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愈伤组织的倍性、品种、外植体对野生型愈伤组织中耐盐细胞频率的影响。发现:(1)单倍体和二倍体愈僵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比较接近,四倍体愈伤中耐盐细胞频率一般比单倍体和二倍体愈伤组织的小;(2)不同品种的耐盐细胞频率差异大;(3)二倍体植株幼穗培养产生的二倍体愈伤组织和四倍体植株花药培养产生的二倍体愈伤组织的耐盐细胞频率没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PKM-1品种内高度杂合、种性容易退化的问题,拟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双单倍体植株,实现品种内纯合。【方法】基本培养基MS添加激素2,4-D和NAA,诱导多油辣木PKM-1花药愈伤组织,对花药愈伤组织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以及添加6-BA、KT和NAA分化植株。【结果】PKM-1花药愈伤组织形成与2,4-D密切相关,2.0 mg/L时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6.0%;NAA诱导花药愈伤组织,效果不明显。秋水仙素和处理时间对辣木花药愈伤组织染色体加倍具有剂量效应,0.6%秋水仙素处理72 h和0.8%秋水仙素处理48 h获得相同加倍效率,二倍体诱导率达60%。没有添加秋水仙素的对照,也形成少量二倍体愈伤组织,说明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存在一定比例的自然加倍。添加不同浓度6-BA、KT和NAA,诱导辣木花药愈伤组织分化,但均未分化出胚状体。【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多油辣木PKM-1花药培养获得愈伤组织的技术体系,但分化完整植株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生长调节物质对芦笋花药培养中倍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笋花药培养过程中,不同的生长调节物质对倍性的影响是:2、4-D和6-BA高浓度可使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多倍化。NAA和低浓度的2,4-D有利于单倍体细胞出现,未观察到6-BA和IBA对已分化苗的倍性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冬性小黑麦的花药培养效率,以5个冬性小黑麦杂交组合的F1为材料,分别接种到四种培养基上,研究了冬性小黑麦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培养基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差异和培养基差异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对花药的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频率也有显著影响。对冬H329转分化后的愈伤组织进行了4℃的低温处理,不同的处理时间对绿苗分化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处理96 h绿苗分化率最高达22.22%。  相似文献   

5.
【目的】快速获得稳定的粳稻品种间杂交新材料,加强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对垦育28和南粳44杂交的F1代进行花药培养,并对获得的花培株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倍性及稻瘟病抗性等鉴定。【结果】接种至愈伤诱导培养基5 d后花药开裂,10~15 d可诱导出2~3 mm的黄绿色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20 d后即可诱导出绿苗。有1696个花药可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6.5%;在获得的382份花培再生株系中,单倍体、双单倍体、四倍体株系比例分别为27.5%、70.2%和2.3%,不同倍性株系出现株高矮化、不结实、分蘖数明显降低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明显减少等变异。经抗稻瘟病田间鉴定,获得综合性状好且抗或高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各3份;其中获得综合性状较好、结实率较高(89.6%~90.1%)、株高显著降低且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两份。【结论】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F1代进行花药培养,可快速获得稳定的中间材料,是快速创制抗病等新材料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快速获得稳定的粳稻品种间杂交新材料,加强粳稻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方法]对垦育28和南粳44杂交的F1代进行花药培养,并对获得的花培株系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倍性及稻瘟病抗性等鉴定.[结果]接种至愈伤诱导培养基5d后花药开裂,10~15 d可诱导出2~3 mm的黄绿色愈伤组织,转移至分化培养基20 d后即可诱导出绿苗.有1696个花药可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6.5%;在获得的382份花培再生株系中,单倍体、双单倍体、四倍体株系比例分别为27.5%、70.2%和2.3%,不同倍性株系出现株高矮化、不结实、分蘖数明显降低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明显减少等变异.经抗稻瘟病田间鉴定,获得综合性状好且抗或高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各3份;其中获得综合性状较好、结实率较高(89.6%~90.1%)、株高显著降低且抗稻瘟病的二倍体材料两份.[结论]利用粳稻品种间杂交F1代进行花药培养,可快速获得稳定的中间材料,是快速创制抗病等新材料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培矮64S、福龙S2、F1、H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期对F1代花药培养力的影响,H1群体自然加倍率,愈伤苗系(同一块愈伤组织分化的一丛绿苗,以下简称愈伤苗系)的农艺性状和H1群体基因变异性DNA检测等.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花药培养力的影响较大;H1群体的二倍体率为64.25%;该DH群体中,大部分愈伤苗系的农艺性状整齐一致,所考查的农艺性状中,除播始历期外,均存在双向超亲优势;利用SSR标记对H1群体中的全体单株进行检测,未发现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草莓花药培养再生率较低,其主要限制因素是花药愈伤的分化能力太低。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对草莓花药培养中出现的黄绿色颗粒状、绿色致密、淡黄色蓬松这三种不同生理状态类型的愈伤组织进行研究,比较了草莓花药不同类型愈伤的再生能力,以期进一步提高草莓花药培养力。  相似文献   

9.
张蜀敏  王晓军  陈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71-972,987
[目的]为雪莲的组织培养奠定细胞学基础。[方法]以新疆雪莲无菌苗的根部、下胚轴、真叶及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观察愈伤组织和不定芽阶段的染色体变异。[结果]4种外植体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中有二倍体、少量四倍体、六倍体、非整倍体及其他倍性细胞。以种胚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频率最高,但愈伤组织不出芽或出芽量极少,且芽形态不正常。以根部、下胚轴和真叶为外植体的愈伤组织出芽比例高,茎尖、根尖细胞染色体大多数为二倍体,少数为嵌合体,嵌合体苗中四倍体细胞比例很小。愈伤组织中存在异常的有丝分裂现象,不定芽中难以发现。[结论]雪莲组织培养中的染色体变异是由激素引起的,非整倍性的愈伤组织细胞分化能力低。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方粳稻8个品种及44不完全双列杂交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及相应的配合力的分析,为北方粳稻花培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有明显差异,杂种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介于双亲之间而偏向母本。(2)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以及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存在明显差异,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药培养力的遗传主要由核基因控制的,存在基因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研究通过对青蒿小孢子发育时期的鉴定,选取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期的青蒿花药,将其分离后体外培养,依次经过愈伤组织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根壮苗各个阶段获得青蒿花培植株。之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中11株青蒿花培植株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青蒿花药培养体系效果良好,可以通过青蒿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青蒿植株。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药培养,旨在利用单倍体植株加倍后的纯合性,缩短杂交育种时间,随着“花培一号”、“京花一号”、“豫花一号”等小麦新品种的育成,无疑单倍体育种是小麦育种的新途径之一,但目前小麦花药培养在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仍很低。本文研究了不同试验材料,不同培养基及试验材料采前灌水对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的影响,为提高诱导愈伤组织和分化绿苗频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TDZ在草莓花药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TDE在草莓花药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DZ与NAA植物生长素进行组合,观察其对草莓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结果]MS+TDZ1.0mg/L+NAA0.5mg/L适用于草莓愈伤组织的分化,分化率高达75%,但TDZ对草莓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显著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草莓通过花药培养途径进行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TDE在草莓花药培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TDZ与NAA植物生长素进行组合,观察其对草莓愈伤组织诱导及其分化的影响。[结果]MS+TDZ 1.0 mg/L+NAA 0.5 mg/L适用于草莓愈伤组织的分化,分化率高达75%,但TDZ对草莓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显著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草莓通过花药培养途径进行规模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金达苜蓿四倍体的纯合体,为不同倍性苜蓿遗传特性研究及不同倍性间实现基因的流动奠定基础。【方法】以金达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Jinda)种子(2n=16)为材料,利用秋水仙素结合组织培养,研究了秋水仙素不同质量浓度(0.02,0.07,0.12mg/mL)、不同处理时间(1,3,7d)对金达苜蓿愈伤组织诱导效果及染色体加倍效果的影响,并从形态学和根尖染色体观察对变异株进行倍性鉴定。【结果】秋水仙素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2个因素对金达苜蓿诱变效果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秋水仙素质量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均下降,成苗率则规律不明显,其中0.07mg/mL秋水仙素处理3d的诱导效果最好,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达到60.5%,愈伤组织分化率为33.63%,诱变幼苗成苗率为24.1%。倍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的变异植株为四倍体与二倍体的混倍体。【结论】0.07mg/mL秋水仙素处理3d是获得多倍体变异幼苗的最佳条件,获得了四倍体和二倍体的混倍体。  相似文献   

16.
基因型及外源因子对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几种外源因子在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中的效应。结果表明 ,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及绿苗产量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高蔗糖浓度有利于获得高频率的花药愈伤组织 ,但同时又提高了花药培养中白化苗频率。动力精 (KT)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大 ,但对绿苗分化率、绿苗产量及绿苗 /白苗 (G/ W)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随 KT浓度的增大 ,绿苗产量提高 ,绿苗分化率明显增加 ,而白苗分化率下降 ,因而 G/ W值明显增大。说明 KT主要是通过提高绿苗分化率和降低白苗分化率 ,增大 G/ W而提高花培一步成苗效率的。在与 KT的配合使用中 ,2 ,4 - D比 NAA更有利于提高小麦花药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17.
以热研2号柱花草花药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以及低温预处理等对柱花草花药培养的影响,以期建立柱花草花药培养体系,获得再生植株,为柱花草倍性、基因组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花药4℃低温预处理24 h诱导效果较好;N6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MS培养基好;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组合为N6+2,4-D 0.5 mg/L+KT1.0 mg/L;分化培养的最佳组合为MS+NAA 0.2 mg/L+6-BA 3.0 mg/L。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中无机氮含量及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和绿苗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比例均显著提高了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增加铵态氮含量有利于绿苗分化。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通过对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及基因型材料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对花药培养效率有明显差异。M8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略高于N6培养基,绿苗分化率则明显高于N6培养基。不同的激素配比,其效率各异,M8培养基中添加了2,4-Dmg/L,KT4mg/L和NAA3mg/L的培养基,较适合于水稻花药培养。不同遗传差异的材料是影响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重要因素。不同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的绿苗分化率差异较大。其中零轮/温266、48-2/T984和48-2/零轮等组合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较高,10-35/pecos最低。  相似文献   

20.
以洋桔梗品种Ceremony Orange的花药为材料,探讨激素、蔗糖浓度和取材时间对洋桔梗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取材时间、激素水平对洋桔梗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2)随着供试植株年龄增长,洋桔梗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率逐渐下降;(3)3月份是洋桔梗花药培养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