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声景研究中,众多学者更侧重于对公共空间声景营造及评价的研究,而对文学作品中声景的分析则较少。李清照作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其词中声景与情感的关系,值得研究探讨。以声景理论为基础,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从声源的角度,分析李清照词中的声景意境与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营造案例。总结得出声音景观可以传达个人情绪,表达心灵内涵,是文学与景观意境塑造的重要手段。并根据声音与情感的关系,提出声景设计建议,为现代园林声景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研究乡村景观意境可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景观,可激发人们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从设计主题、空间营造、细节渗透、情感激发四个方面阐述乡村景观意境营造的内涵。以福建省嵩口古镇为例,具体分析其乡村景观意境营造的经验与手法,以期为乡村景观品质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中,直接或间接以声音为元素的景观营造比比皆是。作者通过传统诗词、美学理论以及古典园林中的实例,阐述了声景的概念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构成,并从植物、地形和建筑等园林设计要素层面探讨了古典园林声景的营造方法,以期为现代园林声景设计提供值得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圆明园集中国传统园林之大成,其松景更是汇集百余年传统松景营造的精华。文章以《圆明园四十景图》为主要依据,结合清帝诗文、景名题字与旧照等历史资料,考证圆明园四十景中松景的分布;选取其中24处松景作为研究对象,从配植方式和配植要素的角度分析圆明园松景的营造规律,以期为植物造景做出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福州市上下杭历史街区为例,基于人对不同声源类型的偏好,从声源感知特征和声景感知主观评价出发,探究不同群体的声景体验差异。结果表明:1)声景观偏好群体可以划分为偏好人工声群体和偏好自然声群体;2)偏好人工声群体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声源较为喜爱,偏好自然声群体对鸟鸣声与风吹树叶声评分最高,且偏好人工声群体在声景舒适度和协调度方面的评分显著(P<0.05)低于偏好自然声群体;3)历史街区声景体验感知可从舒适性、声景品质、丰富度、强度、趣味性5个维度进行衡量,维度具有层级性;4)年龄、学历、到访频率与声源偏好密切相关(P<0.05),偏好人工声群体具有年龄层较高、学历较低和到访频率较高的特点。研究结论可为历史街区声景观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清流县长校镇河排村为例,借鉴相关案例中的营造经验,从“人、文、地、产、景”五个维度提出适用于清流县河排村的保护及优化建议,以期为今后的乡村营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声音是人们感受自然的重要元素,尽力发掘和营造城市的自然之声对维护居民珍贵的户外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声景观营造的重要性在现代生活中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城市自然之声的生态及社会价值探讨,提炼出以水景和植物景观为途径的自然声景设计模式,为将声音融入景观设计、营造高品质自然声景观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上古的巫礼习俗到秦汉六朝的文赋序跋,再到两宋时期的文人图画,最后到三维的景境空间"曲水流觞"附加在不同的"形式"上进行了3次转译。综合分析"曲水流觞"在不同题材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艺术内涵,同时结合现存的不同时代的景观实例,评价其景境营造的优劣,得出景境"曲水流觞"的转译需要结合时代的异质性,在景观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历史的文化美学价值。最后提出,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营造,应从生境、画境、意境3个层面推敲考量,以古为新,创新性的营造本土景观。  相似文献   

10.
肖源远  黄璐 《广东园林》2021,43(4):27-30
目前康养住区的景观设计多集中于视觉层面,很少考虑声环境.梳理前人的声景研究成果,把声景概念引入康养住区景观设计,从合理划分声景功能区、充分利用自然声景、合理配置人文声景、按需控制人工声景4个方面探讨了声景设计方法,同时以南沙滨海花园为例,通过声源采集测试、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小区声景现状、问题以及住区老人对声景的需求,提...  相似文献   

11.
声景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运用主观评价和客观测量对贵阳3个城市公园春季声景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景观空间的声级在40dB~75dB之间分布;声级大小随时间呈抛物线变化,大致在14:00—16:00达到最高值;空间分布上,特色区域声级较高,植物观赏区、滨水区声级均保持在舒适范围内,广场几乎全天受到一定程度的噪声污染;游人来源、性别、年龄均会对声景主观评价产生影响,游人对自然声评价很高。最后指出3个城市公园存在人工声过于严重、缺乏其他声景要素的问题,并提出强化植物降噪功能、优化人工声、增加历史文化声等解决措施,以期为贵阳市公园的游人提供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今后城市公园声景营造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极富诗情画意。园林中的建筑、山水、花木等结合地势,灵活分布;各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在一块不大的区域内,运用对比、衬托、层次、对景、借景等手法,以山水关系为主线,水随山转、山因水活,营造出美妙意境。公元1368年至公元1911年,明清的宫苑都为艺术水平很高的山水宫苑,是我国古代造园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中国园林艺术是流传至今的珍贵传统艺术形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便进入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园林营造才真正上升到意境的层面。从“意境”这一基点出发,以美学和历史哲学为理论根基,围绕中国园林意境营造这一研究主题,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起来,探讨并阐释了意境观在中国园林营造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州拙政园竹景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在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苏州园林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独特的审美意境和人文特质。文章从竹的自然属性和文化、意境等人文特性入手阐述了竹的景观价值,列举拙政园的竹景类型并对梧竹幽居的特色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竹景营造法则、构成要素和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景观并非单纯意义的视觉景观,而是包含声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在内的整体景观。概述了声景的概念的概念和研究起源,分析指出园林中声景观的自然声景,人文声景,生活声景三大类别以及声景特点,并依据声音的特性提出声景的引发联想、记忆留存、调节情绪、遮蔽噪音的四种主要功能,为声景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景观的游客调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掘森林声景设计手法来指导城市公共空间的声景设计。【方法】以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声音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勘测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单个声源和整体声景观进行评价。单个声源评价方法为评价者对调查问卷提供的26种声音以即时的身临其境之感进行主观喜好度评价,评价等级分为5级,以统计平均值方式进行喜好程度的判定;四季声景观总体评价以响度、协调度、舒适度和满意度为评价指标,首先对各个指标在四季中的结果进行统计,以计算平均值法比较四季中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游客在四季中对整体声景的主观评价。【结果】游客在不同季节对不同声源的喜好度有差别,各声景类型受喜爱程度表现为自然声历史文化声人工声机械声;整体声景的评价表明,游客对梅岭森林公园声景观现状满意度较高;四季中,响度、协调度、舒适度都会影响整体满意度的评价,其中协调度、舒适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春夏季响度越高,满意度评价越低,而秋冬季满意度与响度相关性不大。【结论】在后期森林景观规划和声景观设计与营造中,应综合考虑声音响度对人的影响,增加鸟鸣声、流水声等人们喜爱的声源,隔离或规避鸣笛声、施工声等人们反感的声源,从而提高整体声景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陈小慈  张纵  秦健 《广东园林》2010,32(5):9-12
文章从追溯我国古代藏书楼历史入手,以南京甘熙故居藏书楼的环境为视角,依照景序空间—理景形态—视觉评价—文献参照的古典园林品评模式品赏该园园景。对其景观空间的总体格局、构景方式、造园要素、整体氛围进行了阐述,并由此折射出我国古代民间私园中以藏书楼为主体的环境意象的审美特质,旨在以此引起社会对我国藏书楼园林环境历史价值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西泠印社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典型的山地园林。它位于西湖风景区,依托周边环境优势,整体依山而建,在总体布局、空间分布、意境营造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氛围和气质,被陈从周先生誉为"湖上园林之冠"。对西泠印社的历史、空间营造以及园林文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其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探析了其空间布局之精妙以及意境之深远,以便更深刻地理解传统古典园林的造景文化及内涵,为现代景观设计的意境与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乡村景观中艺术至境的概念。将原本运用于美学中的艺术至境原理转而运用于乡村景观中,从而将乡村景观的设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乡村景观设计往往只注重外在形式美,忽视了整体的意象设计,造成千村一面、缺乏内涵的现象出现。因此,重点探讨了意象和意境理论体系、乡村景观中创造意象和意境的设计原则,以及营造手法,使乡村景观设计在注重经济发展、追求功能形式的同时,向更高的意境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0.
岭南园林具有独特的发展历史和浓郁的地方风格。文章以第20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主会场--海珠湖公园再现瑶溪文化景观为例,从“瑶溪二十四景”诗的意境体验、再造手法创新、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阐述弘扬和发展岭南园林风格和文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