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野生鹌鹑与家鹑群体遗传共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野生鹌鹑和家鹑两个群体中的四个多型中性结构基因:乙醇脱氢酶(Adh)、酯酶-D(Es-D)、α-乙二醇磷酸脱氢酶(α-Gpd)和酯酶(Es)进行遗传共适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野生鹌鹑群体中,遗传共适应系数占遗传不平衡系数的42.9%~79.6%;在家鹑群体中,遗传共适应系数占遗传不平衡系数的35.7%~99.4%;②在家鹑群体中,α-Gpd-Es两位点之间的遗传共适应起着与连锁不平衡相反的作用;③起源于野生鹌鹑的家鹑与野生鹌鹑已经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④遗传共适应是影响中性结构基因遗传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鹑杂交F1代的生长发育及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野生日本鸣鹑和家养鹌鹑进行杂交试验,观察并测量F1代早期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结果表明:F1代公母鹑生长发育基本上保持同步,在6~7周龄时达到性成熟,此时代谢旺盛,绝对生长强度在降低的过程中突然增大,公鹑为3.51 g/d,母鹑为3.49 g/d。F1代鹌鹑自交,能够产生F2代,充分说明野生日本鸣鹑和家养鹌鹑彼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种。这可为家鹑再野生化,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规模,保护该物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杂交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微山湖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鹌鹑按1公(中、小型家鹌鹑和野鹌鹑)∶3母(中型家鹌鹑)∶3母(小型家鹌鹑)∶2母(野鹌鹑)分为3组,观察每个杂交组合鹌鹑的行为。结果表明:①在试验初期,鹌鹑间有排斥行为,一段时间后排斥行为消失;②在笼养条件下野生鹌鹑无繁殖季节出现;③每日交配活动呈曲线变化,但时段间无显著差异;④鹌鹑的爬跨、交配行为具有选择性;⑤鹌鹑产蛋集中在每天15:30以后,野鹌鹑(公)与家鹌鹑(公)蛋的孵化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观察研究野生日本鸣鹑和家鹑杂交F1代的生活习性,为探讨家鹑再野生化,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规模,保护该物种的可能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采用秒表单位记时法对F1代鹌鹑生活习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表明:笼养F1代鹌鹑行走行为、趴卧行为、静站行为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0.19%、24.46%、24.83%,取食行为、理羽行为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0.13%、10.23%;交配行为最少,为0.16%。试验分析表明,笼养F1代鹌鹑的各行为规律受天气影响不显著,取食行为规律受性别影响极显著(P<0.01),趴卧行为和静站行为规律受性别影响显著(P<0.05),行走行为和理羽行为规律受温度影响极显著(P<0.01),交配行为规律受温度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应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鹌鹑的脏器及肌肉中的9个中性结构基因座进行检测,计算多型座位等位基因频率。引用国外研究结果,通过座位多态性、平均基因杂合度、遗传分化系数及遗传距离对四个鹌鹑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家鹑与微山湖地区的野生鹌鹑遗传关系较近,与日本野生鹌鹑的遗传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捕获迁飞季节滞留在微山湖地区(苏、鲁、皖三省交界处)的野生日本鸣鹑40只,9雄31雌,采集本地种鹑场家鹑37只,10雄27雌,进行二者正反交.家鹑(♂)×野鹑(♀)组合的F1代未能成活,本研究供试F1均为野鹑(♂)×家鹑(♀)组合的F1代.通过对F1代生殖腺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野生日本鸣鹑与家鹑的杂交F1代能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不存在合子后生殖隔离,使通过家鹑再野生化恢复野生日本鸣鹑群体有效规模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在迁飞滞留季节捕获的微山湖地区野生鹌鹑中随机抽取 3 6只 ,检测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 1 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 ,搜集国内外 2 0个家鹑和野生日本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 ,应用模式判别方法 ,以家鹑群体为识别对象 ,分别与野生日本鹌鹑和微山湖野生鹌鹑群体进行模糊性识别。研究发现 :就起源系统而言 ,微山湖野生鹌鹑比日本列岛各地的野生日本鹌鹑更接近家养鹌鹑群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当代关于鹌鹑原始驯化地域的论断 ,值得重新斟酌 ;中国野生鹌鹑的系统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家鹌鹑为参照,并搜集国内外6个家鹌鹑和野生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检测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群体中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1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基因频率分布,计算各座位杂合度、群体平均杂合度及其差异性检验和遗传分化系数等相关指标,用模糊聚类多元分析方法对我国境内分布的2种野生鹌鹑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日本列岛的野生鹌鹑而言,我国野生鹌鹑群体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野生日本鸣鹑和野生普通鹌鹑的群体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388和0.298,与家鹌鹑群体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分化程度较小,差异不显著。多元分析也表明我国野生鹌鹑与各种家鹌鹑群体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野生鹌鹑起源及亲缘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迁飞滞留季节捕获的微山湖地区野生鹌鹑中随机抽取36只,检测编码脏器、肌肉酶型的10个结构基因座上的频率分布,搜集国内外20个家鹑和野生日本鹌鹑群体的相同资料,应用模式判别方法,以家鹑群体为识别对象,分别与野生日本鹌鹑和微山湖野生鹌鹑群体进行模糊性识别。研究发现:就起源系统而言,微山湖鹌鹑比日本列岛各地的野生日本鹌鹑更接近家养鹌鹑群体。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关于鹌鹑原始驯化地域的论断,值得重新斟酌;中国野生鹌鹑的系统地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在饲养的鹌鹑是由野生鹌鹑驯化而来的,野生鹑一般年产蛋7~12枚,而家鹑年产蛋280~300枚.饲养鹌鹑有着比鸡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蛋用鹌鹑栗羽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栗羽鹌鹑的生产性能。[方法]以引进的栗羽鹌鹑为基础,组建选育基础群和家系繁殖-世代观测群,对公鹌鹑进行家系选择,对母鹌鹑进行综合选择。测定不同世代鹌鹑的生活力、生长发育、产蛋性能、蛋品质量、料蛋比等指标。[结果]与0世代基础群相比,6世代核心群开产日龄由47.10 d提前到45.87 d;开产体重由135.50 g/只下降到128.79 g/只;20周产蛋数由68.60枚/只提高到86.63枚/只;平均蛋重二者基本一致,为10.90 g/枚。按6世代核心群产蛋情况计算,栗羽鹌鹑在46日龄开产至140日龄的94 d内可产蛋86.63枚/只,平均产蛋率在92%以上。[结论]采用家系选育提高了栗羽鹌鹑的产蛋量。  相似文献   

12.
鹌鹑的种类、分布、特征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鹌鹑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产品特点、经济价值及教学科研价值进行了阐述。明确指出了家养鹌鹑的类型,运用历史资料、科技文献对鹌鹑的价值进行了高度评价,为鹌鹑野生资源的保护和经济鹑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张爱武  薛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14-7816
[目的]研究甘露寡糖(MOS)对肉鹑内脏器官的影响,探讨日粮中添加MOS在肉鹑生产中的效果。[方法]选用1日龄肉鹑24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鹌鹑。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2.0%的MOS。[结果]随着日粮中MOS添加量的增加,肉鹑的心脏、肝脏、脾脏鲜重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其中0.5%MOS组50日龄肉鹑心脏、肝脏、胰腺鲜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0.00%、17.00%、5.00%,1.0%MOS组35日龄肉鹑法氏囊鲜重比对照组提高13.04%,1.0%MOS组50日龄肉鹑心脏鲜重比对照组提高11.00%,2.0%MOS组35和50日龄肉鹑心脏鲜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14%和8.00%。35日龄肉鹑心脏、肝脏干重随日粮MOS添加量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5),0.5%MOS组心脏、肝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84%、6.48%;MOS显著提高了50日龄肉鹑心脏干重(P〈0.05)。随着日粮MOS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肉鹑心脏、肝脏、脾脏指数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P〉0.05);法氏囊和胰腺指数呈不规则变化(P〉0.05);50日龄肉鹑心脏、肝脏、脾脏、法氏囊、胰腺指数均呈波浪式变化,其中0.5%MOS组肉鹑心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MOS组(P〈0.05)。[结论]在肉鹑饲粮中不添加抗生素的情况下,添加适量的MOS,对内脏器官无损害作用,甚至可提高肉鹑心脏干重,其中MOS的添加量以1.0%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用粉拟青霉(Paecilomyces farinosus)纯孢子对鹌鹑做了急性、亚急性喂食实验、急性腹腔注射实验及对眼和皮肤的刺激性实验,结果来出现死亡。动物的外观、行为、体重的增加、产蛋量和血液生化指标基本正常。孢子被食入或注入腹腔内72~96小时即失去生命力,不能生长繁殖。肉眼观察鹌鹑内脏组织及病理切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孢子对眼和皮肤亦无刺激性。本文认为该菌对鹌鹑基本上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半乳糖对产蛋鹌鹑的卵巢毒性及牛磺酸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20只5月龄产蛋日本鹌鹑随机平均分成4组,进行两个阶段的试验。第一阶段各组鹌鹑在正常饲料中分别添加A.对照(不添加牛磺酸和半乳糖);B.1%牛磺酸;C.10%半乳糖;D.10%半乳糖+1%牛磺酸;第二阶段各组鹌鹑在正常饲料中分别添加A.对照(不添加牛磺酸和半乳糖);B.1%牛磺酸;C.5%半乳糖;D.5%半乳糖+1%牛磺酸。记录各组鹌鹑产蛋个数、重量、采食量和死亡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牛磺酸组相比,10%的半乳糖(C组和D组)使鹌鹑产蛋量和采食量都显著下降(P<0.05)。半乳 糖处理9~10d后,C组鹌鹑几乎停止产蛋,且死亡率达 到20%,是其它3组(3.33%)的6倍多(P<0.05)。牛磺 酸对半乳糖引起的产蛋量下降有一定的延迟作用,且D 组鹌鹑的产蛋量始终高于C组。在第二个阶段,当半乳 糖含量降至5%时,C组和D组鹌鹑的产蛋量及采食量都逐渐提高。D组鹌鹑产蛋量的恢复速度显著高于C组(P<0.05)。在第二阶段试验结束时,D组鹌鹑的产蛋量和采食量几乎与A组和B组相等,这表明1%牛磺酸对5%半乳糖引起的卵巢毒性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87年,作者用粪检法对河北农业大学鹌鹑饲养室的鹌鹑进行了球虫检查,发现有球虫感染,之后,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获得纯的Eimeria tsunodai球虫,并通过纯种卵囊扩大感染,对E. tsunodai球虫进行了详细观察及描述。  相似文献   

17.
研究日粮中添加活性干酵母对鹌鹑小肠发育,肠道菌群及血清中胆固醇质量浓度的影响。选用1日龄鹌鹑18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15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6、1、2 g/kg的活性干酵母。结果显示,活性干酵母对鹌鹑小肠发育影响不大(P>0.05),随活性干酵母添加量的增加,小肠中大肠杆菌数显著降低(P<0.05),乳酸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日粮中添加1和2 g/kg活性干酵母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质量浓度(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活性干酵母可减少鹌鹑肠道内大肠杆菌数量,增加乳酸菌数量,同时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研究日本鹌鹁(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睾丸组织不同日龄的生长发育。精细胞的生长发育可分为六期。初级精母细胞于11天龄出现;36天龄出现精于细胞;46天龄可见已成形的精子。鹌鹑的精子细胞与家畜及鸡的精子细胞在结构与染色特点上有所不同。睾丸间质细胞5天龄前已出现,始终明显地存在于睾丸间质组织中,这与鸡的间质细胞在年龄性变化上存有差异。在21天龄后的曲精细管管腔中,可见数量不等的退化细胞及由数个胞质强嗜酸性的细胞组成的嗜酸小体。小体可见有双核,三核或多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