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5,(11):109-111
牛、羊等反刍动物的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一种疾病,本研究从延边州延吉市采集疑似气肿疽梭菌感染的牛肝脏、脾脏、肌肉等组织进行气肿疽梭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经病原学检查、生化鉴定、动物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本试验成功对气肿疽梭菌进行了分离,该菌株细胞毒素、cct A基因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气肿疽梭菌ATCC 10092菌株的同源性达到99.0%,此结果为该地区气肿疽病的免疫和微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1流行情况气肿疽可发生各品种的牛,笔者从1986~2008年诊治患气肿疽29例,其中产奶牛16例,患气肿疽性乳房炎15例,1例患前臂到臂部气肿疽。育成奶牛6~20月龄发生气肿疽9例,死亡  相似文献   

3.
石青青 《兽医导刊》2016,(12):122-123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亡率高,易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气肿疽病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若不及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病死率高达100%.自2005年以来,笔者针对我区发生的气肿疽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共治疗43例,治愈40头,治愈率93%.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为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症的传染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气肿疽梭菌在深层肌肉产酸产气导致气肿坏疽为特征。主要通过春秋两季气肿疽疫苗注射来防控气肿疽传染病。2016年4月7日,宁洱县勐先镇黄寨村箐头组鲁明文、鲁升2户养殖户的黄牛发生疫病,在饲养的27头黄牛中发病7头,死亡5头。经普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宁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勐先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通过黄牛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病理解剖、采样送实验室检测诊断为牛气肿疽病。及时采取牛气肿疽病的防控治疗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流行蔓延,按期回访没有出现黄牛发病死亡情况,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巩固了本地山区养牛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气肿疽病是由气肿疽梭菌所引起的反刍兽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水肿,按压部位有捻发音,并多伴发跛行。  相似文献   

7.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  相似文献   

8.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亚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触压时有捻发音,产奶牛多发生气肿疽性乳房炎,黄牛和育成奶牛多发生在肩、背、腰、前臂至臂、胫骨等部位气肿疽病。发病率不高,多数是散发,偶尔暴发使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9.
鹿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在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炎性肿胀,伴有捻发音和跛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其具有发病快、死亡率高的特点,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的经济损失。笔者就气肿疽的发病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强该病防治工作的对策措施,以期有效减少和控制该病的发生,降低气肿疽病的损失程度,提高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气肿疽(emphysematous gangrene)又称黑腿病、呜疽,是由气肿疽梭菌(Clostridium chauvoei)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畜以轻度跛行、肌肉丰满部位(尤其是股部、肩部)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压之有捻发音为主要特征。气肿疽梭菌主要侵害牛、绵羊、山羊,鹿、骆驼、猪也可发病。牛、羊气肿疽在牧区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一旦发病,给牧民群众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气肿疽病又称为黑腿病或鸣疽,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自然条件下气肿疽主要侵害黄牛,也严重影响水牛、奶牛、牦牛、犏牛的生存环境和质量,再加上地理位置和条件的特殊性,牛气肿疽病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山区散养牛养殖户带来危害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从山区散养放牧牛气肿疽病的病因、症状及诊断方法介绍入手,重点阐述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也将肉牛气肿疽称作黑腿病或者是鸣疽,是反刍动物的败血性传染病,多呈急性发生。会给饲养者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应给予足够的重视。1流行病学气肿疽梭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支持运动功能的鞭毛,是引发气肿疽的病原,并且能够在体外形成专性厌氧的芽孢。肉牛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深部创伤也能引起气肿疽的感染。气肿疽呈明显的地方性流行,且具有突出的季节性,如蚊蝇频繁活动的夏季是气肿疽感染的主要阶段,一  相似文献   

14.
气肿疽又被称为黑腿病,其病原为气肿疽梭菌,是一种反刍动物较为常见的发病较急同时表现为败血性症状的传染病。气肿疽一旦发现,其病程并不长,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牛气肿疽流行及症状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提出其防治措施,希望能够为牛气肿疽的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烂腿黄或鸣疽,是一种由气肿疽梭菌导致的传染病。该病常见于牛等反刍动物,有病程短、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以某地区放牧牛大规模黑腿病发病接诊记录为基础,对黑腿病的诊治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肿疽又称黑腿病或呜病。主要是牛的一种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炎性气性肿胀,并常有跛行。主要侵害1~3岁的黄牛,2008年6月,  相似文献   

17.
<正>气肿疽是草原上常见的牛传染病。病原为气肿疽梭菌,该菌是一种专性厌氧,能产生毒素和形成芽孢的细菌。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都有发病,四岁以下的牛发病最多。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阿巴嘎旗查干淖尔镇毗邻湖边的几个嘎查陆续有气肿疽病疫情报告,查干淖尔镇乌兰敖都几个牧户陆续有多头牛因病死亡。通过兽医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初步诊断为牛气肿疽病。经过综合防控,控制了该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气肿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主要感染牛的一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不直接传播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特征为肌肉肿胀有捻发音,其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2006年敦化市辖区内相邻4个乡镇相继发生牛的气肿疽病,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19.
气肿疽俗称黑腿病或鸣疽,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反刍动物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是局部骨骼肌的出血坏死性炎、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出血性炎,并在其中产生气体,压之有捻发者,严重者常伴有跛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对吉林省延吉市三道湾镇两位农户饲养的病死黄牛进行快速诊断。本试验采集肝脏、脾脏、心脏、肌肉等组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剖检、显微镜观察、细菌培养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及动物试验进行气肿疽病诊断。病死黄牛的肌肉部位触压有捻发音,切面有大量血液和气泡流出,镜检可见两端钝圆、有芽孢的大杆菌,在肝片肉汤培养基中形成上清清朗、底部有松散的白色沉淀,生化试验均呈现气肿疽厌气菌所特有的产酸产气反应,PCR扩增出大小为501 bp的特异性条带。结果表明延边地区两病死黄牛感染了气肿疽病,证明了该地区气肿疽梭菌的存在。本试验首次分离鉴定出气肿疽梭菌延边株,为该地区气肿疽病的诊断和防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同时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药物防制和免疫防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