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建立检测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中大豆异黄酮类主要成分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以大豆中的大豆甙、染料木甙、大豆素、染料木素为标准品,在其紫外最大吸收峰260nm处,测定样品分离提取的样液,从而得出大豆异黄酮类各主要单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异黄酮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0羽40周龄伊莎产蛋鸡来研究大豆黄酮、伊普异黄酮和染料木素3种异黄酮对蛋鸡生产性能以及脂类代谢的影响。试验随机分为4个处理,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日粮分别添加6 mg/kg的大豆黄酮、伊普异黄酮和染料木素,试验为6周。结果表明:(1)大豆黄酮组产蛋率显著提高5.1%(P<0.05),料蛋比下降6.3%(P<0.05),其余2组有改善趋势;(2)大豆黄酮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7.97%(P<0.01)、43.41%(P<0.05)、44.96%(P<0.01);染料木素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幅分别为24.80%(P<0.05)、33.72%(P<0.05);(3)大豆黄酮显著降低血清T3和FT3,显著升高血清T4、FT4和雌二醇水平,伊普异黄酮显著升高血清T4水平;(4)大豆黄酮有降低蛋黄中总胆固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的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属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其主要成分为染料木素、大豆苷元和大豆黄素,具有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活性的双重作用,且具有抗氧化、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在畜牧业中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黄酮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大豆异黄酮的...  相似文献   

4.
大豆异黄酮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杰 《中国饲料》2004,(17):23-25
1 大豆异黄酮的种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为 2 -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苯环 (A和B)通过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依据饱和度和连接位置可将黄酮类化合物分成黄酮类、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橙酮等几类。大豆异黄酮 (Soyisoflavone)是属于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异黄酮成分 ,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次级代谢产物 ,它是一种混合物。目前发现的大豆异黄酮共有 1 2种 ,主要有 3类 ,即大豆甙类 (Daidzingroups)、染料木甙类 (Genistingroups)、黄豆甙类 (Glycitingroups) ,每类以游…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Soybeanisoflavone)是一类从大豆中分离提取出的具有多酚结构混合物的统称,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最主要的两个有效成分是大豆黄酮(Daidzein)和染料木素(Genistein).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属异黄酮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具有弱的雌激素双向调节作用,还具有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抗氧化、抗溶血与保护血管等多种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及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一类从大豆种中提取的植物雌激素类物质,主要包括染料木黄酮、大豆黄酮和黄豆黄素.已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对肿瘤、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和更年期综合症预防与治疗作用,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在畜牧生产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从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及在畜牧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能检测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和功能食品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的一种快速分析方法。以大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染料木甙为标准品,在其紫外最大吸收峰260nm处测定从样品中分离提取的样品液,可测出大豆总异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GF254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大豆异黄酮酶解产物中的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进行快速鉴别,同时用HPLC法对其活性成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同一薄层板上与标准大豆苷元、染料木素荧光斑点对应的位置.大豆异黄酮酶解物有色泽相同的荧光斑点,Rf分别为0.3、0.6,该方法斑点明显、重现性好、专属性强,能对转化结果进行准确的定性判断。采用HPLC法测定活性成分的含量,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标准样品的浓度和吸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值均大于0.99),HPLC图谱清晰、峰形稳定,保留时间较为理想,各个组分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且精密度高,加标回收率在99%以上,能同时测定大豆异黄酮4组分的含量。大豆异黄酮酶解物中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染料木素的含量分别为:0.129%、4.101%、0.028%、1.442%。  相似文献   

9.
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异黄酮是从大豆中提取出的一类植物雌激素类物质,主要包括染料木黄酮、大豆黄酮和黄豆黄素等。近年来,研究者对大豆异黄酮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其生物利用率高,可调控动物机体养分代谢,改善饲料利用率,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改善动物产品品质,提高动物免疫机能和生产性能。此文主要从大豆异黄酮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是来源于豆科植物且具有微弱的雌激素样作用的多酚类混合物,主要活性成分为染料木素、大豆黄酮和黄豆黄素。因其具有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免疫机能、抗氧化、促进骨代谢等生理作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畜牧生产中。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关于大豆异黄酮安全性和副作用的报道,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文章综述了大豆异黄酮的种类、养分代谢特点、生理特性、对畜禽生产中的促进作用及对动物和人类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简称ISO)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包括黄豆苷(Daidzin,简称Din)、黄豆苷元(Daidzein,简称Den)、染料木黄酮(染料木黄酮,简称Gen)和染料木苷(Genistin,简称Gin)等12种成分(Kudon,1991a;Kudon,1991b)。在人类的研究中发现,食用富含ISO的食物,可有效降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以及由冠心病引起的死亡,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通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ATCC 6633和复合益生菌2株菌株单独及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发酵豆粕的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发酵结束后大豆异黄酮(SIF)的含量进行检测发现,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在4~40 mg/L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EM菌在发酵10 d后苷元的转化效率最高,苷元含量在SIF总量中的比率达54.18%。试验研究可为今后饲料发酵工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等豆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物,它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知的大豆中异黄酮共有12种异构体,其中3种为苷元形式,即染料木素、大豆黄素和黄豆黄素,9种为葡糖苷形式.大豆异黄酮作为一类植物雌激素类物质,主要包括,染料木黄酮、大豆黄酮和黄豆黄素.大豆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有限,其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生长季节、气候、培养条件和储存方式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确定了HPLC测定大豆及豆豉中大豆黄素和染料木黄酮(大豆异黄酮甙元的主要成分)含量的色谱条件:以甲醇-0.5%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60nm。同时确定了超声波振荡法提取大豆及豆豉中大豆异黄酮甙元的最佳方案:样品中加入100%乙醇300ml,超声振荡30min,通过检测得出大豆中大豆黄素的含量为106.5μg/g,染料木黄酮的含量为155.1μg/g;豆豉中大豆黄素的含量为312.83μg/g,染料木黄酮的含量为555.6μg/g。  相似文献   

15.
为对膨化大豆的品质进行分析及量化评价,文章以73个膨化大豆为试验材料,测定分析其蛋白质溶解度、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棉籽糖、水苏糖、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异黄酮总含量、大豆皂苷等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简化分析评价指标,构架评价体系,得到每种样品的综合得分。结果表明:膨化大豆蛋白溶解度、脲酶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因子、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球蛋白、棉籽糖、水苏糖、大豆苷、黄豆黄苷、染料木苷、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的含量范围为67.93%~87.46%,0.00~0.01 U/g,5.40~32.60 mg/g,3.10~79.50 mg/g,20.30~93.50 mg/g,6.87~21.36 mg/g,21.85~39.39 mg/g,586.96~1 101.13μg/g,66.56~205.57μg/g,409.33~750.70μg/g,1.15~1.99 mg/g,9.34~15.63 mg/g。同时,评价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脲酶活性与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异黄酮呈显著正相关,与黄豆黄苷显著负相关;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与大豆皂苷呈显著正相关,与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异黄酮呈显著负相关;大豆球蛋白与黄豆黄苷、大豆皂苷呈显著正相关,与染料木苷呈显著负相关;水苏糖与染料木苷呈显著负相关;黄豆黄苷与大豆皂苷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9.928%,说明前4个主成分能够代表原来12个指标的信息,并得到评价公式Z=0.307Z1+0.174Z2+0.128Z3+0.090Z4,计算出膨化大豆的综合得分,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黄酮是一种大豆异黄酮类植物雌激素,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是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天然大豆黄酮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尤其是成熟的大豆种子中的含量特别高[1]。大豆黄酮是天然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研究发现它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脂肪分解与合成、调节血脂血压等作用[2]。大豆黄酮这种非常有效的饲料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中。1大豆黄酮的来源及其理化性质天然大豆黄酮的主要来源是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合称为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种皮中含量很少。大豆黄酮化学名称为4,7一二羟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在畜牧上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黄酮(Isoflavone)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以及豆类发酵产物丹贝、牧草、谷物和葛根等中,种类繁多,目前已知的有10多种,包括大豆甙(Daidzin)、大豆甙元(Daidzein)、染料木素甙元(Genistein)、谷甾醇(β-sitoaterol)、花生酸(Arachidicacid)、6-甲氧大豆素(Glycitein)、鸡豆黄素A(B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的营养与医学研究表明,大豆不仅是非常优良的营养源,而且因其富含许多微量生理活性物质,已被誉为“功能性食品”原料库。目前大豆食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加以开发。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也把“大豆行动计划”列为重要任务。本文将大豆异黄酮的结构、生理活性功能、制造方法及其开发应用情况综述如下。一、大豆异黄酮大豆异黄酮分布于大豆种皮、胚轴、子叶内,与糖结合成甙及其衍生物的同分异构物,一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见表1)。大豆异黄酮及其衍生物主要为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源,染料木黄酮。表1 大豆各部分异…  相似文献   

19.
异黄酮植物雌激素是主要存在于豆科牧草和大豆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有雌激素样活性(约为17β-E2的10-3~10-5),对抗癌、抗氧化,改善心血管机能等有良好的作用。对雌性动物的生殖、泌乳和产蛋的效应,视使用剂量、持续时间和动物所处的生理状态,而呈现正负双向作用。异黄酮植物雌激素(本文涉及芒柄花素、大豆黄酮和染料木素)可与机体的E2受体竞争性结合,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调控生殖、泌乳和产蛋机能,并在生长轴、甲状腺轴等参与下,促使相关代谢激素参与其营养过程。异黄酮植物雌激素作为生理调节剂,在饲料工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必须谨慎,应通过进一步的生产试验和观察。  相似文献   

20.
将不同豆类饲料原料粉碎后,加入95%乙醇溶液,水浴加热后静置过夜。取其上清液稀释后,在250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以大豆异黄酮标准品作标准曲线测定含量。结果得出,不同豆类饲料原料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不同,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004.63±92.98(μg/g),大豆粕(CP43%)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01.73±36.82(μg/g),大豆粕(CP48%)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65.54±60.07(μg/g),大豆粉中大豆异黄酮为2333.55±60.00(μg/g),膨化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64.75±24.61(μg/g),赣中南小黑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39.44±24.8(μg/g)。并且饲料原料的加工工艺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各有不同浸提法生产的大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生大豆的高,但膨化法生产的膨化大豆较其原料无较大变化。大豆与赣中南小黑豆间大豆异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