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和扫描电镜技术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鳃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浓度为2 mg/L的Cd Cl_2水溶液对稀有鮈鲫进行急性毒理实验。结果显示:稀有鮈鲫具4对鳃,由鳃耙、鳃弓、鳃丝及鳃小片组成。鳃的各个部位表面均有上皮细胞覆盖;鳃耙和鳃弓具味蕾,鳃弓上还具不同类型的黏液细胞;相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间也分布有黏液细胞,在鳃小片基部有氯细胞着生。鳃丝表面有不规则凹陷和微嵴,具沟、坑、孔等结构;鳃小片两面均呈凹凸状。在2 mg/L的Cd Cl_2水溶液暴露下,鳃受到损伤,发生鳃小片充血呈球状,鳃上皮水肿、脱落,黏液细胞增多等现象;并随时间延长受损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
热休克因子1(Heat shock factor 1,HSF1)作为转录调控元件,能够调控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的表达,保护机体免受压力损伤。为评估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HSF1和环境污染物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关系,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从稀有鮈鲫肝脏中克隆HSF1全长序列,并将其命名为GrHSF1;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稀有鮈鲫GrHSF1的组织分布;温度以及PCP暴露下稀有鮈鲫肝脏中的GrHSF1的表达情况。RACE结果显示:GrHSF1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度为1 581 bp,共编码527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预测得到的GrHSF1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HSF1具有广泛的序列相似性。组织分布显示GrHSF1在稀有鮈鲫的12种组织中均表达,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肝脏中的暴露实验表明,当80μg/L≥PCP≥8μg/L时,GrHSF1的mRNA与PCP之间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当160μg/L≥PCP≥... 相似文献
3.
繁殖季节蛇鮈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鮈繁殖季节卵巢同时含有大量3时相卵母细胞和4时相卵母细胞及少量2时相卵母细胞。繁殖季节精巢有的由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组成的精胞及精子构成,有的只南精子充满整个壶腹。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周龄,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周龄。绝对怀卵量0.6万~2.5万粒。繁殖季节雌雄性比1:1。 相似文献
4.
5.
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探究了不同浓度对硝基酚对稀有鲫( Gobiocypris rarus)胚胎发育的急性毒性,记录了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毒理学特征,并对稀有鲫的心率、死亡率、孵化率、自主运动频率及孵出仔鱼体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对硝基酚会导致稀有鲫胚胎发育延迟,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现象。随着对硝基酚浓度的提高,稀有鲫的胚胎孵化率、96 h成活率降低,各时期的死亡率与畸形率均增加。对硝基酚对稀有鲫胚胎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 LC50)分别是14.162、10.282、4.484、4.160 mg/L,安全浓度( SC)是1.63 mg/L。 相似文献
6.
7.
鱼类个性行为反映其生活史策略,研究环境因素对鱼类个性行为的影响,可为更好地理解该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及优化鱼类养殖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研究对象,使用隔板跨越和遮蔽物出游2 种实验方法,观测了同类鱼群刺激、禁食及不同环境照度下稀有鮈鲫的个性行为。结果显示,隔板跨越测试中,稀有鮈鲫开始运动前的潜伏期在同类鱼群存在与否的情况下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在禁食后显著减小(P<0.05),在不同照度下差异显著(P<0.05),且随照度的增加而增大;稀有鮈鲫总跨越隔板数在不同的照度条件下差异极显著(P<0.01),随照度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类鱼群存在与否及禁食组与饱食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遮蔽物出游测试中,稀有鮈鲫游出遮蔽物的时间在24 h 禁食后变化不显著(P>0.05),但在同类鱼群出现时差异显著(P<0.05),不同照度条件下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照度的增加先减小再增大。研究表明,禁食导致的饥饿和同类鱼群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稀有鮈鲫的探索性,但环境照度是稀有鮈鲫个性行为最为关键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四种渔药对稀有(鱼/句)鲫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控温半静态换水式实验方法,测定了伊维菌素(0.4%)、辛硫磷(20%)、氯氰菊酯(4.5%)和精制马拉硫磷(20%)四种常用药物对稀有(鱼句)鲫(Gobiocypris rar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在实验24、48、72 h和96 h后记录稀有(鱼句)鲫幼鱼的死亡数,并推算了实验药液的安全质量浓度。结果显示,四种渔药的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01、24.22、9.37和460μ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0、2.42、0.94和46.00μg/L,这4种药物对稀有(鱼句)鲫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伊维菌素>氯氰菊酯>辛硫磷>精制马拉硫磷。结果表明:稀有(鱼句)鲫可用于渔药对水体环境影响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单性群体选育途径,定向生产具备特定生长和繁殖性状的苗种,满足繁殖育种需要,进行濒危鱼类保护,以稀有鮈鲫(Gobicypris rarus)为试验对象,采用紫外线-热休克雄核发育技术诱导二倍体的方法,人工诱导稀有鮈鲫超雄个体产生。试验设置14组,1号为空白对照组,2~8号紫外线总辐射剂量分别为60、90、120、150、180、210、230 mJ/cm2,9~14号紫外线-热休克组的总辐射剂量分别为60、90、120、150、180、210 mJ/cm2。处理水温均为(38.5±0.5)℃,热休克2 min。结果表明:(1) 在紫外线总辐射剂量60~230 mJ/cm2时,随着照射剂量的不断增加,紫外线辐照组、紫外线-热休克组的受精率﹑孵化率均有下降趋势;(2)紫外线和热休克处理对受精卵造成一定的损伤,成活率大幅度降低的时间点主要集中在囊胚晚期、肌肉效应期以及出膜前期,少数胚胎由于活力差,存在难以正常脱膜孵化现象;(3)经紫外线或紫外线-热休克处理的受精卵,发育速度稍慢于正常受精卵,且均存在畸形发育卵。通过紫外线-热休克雄核发育技术获得的稀有鮈鲫畸形个体较少,可能为超雄正常形态的个体则更少。研究显示,紫外线和热休克相结合处理鱼类染色体的技术,有望成为人工诱导稀有鮈鲫雄核发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氯化镧(LaCl3?7H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含量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