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有机肥、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复垦土壤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并探索其作用机制,以大豆为供试作物进行大田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CK)、化肥(CF)、有机肥(M)、有机肥+化肥(MCF)),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蛋白酶、脲酶、几丁质酶、脱氢酶8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各施肥处理均可有效提高土壤中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MCF处理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蛋白酶、脲酶、脱氢酶活性均最高,较CK提高了7.60%~322.03%;几丁质酶活性为M处理最高,比CK提高了37.70%~51.46%;土壤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生育期内变化趋势为成熟期苗期开花结荚期;土壤天冬酰胺酶、谷氨酰胺酶、蛋白酶、脲酶、几丁质酶和脱氢酶活性则随着大豆生育时期的推进而呈现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究有机肥施用量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以10年生‘富士’苹果为材料,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量,研究其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酶活性,且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75kg·株^-1施肥处理下0~20、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6.85、13.23、9.17g·kg^-1,分别比CK增加37.89%、31.12%、16.96%,且该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100kg·株-1处理无显著差异;75kg·株^-1施肥处理下0~20、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73.50、54.83、35.00mg·kg^-1,分别比CK增加65.80%、80.78%、87.47%;在0~20cm土层,75kg·株^-1施肥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为85.03mg·kg^-1,与100kg·株^-1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50、25kg·株^-1处理和CK,比CK增加25.90%。在0~20、20~40cm和40~60cm土层,75kg·株-1施肥处理的蔗糖酶活性分别为16.35、13.00、8.56mg·g^-1·d^-1,分别比CK提高21.92%、34.85%、28.92%,蔗糖酶活性显著高于50kg·株-1和25kg·株-1处理和CK;在0~20cm和20~40cm土层,75kg·株-1施肥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为1.42、0.55mg·g^-1·d^-1,分别比CK提高115.15%、44.74%,脲酶活性显著高于50、25kg·株^-1处理和CK,但与100kg·株^-1处理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比较,施用有机肥75kg·株^-1对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测定,研究了重金属铅污染土壤对酶活性及土壤呼吸量的影响,找出土壤铅污染与酶活性的关系,为土壤酶活性对土壤铅污染的指示作用提供试验依据.结果表明,在Pb加入500 mg/kg时,对土壤蔗糖酶与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过氧化氢酶起到激活作用;Pb加入达到1 000 mg/kg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都出现抑制作用.施入蝇蛆生物有机肥后,对铅污染土壤的酶活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验测定分析表明,土壤蔗糖酶和脲酶可以作为铅污染土壤的主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洛江沟村采煤塌陷区复垦5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化肥和有机肥处理下通过增施生物炭,探讨复垦土壤氮素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下的复垦土壤氮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在施肥处理下,增施生物炭复垦土壤氮素含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复垦土壤全氮、碱解氮、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1.5%,11.1%,20.3%和8.8%;对于酸解性氮组分含量,有机肥+生物炭与单施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7%,9.2%,3.6%,化肥+有机肥+生物炭与化肥+有机肥处理相比,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氮、未知态氮的含量分别增加了7.4%,16.3%,4.3%,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黄土高原气候特征以及露天矿区复垦土壤存在的土壤土体松散、抗蚀能力弱、有机质含量低、养分贫乏等问题,利用风化煤为修复介质,通过室内模拟分析试验,研究了种植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后,冻融交替作用和水分状况对矿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用风化煤对露天煤矿复垦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性质有明显的改良效果.各个指标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昔的提高能够促进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的改善,团聚体百分含量最大达到95.80%,较对照增加1.20%;脲酶活性最高达到0.181(NH4-N mg·g1·24 h1),较对照增加88%.土壤水分状况对复垦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含水量10%处理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含水量5%和15%的处理,适当的水分条件,对改良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历冻融交替作用后,施用风化煤对紫花苜蓿种植区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均有显著的良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施用风化煤可有效促进矿区土壤的结构改良及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硝化抑制剂包膜尿素施入3种质地的石灰性土壤后铵、硝含量动态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明确其对石灰性土壤氮转化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施用尿素(U)和抑制剂包膜尿素(CPCU)3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尿素与沙、壤、黏3种质地的石灰性土壤以500 mg(N)/kg(干土)混施后在32 d内基本完成硝化作用;同等含氮量的抑制剂包膜尿素与以上3种质地土壤混施后硝化时间延长至64 d,且土壤铵态氮(NH+4-N)含量明显高于尿素处理,硝化抑制率达74.02%~75.96%,不同质地土壤的硝化抑制作用表现为黏土>壤土>沙土,但差异不明显。施用尿素增加了土壤氮转化相关酶的活性,施用抑制剂包膜尿素则降低了部分处理的土壤蛋白酶、脲酶及羟胺还原酶活性,提高了土壤亚硝酸还原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土壤铵、硝态氮含量与土壤氮转化相关酶活性存在一定的关联,其中,铵态氮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硝态氮含量与蛋白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铵、硝态氮含量与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与...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对潮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对潮土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在日光温室内设置不同用量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在大白菜上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对照相比,菜田施用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收获期高量有机肥处理土壤养分含量增加明显。施用菌渣有机肥提高了土壤多种酶活性,脲酶和蛋白酶活性随着施用量加大而增高;不同用量抗生素菌渣有机肥处理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连作3年的长豇豆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来源的有机肥料对长豇豆连作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后施用鸡粪、猪粪为主的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N、P、K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海产品残渣有机肥的;施用化肥的土壤有效N、P、K含量显著高于施用有机肥的。不同有机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而硫酸钾型复合肥处理使土壤pH值降低。土壤酶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长豇豆的各生育期内,不同肥源有机肥处理均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而化肥处理降低了土壤酶活性。在长豇豆采摘盛期,土壤酶活性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鸡粪处理效果最好,猪粪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动植物有机肥在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方面的作用,采用田间试验,以芝麻饼肥为对照,研究动植物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动植物有机肥明显提高了土壤脲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含量,其中动植物有机肥处理C在移栽后60 d显著增加了脲酶活性,在移栽后30 d显著增加蔗糖酶活性,在移栽后30 d和60 d显著增加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移栽后30 d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数量。施用动植物有机肥的处理C,无论对土壤酶活性还是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作用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动植物有机肥在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方面的作用,采用田间试验,以芝麻饼肥为对照,研究动植物有机肥对烤烟根际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动植物有机肥明显提高了土壤脲酶、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含量,其中动植物有机肥处理C在移栽后60 d显著增加了脲酶活性,在移栽后30 d显著增加蔗糖酶活性,在移栽后30 d和60 d显著增加了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移栽后30 d显著增加了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数量。施用动植物有机肥的处理C,无论对土壤酶活性还是土壤微生物碳、微生物氮作用均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生物有机肥对冬瓜枯萎病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冬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生防菌剂与腐熟有机肥按比例混合制成生物有机肥(BOF),通过盆栽试验对生物有机肥防治冬瓜枯萎病的效果进行验证.【结果和结论】生物有机肥可以降低枯萎病的发生率,且随着施用量的增加效果越显著.将不施肥加病原菌处理(CPC)的防效指定为0时,施用生物有机肥的3个处理(BOF1、BOF2、BOF3)防效分别是42.27%、52.92%和70.15%,均高于防效为31.91%的有机肥处理(OF);在有效养分相同的情况下,BOF2处理的植株株高、茎粗、叶宽和鲜质量均高于OF处理,达到显著水平,表现出明显的促生效果;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增加,真菌和尖孢镰刀菌(病原菌)的数量减少,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均高于不施肥不加病原菌(CK)和CPC处理.表明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酶活性、调节土壤微生物菌落结构、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同时减少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氮镉交互作用对苋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镉交互作用对苋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在不施氮的情况下,一定浓度的镉污染促进了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而抑制了脲酶活性,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在0~1.0mg/kg范围内不受镉污染的影响;在不加镉的情况下,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在0.2g/kg和0.4g/kg的氮素水平时达最大,且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脲酶的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显著降低,而蛋白酶的活性随氮素营养的增加显著增加;在镉氮交互作用下,对4种酶的活性都有显著影响,对蛋白酶的活性影响最大,其次是脲酶,然后是蔗糖酶,对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选取湖北省滠水河支流夏家寺河河岸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借助恒温厌氧淹水培养法测定外加不同质量浓度的氮源(0.0、0.5、1.0、2.0、5.0 mg·L-1)、碳源(0、20、50、100、200 mg·L-1)对不同离岸距离及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反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夏季还是冬季,近岸区及表层土壤反硝化速率均最高.(2)影响夏季和冬季河岸带土壤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子分别为硝酸盐(NO-3-N)质量分数和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NO-3-N、SOC质量分数均与反硝化速率呈正相关关系.(3)在同一培养期内,土壤反硝化速率随氮源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升高;0.5与5.0 mg·L-1氮源处理组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净增加幅度较小;土壤反硝化速率在培养12 h时达到最大值,随时间的延长呈一阶指数函数递减(R2>0.91).(4)随着碳源质量浓度的增加,同期培养的土壤反硝化速率增大;20与200 ...  相似文献   

14.
羊粪和化肥配施对复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完全组合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羊粪和化肥配施对矿区复垦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用量一定时,幼苗期、抽雄期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随羊粪用量的增加而升高;羊粪用量一定时,随化肥用量的增加,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在N 0.24g·kg-1、P2O50.08g·kg-1时达到最大,成熟期则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施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苗期。综合考虑,不同处理以羊粪32g·kg-1与N 0.24g·kg-1、P2O50.08g·kg-1配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测定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土壤酶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建立了一种底物(KNO3)最佳浓度为10 g/L,土样不需二次离心的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测定方法——硝态氮剩余量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有机肥的加入可显著提高土壤反硝化酶的活性,有机肥和化肥的共施是最佳的培肥措施;种植作物也可提高土壤反硝化酶活性;甲苯对土壤反硝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土壤肥力水平越高,抑制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复垦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复垦区土壤养分和酶活性有一定影响。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化肥(C)、化肥+有机肥(CM)和化肥+有机肥+菌肥(CMB)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11%,10%~60%,9%~79%,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42%~53%,64%~76%,71%~80%,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38%,16%~32%,21%~47%;土壤酶活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CM和CMB处理提高最大,与不施肥处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旱地土壤改良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在宁南旱区进行3a有机肥定位施用试验,设置3个有机肥施用量水平:30 000kg/hm2(L)、60 000kg/hm2(M)和90 000kg/hm2(G),以不施有机肥作为对照(CK)。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对0~20cm土层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影响较为显著,特别是高量有机肥处理,3a较对照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127.7%、26.1%和19.5%;各有机肥处理0~20cm土层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大小顺序基本为G≥ML≥CK,G和M处理效果最显著,3a较对照分别提高(P0.05)32.5%~197.2%和16.7%~34.8%;各有机肥处理过氧化氢酶变化规律不明显,基本维持在8.07~9.48U4。说明,旱地施有机肥对提高一些土壤酶活性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矿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野外潜伏法。通过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季节变化的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氮素矿化水平,结果表明:不同林型铵态氮和硝氮含量,均随管筒潜伏期的延长而递增。铵态氮含量大于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16S rDNA及Biolog-ECO技术研究不同植物种植下矿区复垦土壤中微生物种属及代谢功能多样性特征,旨在为矿区复垦土壤质量提升与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矿区复垦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在属水平上丰度值较高的为假节杆菌属、芽球菌属、气微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类诺卡式属;种植大豆与玉米后,复垦土壤微生物属水平上丰度差异不大,而种植毛苕子、苜蓿与自然恢复下土壤微生物属水平上丰度差异较大;复垦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主要集中于氨基酸代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土壤中香农-维纳指数差异较大,顺序为毛苕子 > 苜蓿 > 玉米 > 大豆 > 自然恢复;影响矿区复垦土壤代谢功能的碳源主要有糖类中的D-木糖、β-甲基D-葡萄糖苷、葡萄糖-1-磷酸盐、D-纤维二糖,氨基酸类中的L-丝氨酸、L-精氨酸,酯类中的丙酮酸甲酯、D-半乳糖酸γ内酯,醇类中的D-甘露醇,胺类中的N-乙酰基-D-葡萄胺,酸类中的4-羟基苯甲酸、D-半乳糖醛酸。种植毛苕子有利于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的碳代谢功能增强,而自然恢复下土壤碳代谢功能较差。总体来看,矿区复垦土壤中种植豆科作物毛苕子可以增加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微生物活性,增强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使土壤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等氮量投入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对水稻产量、土壤养分和氮素吸收的影响。采用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处理(CK),单施化肥处理(F),有机肥替代20%化肥氮处理(M1)、替代40%化肥氮(M2)、替代60%化肥氮(M3)5个处理。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化肥氮比例为20%~40%可维持水稻的增产稳产,比不施氮处理产量平均增加33.10%~40.36%,比单施化肥处理产量平均增加0.84%~6.34%;有利于水稻茎叶、籽粒的养分吸收,提高水稻氮素累积量;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的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单施化肥处理。因此,对于北方单季稻区而言,有机肥氮占总氮量的20%~40%比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