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构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粮食增产 ——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水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耕地不可逆转的下降趋势,使得粮食靠扩大种植面积来获取增产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增加科技投入,主攻单产,走内涵扩大再生产已成为一种带根本性的、潜力更大的增粮途径。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国粮食安全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保证粮食安全,一靠增产,二靠节约。从一定意义上说,节粮就是增产,就是在开发"无形良田"。记者了解到,去年江苏省粮食总产337.25亿公斤,消费的粮食达313亿公斤,在保证口粮自给以外,略有结余。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江苏省减少了相当面积的经济作物。但即使如  相似文献   

3.
地处南汀河上游,集"山"、"少"、"穷"为一体的临沧县,精心实施第3期粮食自给工程,夯实农业基础,增加科技含量,"硬件"与"软件"双向投入,实施工程、生物、农艺措施配套,向土地挑战,靠科技增粮,实现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是要靠科学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要从根本上解决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农业问题,科技兴农尤为重要。粮稳天下稳,粮足百姓安。历史上,我们曾经出现过粮食产量下滑而带来的危机,在我国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的关键时点,2004年,科技部联合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开始策划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一次大规模会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年,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正式开始实施,它为我国粮食的连年增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13亿人的吃饭问题永远是国人的头等大事。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来河南考察时强调:粮食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定要把粮食生产抓得紧而又紧。发展粮食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也指出:河南粮食产量多年创历史新高,重要的原因就是发挥了农业科技的威力,推广了一批优质品种,科技对粮食的贡献率越来越大。按照省里今年编制完成的《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纲要》,河南将采取措施使粮食年产能力由目前的1000亿斤稳定提高到1300亿斤,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核心区,这就要靠科技来支撑,也就是说,增产的每斤粮食里面,都凝聚着农业科研专家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6.
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科技工程。为了探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对我国粮食增产的作用,从我国粮食需求、该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工程实施成效等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三区"建设(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作物的技术集成、技术攻关、超高产突破、储粮减损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涉农企业与工程结合模式等几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7.
<正> 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中国的农业问题、粮食问题,要靠中国人民自己解决。这就是需要我们的农业科技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要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所以进一步突出农资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发挥科技在粮食持续增产中的巨大作用,是当前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不容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2017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粮食生产稳定增产与资源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在促进全国粮食"连续增产"前提下实现"节水节肥"发挥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粮食安全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太吕村的种粮大户谢明生,正忙活着给满院的农机具做检修。今年他迎来了又一个夏粮丰收的年景,1000多亩小麦颗粒归仓。种粮究竟划不划算?老谢的回答蛮有底气:"靠种粮我在城里买了两套房,还买了一辆轿车,今年的收成比往年还要好……"近年来,作为山西省粮食主产区的永济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粮食种植条件,通过土地集中、农业保险、科技研发培育粮食生产新动能,多要素"融合种粮",探索出了粮食增产、增效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黑龙江省实施的"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研究项目,在玉米、水稻"一田三区"总示范面积4207.4115万亩,共增产粮食175.966万吨,增产效益43.46亿元,为黑龙江省粮食丰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黑龙江项目区以全面提升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针对制约黑龙江省玉米、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单产不稳、总产不高等主要阻碍因素,开展玉米、水稻的高产攻  相似文献   

11.
正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增产的潜力,关键是要有地,并且要有好地。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在丰收的背后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危机,由于多年对黑土资源的高强度利用,导致土壤严重退化、土壤酸化,持续增产主要靠高肥力和生产资料高投入,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加强黑土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为构建东北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继续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农业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2010,(1):5-5
<正> 2009年河北克服干旱、风雹和病虫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依靠科技带动和种植面积的增加,粮食总产达到2910.17万吨,比上年增加4.36万吨,实现连续第六年增产。"粮食增产,得益于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实用科技的深入推广。"河北省农业  相似文献   

13.
胡文枚 《中国农资》2014,(27):15-15
<正>本报讯近日,中宣部、农业部开展的"粮食生产网上形势政策报告厅"节目采访了永业科学院院长仝宝生。节目以河南封丘种粮大户曹宪钊亲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夏粮小麦增产丰收为案例,邀请仝宝生院长介绍了永业科技服务体系连续多年以科技助力实现粮食增产丰收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强调持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的同时,将"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摆在了突出位置上。今年我国农业投入将有何新动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将有哪些新亮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有关负责人,获悉以下新动向。一、再提"三个持续加大",夯实粮食增产"资金保障"粮食增产离不开财政资金支持。从2003年中央财政2000多亿元的"三  相似文献   

15.
莱阳市围绕科技兴农,坚持引进推广并举,示范培训结合,进一步发 挥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目前,农业科技在粮食增产中的份额已占到 55%以上。 莱阳是个农业和人口大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粮食增产主要靠科技 提高单产。为此,该市在实施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时,着重加强农业综合服 务体系建设,尤其是抓好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良种繁育、病虫检测预报、 农业科技教育四大体系建设,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首先是引进、繁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 的转化。为解决粮食品种老化、产量低、质量差等同题,莱阳市投资850万 元建立了集生产、科研、推广、经营、服务于一体的良种示范中心,组织农 业和科研部门的80多名专业科技人员进行科研攻关,并从大专院校和科 研单位聘请了30多名专家教授担任常年顾问,对粮食品种进行繁育、推 广。该中心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小麦、大豆、花生等16个粮食新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6.
滑县是粮食生产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兴粮工作,不断强化科技对粮食增产的支撑能力,粮食产量连创新高,2003~2008年连续六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为了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实现滑县粮食生产的新跨越,县农技中心在全县实施了"1231"科技兴粮战略,促进了滑县粮食持续、稳定、均衡增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苏省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科技支撑,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全年粮食总产达到323.5亿kg(647亿斤)实现连续7年增产,7年累计增产粮食76.5亿kg(153亿斤)。粮食单产首次连续5年保持在400kg以上,创历史最好水平。江苏在发展粮食生产上突出了"四个坚持"。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2143.5万吨,比上年增产1440.8万吨,增长2.4%。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得益于政策、科技和机制的支撑。但是,从资源投入和粮食增产的关系来看,粮食增长是建立在肥料、农药、地膜以及科技的高投入之上。从长远来看,耕地和水资源的下降,导致粮食增产有较大困难,需要大量肥料的投入。同时,从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来看,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对于农业的贡献分别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为研究区,基于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研究了2000~2019年新疆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新疆粮食增产1.77倍;2009年增速高达38.01%;但2016~2017年连续2年产量下降,累计产量降幅为7.89%。(2)2000~2019年20年间粮食产量重心向东北转移距离125414 m;北疆与南疆相比,粮食增产数量多、速度快,导致粮食重心北移。(3)耕地规模增加对粮食增产贡献度最大;粮食单产、复种指数作为科技影响因子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粮耕比例调整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负向效应。新时期粮食生产既要"藏粮于地"合理增加保持耕地面积,又要通过科技创新"藏粮于技"不断提高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及单产,以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我省我市粮食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确保我市粮食稳定增长仍需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并从科技角度阐述依靠科技进行需抓好的5项重大的关键技术措施,以促进我市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