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异地预测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所确定的中、小尺度范围虫源地气象资料,对该稻区7个代表地点迁入代的迁入高峰日、高峰日蛾量和世代累计蛾量作了中期异地预测,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依此可以提前1-2月出预报,各代表地点的预测准确率均超过了70%,同时,对选择合适的预测因子及预报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异地预测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验证了轨迹分析得出的虫源地的准确性,为解决迁飞害虫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气温变化对福建褐稻虱发生与危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省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降,其南、中部为间歇越冬区,北部为不能越冬区,早稻虫源主要由外地迁飞而来,气温变暖时,冬季褐稻虱在我省越冬范围扩大,越冬虫源增加;春暖春早、东南亚、海南岛等南部褐稻虱可提早迁入我省;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气温升高各虫态历期呈缩短的趋势,繁殖一代所需天数减少,褐稻虱繁殖世代增多,年平均气温增加1℃,褐稻虱世代增加0.8代,其对水稻造成的危害也就增大,对产量影响系数用y=-8.8  相似文献   

3.
粘虫是我国谷类作物的一种重要害虫,六十年代以来,对其越冬,迁飞规律及大发生世代虫源的研究,证明了粘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在各发生区,有着主要为害世代之间互为虫源的关系。因此,粘虫在生理上必然会产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远距离飞翔的需要。Klaus H.Hoffmann(1985)报道了昆虫飞行利用的能源物质一般  相似文献   

4.
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7~2009年对黄淮夏玉米区灰飞虱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域一代灰飞虱虫量突增突减现象明显,具有大面积区域性同期发生现象,本地虫源的越冬地为江淮和周边稻茬麦,在本地玉米或杂草上一般不能正常越夏,这些均符合迁飞昆虫的判断标准,说明灰飞虱除近距离扩散外还存在远距离迁飞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轨迹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总结了轨变分析方法的应用概况,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及迁飞路径。从10a历史资料中,选择了150个发蛾高峰期的750个研究日,对7个代表性地点进行了研究,根据由6个月下旬到8月上旬划分的4个时段,分别给出了这些地区精确的虫源地和概率贡献,以及具体的迁飞路径,并对照中国地形图分析一各次迁飞路线。文中最后对轨迹分析方法应用于害虫异地预测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一次雷达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为其早期预警及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及相关辅助设备对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的空中飞行参数进行研究,并运用HYSPLIT平台对监测到的迁出种群进行迁飞轨迹分析。【结果】在中国华南地区,稻纵卷叶螟在日落后起飞,20:00左右达到起飞高峰,起飞可持续1 h左右;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主要在1 000 m以下,具有聚集成层现象,可形成2-3层,100-300、400-500 m成层密度较大。成层现象与局部风速极值有关,与风向关系不大,但最大密度并不总是出现在最大风速处。轨迹分析显示,此次从兴安迁出的稻纵卷叶螟蛾经过3次再迁飞,可到达广西河池地区继续繁殖危害,而到达贵州遵义、黔南地区的虫群由于缺乏食物来源无法生存。【结论】稻纵卷叶螟在华南地区的迁飞行为参数与华东地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公主岭昆虫雷达的装置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十年代末Orawford发现昆虫能产生雷达回波。五十年代英国昆虫学家Rainev应用气象雷达观测到蝗群的活动。六十年代以来英、美、加、澳等国先后组装专用的昆虫雷达用以观测昆虫迁飞,经20年的发展已成功地研究了非洲粘虫,蝗虫,云杉卷蛾等的迁飞规律。目前的专用昆虫雷达可以观测昆虫迁飞的高度、密度、速度和方向,並能辨识混虫种类。有的已实现电脑自动控制观测、记录和运算,用以系统监测迁飞害虫做出防治决策。 我们为研究粘虫的迁飞规律,在农牧渔业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俗称稻纵卷叶虫、刮青虫、青虫、白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稻区的一种危害水稻的迁飞性害虫。 1为害症状  相似文献   

9.
<正>稻纵卷叶螟是鳞翅目,螟蛾科昆虫,其具远距离迁飞习性,每年春季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1];成虫有趋光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该虫是文山州水稻生产上一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连年持续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区域部分田块重发生,远观  相似文献   

10.
选用一维TKE模式,以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以E-ε闭合求其数据解,模拟出边界层内任意迁飞高度上的风温要素值,从而得到昆虫迁飞场的时空分布,为昆虫迁飞行为生态学研究和迁飞性害虫的异地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昆虫迁飞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一维TKE模式,以国家气象局的常规气象资料为基础,以E-ε闭合求其数值解,模拟出边界层内任意迁飞高度上的风温要素值,从而得到昆虫迁飞场的时空分布,为昆虫迁飞行为生态学研究和迁飞性害虫的异地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由日本农林水产省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和亚太粮食和肥料技术中心主办的农业昆虫迁飞和扩散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5—28日在日本筑波召开。来自日本、中国、泰国、南朝鲜、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省和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35人出席了会议。此次会议共收到并宣读论文23篇,其中有关稻飞虱的论文7篇、蚜虫3篇、稻纵卷叶螟、粘虫及马尼拉黑稻蝽各2篇、果树褐翅绿蝽、柑桔白点天牛、稻水象甲等迁飞和扩散的论文5篇,还有昆虫迁飞综述与评论2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迁飞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主要分布在亚洲、大洋洲、东非等国,在我国除新疆外均有分布。近年来,随着耕作改制,品种更新和推行高肥密植等措施,此虫已成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我们自1972年以来开展了对此虫的生活史、习性、越冬、大发生的生态因子、迁飞规律和迁飞机制等研究,本文主要综述我们对此虫在我国东半部的越冬及迁飞规律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害虫物候测报的应用范围包括 :用自然历测报害虫的发生期 ;对迁飞昆虫的异地预报 ;用指示作物测报害虫踪迹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稻粉虱在 5个恒温下发育速率的试验数据 ,分析比较了昆虫发育速率 3种模型 (线性日度模型、L 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 )对稻粉虱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的拟合效果 .结果表明 ,两种非线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 ,χ2 达到极显著水平 ,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比 Logistic模型好 ;线性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甜菜夜蛾是一种迁飞性强、间歇暴发危害的世界性害虫,该虫发生世代多、食性杂、繁殖快、危害重。自1997年7月下旬在济源市轵城镇河岔村的萝卜、白菜地暴发危害以来,危害日趋严重。近年来,发现该虫在玉米、马铃薯、豆类等多种作物上严重危害,并且防治比较困难,目前已成为影响济源市玉米、花生、大豆等秋作物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一、甜菜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一)甜菜夜蛾的发生世代及发生时期甜菜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昆虫,学名贪夜蛾,俗称甜  相似文献   

17.
海捕回迁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粒子扩散微机模型,对1979、1980年9、10月份上海到大连航海海捕稻纵卷叶螟的回迁途径和虫源地进行模拟分析。初步明确了两年89次捕蛾中的73次虫源地。虫源主要分布于28~42°N,117~128°E 的中朝两国的沿海稻区,深入内陆或远东日本的较少。秋季回迁稻纵卷叶螟的迁飞时间变异较大:在24小时内迁来的占45.21%,经24~48小时,48~72小时迁来的蛾子分别占28.77%和24.66%,只有1.37%的虫源需72小时以上才能完成到达海捕区域的迁飞。  相似文献   

18.
我国稻纵卷叶螟迁飞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ee)过去一直被视为定居性害虫。1965年以前,我国各地仅局部偶发为害,系统研究不多。六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农业改制、品种更换、密植高肥、广用农药等生产条件的改变,农田生态系统产生了有利于这一害虫发展的深刻变化,发生区域扩大,为害程度加重,大发生频次增加,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稻区的普遍性、常发性大害虫。1968至1973年有16个省、市、自治区相继开展了发生规律和单项防治技术的专题研究。1974—1977年,从越冬区域的局限性,广大区域蛾源同期突增,以及异地标放回收试验等方面提供依据,证实了稻纵卷叶螟存在远距离迁飞为害的特性,提出了迁飞假想途径,同时开展了综合防治研究。1978—1980年,这一迁飞研究被列为全国重点项目,通过三年全国性协作,初步解决了它在我国东半部的往返迁飞途径,并通过联合测报网,试行了迁飞异地测报。现将几年来取得的成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稻的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防治作物病虫害的方法。它包括利用微生物防治作物病虫、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捕食螨和蜘蛛治虫、有益脊椎动物除虫、信息素及农用抗生素的利用等。生物防治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人、畜和有益生物及作物较为安全,不污染环境,对病虫的发生有较长期的抑制作用等优点。因此,生物防治在水稻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一、以虫治虫以虫治虫包括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和蜘蛛治虫。1.利用寄生蜂防虫水稻害虫卵期的寄生蜂有稻螟赤眼蜂、螟黄黑卵蜂和稻虱缨小蜂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稻粉虱在5个恒温下发育速率的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昆虫发育速率3种模型(线性日度模型、Logistic模型、王氏模型)对稻粉虱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非线性模型均具有较高的拟合效果x^2达到极显著水平,王氏模型的拟合效果比Logistic模型好;线性模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