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云南香格里拉干旱河谷产区酿酒葡萄栽培管理和不同海拔差异化葡萄酒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香格里拉干旱河谷产区的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于成熟期采集葡萄果实样品,研究分析位于海拔1 987~2 288 m的7个葡萄园中赤霞珠果实生长发育指标(果皮厚度、百粒质量)、基本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pH值)以及果皮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除果皮厚度外,不同海拔赤霞珠葡萄果实的基本生理指标和多酚物质含量均差异显著。与中、高海拔相比,低海拔(1 987~2 085 m)葡萄园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海拔1 987 m处葡萄果皮的总黄烷醇和总单宁含量较高,海拔2 085 m处葡萄果皮的总花色苷、总酚、总黄酮和总黄烷醇含量较低。在中海拔(2 101~2 192 m)葡萄园,随着海拔升高,葡萄果实的百粒质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升高,其中海拔2 192 m葡萄果实的百粒质量较海拔2 085 m降低10.71%,可滴定酸含量较其提高76.50%;葡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总黄酮、酰化和非酰化单体花色苷含量均增加。在高海拔(2 201~2 288 m)葡萄园,随着海拔升高,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果皮总花色苷含量呈降低趋势,其中2 201 m海拔处葡萄果皮总花色苷和总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其余海拔,较低海拔2 085 m葡萄分别提高了28.16%和28.10%。【结论】在云南香格里拉干旱河谷葡萄产区,海拔1 987~2 288 m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以生长于海拔2 192和2 201 m的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2.
以5年生赤霞珠为试材,在转色前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S-诱抗素,研究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S-诱抗素处理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其中,200~400 mg/L的S-诱抗素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总糖、花色苷、单宁和总酚含量,但对平均单果质量无显著影响.因此,在宁夏酿酒葡萄产区,对转色前葡萄喷施200 mg/L的S-诱抗素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的品质,而且可以使葡萄采前充分成熟.  相似文献   

3.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转色前1~2周、转色末期在叶幕上喷施浓度为3 g·L-1的磷酸二氢钾,研究其对酿酒葡萄果实类黄酮物质的影响,旨在改善果实着色及其他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为优质葡萄酒酿造奠定基础。结果表明,转色末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显著地提高‘赤霞珠’花色苷和黄酮醇的含量,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提高了30%,黄酮醇含量提高了48%;但喷施磷酸二氢钾降低了黄烷醇的含量,其中,磷酸二氢钾的喷施时期对其含量影响较大,转色前1周喷施处理的葡萄果实黄烷醇含量显著低于转色末期的喷施处理。说明转色末期喷施3 g·L-1的磷酸二氢钾有利于花色苷与黄酮醇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地形条件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对河北省昌黎县不同地形条件(平地和坡地)下2种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西拉(Syrah)]的果实成熟度和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赤霞珠和西拉在成熟过程中,其果实总酸含量随还原糖含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而果实糖酸比一直上升;2个品种的还原糖含量均表现为坡地>平地。②赤霞珠果实的总酚、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和糖酸比均表现为平地>坡地,总酸含量则表现为坡地优于平地;而西拉果实的单宁、总花色苷含量及糖酸比均表现为坡地>平地,总酸和总酚含量则为平地>坡地。③平地与坡地条件下两酿酒葡萄品种的单宁含量呈极显著差异,而总花色素仅赤霞珠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坡地条件下赤霞珠和西拉酿酒葡萄果实品质优于平地。  相似文献   

5.
增施中微量元素对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的改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兰山东麓碱性石灰性土壤中微量元素匮乏,有效性差。为研究中微量元素在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上的应用效果,以5年生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验材料,研究在相同水肥条件下增施钙(Ca)、镁(Mg)、锌(Zn)、硼(B)、铁(Fe)元素后,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单宁、花色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施Fe元素处理显著提高酿酒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花色苷含量;增施B元素处理酿酒葡萄总酚、单宁含量相对其他处理最高,同时明显降低酿造葡萄酒总酸含量;增施Ca元素处理显著提高酿酒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葡萄酒总酚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增施Zn元素葡萄酒单宁含量显著提高。由结果可知,增施中微量元素可显著改善酿酒葡萄和葡萄酒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树龄对成熟赤霞珠果实品质等的影响,为赤霞珠葡萄品质评价和酿造优质葡萄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楼兰酒业果园内5 a、15 a、30 a树龄的赤霞珠为试验材料,测定并比较果实成熟时的果穗紧密度、果穗质量、果粒质量、果粒纵横径、果皮颜色、种子颜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pH值、有机酸、花色苷、多酚、单宁等指标。【结果】 吐鲁番市鄯善县赤霞珠葡萄果穗质量多分布在45.58~69.13 g,果穗质量最大(186.90 g)的是5 a树龄的,最小(22.04 g)的是30 a树龄的;30 a树龄的果穗较为松散,SSC含量较高,有机酸含量偏低,固酸比较高,但不同树龄间果穗的变异系数不存在显著差异;果粒质量主要分布在0.46~1.30 g,果粒质量最大(1.95 g)的30 a树龄的,最小(0.14 g)的是5 a树龄的。树龄对果粒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果皮中花色苷、单宁、多酚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5 a树龄赤霞珠葡萄果穗质量最大,果实果皮中单宁、多酚含量都最高,果实品质相对最好,是适合酿造优质葡萄酒的最佳树龄。  相似文献   

7.
对烟台产区‘蛇龙珠’葡萄园不同区域土壤指标和葡萄酒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烟台葡萄酒产区土壤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园土壤主要为砂质壤土和壤质砂土,且土壤中砂粒质量分数相对较高(65.66%~86.29%)。不同区域土壤pH均值为5.52,呈酸性。土壤电导率、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及葡萄果实成熟度和葡萄酒酚类物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葡萄酒中总酸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黄酮醇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钾和钙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中总酚质量浓度与土壤pH和交换性钙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pH、单宁、花色苷和总类黄酮等的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中总类黄酮质量浓度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受土壤质地、水分、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等的影响,‘蛇龙珠’葡萄酒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土壤指标及其与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对园区不同区域进行精准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8.
延迟采收对葡萄果实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果实为试材,探讨了延迟采收对多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期延迟至10月1日,葡萄果实内总酚、花色苷、类黄酮含量比正常采收期(9月11日)分别提高29%、65%、70%,但单宁含量变化较小。采收期延迟至10月21日,果实内单宁含量达到最大,比正常采收提高了10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酚、花色苷、总类黄酮含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单宁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而,赤霞珠葡萄最佳采收期为10月1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9.
余凤岚    潘学军    张文娥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6):114-118
以贵州野生5个毛葡萄单株的成熟果实为试验材料,分析其果实品质;采用传统干红工艺酿造毛葡萄酒,监控其发酵过程。结果表明,野生毛葡萄果实的还原糖含量较低,总酸、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中等,花色苷含量极高。发酵过程中毛葡萄酒的还原糖和总酸含量持续下降,酚类物质与总花色苷含量持续上升。毛葡萄单株间的果实品质差异较大,单株关岭-1的还原糖含量最高,酚类物质含量接近欧亚栽培种,适宜酿造干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在极端干旱区的光合及酿酒特性,为马瑟兰在极端干旱区的推广及葡萄酒酿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新引进的酿酒葡萄品种马瑟兰和地方主栽品种赤霞珠为试材,采用 Li-6400 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响应参数,FMS-2 型便携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监测果实成熟后期基本理化指标及酚类指标,果实成熟后进行单品种酿造试验并测定葡萄酒品质,综合评价马瑟兰在极端干旱区的光合及酿酒特性。【结果】 马瑟兰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高于赤霞珠,而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低于赤霞珠,马瑟兰具有较强的耐弱光能力;马瑟兰叶绿素最大荧光值(Fm)、PSII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化学效率(ΦPSII)、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NPQ)指标均高于赤霞珠,而初始荧光值(Fo)小于赤霞珠,二者PSII电子传递速率(ETR)无显著差异,马瑟兰具有更大的光能利用潜力,PSII能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活性,保护反应中心免受损害能力更强。马瑟兰果实成熟后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上升速度均较赤霞珠快,而总酸含量降低速度较赤霞珠慢,马瑟兰能够保持较高的总酸含量;葡萄果皮中总酚、单宁含量呈现出下降后缓慢上升又略有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总花色苷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趋势,马瑟兰葡萄积累酚类物质更多;采收期马瑟兰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均大于赤霞珠,且果穗紧密度较为适中,果皮颜色、种皮颜色更深,成熟度更好,相对果皮质量更高,马瑟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总酸含量和果皮中花色苷、单宁含量均高于赤霞珠,具有更高的酿酒基本品质;马瑟兰酿造的干红葡萄酒酒精度、总酸含量、色度、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均高于赤霞珠,而pH值较低,整体品质优于赤霞珠。【结论】 在极端干旱区气候条件下,马瑟兰相比赤霞珠具有更大的光能利用潜力,PSII能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活性;马瑟兰的适宜采收期为8月底,马瑟兰较赤霞珠具有更佳的酿酒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酒样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疏穗提高了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的含量,降低了黄酮醇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3种疏穗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具有差异性。表明在山西乡宁地区,适度疏穗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其中葡萄藤负载量为10穗·株-1时,葡萄酒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气候炎热葡萄产区夏季高温导致的高温胁迫、果实成熟过快、糖高酸低,进而影响葡萄酒品质等现状,探讨炎热气候条件下喷施抗蒸腾剂(Anti-transpirant)对酿酒葡萄光合特性、生理指标、果实与葡萄酒相关品质的综合影响,旨在为改善炎热气候产区酿酒葡萄与葡萄酒综合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7年在新疆和硕县开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 cv. Cabernet Sauvignon,CS)和‘雷司令’(Vitis Vinifera L.cv. Riesling)为材料,于2017年7月26日、8月9日两次喷施抗蒸腾剂后,对叶片采样并测定光合指标、气孔特性、生理指标,在果实成熟过程中监测成熟度变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对成熟期果实中葡萄糖与果糖含量进行测定;采收后(‘雷司令’:8月16日;‘赤霞珠’:9月8日)采用小容器酿造法酿造赤霞珠干红与‘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终止发酵后测定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结果】抗蒸腾剂显著降低了酿酒葡萄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但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在两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抗蒸腾剂处理显著减小了‘赤霞珠’和‘雷司令’的未成熟叶片气孔宽度(41.02%、46.94%)、开张程度(59.59%、67.43%)及分布密度(13.84%、4.97%),从而在炎热气候条件下降低水分散失;抗蒸腾剂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含量,并降低了‘雷司令’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植株减轻高温胁迫;抗蒸腾剂处理后,能够显著延缓果实还原糖含量积累和有机酸的降解,成熟期‘赤霞珠’与‘雷司令’果实中总还原糖含量分别降低6.6 g·L -1、11.7 g·L -1,总酸含量分别增加0.57 g·L -1、0.76 g·L -1,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显著降低,‘赤霞珠’和‘雷司令’葡萄酒的酒精度分别降低了0.71%、0.39%。【结论】抗蒸腾剂具有调节光合特性、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抗高温能力、降糖增酸、降低酒精度的作用,具有易操作、低成本、综合效果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酚类物质的酿酒红葡萄品种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酚类物质不仅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还决定葡萄酒的许多生理活性功能。通过对采自黄土高原产区的20种酿酒红葡萄品种中酚类物质的含量、种类,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中酚类物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为有效改良酿酒工艺及酿酒葡萄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太谷)国家葡萄种质资源圃的20种酿酒红葡萄为材料,取样测定果粒大小及果形指数,葡萄皮、籽、果肉各部位重量及所占百分比,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比色法测定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单体酚含量。【结果】20种测定的酿酒葡萄品种的果形指数均高于0.95,即果形都为椭圆形或圆锥形。不同葡萄品种之间,葡萄皮、籽和肉所占比例差异显著,其中具有良好酿酒品质且是中国酿酒葡萄第一主栽品种的‘赤霞珠’,果皮、果籽合计比重达31.3%;而‘蛇龙珠’的果皮、果籽合计比重最低,只有10.62%,其加工成葡萄酒后,酒中酚类物质较少,所制葡萄酒口感较柔顺。20个品种葡萄的可滴定酸含量在3.97-9.00 g·L-1,可溶性固形物在14.5-25.4 g·L-1。葡萄果实的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差异十分显著。葡萄皮中总酚(TPC)含量为12-125 mg·100g-1FW(果实鲜重),黄烷醇(TFA)含量为1-27 mg·100g-1FW;葡萄籽中TPC为17-456 mg·100g-1FW,TFA为22-505 mg·100g-1FW。葡萄果肉中TPC为1.24-3.24 mg·100g-1FW。葡萄籽中总酚含量是葡萄皮中的3-4倍,籽中黄烷醇含量是皮的10倍以上。花色苷主要存在于果皮中,含量在1-34 mg·100g-1FW,其中也是‘赤霞珠’含量最高,‘宝石解百纳’、‘马瑟兰’和‘蛇龙珠’等次之。‘马瑟兰’、‘赤霞珠’等葡萄品种具有较高的酚类物质,‘蛇龙珠’、‘黑虎香’和‘神索’等品种酚类物质含量较低。不同葡萄各部位酚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葡萄籽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为葡萄皮中,而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较低,果肉主要贡献酚酸类物质。利用HPLC法从葡萄果肉中鉴定出12种单体酚,其中包含表儿茶素、儿茶素和芦丁等4种黄酮类物质,没食子酸、绿原酸和咖啡酸等7种酚酸类物质和白藜芦醇。【结论】葡萄果实的性状是葡萄酒品质的决定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影响葡萄酒酚类物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果粒的大小、葡萄皮籽比例及果、皮、籽中酚类物质的含量和种类决定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通过酿酒工艺控制葡萄皮、籽和果肉中酚类物质进入葡萄酒的量可以改良酒的品质;根据葡萄酚类物质的特性,可有选择性的进行葡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以酿酒葡萄品种六年生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通过设置250、350、450、550 kg/667 m~24个负载量水平,研究不同负载量对单行倒L型整形下赤霞珠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赤霞珠负载量的增加,赤霞珠单叶面积、新梢生长量和果实百粒重显著降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还原糖、花色苷、总酚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降低,总酸含量升高,单宁含量和pH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负载量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未嫁接的赤霞珠为对照,用CI-340 Handheld photosynthesis system光合测定仪,测定赤霞珠/SO4、赤霞珠/5BB、赤霞珠/3309M、赤霞珠/101-14 4个砧穗组合的光合有效辐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果实成熟时测定果实单粒重、果实体积、果实着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值、酸、果皮的花色苷、单宁、多酚等品质。【结果】随气温的变化,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净光合速率大峰在上午,小峰在下午,14:00值最小,有明显“午休”现象,上午气孔导度峰值高于下午,且均高于CK;蒸腾速率的大峰在下午;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曲线,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不明显,可分为两类,赤霞珠/SO4和赤霞珠/101-14胞间CO2浓度日变化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规律,CK、赤霞珠/3309M、赤霞珠/5BB的胞间CO2浓度呈双峰曲线。平均单粒重、果实体积略高于CK,赤霞珠/SO4组合的果皮颜色较CK绿,对平均种子重量影响不大。3309M和101-14砧木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SO4和5BB砧木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个组合的有机酸含量高于CK;pH值、固酸比低于CK。赤霞珠/101-14的花色苷和多酚含量高于CK,其它组合(除赤霞珠/SO4)的花色苷和多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无差异性,赤霞珠/SO4显著降低了果皮的花色苷含量。【结论】5BB、101-14、3309M是新疆吐鲁番地区适合嫁接赤霞珠葡萄的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和葡萄酒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为天山北麓产区优质酿酒葡萄的生产管理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 a生“厂”形树形赤霞珠葡萄为研究对象,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6种不同色泽(白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彩旗布进行光质调控,在果实成熟期分别测定穗重、果穗紧实度、粒重、籽粒数、皮果比、籽粒、果重等外观指标,及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果皮、种子和酒中总酚、总黄酮、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单宁和花色苷等理化品质指标,并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其光响应曲线。【结果】在6种不同光质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的表观量子效率、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光饱和点等光参数有所下降,其中,白色和蓝色处理条件下赤霞珠葡萄光合能力最好;不同光质处理对果皮、种子和酒体中酚类化合物含量均有较大的影响:分析白色和红色处理条件下,皮果比增加,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酸含量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果皮中类黄酮、黄烷醇和原花青素含量及酒体中总酚、总黄酮、黄烷醇、原花青素和花色苷的含量,但是,红色处理对光合能力的抑制作用较大。【结论】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白色...  相似文献   

17.
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4年生赤霞珠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葡萄果皮完全转色后,对果实周边的叶片进行摘取,分别比较不摘叶处理、摘叶50%处理、摘叶100%处理对低龄赤霞珠葡萄成熟度指标变化及葡萄果实品质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摘叶50%处理对于提高葡萄成熟度、增加葡萄果实中的酚类物质具有显著作用,可以较好地提高葡萄果实的含糖量和pH;摘叶100%处理对于提高葡萄果实糖度及花色苷具有较好的作用,但是对于保留愉悦的酸度和优质酚类物质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中国葡萄酒品质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酿酒葡萄中的风味物质含量较低,部分地区所酿葡萄酒质量较差。为研究冷冻浓缩技术对赤霞珠葡萄、葡萄汁及葡萄酒的影响,通过对冷冻温度和冷冻时间的控制,提高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中的风味物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选取生产优质葡萄酒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冷冻浓缩后葡萄的出汁率和葡萄汁及葡萄酒的产品得率有明显的下降,糖、酸、总酚、总黄烷醇、花色苷等重要成分的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初始含糖量为180 g/L的葡萄在-10℃冷冻处理12 h后其含糖量达到240 g/L,故该条件下处理的葡萄适宜生产优质干红葡萄酒;葡萄汁在-10℃冷冻处理10~12 h,含糖量达300 g/L以上,可用于生产酒精度较高的类冰葡萄酒;对葡萄酒进行冷冻浓缩后,含糖量、含酸量及酚类物质含量等重要指标均有所提升。本研究结果为类冰酒和优质葡萄酒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机械修剪预留的叶幕厚度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及酚类物质的影响,为完善夏季叶幕管理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山西尧京酒庄葡萄种植基地,设置叶幕厚度85cm+人工除副梢(H85+C)及叶幕厚度70cm(H70)、85cm(H85)、100cm(H100)4种处理,于果实成熟后采样测定还原糖、总酸、单宁等指标,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检测单体花色苷及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葡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H85+C及H70处理能够促进果实成熟,其中H85+C处理葡萄还原糖、总酚及总花色素含量较H100处理分别提高13.8%,8.3%和29.3%,总酸和单宁含量较H100处理分别降低15.8%和17.6%;H70处理葡萄还原糖及总花色素含量较H100处理分别提高了12.5%和9.3%,总酸、总酚及单宁含量分别降低10.6%,4.3%和27.7%。叶幕厚度对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及单体花色苷的组成无影响,H85+C和H70处理单体花色苷含量较H100处理分别提高39.7%和28.8%,H70处理非花色苷单体酚类物质含量最高。【结论】山西襄汾地区赤霞珠葡萄叶幕厚度85cm+人工除副梢或叶幕厚度70cm处理是较优的修剪管理模式,但考虑成本因素,建议叶幕厚度以70cm为宜。  相似文献   

20.
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对新疆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及葡萄酒的影响,为确定酿酒葡萄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以葡萄转色期后、不同采收时段的5种红色酿酒葡萄果实和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品质和葡萄酒理化指标,分析不同指标和葡萄最佳采收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果实品质:梅鹿辄和赤霞珠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总体均呈现先逐渐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黑比诺、北玫和北红果实的纵径、横径以及单果重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逐渐增大。葡萄果实pH、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和糖酸比都呈逐渐增大趋势。可溶性固形物从高到低为梅鹿辄>北红>北玫>赤霞珠>黑比诺。酿造品质:各品种的pH和酒精度随着采收日期的推移,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酿制的酒样中,黑比诺的总糖含量最高为5.48 g/L,赤霞珠的总糖含量最低为3.71 g/L,均符合GB/T15037-2006葡萄酒分类标准。【结论】在新疆焉耆盆地地区梅鹿辄和赤霞珠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5日,黑比诺、北玫和北红的最佳采收期在8月28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