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沙地樟子松种子园施肥试验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沙地樟子松种子园中的树木进行施肥管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肥料对樟子松的树木生长和开花结实产生显著差异,树高以处理4(施草碳75 kg.株-1)效果最佳;胸径以处理2(施猪粪60 kg.株-1)、处理6(羊粪60 kg.株-1)、处理8(施颗粒状氯化钾1.5 kg.株-1)的生长效果极显著,分别为3.82、3.74、3.65 cm,对于坐果率,施用无机肥的单株要高于施有机肥的单株,但持续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结实及良种生产提供帮助。本研究分别设置不同林龄、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施肥量等试验处理,通过观察其结实率、球果数量、种子及球果质量等指标,分析不同试验处理下樟子松人工林的结实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樟子松林龄的增大,结实株数和球果数量不断增加,球果及种子质量也不断提高;当林分密度为667株·hm-2,樟子松人工林结实最好;合理施肥会促进樟子松人工林结实,且樟子松人工林在丘间地的立地条件下结实最好。  相似文献   

3.
利用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密度试验林8个密度水平、3个林龄段(13、21、32a)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造林密度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量的生长和林分自然稀疏、径阶分布、材种出材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樟子松人工林能否稳定、可持续地发挥防风固沙功能,确定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为1 667~2 500株·hm-2,最佳株行距配置方式为2m×3m。  相似文献   

4.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不同密度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胸径、树高、蓄积、干形等生长指标和松枯梢病的发病情况等健康指标,分析了密度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与健康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出:亚湿润干旱区樟子松人工林的造林密度可以控制在1 250~2 500株·hm-2;当樟子松人工林林龄达到21 a时保留密度1 000株·hm-2左右;当林龄31 a时,密度控制为500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建平县南果梨园进行不同方式和不同时期的土壤锌肥施用试验,结果表明:对南果梨园施用0.2%ZnSO4,可以促进南果梨树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不同施肥方式中,发芽前喷施平均产量为38.60kg·株-1,土施平均产量为35.24kg·株-1,显著高于不施肥;不同施肥时期中,发芽前和花期喷施平均产量分别为34.56和34.17kg·株-1,显著高于不施肥。南果梨施用锌肥以发芽前喷施和花期喷施0.2%ZnSO4的效果最佳,喷施的最适宜时期为花期前1周及盛花期。  相似文献   

6.
对海拉尔西山30a生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含水量,林分结构、组成、更新能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初步认为海拉尔西山密度为7株/100m2或8株/100m2(即47株/亩或53株/亩)的30a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和综合效益较好。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不同密度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易引起光、水分及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林分健康而稳定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可持续、健康生长与林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在广西巴马县选取6年生的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开展不同施肥量(0.25kg/株、0.50kg/株、0.75kg/株、1.00kg/株、1.25kg/株和不施肥)对油茶中幼林树高、地径、冠幅的影响研究。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是处理1(0.25kg/株)、处理2(0.50kg/株)、处理3(0.75kg/株)、处理4(1.00kg/株)、处理5(1.25kg/株)和处理CK(不施肥)。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油茶中幼林的树高、地径、冠幅增长表现不一致。其中,处理CK对各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效果最小;施肥量为1.00kg/株的处理对油茶树高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大;施肥量为0.50kg/株的处理对油茶地径、冠幅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大。综合考虑施肥成本和生长情况,以0.50kg/株的施肥量对油茶人工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国有林场,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幼龄期红豆树人工林开展氮、磷、钾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福建山地土壤磷元素欠缺较突出的情况下,磷肥的及时补充供给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氮、磷、钾三元素对幼龄期红豆树林木胸径、树高生长的重要性依主次关系为磷氮钾;氮、磷、钾施肥组合中,以N1P1K3(尿素15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酸钾30 g·株-1)对红豆树胸径生长影响最大;以N2P1K1(尿素100 g·株-1+钙镁磷肥120 g·株-1+氯化钾90 g·株-1)对树高生长促进作用最大。由此可见,在福建山地红豆树幼林施肥以磷肥为主,单株施钙镁磷肥120 g,配合施100~150 g尿素和少量氯化钾为宜。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比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樟树幼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得出了的相关结论:按照0.25 kg/株施肥最佳,可为樟树人工林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辽西丘陵山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选择1984年造林的中龄林,设置75株·hm~(-2),100株·hm~(-2),120株·hm~(-2)三个保留密度,对照为227株·hm~(-2),开展樟子松人工林密度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树高生长量的影响不大,不同密度对樟子松林分胸径生长量及林分蓄积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时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林分中、大径阶立木株数比例呈上升趋势。通过林分密度的调整,可以实现提高林木的质量及目标材种所占比率,以期达到提高商品林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平坡地(0~5°)、阳陡坡底(26~35°)、阳陡坡中、坡顶、阴陡坡中、阴陡坡底)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变化,为区域人工林抚育和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阳陡坡底樟子松平均株高、胸径、冠幅最大,分别为2.14 m、25.05 mm、108.65 cm;②各立...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造林当年不同越冬保护措施效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昱 《山西林业科技》2002,(2):21-23,27
樟子松自1975年在山西省北部半干旱风沙区引种栽植成功以来,造林翌春幼树大量死亡已成为造林屡屡失败的关键,究其原因,是幼树遭受生理干旱所致。1996年-1997年进行了造林当年不同越冬保护措施效果调查结果表明:幼树当年越冬采用地膜覆土法比单纯覆土法翌春保存率提高28.5%,每公顷成本节省921元。  相似文献   

13.
沙地樟子松林与天然更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伦贝尔沙地是我国重要的樟子松林种源地。从1955年开始在其他地区进行引种造林并获得成功,但是多数引种地的樟子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却不能正常进行。本文结合资料论述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起源与分布和自然更新特点,并分析探讨了引种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自然更新的障碍、影响因素以及冬季降雪影响更新等可能的关键因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实地测定了造林10年、18年、25年和30年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草本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并研究了各碳库碳储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樟子松各器官平均碳含量为48.12%;随着林龄的增大,除了林下草本碳库碳储量减小外,樟子松地上部分碳库、枯落物碳库、根系碳库及土壤...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机制,以38 a生的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带状间伐后,在间伐带内栽植樟子松、银中杨、色木槭幼苗形成混交林。应用典范对应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比较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酶活性的差异及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混交改造后土壤化学性质均高于对照,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在樟×槭(PAM2)、樟×杨(PPM2)样地达到最高,分别为14.74 g/kg和49.63 mg/kg,但有效磷含量则低于樟×樟样地;与对照相比,各样地土壤酶活性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樟×杨样地土壤酶活性表现最好。总的来说,混交样地的土壤养分因子综合得分高于对照,针阔混交林普遍高于樟子松异龄林。因此,营建混交林是促进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生态改善,延长防护林生命周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诊断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原因,我们比较分析了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中的叶片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天然林中的樟子松叶片内氮、磷含量均比人工林中低,而钾含量比人工林高。樟子松人工林叶片中 N:P, P: K 和N: K在45年前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从植物养分含量的角度来看,这一结果表明氮或磷可能不是沙地樟子松生长的绝对限制因子。然而,天然林和人工林叶片中的钾含量比以前报道过的松属植物中的含量都要低。天然林叶片中的N: P比值在正常的范围内,但人工林的则在该范围以外。这些结果表明天然林具有比人工林更好的养分平衡状况。如果只从樟子松的生长地来考虑,我们可以认为樟子松人工林的衰退现象可能是因其它的矿物元素或者氮和磷的有效性,而不是氮和磷的绝对含量不足造成的。养分的不平衡状况和人工林内针叶快速分解可能也是衰退的重要因素。图3表3参42。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林地沙层水分状况的测定 ,以及对樟子松不同造林密度试验研究表明 :造林密度与沙层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提出榆林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适宜密度为 5 6株·6 6 7m-2 ,即造林株行距为 3m× 4m。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用污染土壤盆栽方法研究油松和樟子松幼苗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樟子松能够明显改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樟子松提高较显著,在0~10cm土层,油松和樟子松的有机质分别比对照提高102.63%和168.42%;在全氮含量方面,油松的全氮含量低于对照,樟子松能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樟子松比油松更适合种植在贫瘠的污染土壤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