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阳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反映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水量、水质、河岸带、水生生物与物理结构等5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各指标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8个评价指标,提出了5级评价标准,对浑河沈阳段2009年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沈阳段处于不健康状态。通过对比模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生态环境质量物元的特征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可拓物元.马尔科夫模型提出了省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与预测的方法,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研究显示:可拓物元模型揭示2000~2005年间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转好,但11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状况存在一定差异;而马尔科夫预测表明,按照现有的治理模式,5~10年后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向"较好"方向演进.基于可拓物元法基础上的马尔科夫预测方法,可一定程度上对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动态评价和趋势预测,但由于两模型本身假设的限制,在其具体应用中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的区域土地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可拓学和协调性分析方法相结合,用于评价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综合质量。该方法将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所反映的独立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得到表征土地质量优劣的量化结果;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类型土地质量协调性和土地质量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以苏州市域为例,结果表明:市域内农用地质量整体情况较好,建设用地质量的区域差异较明显,未利用地质量分属于Ⅰ级和Ⅲ级两个级别,土地综合质量大体表现为两个层次;市域多数单元内不同类型土地质量间的协调状况较好;市辖区土地质量与城市化的协调状况最好,其他依次为张家港、常熟、吴江、昆山和太仓;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比较吻合,表明物元可拓模型和协调性分析方法在土地质量评价中具有较强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李远艳    安裕伦    杨广斌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6):279-286
在生态重建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贵州省生态环境敏感,石漠化广布,水土流失严重,客观的生态系统评价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以贵州省为例,结合GIS、RS技术,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指标体系法,对贵州省2000—2010年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得到贵州省生态系统健康等级分布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评价结果表明:(1)贵州省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基本处于Ⅲ和Ⅳ等级;(2)十年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略微好转,主要由Ⅲ级向相邻等级变化,其他等级间的转化较少;(3)地州市一级,生态健康平均水平最高的是黔东南州,最低的是毕节市,县市一级,生态状况最好的是赤水市,最差的是南明区;(4)引起生态系统健康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人口、城市化、自然因素和产业配比。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重点保护东南部加强整治西北部,并建立区域性的分级生态管理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P-S-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求取权重,基于吉林省四平市模糊物元模分析方法,利用1991年、2001年和2007年的3期TM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及社会经济数据等,分析处理提取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对四平市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四平市1991-2007年城市生态安全状况是不稳定的,经历了由“不安全”向“临界安全”转化的过程;(2)影响四平市城市生态安全的因素并不协调统一,其中,城市化率、人均GDP、万元GDP能耗、恩格尔系数等指标为安全状态,而人均道路面积、建设区紧凑度、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建设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为不安全状态;(3)四平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继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入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公共交通车辆,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河南省郑州市主城区城市发展与河网演变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为合理调节城市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4,2002,2009和2019年遥感影像数据,计算河网特征指数并建立耦合协调模型,定量分析河网演变及其与城市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城市发展与河网演变间的相互影响表现...  相似文献   

7.
北京郊区河流自然性评价——以汤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的健康状况与人类社会的兴衰息息相关。通过河流自然性评价,才能掌握河流的健康状况。以汤河为例,在划分河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利用由22个定量、定性指标组成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从地貌、生态、水文特征3个方面对汤河进行了自然性评价。将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自然型、近自然型、退化型和人工型,其综合评价结果与聚类分析检验结果基本一致。研究数据表明,汤河总体上处于近自然状态,但个别区段已退化十分严重。该文建立的河流自然性评价体系可作为京郊河流评价的参考,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汤河未来生态建设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PSR-可拓云模型的湖南省怀化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对湖南省怀化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为推动该市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方法]基于PSR指标框架,构建了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合作博弈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建立基于可拓云模型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以怀化市农业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该市2010-2019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度资源型城市——河北省唐山的城市脆弱性演变状况,为提高唐山和类似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敏感性—应对能力框架,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构建了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模型对2000—2014年唐山城市脆弱性开展评价。[结果]研究期间唐山城市脆弱性程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警情等级从"向巨警转化"下降为"向无警转化",并分为4个阶段;人均耕地面积、地方财政自给率、城乡平衡指数、资源密集型产业就业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单位电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等仍是制约唐山市脆弱性状况的主要因素。[结论]物元模型可用于城市脆弱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城市脆弱性得到了改善,但未来仍需关注研究的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采取客观赋权法中的熵值法来评估指标权重,通过加权累计得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值。结果表明,甘州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2006 — 2015年期间呈现整体缓慢上升、平稳发展的趋势。生态系统健康压力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15年达到0.325 1;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指数经历了波动阶段,2015年上升到0.136 1;响应指数经历了前期小幅度波动后稳定上升,2015年上升至0.235 2。甘州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虽然持续好转,却处于“一般病态”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4期TM遥感影像数据对郑州市热环境的空间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应用马尔科夫模型预测了郑州市未来9年的热环境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3年,郑州市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发展方向的移动,四环以内的热岛类型正趋于恶化,三环内热岛类型由次低温区、中温区向高温区转移,三环至四环区域内,热岛类型由次低温区向中温区转移,四环以外东南部受到工厂外迁引起的地表温度升高,其余大部仍处于次低温区。未来9年,在现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郑州市四环内的热岛效应可能会加剧,截至2022年,低温区、次低温区、中温区、高温区、超高温区的热岛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0.41%,21.01%,68.96%,9.19%,0.38%。植被减少及建筑物增多是热岛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植被以及水域具有很好的“冷岛”效应,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制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政策的依据。结合石家庄实际情况,选取活力、组织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群健康状况构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由2005—2007年的亚健康水平提升到2008—2009年的较健康水平。其中有利因素为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利因素为活力与人群健康。主要胁迫因子为人均生活用水量、实际利用外资、万元GDP能耗、R&D经费比重、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居民人均收入、高层次人才比重。最后,提出了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河湿地的治理与保护对于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监测植被覆盖度是研究湿地植被状况的重要方法。以郑州市黄河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等密度模型,基于1999-2011年的郑州市黄河湿地TM遥感影像,进行湿地植被覆盖度的反演,并结合降水数据和实际调研情况,分析了郑州市黄河湿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郑州市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研究期内平均植被盖度由60%下降到40%,典型黄河湿地植被遭到破坏。年降水的差异对植被覆盖度影响明显,同时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植被持续减少的重要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区域生态修复规划,提高黄河湿地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根据郑州市下垫面产流情况研究该市内涝成因,为市区重要基础设施的暴雨内涝灾害风险防范与运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利用2016—2020年的气象资料和2020年的土壤、坡度、土地利用资料,采用SCS-CN水文模型,计算下垫面径流量,研究坡度、土壤、土地利用与径流量的关系。[结果] ①2016—2020年郑州地表径流分布整体上呈“东北高,西南低”“城区高,山区低”的趋势,除水域外,径流量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密集区域。②较缓坡的径流最大。坡度贡献率与面积呈正相关。③郑州市土壤分为A (滨海风砂土)、B (黄绵土)、C (潮土等)、D (褐土性土)4类。D类径流最大,4类径流逐步呈上升趋势。土壤贡献率与面积呈正相关。郑州市主要为C类潮土,下渗率低。④SCS模型显示,前期土壤湿润程度越低,降雨下渗越多,径流越小。CN值越大,可能最大滞留量(S)越小,径流量越大。[结论] 郑州市地表产流在东北建设区域较为集中。产流越大,越易发生内涝。因此,应在产流集中的区域增加海绵砖、绿化带,及时修理排水管道。同时应推动郑州东南发展,以缓解郑州东北区域人类活动对地表产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焦作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动态,以便进一步提高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优化经济结构,确保污染物的持续减排。[方法]以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形势要求,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群健康5个要素入手构建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从时间序列角度评价健康水平的相对状况。[结果]2006—2012年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逐年提高,活力和人群健康指数不断增加,组织结构指数小幅波动,恢复力和服务功能指数显著增加但显现波动。其中,经济结构变动是组织结构小幅波动的原因,污染物排放量和固废综合利用率的变化是城市恢复力及服务功能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优化经济结构,确保污染物的持续减排是提高焦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城市社区洪水防灾减灾规划和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所辖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步选取影响社区洪灾抗逆力的64个因子建立预选指标集,利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64个初选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9个城市社区的抗逆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物理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是影响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水平的关键因素;(2)红旗区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整体水平不高,近80%的社区洪灾抗逆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3)物理因素是影响红旗区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的主要因素,其次为经济和人口因素,制度因素影响最低。[结论]在分析城市社区洪灾抗逆力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和措施,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刘兆军  高翔群 《水土保持通报》2017,37(2):183-187,192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健康评价,为资源型城市协调土地利用,推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运用的中心点混合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从系统的结构、功能、效益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黑龙江省大庆市2005—2014年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及趋势。[结果](1)大庆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逐步由"不健康"向"较健康"演变。(2)建设用地比例、人均水资源量、地均石油工业产值、土地市场化程度等成为制约大庆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结论]混合中心点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模型为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提供新的评价标准,克服单指标评价与综合结果的不相容性,适用于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大庆市应进一步挖掘建设用地利用潜力,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积极涵养水源,深化土地市场改革,不断提升土地利用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新郑市耕地生态安全动态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对改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南省粮食主产区新郑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和生态、环境、经济、社会(E-E-E-S)框架模型,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引入变权理论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改进物元可拓模型确定新郑市2001—2010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等级,并采用障碍度模型分析耕地生态安全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新郑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预警等级由Ⅲ级(预警)上升为Ⅳ级(较安全);2009—2010年预警等级虽处于较安全(Ⅳ级),但有下降趋势。制约新郑市耕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是地均化肥使用强度、耕地复种指数、人均粮食产量、城市化水平、耕地垦殖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水资源量、地均地膜使用强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农业经济比重、未利用土地比重等,这些因子应是今后改善新郑市耕地生态安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城市土地扩张对黄河下游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并构建科学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以识别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时空演变特征,为制定有效生态保护策略提供前提条件。 [方法] 以黄河下游城市群为研究区,构建VORS评价模型,以格网为研究单元对2000,2010和2020年黄河下游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进行动态评价。 [结果] ①2000-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平均值从2000年的0.325下降到2020年的0.320,标准差从2000年的0.106上升到2020年的0.112。这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总体上呈现略微降低的趋势,生态系统健康等级高的地区更加健康,而等级低的地区生态系统不断恶化。 ②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水平空间异质性显著,各等级空间分布集中,从研究区中部延伸到东北部的大部分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表现为较差,占比高达约74%,整体生态系统健康水平脆弱。 ③2000,2010和2020年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0.512,0.522和0.543。这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健康分布在整体上具有正向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依赖性显著。 [结论] 黄河下游城市群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整体上有所降低,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亟待加强,未来应着重于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