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选用80羽1日龄丝毛乌骨鸡分前期(1~37日龄)、后期(38~67日龄),研究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对其蛋白质、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氨氮、尿氮含量及其机体内源性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分别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蛋白质表观消化率7.68%(p<0.05)、9.82%(p<0.05),(2)能不同程度地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大部分氨基酸的粪表观消化率,(3)能显著降低67日龄(p<0.05)试验鸡粪中氨氮、尿氮的含量,(4)能分别提高37、67日龄试验鸡的体内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总蛋白酶的酶活性.这说明,外源性中性蛋白酶可提高丝毛乌骨鸡对日粮中氮的利用率,提高机体内主要蛋白质类消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丝毛乌骨鸡的日粮营养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丝毛乌骨鸡的日粮营养水平研究张顺珍,包承玉,邵春荣,孙有平,刘明智(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南京210014)丝毛乌骨鸡,又称泰和鸡,竹丝鸡,系我国地方优良鸡种,具有体型小,外观美丽,性情温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一直被列为营养珍品,且具有一定的药用...  相似文献   

3.
4.
取200羽1日龄丝毛乌骨鸡[始重(24.75±2.66)g],随机分成试验1、2、3、4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中性蛋白酶、糖化酶及不含酶制剂的基础日粮,饲养试验在60日龄结束.分别在31日龄和61日龄开始时对生长性能最佳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鸡进行消化试验,并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混和酶制剂能提高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其中以试验2组最佳,30日龄时平均日增重提高25.28%(P<0.01),料重比降低15.92%.60日龄时平均日增重提高8.54%(P<0.05),料重比下降10.73%;②使用混合酶制剂可不同程度地提高饲料养分的表观消化率,试验2组鸡37、67日龄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消化率分别提高了3.05%(P<0.01)、7.24%(P<0.05),7.68%(P<0.05)、9.82%(P<0.05),12.70%(P<0.01)、13.94%(P<0.01),5.47%(P<0.01)、6.90%(P<0.05);③混合酶制剂对37日龄和67日龄丝毛乌骨鸡血糖、血清总蛋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6.
韩国通 《新农业》2010,(12):39-39
丝毛乌骨鸡的肉质营养丰富,具有相当高的药用价值,且外貌美观,但饲养者普遍反映其成活率低,抗病能力差。2008年8月2日,瓦房店市复洲湾镇某鸡场饲养的3500只60日龄丝毛乌骨鸡,开始出现零星死亡现象。笔者8月5日应邀前往诊治,现场观察鸡群饲养在较低洼处,鸡舍低矮,采用地面平养,运动场用丝网围栏,卫生条件较差,  相似文献   

7.
对44只55周龄单、复冠白羽丝毛乌骨鸡种公鸡的体尺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单冠乌鸡的体重、体斜长、胸骨长、胫长、胫围、骨盆宽等6个性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复冠乌鸡的体重与胫长、胸宽,胸宽与骨盆宽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余均为不显著正相关,且单冠乌鸡的体尺均大于复冠乌鸡。  相似文献   

8.
丝毛乌骨鸡主产区在江西省泰和县,福建省泉州,厦门和闽南沿海地区。该鸡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因此,从经济类型上可将丝毛乌骨鸡列为药用型品种。近年来,该品种鸡养殖发展迅速,已遍及全国各地,在国外还被作为玩赏型鸡。  相似文献   

9.
丝毛鸟骨鸡主产区在江西省泰和县,福建省泉州、厦门和闽南沿商地区,这些地方的产品在国际上被认为是标准品种.该鸡具有特殊的营养滋补和药用价值,主治妇科病的乌鸡白凤丸即以该鸡全鸡配药制成.因此,从经济类型分,将丝毛乌骨鸡列为药用型品种.近年来,该品种鸡养殖发展迅速,已遍及全国各地,国外分布也很广泛,还被作为玩赏型鸡.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单、复冠基因对白羽丝毛乌骨鸡的体尺性状以及精液品质的影响,寻找体尺性状和精液品质间的相互关系,对44只55周龄单、复冠白羽丝毛乌骨鸡种公鸡的体尺与精液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单冠乌鸡的体尺均值均大于复冠乌鸡;单、复冠乌鸡间精液品质无明显差异;单、复冠乌鸡的体尺性状与精液品质间的相关性均无达到显著水平;单冠乌鸡的精液品质与体尺性状间的相关性多为负相关。故在乌鸡的选育中,不仅要重视单冠基因在体尺性状方面的明显优势,还应该特别注意单、复冠乌鸡在精液品质与体尺性状相关性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研究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对丝毛乌骨鸡0~16周龄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1日龄丝毛乌骨鸡270只,饲养至16周龄,3个试验鸡组分别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酪氨酸、苯丙氨酸0.17%和0.2%、0.34%和0.4%、0.51%和0.6%水平的日粮,观测其0~16周龄的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显著影响2、6、12、14周龄的体重(P<0.05),显著影响0~2、5~6、11~16周龄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影响0~2、3~4、11~12、15~16周龄的平均采食量(P<0.05),除0~2、9~10周龄外,其它0~16周龄各阶段料重比均差异显著(P<0.05);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水平对丝毛乌骨鸡血清生化指标中葡萄糖影响显著(P<0.05),其它各项生化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不同周龄对各项生化指标影响均极显著(P<0.01)。结论:通过调节日粮酪氨酸、苯丙氨酸的供给水平可改善0~16周龄丝毛乌骨鸡的生产性能和部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以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和淅川乌骨鸡纯繁组F_1代为研究对象,对其体重、体斜长、龙骨长、胫围、胫长、胸宽、胸深等生长性状和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胸肌重、腿肌重、肌间脂带宽、皮脂厚及胸肌、腿肌剪切力、滴水损失、p H值等屠宰性状和肉品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F_1代生长性状、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均优于纯繁组,生长性状和屠宰性能方面淅川乌骨鸡与黄胫丝毛鸡杂交组最优,肉品质方面尤其是肌纤维性状方面淅川乌骨鸡与青胫隐性白羽鸡杂交组最优。总的来说通过杂交淅川乌骨鸡的各方面性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丝羽乌骨鸡为素材,以仙居鸡、固始鸡和狼山鸡种蛋为对照组,探索蛋比重是否影响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将种蛋测定蛋比重以后进行孵化,在孵化过程中观测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出雏时间。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鸡种的蛋比重平均级别差异显著,反映了鸡种的蛋比重种质特性不同;种蛋的蛋比重与种蛋的受精率无关;部分鸡种的蛋比重与其孵化率及出雏时间密切相关。由此可见,蛋比重对繁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俊春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52-252,281
以60日龄金阳丝毛鸡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0、60、80、100mg/Kg的半胱氨,试喂30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胸肌和腿肌均有所提高.当添加量为80mg/Kg时,生长速度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提高率最大,差异显著(P<0.05);胸肌和腿肌分别提高了10.6%和11.2%,腹脂下降了12.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普格土鸡的日粮中添加半胱氨不仅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够提高屠宰率、降低脂肪的含量,对胴体品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70日龄金阳丝毛鸡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50、70、90、110mg/Kg的半胱氨,试喂30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体重、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胸肌和腿肌均有所提高,当添加量为90mg/Kg时,生长速度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提高率最大,差异显著(P﹤0.05);胸肌和腿肌分别提高了10.6%和11.2%,腹脂下降了12.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金阳丝毛鸡的日粮中添加半胱氨不仅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还能够提高屠宰率、降低脂肪的含量,对胴体品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2日龄丝毛乌骨鸡经口接种贝氏隐孢子虫卵囊2×10~6个·只~(-1),潜隐期4 d,排卵囊开放期18 d,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PID)7~14 d。呼吸道症状出现于 PID10,死亡率为13.3%(2/1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气管纤毛脱落,寄生有各阶段发育虫体及杆形细菌和渗出的红细胞;法氏囊也寄生有大量虫体,粘膜上皮细胞肥大,微绒毛脱落,PID20在法氏囊粘膜表面见有许多虫体逸出后留下的带虫空泡。试验证明丝毛乌骨鸡为贝氏隐孢子虫的新宿主.使用扫描电镜系统观察了隐孢子虫感染引起的组织形态学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分别通过6个氮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剖面硝态氮(NO3^--N)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利用率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递减的趋势;土壤剖面NO3^--N含量则具有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在同一氮水平下,从土壤表层到深层(100cm),则有递减的趋势,在冬小麦生育期中,尤以开花期80cm-100cm土壤剖面累积的NO3^--N量最多,因此最有可能淋洗出根层,对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明确如皋市中等肥力土壤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为化肥减量使用提供依据,进行了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30%有机肥、70%化肥配施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达到8 000 kg/hm~2和47.30%。  相似文献   

19.
氮钾配比对小麦氮素利用率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磷肥施用量不变时,小麦大面积生产上纯氮用量以225 kg/hm2,氯化钾用量以300 kg/hm2为宜,既能提高小麦产量,又能提高氮素利用率,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增产显著,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说明合理的氮肥管理有助于改善群体质量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结合生产实际,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适宜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