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安康地区栎林面积35.91万hm2,蓄积1 788.07万m3.现有栎林资源分布不均,中幼龄林比重大,林分质量差,生产力不高,以生产食用菌、木炭、薪材等为其主要利用和消耗途径.通过对本地区现有栎林资源及利用调查分析表明,应以生态效益为重,制止短期行为,减少对栎林的消耗,增加投入,提高栎林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9年完成的汉中、安康、商洛3地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中栎类资源基础数据和林业及多种经营管理部门对利用消耗的统计数据,结合典型调查,对相关统计数据进一步核实,分析陕南秦巴山区栎类资源的消长情况。结果表明:1)栎类资源幼、中龄林的面积和蓄积所占比重大;栎类资源立木蓄积净生长率为5.09%,略高于陕西北部和全省平均水平;依此计算,秦巴山区栎类资源蓄积年净生长量为63.26万m3。2)秦巴山区栎类资源利用途径主要有中药材(天麻、猪苓)生产,约占消耗栎类资源蓄积总量的35.4%;食用菌(木耳、香菇)生产,约占23.8%;群众生活薪炭消耗,约占40.8%;过去对资源消耗大的木炭生产已经消失;家具、建筑用材和小直径木材生产用量很少,可以忽略。3)以2009-2011年栎类资源逐年净生长量与当年消耗量看,秦巴山区栎类立木蓄积年净增长量为33.26万m3。4)目前秦巴山区栎类资源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未来重点是继续维持“天然林保护”工程效果;以最小消耗换取最大利润为原则,提高栎类资源利用效益,对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按照森林近自然经营理论,对栎类薪炭林进行矮林定向培育,对水源涵养林和用材林进行提高生态防护功能基础上的乔林定向培育,提高林地生产力,满足中药材和食用菌生产所需,实现栎类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地调查,探讨了京山县栎林的发生和形成,计算了郁闭度为0.4以上的栎林面积、蓄积量和1975—1984年的材积生长量。在此基础上,作者对京山县栎林的轮伐期、采伐量、主伐方式和更新方式提出了意见,为该县栎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河南省最近3期一类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从9个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备选模型中选出一个最优基础模型。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构建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结果利用全部样地数据拟合9个备选模型,断面积和蓄积最优生长模型都是Richards形式的模型,决定系数均在0.92以上。引入树种和立地等级作为哑变量后,与基础模型相比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模型拟合精度都有所提高,其决定系数分别为0.98和0.94。结论带树种和立地等级的哑变量模型能同时反映河南省栎类和杨树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规律,既减少了建模工作量,又提供了不同林分合并建模的方法。河南省栎类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极限值高于杨树;相同林分密度条件下,栎类早期生长速率低于杨树,且栎类和杨树的生长速率均随着立地质量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我国80年代杉木林资源动态及营林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概述了80年代我国杉木林资源动态,特点是面积、蓄积有所增加,单产下降,中幼林比重大,成熟林少,青黄不接的现象严重,后备资源比较乐观。杉木林面积在人工林总面积中比重偏大,产区森林组成针叶化趋势严重。指出营林对策是明确指导思想,集约经营,提高单产,提倡生态营林,注意林地的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建德市2006年和2017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分析,全市的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林分质量总体呈良性发展趋势,森林面积17.64万hm~2,森林覆盖率76.22%,提高0.22个百分点;森林质量有提高,乔木林蓄积增加23.7 m3/hm~2;林种结构有改善,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经济林面积比重趋于合理,为53∶1∶45∶1。但仍然存在林地生产力不足等问题,应采取大径材、森林抚育等高质量森林经营措施,并提出森林资源管理的对策,以期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森林面积为1 984.4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8.47亿m~3。按照森林蓄积量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及蒙古栎,合计占全省森林资源蓄积量的82.68%。其中天然林在面积和蓄积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能够增加林木碳储量。为此,根据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的要求,对宾县青阳林场天然林进行  相似文献   

8.
<正>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根据第9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数据统计,黑龙江省森林面积为1 984.40万hm~2,森林蓄积量为18.47亿m~3。按照森林蓄积量排序,前5位的依次是阔叶混交林、落叶松林、针阔混交林、桦木林及蒙古栎,合计占全省森林资源蓄积量的82.68%。其中天然林在面积和蓄积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对天然林通过科学的森林经营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而且能够增加林木碳储量。为  相似文献   

9.
抚育间伐对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岭南坡锐齿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讨间伐对锐齿栎林分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秦岭南坡锐齿栎林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年春季在陕西省宁东林业局沙沟林场,按不同抚育间伐蓄积强度0%(CK)、5%、10%、15%、20%和25%设置锐齿栎次生林试验样地12块,并于2018年10月对所有试验样地进行每木检尺并按径阶打生长锥获取木芯,以分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间伐能提高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强度5%样地的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年平均增长量(1.31 m2·hm-2和8.84 m3·hm-2)、总增长量(9.14 m2·hm-2和61.88 m3·hm-2)、年平均增长率(6.80%和7.89%)和总增长率(58.40%和70.16%)最高,且均与CK呈显著差异(P<0.05)。2)间伐强度5%和10%样地林分蓄积量分别在间伐后第4年和第7年达到未间伐样地的林分蓄积量。3)间伐强度5%~20%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均>CK,其中5%样地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连年生长量在间伐后增长最快。因此,抚育间伐有利于锐齿栎林分胸高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生长,其中5%间伐强度最为有利,该强度下林分蓄积量可以在较短年限达到并超过未间伐样地的蓄积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森林资源1950-2003年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该文根据1950—2003年6次森林资源清查资料,对中国森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经过50多年的培育、保护和利用,中国森林面积和蓄积有了大幅度提高,森林面积比建国初增加约111.74%,但蓄积增加仅约17.4%. 森林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工林面积和蓄积比重逐渐提高,面积比重由1964年的4.49%提高到2003年的33.77%;天然林面积和蓄积比重明显下降,但天然林蓄积仍占森林蓄积的主体,到2003年仍占89.65%;针叶树面积和蓄积比重由原来的70%以上逐步降低,现在针阔比接近1∶1,而且优势树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红松、樟子松和华山松等优质用材林几乎采伐殆尽;森林结构低龄化,单位面积蓄积量降低,可采资源减少;林种结构调整显著,防护林明显增加,用材林大幅度减少,两者的面积和蓄积已接近相等;防护林经营问题凸显,森林资源经营还处在向可持续经营不断接近过程中的森林多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初期;20世纪80年代后森林资源开始逐渐恢复,且势态良好,但到2003年森林资源质量仍未达到1962年水平. 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加快林业建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森林的需求,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蒙古柞、辽东柞适应比强,林分生长稳定,生物量大,生态效益明显,是辽西地区很有发展前途的用材林、水土保持林及薪炭林的重要两种.柞树虽然后期生长稳定,扰逆性强,但存幼龄期生长相当缓慢,表现脆弱,对辽西地区的高温、强光、干旱很难适应,这是柞树造林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辽西地区除采用一般干旱地区造林技术之外,还必须在栽植柞树之前营造油讼、刺槐及灌木,创造柞树幼龄期适宜生长的庇荫条件,才能促进柞树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2.
根据北京云蒙山林场的3块不同密度的标准地资料,分析橡树次生林不同林分密度分别与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木蓄积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另根据云蒙山林场2009年二类清查资料,对20个小班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利用其平均优势木四十年生时的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进行分组,计算其差异显著水平,分析各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橡树次生林密度与林分的平均胸径、林木单株蓄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密度对于评价林分的树高影响程度不如对胸径大;云蒙山林场四十年生橡树次生林的密度应控制在1 570株.hm-2以下;通过分析橡树次生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其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高海拔,有效土层厚度在≥30 cm,坡度大于25°时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秦岭地区佛坪自然保护区内,以锐齿栎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和桦木林下4种生境下的大熊猫主食竹-秦岭箭竹为对象,对其无性系及其分株地上地下构件数量特征、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条件下,秦岭箭竹无性系分株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桦木林巴山冷杉林落叶松林锐齿栎林,随着无性系分株密度不断减少,分株分布的均匀性不断增加。(2)秦岭箭竹无性系分株年龄结构在4种生境下均表现一致,1~3龄级成倒金字塔型,3~6龄级呈金字塔型。3龄级和4龄级的分株数量达到最多,最大竿龄为6年。(3)4种生境条件下,秦岭箭竹无性系地上地下各构件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郁闭度小、土壤肥沃、人为干扰少的桦木林下能够充分利用光、温、水、土壤等因素,实现自身生存和扩展,达到最佳状态。说明秦岭箭竹无性系在不同生境条件下发生了明显的可塑性变化,这些可塑性变化是种群对生境差异的适应性反应的结果,有利于增强种群对生境中有限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物量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最主要的参数,森林生物量准确估算是进行森林碳循环和碳储量及变化分析的基础。以香格里拉这一特殊区域为研究区,以野外调查样方数据为基础,利用植被指数、降水、积温、太阳总辐射量、海拔等多个因子,组合成遥感综合因子层、地理综合因子层与水、光、热一同构成变量,建立了研究区丽江云杉Picea likiangensis-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林,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高山松Pinus densata林等4个建群种森林生物量遥感估算模型,并进行了检验。据此模型开展其生物量估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4种森林总生物量为1.14亿 t,其中云冷杉林、栎类林、云南松林、高山松林4种森林的生物量分别是0.715亿t,0.14亿t,0.09亿t和0.20亿t;4种森林总的生物量分布在海拔、坡度上都具有明显的规律,在坡向上无明显分布规律。图1表7参10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鸡公山位于暖温带-亚热带过渡区,落叶栎类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和麻栎(Q.acu-tissima Carr.)混交林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栎类混交林是该区域的2种典型林分类型。分别在海拔200、400和600 m的落叶栎林和松栎混交林中设置样地,比较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和碳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2种类型林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显著增加(P0.05);在200和400 m海拔高度上,松栎混交林分土壤有机碳密度高于落叶栎林。在600 m海拔高度上,落叶栎林土壤有机碳密度高于松栎混交林。对于各个海拔高度林分来说,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0~20 cm土层有机碳密度对剖面总有机碳贡献率为77%~93%。这些结果揭示该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点,也为当地碳汇林业的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析了南充市森林资源状况。南充市林业用地面积为34·69×104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7·78%,森林覆盖率为32·83%;活立木总蓄积为1297·20×104m3,其中林分蓄积957·25×104m3,占活立木总蓄积73·79%;森林资源表现出总量少,且分布不均,林地利用率高,但单位蓄积生产力低,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等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开展森林分类经营,构建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是南充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马尾松毛虫综合治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省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大发生年份马尾松受害面积达20万公顷,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综合治理主要开展了松毛虫发生类型的划分,并根据发生类型分类施策;采取封山护林、营造混交林,禁止强度打枝等营林技术措施;加强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预防为主,防治虫源基地等治理措施,使综防区内95%以上的松林达到有虫不成灾,综合治理的直接经济效益达4119.5万元。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龙江省东宁县1:50000林相图和二类调查数据作为基础,根据<黑龙江省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对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了判定和区划;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从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景观要素形状特征、景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3方面对东宁县高保护价值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宁县高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