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咖啡作为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其消费量逐渐在增长,而生产量的发展满足不了消费需求,对于这种现状而言,发展小粒种咖啡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由于受到自然环境的限制和影响,我国小粒种咖啡规模化生产时间相对较短,外加从国外引进咖啡品种,引进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本文就小粒种咖啡的来源和特性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3.
小粒种咖啡营养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采集咖啡叶片和果实样品进行氮、磷、钾、钙、镁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对小粒种咖啡的营养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果期咖啡叶片氮、磷、钾和镁含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第1批果实成熟期和果实采收末期;第1批果实成熟期叶片钙含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幼果期和果实采收末期;咖啡豆中氮含量极显著高于钾、钙、磷和镁含量,咖啡干果皮中钾含量极显著高于氮、钙、磷和镁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小粒种咖啡(Coffea arabica)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为小粒种咖啡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瑞丽咖啡国家种质资源圃1999—2020年期间的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系数、灰色关联分析及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3种方法,以及运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线性回归方程,对小粒种咖啡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关联进行分析。【结果】小粒种咖啡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灰度关联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变化范围在0.750~0.769。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均有较好的解释能力,其中分枝对数和茎粗对单株产量的解释能力最大,变量投影重要性准则(VIP值)分别为1.290和1.140。株高、茎粗、分枝对数、冠幅、最长一分枝长和最长一分枝节数6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建立的PLS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度最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间接作用的总效应(1.472)大于直接作用(0.471)。最长一分枝长通过其他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和最大,为0.333。其他农艺性状通过最长一分枝长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效应最大,为0.576。另外,其他农艺性状通过分枝对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总效应也较大,为0.562。【结论】6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咖啡单株产量有显著影响,在品种选育过程中是主要的观测对象。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法(PLS)线性回归方程,可作为单株产量预测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6.
普洱市不同品种的小粒种咖啡品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咖啡种植者对咖啡品种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认识不足、盲目引种而造成的生产中咖啡品种混乱,咖啡豆质量下降等问题,对普洱普遍种植的小粒种咖啡品种咖啡豆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小粒种咖啡品种生咖啡的商品性及杯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Catimor系列品种之间杯品质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8.
9.
于2017—2018年对云南小粒咖啡的主要生产基地普洱、保山等地区进行咖啡病虫害调查研究。研究影响小粒咖啡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分布以及为害程度,采用阅读文献以及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为科学治理病虫害提供一定的方法,同时为云南咖啡种植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无公害小粒种咖啡是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查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 相似文献
11.
12.
《农业与技术》2019,(20)
曼等乡是景东县种植咖啡最早的地区,20世纪80年代,政府号召在澜沧江边一代,海拔1300m以下地区种植云南小粒咖啡。截止2018年底,曼等乡共种植咖啡627. 53hm~2,但由于管理粗放,产量和品质不高。咖啡质量控制技术决定了小粒种咖啡的品质,而咖啡的品质又决定了咖啡的销量,进而影响咖啡种植者的成本利润,所以,完善的咖啡质量控制技术对咖啡的生产种植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也是咖啡品质评价的客观性条件,咖啡的购买者注重咖啡的口感,所以咖啡种植者更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提高小粒种咖啡的品质。本文将从小粒种咖啡品质的评价指标分析影响咖啡生长的因素,最终提出完善的咖啡质量控制技术,来提高小粒种咖啡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小粒种咖啡的耐寒机制,以1年生小粒种咖啡为试验材料,对不同低温过程中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探究其变化规律,并对各个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小粒种咖啡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8 ℃处理时平稳上升,在4、0、-2 ℃处理时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也先升高后降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相似,均随着温度降低逐渐增加,二者均在0 ℃处理48 h和-2 ℃处理48 h时达较大值,为132.00、124.58 nmol·g-1和91.29%、98.35%,相关性分析表明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小粒种咖啡在低温胁迫下通过调节自身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缓解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表现出较强的抗寒能力,该结果可为咖啡的资源保护、引种驯化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咖啡作为国家不断重视的新兴作物,明确小粒咖啡土壤肥力现状,利于实现咖啡行业的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小粒咖啡主产区云南省的普洱、临沧、德宏、保山、文山和怒江采集的大量土壤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小粒咖啡地的土壤肥力现状。目前,云南省小粒咖啡地的海拔、土壤pH、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值分别为1186.1 m、 5.53、 32.68 g/kg、 128.77 mg/kg、 18.53 mg/kg和138.31 mg/kg。小粒咖啡主产区海拔500 m,土壤pH呈酸性和弱酸性(4.5~6.5),土壤有机质20 g/kg、碱解氮90 mg/kg、有效磷10 mg/kg、速效钾100 mg/kg,为中等及以上肥力水平。其中,怒江海拔稍低于其他地区;怒江占适宜土壤pH的比例最大,德宏和普洱最小;德宏有机质含量最高,保山、文山和怒江有机质缺乏;普洱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怒江和文山氮素缺乏;保山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临沧、普洱和文山磷缺乏;怒江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少量地区钾缺乏。在长期的耕作和较低施肥量条件下,云南省咖啡土壤养分变化显著。建议改良酸性土壤,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控制施氮量,适当增施磷钾肥,以维持和促进咖啡土壤的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带农业科学》2014,(7)
对云南小粒种咖啡高海拔种植适应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适宜的范围内,海拔越高,杯品质量越好。高海拔是生产精品咖啡的重要条件,卡蒂姆咖啡在高海拔种植杯品质量显著提高。发展高海拔咖啡生产,可提高咖啡生产经营效益,对促进国内小粒种咖啡生产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4,(12):11-12
知名跨国咖啡交易商Volcafe在云南设立了一家从事采购和加工的合资公司,此举有望提振中国高品质咖啡豆的出口。过去10年里,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豆(亦称小粒种咖啡)的产量一直在稳步增长。交易商表示,其品质已提升至与中美洲咖啡豆相当的水平。总部位于瑞士的Volcafe隶属于大宗商品交易商ED&F Man。 相似文献
18.
1植物名称小粒种咖啡卡蒂莫(Catimor)。2材料类别幼嫩叶片。3培养条件培养基:(1)MS+KT0.4mg/L(单位下同)+6—BA0.4+2.4—D1.6+IAA0.5+GA0.8;(2)MS+6—BA1.0;(3)MS+6—BA1.0+NAA0.3;(4)WPM+VB11.0+NAA0.25+GA0.5。(1)、(2)、(3)培养基均加蔗糖3%,(4)加蔗糖2%。4种培养基均加琼脂粉0.7%,灭菌前pH调至5.8,培养温度25±1℃,诱导愈伤组织和生根在日光灯下光照10小时/天,诱导胚状体和增殖在暗室培养。4生长与分化情况4.1愈伤组织的诱导。利用常规方法消毒之后剪去叶片边… 相似文献
19.
思茅行署农牧业局为配合咖啡产业化建设,探索小粒种咖啡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于1992年创办了思茅南线河咖啡水果园. 相似文献
2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9,(11):13-14
印度尼西亚必须提高小粒种咖啡产量,因为至今生产额仅达到6.125万t的15%。印尼咖啡和可可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苏力普在雅加达出席第六届咖啡工作会议时表示,小粒种咖啡的国内指标应达到咖啡生产额的30%。在高原上建设的许多小粒种咖啡种植园的耕地面积仅达到10.1867万hm^2。他称,上述指标可以通过强化人工种植和扩大合适的耕地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