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稻稻瘟病BP神经网络分区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浙江省19个县1988~1999年晚稻稻瘟病发病与有关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了8个气象因子用于晚稻稻瘟病发生程度长期预报。根据各预报因子与稻瘟病发病程度相关性,采用邻接二维图论聚类分析法,将19个点(县)划分为4个生态区。每个生态区内运用BP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型,并进行拟合和试报。1997~1999年试报验证,在划分稻瘟病生态区的基础上,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稻瘟病进行长期预测预报是可行的,3年试报成功率分别是78.95%、84.21%和78.95%。文中还对该方法与过去常用的预报方法的试报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介绍水稻稻瘟病在洋县的发病规律、发病原因,以及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预测预报方法,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模糊贴近度用于三化螟发生量预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与三化螟发生密切相关的气象因素为预测因子,采用模糊贴近度的方法,建立化州市第一代三化螟发生量中期预测模型,用14a资料回测及3a应用预测检验,总计有15a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预测模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分析广东省化州市20多年稻瘟病历史资料,成功地组建化州市叶瘟流行程度长期预测模型:X(k+1)=1571212.511e^0.001259508k-1569234.511;穗瘟流行程度中期预测模型:D=0.866x1+21.483x2+13.194x3;穗瘟流行程度短期预测模型:y=1.0309+2.0619x。1996—2006年连续在11.04万hm^2(次)稻田上进行预报应用,预报准确率达80%-100%,挽回稻谷3089.6万kg,净增加产值4526.7万元。同时减少用药面积8.31万hm^2(次),共节约农药成本661.4万元,增收节支5188.1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防治稻瘟病达到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早期检测稻瘟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真菌病害,早期监测和防治是关键。温室接种大田主栽品种合系39和感病水稻蒙古稻,定时观察发病症状。提取水稻病样总DNA,根据稻瘟菌28S rDNA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探针,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稻瘟菌在蒙古稻和大田主栽品种合系39上症状最初出现时间为接种后72 h,蒙古稻典型症状出现时间为接种后168 h,在合系39上出现典型症状的时间为接种后190 h以后。利用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接种12 h的蒙古稻和合系39上均能检测到稻瘟菌DNA,接种48 h,菌量拷贝数达到最高峰,接种72 h,菌量拷贝数开始下降。不同品种中病原菌拷贝数存在差别,在接种12 h的蒙古稻中稻瘟菌含量为7.2×103个拷贝数,在合系39中为4.9×103个拷贝数。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在接种后12 h症状未显现之前检测到稻瘟菌,为稻瘟病流行监测和早期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早稻品种对稻瘟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个我省主栽早稻品种进行了稻瘟病的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有8个品种对稻瘟病表现为很高的抗药性,6个品种表现为中抗,2个品种为感病。  相似文献   

7.
利用PCR标记对水稻稻瘟病菌适合度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2个对水稻抗病基因Pi-1(t)有致病力的突变菌株和它们的各自原始菌株共同接种高度感病的品种CO39。第一轮接种后,采集病叶并收集分生孢子用于下一轮接种,同时分离单孢菌株。经过3或4轮接种后,共分离905个单孢菌株。然后,利用稻瘟病菌的一段倒位重复序列Pot2所设计的一对引物,Pot2-1和Pot2-2,直接进行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菌株在群体中所占比例,结果表明,2个突变体均比各自的原始菌株有更高的适合度,突变体RC1(4+5)141与原始菌株9248-6组合中,前者由第1轮接种循环的71%上升到第4轮的100%;突变体MC1(3+4)57-9与原始菌株101-7-2-1-1组合中,前者在各代中均比原始菌多一倍。2个突变体适合度也相差很大,经过3代接种循环后,MC1(3+4)57-9则逐渐消失,RC1(4+5)141完全占优势,达到100%。突变体RC1(4+5)141的产孢能力是其它菌株的2~3倍,这表明,稻瘟病菌菌株在自然条件下成为优势群体,除了致病力发生突变外,还要在产孢能力上有明显的优势以适应新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8.
相似离度的沙尘暴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1988年以来ECMWF资料齐全的沙尘暴个例,将其按区域分为全区、西部、中部、中西部以及中东部5类,再按强弱分别分为强和一般2类,建立不同的样本库。根据多年预报经验建立消空指标,对实时资料进行消空,在消空的基础上,用相似离度分析方法对ECMWF的3个场(500hPa高度场、850hPa温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历史资料库和实时资料进行比较,制作不同时次的沙尘暴预报。并利用VB和Fortran语言编程,建立沙尘暴预报业务系统,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完成预报的制作,实现预报结果在Micaps系统下的自动显示。  相似文献   

9.
选用以CO39为遗传背景的水稻CO39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NILs)与广东省稻瘟病菌4个优势生理小种(ZC13、ZB1、ZB13和ZB5)构成16个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组合,对各互作的4个寄生适合度属性(病斑平均扩展速率、感病型病斑比例、侵染成功率和病斑单位面积平均产孢量)进行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表明,水稻NILs各品种、稻瘟病菌各小种以及品种×小种互作间的差异极显著。经多重比较,品种CO39和C104PKT之间在接菌相同小种时差异极显著,而品种C101LAC和C101A51之间虽差异不显著,但与前两品种间的差异极显著;小种ZC13和ZB4之间除单位病斑面积产孢量外另3个属性上差异不显著,但都显著高于ZB5和ZB13,而且ZB5也显著高于ZB13。相关分析表明,4个属性中每2个属性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病菌小种在这个遗传背景相同的近等基因系中,可能具有相似的生存方式,病菌一旦克服寄主某方面的抗性后,所有生存适应性都一起提高,这是由于寄主的遗传同质性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拮抗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拮抗细菌(Bacilluspumilus)接种在12种不同配方的发酵液中培养,测定不同发酵过滤液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种发酵液对稻瘟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配方Ⅸ的发酵过滤液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其它11种配方,配方Ⅷ、Ⅶ、Ⅺ、Ⅻ的抑制效果仅次于配方Ⅸ;将拮抗细菌发酵液100倍、200倍、300倍稀释液和对照农药富士1号500倍稀释液于水稻抽穗期进行稻瘟病防治试验,田间药效试验显示,拮抗细菌发酵液100倍稀释液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达41.92%,其防效与40%富士1号的防治效果(41.66%)相近,而拮抗细菌发酵液200倍和3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显著低于40%富士1号500倍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菌慢瘟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87年,以HA-4、Ba-90-2、红突31、HA84494、1952、V/38、837及早选4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水稻品种的慢瘟抗性。结果表明,病斑大小、单位病斑的产孢量、最终百分病叶面积及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是慢瘟抗性的4个有效组分。4个组分问彼此高度相关(r=0.8082-0.9741)。就4个慢瘟组分对8个品种作聚类分析,可将供试品种划为8类。HA-4、Ba-90-2、红突31、HA84494及1952为慢瘟品种,V/38为中慢品种,837及早选4号为速瘟品种。以ZC_(15)为代表菌研究的慢瘟品种,对ZC_(13)、ZE_3、ZF_1及ZG_1 4个生理小种呈类似的慢瘟反应,在田间自然诱发试验里,也皆表现为抗病。室内外慢瘟性研究结果高度相关(r=0.9972)。  相似文献   

12.
分子标记在水稻稻瘟病病害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现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寿命短已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造成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是现时尚未有客观、可靠的技术方法获知育种地区真实的病原菌群体结构及其演化规律,另外,对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的遗传基础不十分清楚也是其原因之一。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分子标记在稻瘟病病原菌群体结构分析和抗病品种抗病遗传分析中的应用,以及抗性基因标记技术的发展,并探讨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获得稻瘟病稳定控制的策略及实际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对孝感市糯稻稻瘟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开展了7种药剂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咪鲜·三环唑WP 60 g/667m2和40%稻瘟灵EC 80 mL/667m2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为79.6%和76.7%,且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个稻瘟病菌小种对浙江省280份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稻瘟病抗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水稻新品种(系)对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抗性,籼稻和粳稻对参试菌株的全抗率分别为21.62%和39.05%,说明粳稻具有较籼稻更广的抗谱;浙江省新品种(系)对ZB13小种具有较高的感病率,籼稻和粳稻的感病率分别为69.37%和52.07%。  相似文献   

15.
籼稻品种抗稻瘟病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8个稻瘟病菌稳定菌系,将969个籼稻品种(组合)区分为9个群106个品种型,其中籼A群1号,有166个品种,出现频率最高,抗8个稳定菌系,为主要品种型。在籼A1品种型中选出68个有代表性品种,再用分属于18个小种的30个菌株作了抗谱测定。从中选出一些抗谱广、抗性稳定的抗源品种和可在生产上推广试用的抗病、高产良种(组合)。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离体条件下就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的诱导、抗性水平和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个小种(ZA49、ZF和ZD)4个菌株分别经稻瘟灵50μg/ml、100μg/ml和稻瘟灵100μg/ml+亚硝基胍0.5μg/ml的3种处理诱变,均得到了抗稻瘟灵突变株,在含稻瘟灵的培养基中加入诱变剂亚硝基胍可显著提高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的突变率。上述3个不同处理获得的突变株的抗性水平相似,为野生型亲本的2.8~8.8倍。突变株对稻瘟灵的抗性在单分生孢子无性系后代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7.
5%氨基寡糖素水剂对晚稻纹枯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氨基寡糖素AS对促进水稻生长及防治水稻纹枯病进行试验,结果表明:5%氨基寡糖素AS能够促进种子发芽整齐、秧苗生长、分蘖及秧苗根系生长,减少缓苗期返青时间,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为66.5%,增产效果达10.6%.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菌鉴别品种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对稻瘟病菌主要鉴别品种特特勃、珍龙13、关东51号、合江18号和丽江江新团黑谷各生育期叶鞘淀粉含量、叶片C/N**、木质素含量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感病条件下,抗、中抗、感、高感鉴别品种木质素含量从高到低大致呈梯度分布,感病后的品种叶片木质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在分蘖期,抗、中抗、感、高感品种叶鞘淀粉含量从高到低梯度明显,在孕穗期后抗病品种或是叶鞘绝对淀粉含量较感病品种高,或是叶鞘淀粉含量下降较感病品种慢。稻株叶片C/N有两个明显的低峰期,一个是分蘖期,另一个是抽穗期,感病、高感品种除C/N低于抗、中抗品种外,主要表现在低C/N持续时间比抗、中抗品种长。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贵州省26个县(市)不同年份稻瘟病标样175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对稻瘟灵的抗药性。结果表明,贵州省主要稻区都有抗稻瘟灵菌株出现,但大部分抗性菌株的抗药性表现为低抗水平。黔东南、贵阳、遵义地区抗性菌株频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地区,其抗性菌株频率分别为10.86%、10.29%和8.00%。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比较BR-F非农药作物杀菌器(以下简称BR-F)和常规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综合测算不同处理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BR-F防治稻瘟病两次的防治效果与常规药剂相似,且对水稻纹枯病及稻曲病具有兼治效果。BR-F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水稻病害的防治成本,提高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同时BR-F不伤害田间天敌,安全、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