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牛病毒性腹泻属于一类常见性牛传染性疾病,发病后会为动物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威胁到整个牛养殖业.长期一过性感染、隐性与持续感染动物所致的大量病毒储存库让牛病毒性腹泻在全球牛群里肆虐,直接降低了牛养殖者经济效益.故而掌握该疾病的流行特征,并对其不同类型临床症状以及诊断方法进行了解,进行有效防控措施推广宣传在该病的防控中有积极...  相似文献   

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造成奶牛生产性能下降、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等的一个主要原因,并能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我国百姓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人们对饮食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而牛作为我们最常实用的肉类之一,如何保护它们的健康,降低患有疾病的概率,就成为了诊断的关键。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简称BVDV,该种病毒危害大,具有变异性,包括两个基因类型,每种类型又分为不同的基因亚病,一旦动物患上此类疾病,不仅难以治愈,还很容易引发病变,造成其他动物大感染。一般而言,牛换上病毒性腹泻之后,就会伴随肺炎、腹泻、出血同时产生,而怀孕的奶牛患上该病,则会导致流产。据数据显示,由于牛得上此疾病,引发的养殖业损失非常巨大,给牧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牛病毒性腹泻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以发热、消化道黏膜糜烂或坏死、胃肠炎、腹泻等为主要临床症状[1],进而引起生长迟缓、产奶量下降、孕牛流产等繁殖障碍及其他疾病甚至死亡等.BVDV除感染牛外,也可感染羊(绵羊、山羊)、猪、鹿等动物[2].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黏膜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消化道病毒病,本文从病原简介、流行特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控等6个方面进行阐述。该病重在预防,需要加强引种管理和生产管理,治疗可采用对症治疗,同时饲料中添加鱼肝油,多饲喂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青绿饲料,加快病牛康复。  相似文献   

6.
牛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冬末和春季,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牛病毒性腹泻(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以发热、腹泻、咳嗽、黏膜糜烂和溃疡、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常表现为持续感染和免疫抑制,妊娠母牛可表现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等症状。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报道了该病,并且感染情况日趋严重。该病毒除感染黄牛、奶牛和牦牛外,还感染羊、猪、鹿等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严重威胁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BVD)又称牛病毒性腹泻一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病理过程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以发热、腹泻、咳嗽、黏膜糜烂和溃疡、白细胞减少为主要特征,但常表现为持续感染和免疫抑制,妊娠母牛可表现流产、产死胎或畸形胎等症状。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已有20多个省份报道了该病,并且感染情况日趋严重。该病毒除感染黄牛、奶牛和牦牛外,还感染羊、猪、鹿等多种家养和野生动物,严重威胁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牛病毒性腹泻多见于冬末和春季,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其发病率较低,但病死率较高,可达90%以上。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豫北某规模奶牛场进行调运前检疫时发现送检的400头血清样本有383份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体阳性。该场从未进行过牛病毒性腹泻免疫,受检400头牛也均未有过病毒性腹泻临床症状。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建议对调运奶牛进行牛病毒性腹泻病原学检测,以便筛出牛病毒性腹泻持续感染牛(PI牛),从而减少病毒性腹泻对牛群造成的危害。1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特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已被列入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法定传染病名单,是一种牛的传染病。该病通过其对繁殖性能,产奶量和动物生长的直接影响,对受感染的畜群造成显著的经济影响。本文介绍一下BVD的当前防控措施以及未来要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可引起牛病毒性腹泻,其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毒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根据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分为2个基因型,即BVDV1和BVDV2。每个基因型包括多种基因亚型,每个基因型又有2个生物型,致细胞病变型和非致细胞病变型。病毒的这种特性造成各病毒株的抗原性和血清学特性的差异,给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疫苗研究和防控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主要感染犊牛,成年牛也可以感染发病,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具有潜伏感染和免疫耐受的特征,从而对本病的综合诊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综述了牛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为基层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牛病毒性腹泻主要是由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导致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粘膜糜烂、发热、胃肠炎、腹泻等,该病可引起生长速度减缓以及繁殖障碍等问题。近些年我国养牛业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也在增多,对养牛业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王炜  武华 《兽医导刊》2011,(5):36-39
自1946年人类首次发现和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来,该病毒已被人们认知60多年,在过去的60多年里,经过科研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已证实,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病毒能  相似文献   

16.
王炜  武华 《动物保健》2011,(5):36-39
自1946年人类首次发现和报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以来,该病毒已被人们认知60多年,在过去的60多年里,经过科研人员和兽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现已证实,BVDV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成员,病毒能  相似文献   

17.
<正>牛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是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病毒不仅可导致牛出现病毒性腹泻,同时,还会导致猪、羊等出现病毒性腹泻。牛在出现病毒性腹泻之后,比较容易出现腹泻、出血综合征、流产、肺炎等持续恶性感染的临床症状。我国首次发现该病是在20世纪80年代,是从国外引进的奶牛以及绵羊体内分离。随着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牛病毒性腹泻对养殖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有研究表明,牛病毒性腹泻的情况不断加重,且  相似文献   

18.
<正>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病牛以消化道黏膜红肿、糜烂,组织坏死和血样腹泻为特征。该病主要感染6~18月龄生长牛,且以6~12月龄牛最易感。它既可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媒介间接传播,病程4~7 d,发病率5%~20%,致死率5%~90%。1  相似文献   

19.
<正>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牛都易感,幼龄牛易感性最高。1983年我国李佑民等首次从流产胎儿的脾脏中分离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证实我国也存在着本病。王新平等对内蒙古、吉林、宁夏等不同地区的牛、羊、鹿进行了病原学调查,结果发现感染率分别为16.5%~89.0%、14.6%~83.3%、19.6%~44.4%,这表明该病也同样严重危害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新疆某规模化牧场犊牛发病死亡的原因,本试验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病率为39.43%,病死率为32.14%,易感牛群主要是3月龄以内的犊牛,具有典型BVD症状,病理变化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病死牛肠道有大量出血点、肠黏膜溃疡、脱落、肠壁菲薄、胃肠道内容物中有大量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RT-PCR检测结果表明4份病死犊牛的肠组织、32份发病犊牛和3份(3/10)同群亚健康犊牛肠内容物核酸均为阳性;序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牧场感染的病毒为BVDV-1a型,与Genbank上登陆的部分BVDV-1型参考株的同源性为88.0%-98.4%,与部分BVDV-2型参考株的同源性为31.5%-43.7%;结合实验室检测及临床防控需求,牧场采取了净化阳性牛结合BVD-IBR二联疫苗免疫的方式有效地控制了该病的进一步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