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牛白血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白血病是淋巴组织细胞恶性增生的一种疾病.牛白血病又称牛病毒性造血细胞组织增生症、牛淋巴肉瘤、牛恶性淋巴瘤、牛白血病综合征等.该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丁型反转录病毒属的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网状系统全身性恶性肿瘤.它是由淋巴组织的一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恶性增生后进入血液中,使白细胞异常增多,导致牛以恶病质和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白血病是淋巴组织细胞恶性增生的一种疾病。牛白血病又称牛病毒性造血细胞组织增生症、牛淋巴肉瘤、牛恶性淋巴瘤、牛白血病综合征等。该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丁型反转录病毒属的牛白血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网状系统全身性恶性肿瘤。它是由淋巴组织的一种或多种白细胞成分恶性增生后进入血液中,使白细胞异常增多,导致牛以恶病质和高病死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肿瘤性疾病。从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牛白血病是牛慢性肿瘤病的一种,是由白血病病毒感染所引起,呈世界分布,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主要传染源;本病潜伏期长,以3~9岁牛发病最为集中,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2种,主要表现生长发育缓慢、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等;本病通过加强检疫、定期驱虫、加强管理、做好消毒工作等措施能有效预防,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物能够治疗。  相似文献   

4.
牛白血病病毒是牛最常见的肿瘤性疾病之一,在临床医疗中并不多见,由于缺乏对该病的认识,临床上诊断经常误诊,本文通过NBCI网站查找牛白血病病毒的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5.0软件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对该引物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并利用该引物对牛白血病病毒基因进行扩增;结果显示该引物扩增的目的片段为194bp,能够作为PCR技术鉴定牛白血病病毒。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且部分患病牛常因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对奶牛的产奶量有明显的影响,且部分患病牛常因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牛流行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地监督和控制牛病毒性腹泻病(BVD),对我国范围内该病的流行及危害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了防控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有效监督和控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牛病毒性腹泻病研究进展及防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病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主要感染牛并引发疾病,呈世界性分布,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的发展,牛病毒性腹泻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日益显现.本文主要对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病原特性、基因型分类、危害、诊断检测方法、国内流行情况和防控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家尽快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和净化消除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有关禽白血病危害的研究报道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但当时对养禽业的影响较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肉种鸡严重的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有关禽白血病危害的研究报道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但当时对养禽业的影响较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20世纪90年代后.由禽白血病病毒引起肉种鸡严重的成髓细胞性白血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B淋巴细胞是牛白血病病毒的靶细胞,BLV不但能引起B淋巴细胞持续性增生,同时也能引起B淋巴细胞持续性减少.本文主要对BLV感染对牛B淋巴细胞的影响进行了阐述,同时探讨了T淋巴细胞在BLV感染牛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使用3~6月龄健康易感牛9头(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抗原、抗体均阴性),共分3组,每组3头犊牛。第1组首免肌肉注射IBRV-LNM弱毒疫苗株种毒,接种1周后,每头牛接种BVDV-SM弱毒疫苗株;第2组只接种BVDV-SM弱毒疫苗株种毒,接种时间同第1组;第3组为对照组,接种MDBK细胞培养液。接种BVDV-SM疫苗毒后每周采血至疫苗毒接种后28 d,测定接种后BVDV抗体效价,并采用BVDV-JL检验用强毒进行攻毒试验。结果表明,第1组与第2组试验动物血清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能够抵抗BVDV-JL强毒攻击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说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LNM弱毒疫苗株接种后在牛体内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SM疫苗毒不产生免疫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饲料霉变带来的危害对饲料工业和养殖业极为不利,也极易被广大养殖户忽略。通过阐述饲料霉变的危害,并对当前防霉和脱霉措施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相关企业对饲料霉变的重视,并指导相关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霉脱霉措施。  相似文献   

15.
We describe the progression of Bovine Leukemia Virus (BLV) infection from birth until the first lactation in 61 animals from a typical large dairy herd of Argentina, with more than 85% of prevalence. The purpose was to identify potential points to effectively break the BLV cycle of transmission in our dairy productive system. We detected early infection in 11.47% of newborn calves by nested PCR. From birth to 12 months, no evidence of new infections was observed. After 12 months of age, the detection of new reactors increased slowly with time, from 15.09% at 15 months to 24% at 27 months. After that, the number of reactors increased rapidly up to 40% and 60.76% at 30 and 36 months, respectively. This last 9-month period coincided with parturition and the entry into the milking herd. Real-time PCR showed that more than 75% of adult animals had low peripheral-blood proviral load. Complementary, all infected animals showed low levels of provirus in milk and colostrum. The most important finding was that even when management procedures to prevent BLV iatrogenic transmission were foll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the prevalence after three years, strongly suggesting that other way/s of transmission play a key role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This study showed an interesting baseline to draw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based on selective segregation according to the peripheral-blood proviral load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risk transmission, and as an alternative to classical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16.
从持续感染牛白血病病毒(BLV)的羊胎肾细胞(FLK-BLV)中提取前病毒DNA,用PCR方法扩增编码牛白血病病毒gp51蛋白的env(gp51)基因,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扩增片段全长828 bp。将扩增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pET-32a-gp51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重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43 000,Western-blot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以纯化的重组蛋白gp51作为抗原,建立检测BLV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抗原gp51的最佳包被浓度为2.19μg.mL^-1,血清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80,阳性判定标准确定为样品OD450 nm大于0.451。用该方法对12份参考血清进行检测,准确率为91.67%。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对药物残留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兽药残留超标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我国动物性食品走向国际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动物性产品出口因药残问题遭遇退货、销毁的事件时有发生,药残问题已成为制约动物性产品出口的重要瓶颈之一。香港地区于1993年开始禁止养牛,因此在广东供港动物性产品中,原料奶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控制原料奶中药物残留是检验检疫系统和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抗生素滥用对养殖业的危害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合理地利用抗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或起到应有的促生长作用。相反,盲目滥用抗生素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使细菌耐药性增强,并造成畜产品中抗生素残留增加,从而危害养殖业健康发展,影响人类食品安全,抗生素的资  相似文献   

19.
20.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原因、危害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兽药残留主要是使用伪劣兽药和违规用药引起的,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对人体安全有很大威胁,并影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的发生,如合理使用兽药、开发研究高效低残留兽药等。本文主要概述兽药残留的原因、危害及控制措施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