后除草混剂。在大豆1~2片复叶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商品剂量为80~100 mL/667 m2(有效成分用量360~450 g/hm2)进行茎叶均匀喷雾,对大豆生长安全,药后30 d对杂草的总株防效及鲜重防效均大于94%,相比单剂具有较好的杀草谱互补、提高防效的优点,可达到一次用药同时防除大豆田一年生禾本科及阔叶杂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遮荫程度对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光合及抗倒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在玉米大豆间套作种植系统中,高位作物玉米的遮荫常常会导致大豆苗期茎秆细弱,倒伏严重,产量低下。文章在玉米大豆间套模式下,分析遮荫程度对大豆苗期光合产物积累、分配和抗倒性的影响,为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耐荫不抗倒型大豆南032-4和强耐荫强抗倒型大豆南豆12为试验材料,设置不遮荫(W0,透光率100%)、一层黑色遮阳网(W1,透光率31.90%)和二层黑色遮阳网(W2,透光率10.83%)3个处理进行室外盆栽试验,测定大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SPAD值、叶面积及各器官生物量积累等光合指标和株高、各节间长度、各节间茎粗、茎秆抗折力、倒伏指数等抗倒伏指标,分析不同遮荫处理下大豆光合特性及抗倒伏相关性状的变化。【结果】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2个品种大豆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面积和SPAD值显著降低,各器官有机物积累量和根冠比显著下降;随遮荫程度增加,大豆倒伏严重,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显著降低。不同耐荫性大豆品种对不同遮荫程度的响应有差异,与W0相比,强耐荫性大豆南豆12和不耐荫性南032-4的光合速率在W1和W2分别降低了35.6%、99.6%和40.9%、83.6%。强耐荫性品种南豆12在W0和W1干物质积累高于南豆032-4,差异显著,但W2处理下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中度遮荫下大豆的光合速率仍保持较高水平,且强耐荫性品种在遮荫条件下光合产物积累量较高。南032-4的W1和W2处理倒伏率较南豆12分别高出55.9%和2.57%(2014年和2015年2年均值),W1处理下南032-4表现中度倒伏,南豆12表现为轻度倒伏,而W2处理下南032-4和南豆12均表现为严重倒伏,表明中度遮荫下大豆品种间倒伏差异显著,不耐荫性品种倒伏程度严重。同一遮荫程度下,南豆12抗折力降低幅度(39.8%)高于南032-4(38.425%),但W1和W2处理后南豆12的抗折力比南032-4高27.3%和26.6%(2014和2015年2年均值)。同一遮荫程度下强耐荫性品种南豆12茎秆抗折力和抗倒伏指数均显著高于南032-4(P<0.05),而株高表现相反。【结论】随遮荫程度增加,大豆光合积累量减少,倒伏严重;强耐荫性品种在中度遮荫下能保持较高光合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具有较强的耐荫性,但过度遮荫后,其耐荫性与弱耐荫材料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大豆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下,适当减少弱光胁迫程度,才能发挥大豆的耐荫和抗倒潜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豆“症青”的现象在鲁西南大豆产区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发生较重,为了探索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试验于2019—2020年在济宁市的2个县进行,通过对大豆同一品种不同播期试验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防治处理试验,来探索温度和点蜂缘蝽对大豆“症青”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2020年的不同播期试验,不同的大豆品种都取得较好的产量;而同一品种同一播期不同的防治处理试验,除产量之间有差异,但也未出现大面积“症青”现象,试验地块的“症青”发生率在0~2%之间。研究结果初步证明:2018年鲁西南地区大豆的“症青”现象的发生与当年开花结荚期的高温重合有关,与点蜂缘蝽的关系不大。建议广大大豆种植户适当推迟夏大豆的播种时间并加强田间管理对大豆的正常生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