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2.
3.
本研究通过临床病史、尸体剖检、组织病理学和抗酸染色方法综合诊断了1例绵羊副结核病.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顽固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体温无明显变化,病程1年.尸体剖检可见全身脂肪完全萎缩消失,各实质器官萎缩.空肠后段大部分、空肠中段局部、回肠和盲肠肠管明显增粗,肠壁增厚,肠黏膜增厚明显,黏膜形成明显的脑沟回样褶皱.肠壁淋巴结明显肿大.空肠黏膜固有层和黏膜下层增厚,内有大量的上皮样细胞和少量淋巴细胞增生.肝小叶内可见多个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灶.肠系膜淋巴结皮质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灶.在经抗酸染色淋巴结触片内的上皮样细胞胞浆内外均见散在和成簇的典型的红色小杆状副结核杆菌. 相似文献
4.
5.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牛、绵羊、山羊、鹿等反刍动物。为了更好的防治本病,研究一种简便易行、特异性高的诊断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我们于1986年应用琼脂扩散试验做了绵羊副结核病的诊断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菌种:牛副结核分枝杆菌P18菌株,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惠赠。琼扩抗原制备 相似文献
6.
7.
8.
10.
副结核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细菌疾病,病原为禽分支杆菌副结核亚种,主要感染牛、羊,造成病畜小肠和其他器官损伤,引发腹泻、体重降低、营养不良、贫血甚至死亡。奶牛副结核病可导致奶牛死淘率增加、产奶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繁殖能力下降、屠宰率降低以及增加其他病原的感染率,从而对奶牛养殖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副结核分支杆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也可通过子宫进行垂直传播。副结核分支杆菌通过在小肠黏膜下层中的巨噬细胞中持续感染来逃避免疫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隐性感染至少会持续两年,然后细菌开始脱落并出现临床症状。副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进程缓慢,管理不当会使易感犊牛发病率更高,这使得牛副结核病的防控具有很大挑战性,尤其是在季节性产犊牛群中。本文对奶牛副结核病的概念、可造成的经济危害以及诊断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奶牛副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新型诊断方法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副结核病的诊断与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临床诊断、剖检诊断,病原分离培养、免疫学诊断和基因探针诊断等。一、临床及剖检副结核病的感染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潜伏期通常为3—5年,最早4个月的犊牛就表现出临床症状,长的可达15年。人工感染则需较大剂量才能成功。Runkin采用每头犊牛注 相似文献
12.
13.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增生性肠炎,该病给畜牧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本病潜伏期长,传播性强,加之人工培养分枝杆菌难度又高,所以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副结核病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1 前言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反刍动物为主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在临床上以持续性腹泻和慢性消瘦为特征。若能对感染动物做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将有利于控制和扑灭本病。为了快速、简便、准确地对副结核病做出确诊,近些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血清学诊断方法发展更为迅速,本文就其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军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2):94-96
肉牛副结核病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牛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具有潜伏期长、发病初期不明显、治愈可能性低、传染性强等特点。在肉牛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明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诊断方法等,以便有效应对该病的发生。本文对该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多种实验室诊断方法和防控该病的具体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18.
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反刍兽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由于病畜往往在感染后期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药物治疗无效,故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显得非常重要。今就其免疫学诊断技术作如下简述:一、空志反应诊断:对无临床症状带菌畜有较高的检出率。但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转为阴性。因此,本法最好与补体结合反应同时进行。据高国柱报道’‘’,变态反应的注射部位及其间隔时间对其敏感性均有影响。对牛常采用颈侧部注射,而羊多采用尾根部,肩前部已很少采用。值得提出的是:做过变态反应试验后,至少要间隔一个月才能对同一家畜进行第二次…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