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调查了两口海参养殖池塘的水质变化情况,对水温进行了全年监测,在4-9月份对pH、NH4+-N、NO2--N、TN、TP和COD进行定期监测。结果表明:池塘底层水温全年在-0.8~30.9℃之间变化,最低温出现在1月份,温度为-0.8℃,最高温出现在7月末,温度为30.9℃。pH在8.13~8.57之间变化,波动较小,池塘间差异不明显(P0.05);NH4+-N在0.090~0.309 mg/L之间变化,NO2--N变化范围为0.017~0.049mg/L,两池塘差异显著(P0.05);TN变化范围为2.749~5.880mg/L,TP为0.049~0.129mg/L,两池塘间差异不显著(P0.05);COD变化范围为7.28~8.40mg/L,非常稳定,池塘间差异不显著(P0.05)。监测期间水温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他水质指标有波动,但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水质整体保持在比较适宜的范围,海参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池塘和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水质情况,开展了对两种模式水质监测。采用2019年5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的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含量一直高于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且溶解氧低于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不同鳗种露天养殖池塘的浮游动物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江苏中洋集团在黄海滩涂开挖了大片滩涂池塘 ,开始尝试滩涂池塘养鳗 ,养殖品种有美洲鳗、日本鳗和欧洲鳗。土池养鳗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如何调控池塘水质。浮游动物对池塘水质有着重要影响 ,且其生物量与鳗鱼摄食量密切相关。探讨养鳗池塘浮游动物的组成及变动规律 ,对于指导养鳗池塘浮游动物的控制从而改善养鳗池塘水质有着重要意义。为此 ,我们于 1998年对中洋集团特种水产养殖公司 4口不同鳗种池塘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养鳗池概况  4口养鳗池塘面积均为0 6 6hm2 ,水深 0 8- 1 2m。放养鳗种…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适当施肥、加注新水、开启增氧机、调整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利用化学药物等五种池塘养殖调节水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池塘养殖水体不同水层水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池塘养殖水体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在上海市标准化养殖池塘里进行了水质参数监测和分析,研究了池塘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一年中池塘水质呈季节性变化,氨氮均值在9—11月最高,在5月份最低;溶氧均值在9—11月最低,在12月至次年3月最高;pH无明显季节性变化。不同水质参数日变化研究发现,一天中氨氮值在6:00左右最高,在17:00左右最低;溶氧最高值出现在15:00—17:00,最低值在5:00左右;pH在1:00最低,14:00左右最高。养鱼池塘水体有较明显的分层现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水层的氨氮、溶氧、pH均有差异。一天中氨氮与溶氧总体呈负相关性(t<0.05),溶氧值升高时氨氮值下降。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质养殖生产的发展,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的加快,造成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再加上现今池水污染源的增多,水质管理比过去更为重要,水质的好坏与养殖产量、病害和经济效益关系十分密切.水质管理要采取综合管理,使水质条件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养殖品种在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的水质变化特征、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获取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接近总排水量水质指标平均浓度的适宜采样时段,对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尾水水质监测,在16:30~次日7:30的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每3 h采集养殖尾水检测总固体悬浮物(TSS)、有机物(CODMn)、总氮(TN)、总磷(TP)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养殖品种之间,排放养殖尾水的4项水质指标质量浓度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综合评价养殖尾水水质状况:中华绒螯蟹最佳,暗纹东方鲀次之,罗氏沼虾较差。养殖尾水排放周期内,暗纹东方鲀、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TSS和TP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CODMn和TN质量浓度在不同检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暗纹东方鲀养殖池塘的TSS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暗纹东方鲀和罗氏沼虾养殖池塘的TP实际排放强度显著高于估算排放强度(P<0.05),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4项水质指标的实际排放强度均低于估算排放强度(P...  相似文献   

8.
一、河蟹生物学特性: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属甲壳动物,是洄游性的水产养殖品种;秋冬季从湖泊顺江而下到江口咸淡水交汇处交配产卵,而后孵化出的蟹苗再逆江而上,到水草丰富的浅水湖泊育肥,土长。河蟹适宜于偏碱性的清瘦水质,水体的水质调节就成了养殖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日本鳗鲡养殖池塘主要水质因子季节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池塘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对水质的影响,2007年12月~2009年2月对福建省南部某日本鳗鲡养殖场的6口池塘主要水质因子进行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水温变化在20.73~31.97℃,季节性变化小,适宜日本鳗鲡生长的时间长;水体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30 cm,浮游植物数量及抑藻剂的使用对透明度影响较大;溶解氧、pH值等全年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氨氮是主要的无机氮形式,全年最高值出现在夏季,其含量变化与水温变化趋势一致;亚硝酸氮含量大部分季节较低(<0.06 mg/L);硝酸盐含量全年最高不超过0.2 mg/L,其含量变化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活性磷浓度仅冬季较低,其他季节均较高,可能是池塘中藻类常年旺盛生长的原因;高锰酸钾指数较高且季节变化不明显.控制养殖密度及合理使用水质处理剂对于池塘水质保证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养殖池塘中,水质管理是健康、高产养殖的重要环节,而在养殖中,水质好坏主要涉及到以下几项水质指标:溶氧、水色和透明度、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pH值等。溶氧是水中的动物赖以生存的根本。溶氧:5毫克/升以上鱼摄食正常,2毫克/升时鱼停食、暗浮头,1毫克/升时鱼开始泛池。溶氧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地区密养淡水鱼塘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塘养殖是珠三角地区淡水渔业生产的主要形式。2012年5月~12月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等该地区几种主要密养淡水品种鱼塘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体理化环境因子,并选取pH、溶解氧(DO)、非离子氨(NH3)、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等10项因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负荷比对监测参数进行单项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池塘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4种密养淡水鱼塘营养盐负荷高问题突出,NH3、NO3^--N、NO2^--N、TN和TP为池塘中的主要污染因素;草鱼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和TN,其污染负荷合计为37.58%;云斑尖塘鳢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NO3^--N和TN,其污染负荷达59.37%;大口黑鲈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NH3、TN、NO3^--N和NO2^--N,其污染负荷高达66.80%;乌鳢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TN、NO3^--N、TP和NH3,其污染负荷达59.43%;对CODMn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池塘水体中还原性有机质含量高;由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所有池塘水体均为"重污染"等级,并超出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监测了公安县崇湖渔场3口草鱼主养池塘施用浓度为0.375 g/m3的二氧化氯后池塘水质理化指标及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短期变化,以分析二氧化氯对池塘水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用药后水体溶解氧显著下降,亚硝态氮、活性磷和总磷降低。然而p H值显著升高,硝态氮、铵态氮和总氮也有所升高。施用二氧化氯前浮游植物共检出6门44属79种,浮游动物36属43种;用药后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52属109种,浮游动物44属69种,用药后浮游植物消失4属12种,新增加12属42种,用药前未见金藻门种类,用药后出现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用药后原生动物消失6属7种,新出现16属24种;轮虫消失3种,增加8种;枝角类种类无变化;桡足类新增4种成体,但用药前后优势种无变化。结果表明,施用二氧化氯短期内增加了水体氨氮毒性,并导致浮游动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增加,进而导致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下降、小型化藻类增多、优势种显著变化。建议在养殖期间慎用二氧化氯。  相似文献   

13.
为客观综合评价养殖水体质量,利用熵确定水质指标权重,结合物元分析理论及贴近度的概念,构建养殖水质复合模糊物元模型,对2015—2019年监测的上海地区635批次养殖水样进行地表水环境质量等级分类.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池塘水体的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As(砷)和叶绿素a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引水河道的(P<0.05),硝酸盐...  相似文献   

14.
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质环境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主要渔区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的质量现状和污染特征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总大肠菌群、汞、镉、铅、铬、砷、铜、锌、氟化物、挥发性酚、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乐果、六六六(丙体)、滴滴涕(ο,ρ'-DDT、ρ,ρ'-DDT、ρ,ρ'-DDD、ρ,ρ'-DDE)15个项目。结果表明:两种水质的合格率较高,水源水为90%,养殖水为70%。水源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养殖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和氟化物。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污染指数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新疆池塘水源水和养殖水均为尚清洁,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4和0.92。不同种类水源水综合污染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地下水<湖水<河水<水库水;不同区域养殖水综合污染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东疆<南疆<北疆。  相似文献   

15.
Previous research showed that stocking 1.5 rohu (Labeo rohita) and 0.5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 m−2 yields the highest production in small holder ponds in Bangladesh. The present study looked into the effects of additional stocking of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a) in fed or non‐fed ponds on water quality and fish production. A low, additional stocking density of 0.2 Nile tilapia m−2 was tested. All treatments were executed in triplicate in 100 m2 ponds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experiment was 4.5 month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ilapia addition increas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reduced total suspended solid concentration and phytoplankton biomass (P<0.05). Tilapia stocking resulted in additional production without affecting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rohu and common carp. Supplemental feeding increased the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phytoplankton availability and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rohu and common carp (P<0.01). The combination of supplemental feeding and tilapia stocking resulted in a higher net yield than the other treatments (P<0.05). Stocking 1.5 rohu, 0.5 common carp and 0.2 tilapia m−2 in fed‐ponds is a good culture combination for polyculture farmers in South Asia.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多盐水池塘浮游植物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辽宁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试验场所,于2002年春季4~5月进行试验。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土池作为试验池,同时另选一土池作为对照池。研究相同N/P比值下不同施肥量对室外土池多盐水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群落、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共检出浮游生物42种。其中,浮游植物33种,浮游动物9种。浮游植物生物量高达288.2 mg.L-1,优势种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叶绿素a含量为5.89~325.44μg.L-1。各池在第2次施肥后5~6天,叶绿素a含量达到高值,之后开始下降,8~9 d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初级生产力均值为4.40 g(O2).m-2.d-1,呈低-高-低的变化,极值为1.25 g(O2).m-2.d-1和10.92 g(O2).m-2.d-1。以施N 2.0 mg.L-1、P 0.3 mg.L-1的4#池高峰期维持最长,施肥量的不同对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种类数和种类组成影响较大。在北方地区的多盐水池塘,施氮磷混合肥能有效促进小球藻等藻类增长,达到定向培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的应用对鳗鲡池塘水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鳗鲡养殖池中应用益生菌,研究其对池塘水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鳗鲡养殖池中添加芽胞杆菌、光合菌及EM菌,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氨氮(NH4+-N)、亚硝酸盐氮(NO2--N)及化学耗氧量,有利于水质净化和微生态环境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刺参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池塘不同水层初级生产力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分析养水机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均值、P/R值均以养水机池塘最高,微孔曝气池塘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最低。养水机池塘、微孔曝气池塘、自然纳潮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年均值分别为(6.22±0.54)、(5.37±0.60)、(4.69±0.53) gO2/(m2·d)。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养水机池塘30~50 cm水层和50~100cm水层初级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而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这两水层之间初级生产力差异显著,且养水机池塘50~100 cm的水层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微孔曝气和自然纳潮池塘。研究表明,养水机能显著提高刺参池塘50 cm以下水层的初级生产力,缩小上层和下层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池塘水体总初级生产力,为刺参饵料和池塘物质快速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9.
该文旨在探讨在罗氏沼虾养殖后期放养白鲢对池塘水质及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规格为80尾/kg白鲢鱼种,按放养数量分别为0(1号塘)、1000尾/667m^2(2号塘)、1500尾/667m^2(3号塘)、2000尾/667m^2(4号塘),投放到4个养殖条件相近的罗氏沼虾池塘中,每隔10d检测池塘水质指标和浮游藻类,共5次。结果显示,池塘pH值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各组溶氧均有显著的提升;2号和4号池塘透明度提升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氨氮、亚硝含量变化不明显。各组化学需氧量(CODCr)、总氮、总磷、修正营养状态指数(TSIM)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其中4号池塘下降最为明显。试验组池塘蓝藻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投放鲢鱼数量的增大,蓝藻占水体浮游植物的百分比越小。结果表明,在罗氏沼虾养殖后期放养白鲢,能够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9个标准化河蟹养殖池塘整个养殖周期(5-10月份)的水质监测,比较研究了曝气复氧对河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因子分析表明曝气复氧对水质的影响可概括为营养盐和氧化还原状态两个公因子,其中7-9月份高温季节,微孔组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均显著低于机械组和对照组(p<0.05),且相应指标微孔组<机械组<对照组,说明曝气复氧可以有效控制养殖水体总氮、总磷、氨氮含量在较低水平,显著改善池塘养殖水质,养殖用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